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族語發音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太魯閣族語發音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邱韻芳寫的 祖靈與上帝:花蓮太魯閣人的宗教變遷與復振運動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 吳中杰所指導 白昌輝的 賽德克語都達方言外來語之探究 (2020),提出太魯閣族語發音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賽德克、都達方言、詞彙、外來語、借詞。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洪榮昭所指導 羅婉綸的 運用多媒體認知情意學習理論比較SHAKING-ON、KAHOOT在臺語學習的成效 (2020),提出因為有 數位遊戲、本土語言學習、遊戲興趣、多媒體學習理論的重點而找出了 太魯閣族語發音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太魯閣族語發音,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祖靈與上帝:花蓮太魯閣人的宗教變遷與復振運動

為了解決太魯閣族語發音的問題,作者邱韻芳 這樣論述:

  本書關注三個主題──太魯閣人的祖靈信仰、帶給太魯閣人新神靈觀的基督長老教會,以及當代太魯閣文化活動中有關傳統的建構,而貫串這些主題的則是utux與gaya兩個關鍵的概念。透過本書有關utux與gaya的探討,作者企圖描繪出花蓮太魯閣人傳統信仰受到基督教影響之前與之後的大致面貌,並藉由改宗的歷程,進一步討論「祖靈」與「上帝」對於不同時期與部落之族人的意義。最後亦從太魯閣人的復振運動中,探討由當代族群菁英所建構的「傳統」祭儀,從展演逐步轉化為族群認同表徵與儀式背後的動力,及其帶來的後續效應。 作者簡介 邱韻芳   出生於基隆,二十三歲時決定放棄台大數學系碩士班學業轉考人類學研究所,

考試失利卻意外參與了原住民紀錄片拍攝工作,自此深深被部落吸引無法自拔。二十七歲進入台大人類學研究所就讀,從碩士到博士論文,皆關注台灣原住民的宗教變遷,尤其是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部落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所扮演的角色深感興趣。除宗教議題外,也關心原住民的族群認同,以及當代的變遷和發展,如社區營造、文化觀光等問題。現任職於國立暨南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研究領域為宗教人類學、族群理論、臺灣南島語族研究、觀光人類學。   第一章 導言 001 第二章 歷史、聚落與遷徙 021 第一節 從南投到花蓮 022 第二節 族群關係 032 第三節 太魯閣人與日本殖民政府的互動 037 第四節 花蓮太魯

閣人之部落組織 046 第五節 銅蘭(Tmunan)與重光(Branaw)  058 第三章 Utux、人與Gaya  069 第一節 utux 的分類與多重意涵 070 第二節 人與utux:utux 性質的解析 082 第三節 作為規範的gaya 094 第四節 人與人之間的gaya 關聯 103 第五節 utux 與gaya 的再探討 114 第四章 基督福音的進入 121 第一節 信仰之母姬望 122 第二節 福音的拓展與教會的建立 134 第三節 花蓮太魯閣人改宗的意涵 147 第四節 部落的改宗歷程 156 第五節 祖靈、上帝與其他 168 第五章 當代

太魯閣人的復振運動 183 第一節 花蓮太魯閣人的正名運動 184 第二節 太魯閣意識的形成與「太魯閣族」的建構  194 第三節 當代太魯閣人的「傳統」祭典:祖靈祭與Mgay Bari 207 第四節 研究出來的傳統與生活中的傳統 222 第五節 基督信仰與傳統 233 第六章 結論 243 附件一 太魯閣族語發音表 257 附件二 花蓮太魯閣人大事年表 258 引用書目 260  

賽德克語都達方言外來語之探究

為了解決太魯閣族語發音的問題,作者白昌輝 這樣論述:

摘要本研究是筆者發現族人 (南投縣仁愛鄉賽德克族Toda語/都達方言別)在日常交談中,族語裡的詞彙穿插不少外來語 (或借詞),於是想要瞭解自已的母語,到底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有外來語 (大部份是日語),又為何漸漸的外來語的成份慢慢消失中?!小時候聽的母語,和現行的母語,又有何變化?2006年在南投縣南豐國小舉辦的族語研習會,才驚覺語言的規則、脈絡和特色,所以一直對語言的復振,充滿熱情。筆者從其他研究報告、文獻以及田調,整理出都達村民目前所使用中的外來語,或使用過的外來語,來瞭解目前還存有多少個外來語?在日常生活上是如何的運用在交談中?整理下載「台灣原住民族語借詞詞彙彙編-賽德克語」(研究員Yed

da Palemeq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中心,2014),以此為範本,除了閱讀其他相當資訊,也到當地做田調工作。2014年開始就常往台南、南投間,錄音或影音、交流與記音。從原住民族16族42方言別千詞表之賽德克族都達方言別,裡面的詞彙也分別請族人逐字唸出,當場記音。也嚐試用中文句組,請族人發音,不料有不同「反」響。因為中文的文法架構、詞彙,和族語是水土不服、雞同鴨講,產生不少趣談。在宗教活動的影音記錄下,發現口譯者的外來語的出現率不少,不過,在日常生活裡宗教用詞 (外來語)就更少使用,除非和當事人談論宗教信仰,外來語就會「自動」冒出來。最後以「迴響」,作為結語。

運用多媒體認知情意學習理論比較SHAKING-ON、KAHOOT在臺語學習的成效

為了解決太魯閣族語發音的問題,作者羅婉綸 這樣論述:

基於多媒體學習的認知情感理論,本研究採用Shaking-on和Kahoot兩種類型的遊戲,探討參與者在臺語學習中的遊戲焦慮、遊戲興趣和心流體驗,並進一步比較對遊戲學習價值、學習興趣和焦慮的不同影響。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的實驗研究方式。將目標學生分為兩組,分別進行Shaking-on和Kahoot兩種不同動作的數位遊戲,以了解他們在數位遊戲評量後的遊戲焦慮、遊戲興趣和心流經驗是否具有顯著差異,同時探討於遊戲學習價值是否具有顯著差異。在使用遊戲作為評量前,由教學者測試受試者的臺語焦慮,以了解不同性別之焦慮狀況;遊戲結束後,則進行「數位遊戲評量情意量表」,以測量受試者的遊戲焦慮、對遊戲的興趣、心流體

驗與對遊戲學習價值的感知。本研究共收回299份之有效之數據並進行驗證,結果顯示,性別差異並不影響臺語焦慮;在遊戲焦慮構面,不同動作的數位遊戲表現沒有差異,但在遊戲興趣、心流經驗和遊戲學習價值構面有顯著差異,且肢體動作較大的Shaking-on明顯優於Kahoot。此外,在臺語學習成效上,肢體動作較大的Shaking-on同樣優於Kah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