族語翻譯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族語翻譯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蔡岳熹寫的 叢林中的山櫻花:高砂義勇隊28問 和乜寇.索克魯曼的 Inak hahanup tu hudasdaingaz-Tahai tumaz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族語園區Indigenous Languages - 世界南島暨原住民族中心也說明:族語翻譯 精靈sisil · 蘭嶼達悟語線上學習網(推薦指數:) ... 族語千詞表 · 阿美族、雅美族口語傳說採錄翻譯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 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蒼璧出版有限公司 和四也文化出版公司所出版 。

醒吾科技大學 資訊科技應用系 卓世明所指導 歐嗨.思娃娜的 採用資訊科技應用導入族語輔助教學網站之設計—以阿美語言文化教材為範例 (2021),提出族語翻譯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族語教學、教學網站。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藝術跨域研究所 陳愷璜、高俊宏所指導 豆宜臻的 重返之路:現身、續存、認同 (2020),提出因為有 原民現身、賽夏族、遷移、當代原住民藝術、行動、pinatatoroe'an的重點而找出了 族語翻譯的解答。

最後網站106年度原住民族語言振興人員增能研習計畫 - 古亭國小則補充:1、族語教學研習班:擔任學校之原住民族語教學支援工作者。 2、族語翻譯研習班︰ (1)取得原住民族委員會辦理之原住民族語能力認證測驗高級(含)以上合格證書者。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族語翻譯,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叢林中的山櫻花:高砂義勇隊28問

為了解決族語翻譯的問題,作者蔡岳熹 這樣論述:

前言:熟悉而遙遠的存在 Question 1:高砂義勇隊的成立背景為何? Question 2:高砂義勇隊總共有多少成員? Question 3:他們為什麼加入高砂義勇隊? Question 4:高砂義勇隊受過什麼樣的軍事訓練? Question 5:高砂義勇隊員參加過什麼戰役? 一、第二次巴丹半島戰役 二、科雷吉多島戰役 三、科科達小徑戰役 四、布納-哥納戰役 五、布干維爾島戰役 六、拉穆與馬卡姆河谷之戰 七、艾塔佩戰役 八、新不列顛島戰役 Question 6:甚麼是丹皮爾海峽悲劇?對高砂義勇隊有何影響? Question 7:高砂挺身報國隊(第一回高砂義勇隊)有著甚麼樣的戰地表現?

Question 8:第二回高砂義勇隊有著什麼樣的戰地遭遇? Question 9:為什麼第三回義勇隊有著最高的傷亡率? Question 10:第四回高砂義勇隊有什麼特殊戰績? Question 11:第五回高砂義勇隊受過什麼樣的特殊訓練? Question 12:高砂義勇隊最擅長什麼樣的作戰? Question 13:高砂義勇隊有出現過逃兵嗎? Question 14:高砂義勇隊的薪資待遇如何? Question 15:高砂義勇隊員的戰地飲食狀況如何? Question 16:高砂義勇隊員曾經獲頒什麼樣的勳章? Question 17:高砂義勇隊員為什麼不怕傳染病? Question 18

:高砂義勇隊員和朝鮮日本兵有過互動嗎? Question 19:義勇隊員有著甚麼樣的傷病與休假待遇? Question 20:「薩拉矛事件」與高砂義勇隊有什麼樣的關連? Question 21:霧社事件與高砂義勇隊有什麼樣的關連? Question 22:高砂義勇隊如何迎接終戰? Question 23:高砂義勇隊有出現過戰犯嗎? Question 24:高砂義勇隊的傷亡情況如何? Question 25:日本政府真的侵吞了高砂義勇隊員的薪水和存款嗎? Question 26:日本內地籍軍人如何看高砂義勇隊?(一位高砂義勇隊長官的戰時回憶) Question 27:高砂義勇隊不知為誰而戰? Q

uestion 28:「軍屬」是身份低落的職位嗎? 後記:高砂義勇隊之歌 附錄:高砂義勇隊相關年表

族語翻譯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希望,來自於自己有承擔的力量!》
~高金素梅/在巴楠花小學上課的一天

六月下旬的一個清晨,我來到了高雄杉林區的巴楠花學校。阿浪校長在校門口歡迎我之後告訴我:他們這裡沒有官式的教育考察接待行程,如果我想知道巴楠花中小學的教學情況,我就必須上一天課。校長的提議正合我意,我很高興地謝謝校長為我所做的一整天安排。

在巴楠花和學生一起學習一天之後,我對原住民族的教育方向有了更進一步的體認:在當前這個功利取向和競爭掛帥的社會中,我覺得教育必須面對的是社會價值異化的危險,並且肩負起抵抗的責任。這種抵抗並不是要製造衝突,而是練習,藉由思考和實踐,練習去面對和改造這個價值異化的社會,這不只是學生、也是老師和學生共同要練習的課題。原住民教育不應該只是用族語翻譯教科書,或是設備齊全的教室而已,它應該是從原住民族建構的歷史與傳說、文化和哲學的知識體系中,去深思反省,去彼此學習,讓各種美麗得以生長,而不是只有主導美麗的權力而已。

這樣的責任,對原住民族的孩子來講,是不是很沉重呢?也許誠如阿浪校長說的那樣,讓我們的心,小到和螞蟻一樣,然後用布農族獵人恆久敏銳的耐性,去思考反省,不斷的練習和實踐,來造就我們承擔希望的力量!

阿浪校長的理念,看在主流教育界的眼裡,也許是不切實際的浪漫幻想,不符合他們當代制式教育的需求,但我在和這群巴楠花的孩子們相約攀登玉山之後,卻覺得:與其跟著現在的主流教育隨波逐流,原住民族教育寧可走上一條崎嶇,但卻能鍛鍊民族主體性的道路。因為我們族人都非常了解,只有走過曲折艱難道路後,抵達的巔峰,無限壯麗的美景,才能盡收眼底。

採用資訊科技應用導入族語輔助教學網站之設計—以阿美語言文化教材為範例

為了解決族語翻譯的問題,作者歐嗨.思娃娜 這樣論述:

族語教學為目前原住民文化傳承很重要的一部分,特別是對居住於都會區的原民子女,提供有利族語學習環境更為重要。原住民族語教學,目前使用實施多年的原民會編著教材,比較偏重在語言教學的領域,文化教材資料收集有限,難以多元涵蓋,實不利原民文化之傳承。2021年5月台灣疫情升溫,全國學校實施停課不停學,改以網路教學,這對族語教師們來說是一大挑戰!族語老師們普遍不熟悉影音教學,特別是網路課程製作不易,而且相關輔助網路教材實難尋覓,問卷調查顯示,族語老師普遍希望能有更多影音教材,以利網路授課。本研究統整原住民族電視台十數年族語新聞素材,累積阿美族部落祭祀與生活諺語及傳統智慧等,影音素材整理成阿美族系

統化的文化紀錄,建置資訊平台,透過網際網路提供系統化實務素材,支援阿美族族語老師在教學上的參考輔助教材。本研究彙整阿美族部落文化傳承的影音素材,摘選設計成一個示範教學網站,提供阿美族族語老師網路教學的參考。

Inak hahanup tu hudasdaingaz-Tahai tumaz

為了解決族語翻譯的問題,作者乜寇.索克魯曼 這樣論述:

  忌殺黑熊,是一種生態智慧,一種文化傳承,更是布農族存在於臺灣的一種土地使命。──乜寇.索克魯曼     用自己的語言說自己的故事──跟著獵人的腳步,勇敢踏進森林去!     我的爺爺是布農族的獵人,大家都叫他「達駭黑熊」。   有一天晚上,我做了一棵巨木在眼前倒塌崩裂的夢,   爺爺說:「這是好夢喔!」便帶我到山上冒險。     一路上,我滿心歡喜的學習許多山林的智慧,   可是中途卻颳起了狂風暴雨,   後來一道閃電打下,倒下的巨木震動了整片山林,   遠處還有個黑影倒了下去,奄奄一息的發出痛苦的哀鳴。      在獵寮躲避風雨的爺爺大喊:「塔克頓!」   我定睛一看,才發現那是一隻

受傷的小黑熊。   我們要把牠帶回獵寮照顧嗎?   布農是忌殺黑熊的民族,但要是小黑熊的家人出現,我們就有危險了。   我們到底該怎麼做才好呢?   本書特色     1. 本書以東部郡群語言書寫故事,為在地學習族語的兒童深植布農族語言及文化的根基。     2. 重視布農族語不同語系的差異,同時推出以花蓮巒群、南投巒群語言書寫的版本,讓布農族的讀者能用最貼近生活的語言了解自己的故事。     3. 插畫家儲嘉慧用溫暖、質樸的畫筆描繪出原住民的生活樣貌,引領讀者投身於山林、星空,體會人與大自然互動的美好。   得獎紀錄     ★ 2020年度好書大家讀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   ★2020 Op

enbook年度好書獎   ★2020波隆那兒童書展臺灣館 代表書   ★文化部第42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評選70本精選之星推薦   ★文化部第42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評選推介   ★第78梯次「好書大家讀」優良少年兒童讀物   ★臺北市兒童深耕閱讀 109年度「兒童閱讀優良媒材」   真情推薦     孫大川(原住民作家、現任監察院副院長)   許建崑(兒童文學評論工作者)   游珮芸(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   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布農族族語詩人)   亞榮隆•撒可努(排灣族作家)   邦卡兒‧海放南(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祕書)   全蔣清(布農族高山嚮導)   *適讀年

齡:6歲以上

重返之路:現身、續存、認同

為了解決族語翻譯的問題,作者豆宜臻 這樣論述:

本創作研究論文以自身賽夏族身份為研究切面,以藝術創作作為原住民身份 認知與文化探究的實踐方法,從家族系譜建構、返鄉田野踏查、到遷移路徑探索, 歷經兩年的行動完成階段性自我身份探究與藝術計畫;創作計畫前期研究透過文 獻回顧、實地調查、耆老口訪,以類似人類學研究方法建構家族系譜、家族遷移 史,進入苗栗南庄、獅潭山區,重返 150 年前的家族遷移路徑;藉由藝術行動開 展《lohizaw 越山:重返賽夏遷移路徑》創作計畫,創作幫助自己與部落的關係 重建,進而自我主體建構。本論文藉以美國人類學家 James Clifford《復返:21 世 紀成為原住民》一書中「原民現身」、「身份續存」等觀點反觀自己

,揭示著原 住民在當代社會如何靠著強烈意識的文化運動、展演、抗爭達到發聲與解殖的可 能;藝術行動不僅只是個人創作,而是能做為文化學習與文化復振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