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電 前景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亞太電 前景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姚巧梅寫的 郭台銘的情人:夏普:被台灣買走的日本百年企業 和約翰‧亨德瑞的 Discovery:全球最大紀錄片製播媒體,創業探索之旅!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亞太4G不建設卻搭台哥大順風車! NCC應盡行政裁量權責也說明:但是合併後,亞太電在4G頻譜競標中,取得700MHz的A1頻段,共10MHz頻寬,國碁 ... 網購糾紛層出不窮,修法大開倒車網路購物的熱門商機及無限前景,讓許多業者紛紛拓展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地 和高寶所出版 。

國立體育大學 休閒產業經營學系 葉怡矜所指導 方暐銘的 以重要-表現程度分析法探討臺灣攀岩館服務品質-以原岩攀岩館為例 (2021),提出亞太電 前景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攀岩、服務品質、重要-表現程度分析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科技法律研究所 王勁力所指導 蔡佩芳的 跨境電商相關法制問題研究-以新南向政策下台商進入東協市場為中心 (2020),提出因為有 跨境電商、新南向政策、東協的重點而找出了 亞太電 前景的解答。

最後網站亞太電(3682) 大減資34%!5 年巨虧225 億,這兩家官股早已出 ...則補充:亞太電 (3682) 大減資34%!5 年巨虧225 億,這兩家官股早已出清持股... · 歡迎加入【股市小P】新粉專 · 4G 時代後連年虧損 · 累計6 年虧損225 億 · 面對5G 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亞太電 前景,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郭台銘的情人:夏普:被台灣買走的日本百年企業

為了解決亞太電 前景的問題,作者姚巧梅 這樣論述:

  鴻夏戀這個2016年台灣和日本經濟圈最熱門的話題,其至為關鍵的舉動,正要拉開序幕。世界100強執行長郭台銘窮追夏普四年為哪樁?鴻海能否因而成為品牌公司?百年老舖夏普能否回春?兩家企業身心靈能契合嗎?所有人都很好奇。本書試著從台灣人的角度,透過鴻海與夏普台日兩種不同文化的交會、衝突和發展可能,帶領讀者一窺鴻夏聯姻的背後與前景。   「夏普和鴻海聯姻是台灣科技產業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而且具有相當指標意義。換句話說,日本的High Touch(高感度)與High quality(高品質),與台灣廠商的Flexibility(彈性)與Speedy(速度)等優勢,應可發揮互補效益。那麼,未來其他

日本大廠有可能參考這個方向,而更加緊密兩國產業實質的合作,」是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所長詹文男的期待。   作者簡介 姚巧梅   自由作者。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編輯採訪科畢業,日本龍谷大學日本文學博士課程修了。   歷經記者、編譯、教師等工作,曾任職台灣時報、自立晚報、天下雜誌、大漢技術學院及淡江大學等。目前是太陽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   著有論文集《佐藤春夫與台灣》(佐藤春夫と台湾)、散文《京都八年》,翻譯有商管《後五十歲的選擇》、小說《成吉思汗》、散文《為誰而愛》等50多本。   前言  夏普被併購是日本的第三次開國?      007 推薦序 科技史的里

程碑  詹文男      012 推薦序 鴻夏戀之後  陳思宇      016 第一章 不能分手的理由:鴻夏戀始末 第一節 站在經營的交界點      027 第二節 「那個男人」得償夙願      030 第三節 與扶桑結緣始於壯年      035 第四節 搶親成功致勝關鍵      041 第五節 看不見的「第三個男人」      048 第六節 「台灣歐巴桑」的馬拉松談判      055 第七節 亞洲黑衣人行動了      060 第二章 夏普的故事一:盛者必衰若滄桑 第一節 看到 Terry 郭本尊了嗎?      081 第二節 投靠「比太陽還熱情的男人」      087

第三節 沉默山丘‧荒涼工廠‧暮落東京灣      093 第四節 「大和」與「武藏」艦隊      099 第五節 自己主義的幸與不幸      111 第三章 夏普的故事二:誠意與創意的黃金年代 第1節 新創意商品群像 ■RoBoHoN,會跳舞的手機      145 ■傾聽造物者的聲音 ,海豚金鵰變家電      150 第2節 專心二意:夏普創辦人早川德次的故事      154 第3節 「中興之祖」大躍進時代      162 第4節 螞蟻企業與緊急項目      166 第5節 崛起。明淨如水晶騷動      169 第四章  夏普的故事三:新生夏普與鴻海 第1節 郭董進擊的機

會與挑戰      195 第2節 開春新年的明與暗      201 第3節 吉永小百合,太老了? 夏普股東們的心聲      207 第4節 不信青春喚不回--夏普從「心」出發      212 後記      247 主要參考書籍、雜誌      250   前言 夏普被併購是日本的第三次開國?   鴻海與夏普於2016年4月2日聯姻,決定兩個企業從此命運與共。從國際併購的角度看,鴻海是叩關直入,日本則是開門迎入。有人以「黑船事件」比喻這個併購,但這次率黑船進入日本的是Terry(郭台銘的英文名),而不是Perry(培里,美國海軍將領。1853年率領船身漆黑的黑船抵日,強迫日

本打開門戶)。台灣的鴻海以後進身分併購向來以指導姿態出現的日本高科技企業,等於逆轉立場。   「日本的發展力若要結合世界的變化和多樣性,『第三次開國』勢在必行。也就是日本企業要向世界打開門戶,以及更積極地走向世界。」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在《2015年的日本--新開國時代》書中呼籲。第一次開國指明治維新,第二次開國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在世界競局中,日本產業因陷入加拉巴哥化(Galapagosization,日本的商業用語,一種警語。用進化論的角度以加拉巴哥群島的生態比喻日本。指出在孤立的日本市場下,獨自發展適合自己的產品與技術,缺乏互換性,導致面對來自國外具普遍性且低價的產品和技術時,陷

入遭淘汰的危險),導致手機、半導體、家電、建設和能源環境等產業,先後敗北。   資策會產業研究所所長詹文男指出,鴻夏戀的成敗牽引著台日電子產業合作未來的想像,以及台灣產業是否能夠藉由台日合作更上層樓。「夏普和鴻海聯姻是台灣科技產業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而且具有相當指標意義。換句話說,日本的High touch(高感度)與High quality(高品質),與台灣廠商的Flexibility(彈性)與Speedy(速度)等優勢,應可發揮互補效益。那麼未來其他日本大廠有可能參考這個方向,而更加緊密兩國產業實質的合作。」   日本作家安田峰俊則從社會管理學角度預言「是一個值得深思的社會實驗和歷史

的轉捩點」。不同於日產汽車由西方人領導改革成功,夏普則由台灣的鴻海主導。而鴻海如何活用上班族意識強的日本從業員創造出高收益組織。是一種實驗。如果鴻海傘下的夏普營運果真上了軌道,「那麼,勢必對今後的日本經濟和社會型態產生影響」。   因併購夏普,鴻海在2016年獲頒「年度最具代表性併購獎」、「最具影響力併購獎」及「最佳跨國併購獎」三項大獎,郭董本身也以多年的併購佳績獲得「卓越成就獎」,鼓勵其積極國際化的作為。   以企業策略而言,鴻海早在2000年就計畫轉型,必須要這麼做。   掌握關鍵的科技技術攸關鴻海未來的存活。對電子產品代工王鴻海而言,夏普的液晶是戰略物資。不僅如此,夏普長年累積的品

牌力和技術創新力更是戰力。這一點,在2016年9月19日「生醫產業國際併購趨勢與策略」論壇中,替代郭台銘出席演講的呂芳銘(鴻海副總裁、亞太電信董事長)已證實,收購夏普是鴻海欲透過策略性併購,改變商業模式的第一步。簡言之,鴻海若要轉型為「科技服務」企業,必須借重夏普。   眾所周知,鴻海在未來10年布局的關鍵詞包括:工業4.0與互聯網、虛實六流融合、雲移物大智網+機器人、十一屏三網二雲和IIDM-SM創新商業模式。   由此,在鴻海的全球布局中,要借重夏普的是 SDP(堺10代廠)、智慧家電、LCD(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太陽能和核心部件(光電子元件、半導體零件)等。換句話說,夏普日後將在

物聯網、智能家電、綠環保和醫療設備等領域大顯身手。   目前,海內外共有43000名員工的夏普像一艘巨艦,歷經暴風雨,現在仍未駛進安全港口。2008年雷曼金融風暴前夜,夏普的液晶品牌電視「AQUOS」業績衝到頂點時,股價超過2000日圓,最高曾達2445日圓。當時,夏普的經營陣意興風發,開始認真地思考如何超越生涯勁敵松下和索尼,並以股價「5000日圓」作為逆轉勝的目標,畢竟在公司發展的歷史中,有多項產品研發曾是世界和日本第一。但是,才過了10年,股價最低時降至100日圓上下,若以時價算,則等於總額3兆日圓飛灰煙滅。被鴻海接管前(2015年4月止),負債達7千多億日圓,以致被揶揄連禿鷹基金都不

屑一顧,怪不得股東氣到跳腳,日本政府相關機構急忙搶救,全民哀嘆連連。   排名2016年全球執行長100強第40名的郭台銘,像一名艦長,為掌握夏普這艘船身的平衡,正調整重心,迎風破浪,尋找應進的航向。儘管鴻海很有自信,但一般台日財經觀察家咸認,企業重建通常需要2~3年以後才知真正的成效。或許因為如此,2016年9月,郭董在創新工廠年度峰會中(深圳舉行)坦承:「收購夏普是個極具挑戰的任務,2萬多個日本同事要融合在一起,是艱巨的工程。」一段話中,關鍵字就有「挑戰」、「融合」和「艱巨」。   被《財富雜誌》(2016年)評為全球500強第25名的鴻海,將如何重建夏普,重建過程中將遭遇哪些挑戰,以

及重建融合的綜效為何等等,都是本書探討的重點。另外,郭台銘想要日本人和夏普人想起他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印象?或者該如何呈現台灣並不熟悉的夏普,讓台灣人能逼近現實地了解它?   本書分為四章。第一章「不能分手的理由」,條理地交代鴻夏戀始末,以及鴻海為何非夏普不可的理由與贏得意中人歸的致勝關鍵等。據了解,這攸關鴻海的轉型策略及其與日本銀行的關係。   第二章「夏普的故事一:勝者必衰若滄桑」,分析百年老舖夏普由盛而衰的關鍵因素,包括巨艦決戰的失誤策略和自己主義的文化因素,並側面描寫衰敗後夏普的現狀。   第三章「夏普的故事二:誠意與創意的黃金年代」,從企業的光明面和經營的延續性角度,回溯夏普創辦

人早川德次的理念和精神,如何形塑了夏普具獨創性的文化及其光輝的過去。   接管夏普後,第8任社長戴正吳2016年11月發表,夏普的淨損額較3年前改善。但利潤仍是赤字,而且不完全是鴻海的功勞。2017年2月,副社長野村勝明宣布2016年會計年度(2016年10~12月)。純益42億日圓,終結了9季的虧損紀錄,顯示營業狀況有改善,但仍有負債(約6千多億日圓)不過,戴桑信誓旦旦,要在2018年帶領夏普從東京證券二部回到第一部,重返榮耀。所以,他實施了哪些重建措施?實施過程中遭遇什麼困難?鴻海的管理軟實力能充分發揮嗎?郭董說收購夏普是他的第二次創業。那麼,這個全球有120萬員工、年營業額約5兆元的領

導人,收購夏普的機會和挑戰各是什麼?都會在本書第四章「新生夏普與鴻海」中盡量釐清。   鴻夏戀這個2016年台灣和日本經濟圈最熱門的話題、至為關鍵的互動,正拉開序幕。 鴻海能否因與夏普結合而成為品牌公司?百年老舖夏普下嫁鴻海後能回春嗎?兩家企業身心靈能契合嗎?所有人都很好奇。本書試著從台灣人的角度,透過鴻海與夏普台日兩種不同文化的交會、衝突和發展的可能性,帶領讀者一窺鴻夏戀聯姻的背後與前景。 推薦序 台灣科技史的里程碑   在全球電子產業併購史上,鴻海與夏普的聯姻絕對是驚天動地的一篇。從鴻海表明要併購夏普開始,談判的過程就高潮迭起。中間還插入三星的注資,以及傳言中國廠商也將出手的訊息,

加上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加入競局,更讓整個購併過程詭譎莫測。   除了競逐者眾外,夏普的態度也令人難以捉摸。對於鴻海的求親,其除了提出希望鴻海不要干涉經營權且不能裁員等消極條件外,自2012年來,會長、社長、員工、銀行、乃至政府方面的官員等,亦是一路交相變臉,時雨時晴,結論總是欲拒還迎。   ▼夏普欲拒還迎的理由   分析何以瀕臨倒閉的夏普在面對鴻海的誘人條件下,仍能矜持再三?觀察可能有以下幾點因素:   其一:談判身段的展示:夏普畢竟是擁有百年歷史的名門企業,特別是作為日本關西地區的產業龍頭,無論談判局勢如何險峻,這都是必然也必要的姿態。若雙方確認達成整併協議,則亦希望能確保

夏普員工日後在鴻家軍中,仍能保有某種程度的驕傲與尊嚴。   其二:夏普對鴻海的疑慮:日方根據2012年鴻夏第一次談判破局的經驗,鴻海郭董的條件雖然大器,但之後也因形勢改變而調整,給人口惠而不實之感;而企業文化的融合也是議題。一個以獲利和績效為優先的42年(鴻海於1974年成立)歷史的壯年企業,和一個講究年功序列及人情義理的關西百年老舖之間,單要交易就有難度,何況是牽涉到所有員工身家性命的購併?   其三:官方的態度。這包括金融風險與技術外流的權衡,以及日本政府在重整日本電子產業結構的主導權與發展方向等議題。舉例而言,在日本官方的觀點裡,日本這些叱吒一時的電子電機大廠,除了夏普外,後續還會有

持續爆發財務醜聞的東芝(相較於夏普,東芝擁有核電與國防技術,對日本政府是否容忍外資參與重整,會更加棘手)、索尼(日本最驕傲的電子品牌,也是對製造業寄託情感的所在)等名門,隨時都會面對破產的風險。唯有利用這些大廠發生重大危機的時刻,予以產業別的解構與重組(面板與面板併,家電與家電併,重工與重工併…),一方面可延續日本國產技術不致外流,二方面還能提升新公司的事業規模與客戶組合。   但最終夏普還是選擇鴻海,也獲得多數日本產業的支持,主要原因在於以下幾點:日本人認為日本企業積極地併購海外企業,如果自己拒絕被併購,恐遭國際社會詬病;外資企業收購日本企業,反而表現得比較好;無論從資金力或技術力看,鴻海

都是優質的企業;產業革新機構缺乏熱情,日本需要的是活力;日本企業缺乏自助的能力,只能指望外資經營;夏普傾頹,反映了日本電機業和政府已落伍,應向汽車業學習改革的精神;資金無國界,經營者是否夠專業才是重點,否則只是米蟲而已;日本應學習合縱連橫的併購策略;僱用問題最重要,員工是智慧財產;日本已沒有需要保護的技術,所以景氣才會如此低迷……等等。   ▼合作聯盟的陷阱   平心而論,以台灣一家成立42年的公司,能夠購併在日本擁有百年歷史、且曾經為其國人引以為傲的高科技公司,絕對是台灣科技產業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而且其成敗牽引著台日電子產業合作未來的想像,以及台灣產業是否能夠藉由台日合作更上層樓,值

得國人給予更多的關注與祝福!   此一購併案若綜效可以發揮,將可為台日產業合作樹立一個卓越的典範,亦即日本的High touch(高感度)與High quality(高品質)與台灣廠商的Flexibility(彈性)與Speedy(速度)等優勢間應可發揮互補效益,那麼未來其他日本大廠有可能參考此一方向,而更加緊密兩國產業實質的合作,相信這也是相關支持者所最樂見的成效!   不過,企業間的融合要成功並非想像中容易,許多實證研究就指出,由於雙方互信不足、合作的目標不一致,或者各自投入的心力不足以提高彼此的績效,都常造成合作無法持續。尤其購併之後還可能衍生許多問題,如組織管理的複雜度提高、經營自

主權的可能喪失,以及技術的擴散與流失等問題,更是讓許多企業對合作與聯盟的腳步裹足不前,而這也是未來鴻夏合作需要面對的挑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雖說過去台日產業合作有許多成功的案例,但大多是根據雁行理論的形式與作法,日本廠商以老大哥的身分將技術移轉給台灣企業,基本上是以指導方的姿態出現,而這也符合日本民族一直以來在亞洲所希望扮演之領導角色。反觀此次鴻夏戀,在電子產業發展歷程中有著輝煌歷史的夏普,正面臨創業百年以來最嚴酷的挑戰,而此時來下指導棋的竟是過去被指導的台灣後進產業,這對於文化相對保守封閉,並擁有民族優越感的日本人而言,真是情何以堪,這也是鴻海必須化解的議題。   鴻夏戀的過程,劇

情張力十足,讀者手上這本書從多元角度介紹鴻海夏普談判過程的各方的考量與思考,也分析了夏普的歷史與發展,對於日本企業的經營哲學與文化亦有深入的著墨,希望能更進一步窺探此一併購個案內情的讀者,本書不容錯過!   詹文男 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博士、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產業顧問兼所長 推薦序 鴻夏戀之後   2016年初,全球各大財經媒體的焦點,都集中在一齣名為「鴻夏戀」的商戰大戲。世界最大電子代工企業台灣鴻海集團,試圖以大規模注入資本的方式,兼併具有百年歷史的日本電子大廠夏普。這樁超大型的企業併購案,過程幾經曲折,最後竟在幾近破局的狀況下,峰迴路轉,雙方在4月2日簽訂合約,完成併

購程序;而在媒體形象上向來毀譽參半的鴻海郭台銘董事長,也再度躍上國際新聞的重要版面。   事實上,鴻海作為巨型的跨國企業,以往已發動過無數次的企業收購案,被媒體稱為台灣成吉思汗的郭董,經常透過兼併入股其他企業方法,一方面取得企業成長所需的關鍵技術;另方面則完成水平與垂直的分工整合,建立了鴻海帝國的事業基礎。然而,對鴻海、郭台銘本人,乃至關心高科技產業發展的人們而言,「鴻夏戀」卻不同於一般的企業收購行動,因為,這個大型的企業兼併案,不但牽涉極其困難的企業改造工程、改變原有的產業版圖,更觸動了交易各方複雜的民族情緒。 無怪乎,在併購案簽約當天,台灣傳媒似乎一掃政經低迷的陰霾,而有揚眉吐氣之感,韓

國媒體冷眼旁觀,認為「鴻海買走了日本的自尊心」。而日本各界則懷著不安的情緒,準備迎接另一次的黑船衝擊。   ▼收購日本企業門檻高   就企業經營與公司治理發展的歷史而言,企業間的種種分化或合併,不但是一種長期存在的常態現象,甚至可說是資本主義全球化擴展的重要動力。尤其,自1990年代以降,隨著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想的發展,各國政府不斷鬆綁各種公司法規,允許更為多角化、集中化的經營型態,加上區域間持續深化貿易整合,都使現今的企業兼併更接近一般商品交易,跨國間的企業整併活動,更形成一股新風潮。然而,在先進國家當中,日本的產業發展與市場型態較為獨特,因此,在跨國企業的整併過程中,注資、收購日本大型企

業,向來被視為是相對困難的工程,必須跨越較高的市場門檻。   首先,由於地理方面等條件限制,日本向來是個偏向內需且較為封閉的市場,而所謂「封閉」,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在全球化的趨勢下,日本雖然必須與其他市場建立分工,但相對上仍較強調內部市場的特殊需求;另方面,日本是發展較早也相對成熟的市場,以往大多數日本人也認為鄰近國家較為落後,僅是本國企業輸出資本與低階技術產品的市場,對其他國家的企業文化與市場特色,缺少進一步了解的興趣。此外,日本市場重視生產與消費的穩定性,未必追求國外企業帶來的廉價商品或效率服務,因此也成為一種無形的進入門檻。   其次,日本企業的發展,最初都是民族產業型態,強

調滿足國內市場的自給自足,以替代對進口產品的需求。二戰後,雖因為日本政府調整產業政策方向,轉而強調出口,但當時主要受惠於低廉的匯率與優勢的技術條件,多數企業的經營心態與組織型態,並未針對國際市場的競爭需求而進行調整,在研發上也主要針對廣大且具高消費能力的內需市場。   傳統上,日本企業強調產業的整合協調,藉由穩定的勞資關係,以及產業上中下游的溝通互惠,追求產業與技術的穩定成長。有些以技術開發取勝的企業,更具備匠人心態,認為技術生產不是簡單的組裝零件,但他們過度追求技術突破,卻往往忽略了成本與效率。前述的日本式生產與企業經營,曾經獨領風騷,然而,一旦後進國家跨越了技術差距,快速追趕,傳統日式經

營模式便逐漸失去原有的優勢,甚至因為無法適應新的競爭局勢,紛紛敗下陣來。   另方面,具備技術優勢但經營績效落後的日資企業,雖是許多新興跨國企業企圖兼併、合作的對象,但這些經營出現破綻的日本公司,在組織制度上大都過於僵化,組織文化也較為封閉,導致在企業合併的過程中,不但必須耗費更多有形無形的成本,更可能因雙方的組織文化難以融合,反而難以達成原本預期的綜效。   此外,日本社會與媒體的集體心態,往往對外來企業與投資者,樹立起一道無形但卻聳立的高牆。近代以來,日本人的思維方式,主要是以日本為中心,將世界劃分西方與東洋各國的二元分立架構,普遍流行的「日本人論」,都是將西方視為學習、競爭的對象,一

方面,強調日本具有不同於西方的獨特性,無可取代;另方面,更認為,即便日本主動或被迫學習、吸收西方體制,日本文化具備的傳統底蘊,都足以將各種外來文化成分轉化為日本式的新內涵。   因此,現代企業體制,原本應是源自於西方的產物,但對於許多日本人而言,所謂日本式企業體制與組織文化,更近似傳統武士組織、匠人精神融合西方形式後產生的創新發明。由於日本社會與媒體具備前述的集體心態,因此,面對外來企業的投資或是收購,初期多半採取一種敵視或批判的態度,許多以商業競爭為主題的大眾文學或影視作品,更經常將外資與禿鷹掠奪者劃上等號,認為他們不了解日本企業具備的內在價值,竟將公司當作交易標的,破壞日本的企業倫理與文

化;而對於來自中國、韓國、台灣等後進國投資者,則大半被描寫為對日本的優秀技術別具心機,僅是企圖掠奪技術與專利。   另方面,一旦外來的企業兼併勢在必行,原本的敵視或批判,便逐漸轉為不安與質疑,許多媒體除了看壞外來兼併的可能綜效,經常批評外資企業必須適應日本的市場環境,降低對既有企業模式與商業秩序造成的衝擊,這些評論自然有所根據,但要求外部力量過分遷就所謂日本式的特性,往往也削弱了外來者所能帶來的「創造性破壞」,反而難以為日本經濟注入活水。個人認為,對於外來投資者而言,最難克服的障礙,恐怕便是此種極端強調日本特殊性的集體心態與衍生的消極抵制。   ▼一窺鴻夏戀最新發展   有趣的是,在「鴻

夏戀」成立前後,日本媒體與學界已有數本著作探討相關議題,而討論問題的方式與態度,也往往投射出前述的社會心態。對於日本作者而言,針對「鴻夏戀」的首要議題是探討夏普失敗的原因,以及鴻海採取的談判與收購策略,而由郭台銘帶領的鴻海經營團隊,經常出現的形象則是強勢霸道,靈活卻不太守信,重視成本效率而對研發缺少興趣,潛台詞則是源於夏普內部的失敗導致鴻海乘虛而入,而未必是因為鴻海擁有相對優越的經營模式;另方面,對於「鴻夏戀」的未來,則採取較為質疑的態度,認為鴻海應該漸進適應日本的環境,否則將因水土不服而導致失敗。   相較之下,鴻海是否具備改變日本既有經營模式的條件與能力?孕育鴻海的台灣市場與企業文化具備

何種特色值得日本借鏡等問題,在「鴻夏戀」討論議題上,多半是點綴性質並且流於片面。   相對於日文著作而言,在華文世界,除了財經媒體針對「鴻夏戀」進行的報導,這本作品,應該是針對相關主題進行深度調查、訪問,並且形成綜合論述的第一部報導作品,也是分析專著,而在內容上一定程度克服了現有日文作品的內在盲點,讓讀者能從更寬廣的角度認識「鴻夏戀」具備的意義與未來發展。   在本書中,作者運用流暢的敘事筆法與一個個精心架構的情節,透過四個不同章節,使讀者很快得以掌握原本複雜的商業收購案件,而且能夠獲得知識上的趣味。另方面,雖然,作者明示是希望透過台灣人的角度探討這項世紀收購案,但實際書寫時,卻是不偏不倚

,盡量容納來自台灣、日本,鴻海與夏普等多方面的視角,更全面展現了事件的整體過程。作者首先分析了以郭台銘為首的鴻海經營團隊為何執著於併購日本企業、積極選擇夏普作為目標的心態與想法,並且從另一個側面揭示了台灣與日本企業間既有相知扶持,同時又處於追趕競爭的複雜情結。   而後,快速且流暢地敘述「鴻夏戀」的曲折始末,建構了一幅相當完整的事件圖像。其次,則轉向由內外部原因,分析夏普為何從技術領先的創新者,一轉成為市場競爭的落敗一方,並且在併購案過程中暴露了領導階層的各種矛盾。同時,作者也從持平的立場分析,「鴻夏戀」延宕多時的原因,主要在雙方各自都有包袱與算計,並非鴻海或夏普單一方面造成多次談判破局。此

外,作者也回顧了夏普百年的發展歷史,讚許夏普既有體制具備的優點與技術專長,認為「鴻夏戀」的未來,在於鴻海必須發揮原有的成本效率與市場行銷能力,同時融合夏普原有的研發精神與技術優勢。   本書的最大特色,還在於作者持續追蹤「鴻夏戀」的最新進展,讓我們得以理解,一項大型的企業併購案(尤其是針對日本企業進行的收購案件),除了簽約當下帶來的刺激興奮與美好想像,實際上牽涉到各種複雜層面,企業間的融合、再造,未來是否能脫胎換骨?過程將更為曲折而且勢必有不少疼痛。   作者透過紮實的採訪,帶領我們進入夏普工廠、研究單位、股東大會角落,身歷其境,聆聽各方對於「鴻夏戀」的期待與不安。最後,相較於日本觀點,作

者客觀分析「鴻夏戀」的當下處境與未來挑戰,同時對於鴻海帶領的新經營團隊抱持相對樂觀的態度,也讓讀者得以認識故事未來方向,好奇的讀者如我本人,便十分期待作未來能帶給我們什麼新的最新故事?   ▼冰冷數字後的溫度   認識本書的作者姚巧梅女士,應該遠溯至二十多年前,身為推理小說迷的筆者,當時是透過她的譯筆,才能接觸到台裔日籍小說家陳舜臣先生的成名傑作《枯草之根》。從此除了成為陳舜臣先生的書迷,也成為姚巧梅譯作的忠實讀者。因此,最初當她說要請我看份書稿時,直覺可能是份譯稿,但不料卻是份中文的原創稿件,而且並未告知我作者的大名。   然而,當我第一次接觸到書稿時,除了發現作者擁有相當紮實的採訪能

力、十分用功,而且書寫相當流暢,私下揣測應該是名記者出身的創作者。因此,在回函中除了基於史學出身背景的職業習慣,詢問一下資料來源與採訪方法,給予些淺薄的意見,在寫作方面根本沒能幫上什麼忙。沒想到,相隔若干時日,姚巧梅突然來信,告知我她本人就是這本著作的作者,並且誠懇邀我寫序,我才恍然大悟。而後,也更知自己見識淺陋,原來作者在赴日本留學之前,早已是位採訪經歷豐富的記者,除了擁有紮實的寫作訓練(遠非現今年輕記者所能比較),又具備深厚的學院內文學研究背景與翻譯經驗,因此能夠合理且熟練地構建故事,勾勒出鮮明的臨場畫面。   對於商業題材進行的調查報導,實際上是項辛苦的工作,難度絕不下於學院內的專門研

究。採訪者除了必須大量消化各種專業知識,方能形成具意義的問題,並且進行有效率的採訪;另一方面,商業報導並非單純呈現冰冷的數字,因為任何商業活動牽涉到都是人們的具體生活,尤其像「鴻夏戀」這般大型的企業收購案,影響的不只是企業的榮枯成敗,更包括成千上萬人們的未來生計,因此,採訪者必須親臨現場,聆聽不同的聲音,才能真正寫出具有溫度的報導內容。   作者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發揮了記者用腳跑新聞的功力,不但前往日本多處地方,親臨「鴻夏戀」裡的故事場景,透過採訪、書信往返或書籍和資料爬梳,記錄了有名有姓者多達數十人,除了經營層、專家學者、媒體記者,也包括第一線的研發人員與工廠資深技術員,也讓我們聽到了夏

普股東大會上股民們的心聲。然而,僅有豐富的採訪或書面資料,也不足以成為一部好作品,優秀的採訪報導必須從紛雜的資料形成觀點,再透過故事將分析觀點傳達給讀者,而學院的思考訓練應該也能提供不小的幫助。   因此,我們可以說,本書是結合了記者的採訪功夫與學者的思考訓練,提煉而成的報導故事,能夠同時提供讀者閱讀與思考的樂趣。   在台灣,以往受限於專業訓練與採訪上的各種限制,本土生產的優秀商業報導作品並不多見。然而環顧各國書市,商業報導作品不但常是暢銷書排行榜上的常客,精彩的商戰故事甚至被改寫為大眾小說或影視作品,例如讀者們耳熟能詳的《不毛地帶》、《華麗一族》、《魔球》、《大賣空》等日文、英文作品,

除了創造極高的商業價值,對於普及商業知識,提升對商業文化的理解等方面,也都發揮相當大的功能。   而我本人其實也相當偏好這類型的非虛構報導,此次藉受託寫序的機會,再細讀書稿,除了推薦本書、與讀者們分享閱讀的樂趣與心得,更希望本書出版能帶動優秀作者投入此一類型的寫作。最後,作為讀者的衷心盼望,期待作者經歷記者、譯者、學者等豐富生涯,再次華麗轉身成為一位非虛構作品的創作者,而這部出色的作品應該僅是個開始,未來能再帶給我們更多豐富的報導、精彩的故事。 陳思宇 台灣大學歷史學博士、內容力有限公司營運企劃長   第一章不能分手的理由:鴻夏戀始末2016年4月2日,是台灣和日本產業史上值得記錄的一天

。在大阪府堺市匠町的堺工廠裡,台灣電子帝王鴻海與日本百年企業夏普結為連理,決定命運與共。這場世紀婚禮,不僅是當天台日經濟新聞的頭條,也是重要的國際新聞,吸引了中外媒體記者300多人爭相目睹,會場進口處,夏普的社旗,隨 Foxconn(鴻海的英文社名)的社旗迎風飄揚。這一天,大阪風和日麗,和台灣人辦喜慶所期盼的天候一致。至於選擇在堺市的堺工廠簽署結盟合約,並非偶然。堺市鄰近港口,十四世紀就有「東方威尼斯」之譽。1960年代,新日本製鐵進駐後,臨海工業經濟更為活絡。後來,新日本製鐵撤離,2009年,由號稱世界第一大10代液晶廠的夏普堺工廠(簡稱SDP,Sakai Display Products)

,承繼原佔地127萬平方公尺的廣大面積,展開營運。迄今,此處仍是日本第一級行政區大阪府的工業重地,是日本從重工業轉型至電子工業的地標,同時見證了日本大型電機企業首度被新興國企業收購的歷史滄桑。2012年,鴻海對堺工廠出資37.61%(2016年增至53.5%),以與夏普共同經營的方式,專門生產4K液晶面板及太陽能電池等。在鴻海出資前,堺工廠因建廠費用高昂和營運成績不佳導致營業赤字。鴻海介入後,以一個月生產8萬枚尖端的10代面板,開工率達85%的成績,於一年後,獲得盈收400多億台幣的佳績。鴻海的經營手腕不脛而走。▼站在經營的交界點因此,稱堺工廠是鴻海在日本事業上的「起家厝」,也是台灣和日本企業

結盟的試金石應不為過。2016年7月1日起,夏普的新總部也遷移至此,原大阪阿倍野區長池町的舊總部脫售後又買回(據聞將做開發尖端技術等新基地)。8月22日,夏普百年的首任外籍社長戴正吳,向媒體發表談話並公布三大經營改革方針(重新認識業務流程、大幅提高成本意識、賞罰分明的人事制度)和組織異動(Box1),宣誓將帶領失去主導權的夏普,重拾競爭力。堺工廠是一座環保工廠,具備省能源及再創能源的能力,工序全自動化、無塵、二氧化碳排放量少,有「世界最先進的綠化工廠」之譽(Box2),曾獲大阪府首長設計獎。

以重要-表現程度分析法探討臺灣攀岩館服務品質-以原岩攀岩館為例

為了解決亞太電 前景的問題,作者方暐銘 這樣論述:

近十年臺灣民營攀岩館的數量上升10倍之多,2020東京奧運會首次將攀岩納入比賽項目中,也促使攀岩成為一項流行運動,許多民眾也將攀岩視為日常休閒活動之一。 本研究問題在了解顧客對於臺灣攀岩館服務品質重要性與表現滿意程度,並應用IPA分析法探討服務品質的優劣情形,藉此提出不同策略以提供臺灣攀岩館業者日後經營參考。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之量化分析,研究對象為原岩攀岩館-萬華店之顧客,依便利抽樣方式,共回收有效問卷476份,回收率達95%,以IBM SPSS Statistics 23.0統計軟體進行敘述性統計分析、重要性-滿意性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在「第Ⅰ象限(繼續保持區)」共1

0項;落在「第Ⅱ象限(供給過度區)」共4項;落在「第Ⅲ象限(次要區域)」共8項;落在「第Ⅳ象限(加強改善焦點)」共6項。位於(加強改善焦點)包含:「整潔的運動環境」、「令人舒適放鬆的環境」、「令人放心的置物空間」、「完善的空間規劃」、「乾淨整潔的廁所」以及「員工應重視顧客的滿意度」,針對這些重要性高、滿意度卻低的服務品質之項目,建議業者可參考加強改善,以提高服務品質與競爭優勢。

Discovery:全球最大紀錄片製播媒體,創業探索之旅!

為了解決亞太電 前景的問題,作者約翰‧亨德瑞 這樣論述:

【Discovery‧全球唯一傳記】 創辦人約翰‧亨德瑞親自撰文 分享你所熟悉的Discovery,以及你所不知道的Discovery!   「我想告訴你Discovery公司的歷史,那是近代最出人意表的事業之一;   同時也要告訴你創業的真相:車庫創業只是神奇的開端,   在你跨出車庫之後的那幾個月所發生的事,才是左右事業成敗的關鍵。」   Discovery創辦人約翰‧亨德瑞在這本書如實地告訴你,他是如何一手創建頻道遍佈全球的媒體王國;如何從每一波電視革命中,比競爭對手更早看到前瞻的機會,進而一舉超越美國四大傳播網,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紀錄片製播媒體。   他也將告訴你,Discov

ery是如何打造出《荒野求生》、《玩轉星球》、《動物星球》、《絕對好奇》、《鯊魚週》等膾炙人口的節目,告訴你這些精采節目製作過程中罕為人知的幕後創意,與妙趣橫生的花絮!讓所有創業家、媒體人、創意人,都能一窺全球最創新的節目。最重要的是,他不藏私地、大方的教會你,如何捕抓住靈光乍現的點子,將創意的火花轉換為商機。   但是,他最想與你分享探討的是:創業實務。他希望你能在創業之前,了解創業家最艱困的那一步:   ‧創業家是如何找到投資人和資金?   ‧夢想如何轉變成實際的商品、辦公室和員工?   ‧政府在促進或阻礙創業與營運上,扮演什麼角色?   ‧如何察覺那些塑造多變市場的科技趨勢和消費力量

,以免晚人一步?   還有,如果你想創業,約翰‧亨德瑞在這本書裡,告訴你創業者最重要的特質,讓你了解為什麼創業家要花那麼時間做白日夢?為什麼會花那麼多時間,冒那麼大的失敗風險,去創造前所未有的東西?又為什麼遇到莫大的阻礙時並未放棄,甚至可說是痴迷的執念?這些問題,本書裡都有完整的解答。   最後,約翰‧亨德瑞也要告訴你,每個創業家的內心,其實都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如果你買了這本書,你應該也是。那麼恭喜你,你已經具備成功創業家的第一個精神:好奇心! 重望推薦   王文靜│商周集團執行長   林東民│Discovery亞太電視網北亞區總經理    郭人杰│中國電視公司總經理   陳立恆│

法藍瓷總裁暨創辦人   孫慶餘│永慶房產集團董事長(按姓名筆劃排序)   ◎本書帶我們一窺風起雲湧的媒體業,並為目標導向、美國自製的榮景提供了實用的指南。── 比爾‧柯林頓 (Bill Clinton),美國前總統      ◎約翰・亨德瑞的創業故事是典型的美國夢,他最後讓數百萬人領略了世界的多元與刺激。在本書中,他講述一個根源於二十世紀,但在二十一世紀展現爆炸性成長企業的精彩故事。── 勞勃・瑞福(Robert redford),美國知名奧斯卡獲獎導演   ◎敏銳的觀察、卓越的見解,將無數的創意演繹於滿足好奇的影像魅力,一生都是地球最先端的發現者。──林東民,Discovery亞太電視網

北亞區總經理   ◎Discovery傳播公司在三十年間成為全球第一大媒體王國,它的創辦人約翰‧亨德瑞藉由這本新著,從自己的商業傳奇出發,帶領讀者們一起「探索」創業家們從創意到實務之間,那模糊又浩瀚的神秘世界,精采絕倫,不容錯過!──陳立恆,法藍瓷總裁暨創辦人   ◎約翰・亨德瑞創業的心路歷程,喚起我當年創業的甘苦記憶。無論你是否懷抱創業夢,都請保持好奇心與熱情,為夢想堅持。──孫慶餘,永慶房產集團董事長 作者簡介 Discovery創辦人兼董事長 約翰‧亨德瑞(John Hendricks)   約翰・亨德瑞於一九八五年創立《Discovery》頻道,如今身為全球頂尖紀實媒體――

Discovery傳播集團――的董事長。他是第一位榮獲全美教育協會「教育之友大獎」的企業領導人,在美國奧委會、國家森林基金會等諸多非營利組織擔任董事,現居馬里蘭州。 譯者簡介 洪慧芳   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畢業,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管理碩士,曾任職於西門子電訊及花旗銀行,現為專職譯者,從事書籍、雜誌、電腦與遊戲軟體的翻譯工作。   Blog:cindytranslate.blogspot.tw/ 前言  第一單元  醞釀 第1章 四點鐘 第2章  與世界連線 第3章  美國火箭城 第4章  電視生命線 第5章   想像成功 第6章 隱名合夥人 第7章  好奇

之穴 第8章  創造的自由 第9章  好奇大學 第二單元  探索 第10章  觀望 第11章  人脈 第12章  美國最信賴的人 第13章 天使不見得都在天堂 第14章  一路順風 第15章  死去活來 第16章  餐巾紙 第17章  再出發 第18章  俄羅斯:內地直播 第19章  瘋狂隊長 第20章  分歧的董事會 第21章  數位夢想 第22章  為全球製播節目 第23章  捍衛品牌 第24章 永續企業 第三單元  反思與再發現 第25章  歐普拉頻道 第26章  速度 第27章  面對現實 第28章  在內閣會議室 第四單元  新夢想 第29章  星球學校 第30章  通往好奇之

路 附錄一  創業者的本質 附錄二 創業 前言 難以抗拒的理念   一九八二年二月的週日早上,我的人生從此徹底地改變了。   每個想要創業的人都曾有過那麼一刻,第一次跟人分享自己的絕妙點子。那一刻往往是冒險的,甚至令人膽戰心驚。那想法已經在你的腦子裡盤旋好幾個月了,你醒著的時候,幾乎無時無刻都想著它,睡夢中也依舊掛念著,這下突然要說出口,其實只是想確認一下你的想法並不瘋狂。   就在你終於要說出口的前一刻,你又突然想到,本來你信心滿滿的東西,可能在對方噗嗤一笑或露出發楞表情後,頓時化為烏有。有多少前景看好的新商機,就是因為第一位聆聽點子的人做出錯誤的反應而胎死腹中?我在腦中建構了龐大

的邏輯堡壘,但是只要我太太露出一點好笑的表情,那個堡壘就有可能在一瞬間化為殘垣瓦礫。   我們住在馬里蘭州格林貝特(Greenbelt)一棟擁擠的小樓房裡,當時正在廚房裡享用早午餐,我盡量用隨口說說的語氣,彷彿只是突發奇想。   「嘿,」我說,「如果有一個新的有線頻道,只播放精彩的紀錄片,例如《宇宙大探索》(Cosmos)、《人類的崛起》(The Ascent of Man)、沃特・克朗凱(Walter Cronkite)主持的《宇宙》(Universe)這類探討科學、自然、歷史、醫學等領域的片子,資訊豐富又兼具娛樂價值,妳覺得怎麼樣?」   好吧,我講出來了。那個魂牽夢縈無數時日的概念

和想法,這下子它的命運全交到了毫無相關經驗的人手中,她根本不曉得我提議的點子規模有多大,就要回應我這個最簡化的提案,而且她可能受到最深的利益衝突所影響。問她根本就不公平,也不公正,不過,如今回想起來,後續幾個月找投資人推銷理念以前,那正好是個完美的練習機會。   為什麼這個創業點子對我的意義那麼重大,為什麼我會覺得那是商機?我想,應該沒有創業家可以給你確切的答案。直到現在回想起來,我才發現,在我的職業生涯中,任何精彩的轉折,其實都不是什麼驚人洞見或靈機一動的結果,而是人生經歷的點點滴滴匯集到一個時點,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有些機緣甚至遠溯及孩提時代。   那個水到渠成的時點,可能發生在你最意

想不到的時刻,通常是在你本來另有計畫的時候,天時地利人和讓那個點子看來如此耀眼,一舉牽動了你所有的想像力,讓你怎麼也放不下來,非得做點什麼才肯罷休。就很多方面來說,我從小就已經踏上這個旅程,冥冥之中走到了一九八二年的這一刻。   那天早上,這個播放紀錄片的有線頻道概念,即將就此首度公開。那個令人難以抗拒的概念,是我孩提時代在西維吉尼亞州第一次看電視的經驗、少年時代在阿拉巴馬州目睹火箭和科學研究、青年時代在格林貝特觀看有線電視,以及職業生涯初期研究媒體之下的產物。   我太太莫琳聽了我的話以後,盯著我看了一會兒,那瞬間恍如永恆般漫長,接著她驚呼:「那很棒啊!」   終於,有人證明我沒瘋了。

  不過,莫琳又想了一下,反問我:「但是,如果那個點子真的那麼好,為什麼泰德・透納(Ted Turner)不做呢?」   這是個好問題,也是我一直不敢自問的問題。在那個年代,有線電視可能仍在起步的階段,但是CNN、ESPN、HBO之類的未來媒體巨擘都已經開始營運了。所以,如果我想做的紀錄片頻道真的那麼好,為什麼那些經營得有聲有色的業者,有那麼多優秀的資深媒體人,卻沒有推出同樣的頻道呢?   那瞬間,本來覺得自己的絕妙點子獲得肯定的興奮感,又頓時化為自我懷疑。畢竟,我才二十九歲,又沒有電視圈的背景,莫琳和我只有一點錢,而且這個時點還不知道要找什麼金主幫忙。我怎麼會天真的以為,我可以左打那

些資金雄厚的新有線頻道,右抗NBC、ABC、CBS那三大電視網呢?   但是我告訴自己,那是我的願景,我反覆檢查過了,也質疑過每個細節,找不到任何致命的缺陷。我把能入手的相關資訊都讀遍了,舉凡有線電視、衛星通訊、內容採購、贊助可能、企劃案規劃等等,無一遺漏。我知道我想的沒錯,如果那些媒體大亨沒看出商機,那是他們看走眼了,我可沒有。   回顧過往的三十年,當年的肆無忌憚和過人自信令我驚訝,但是如今我也發現,創業家就是需要那樣的大膽無畏,再加上適度的熱情,才能讓近乎不可能的新事業開始啟動。為了讓事業撐下去,熬過草創初期的艱辛和挑戰,那信心和熱情必須轉變成近乎痴迷的執念。   創業者都很明白這

點,這也是我即將學到的東西。   創業家的靈魂   那天早上我第一次向莫琳透露的有線電視新點子(專播紀實節目),在過去的三十年間已經發展成全球一大媒體王國,名叫Discovery傳播公司(Discovery Communications),如今在地球上比任何公司或政府,以更多的電視節目接觸到更多的家庭。   那就是創業的神奇之處,也是我們不常頌讚的奇蹟。以我的例子來說,那原本只是一丁點的想法,如今已變成在美國涵蓋十四個電視頻道的事業,包括《Discovery》頻道(Discovery Channel)、《動物星球》頻道(Animal Planet)、《旅遊生活》頻道(TLC)、《科學》頻

道(Science Channel)。   在撰寫本書之際,我們總共在兩百一十五個以上的國家與地區,提供一百五十個以上的電視頻道,給十八億以上的累計訂戶。隨著有線電視開始在世界各地的新興國家普及,訂戶人數也持續增加。我們以四十五種以上的語言傳輸節目,在十八個衛星上使用三十個轉發器。   Discovery傳播集團如今是一大上市公司,在全球五十個辦事處共有四千多位員工,年營收超過四十二億美元,公司市值逾兩百三十億美元(二○一二年十月撰寫本書時的數據),大於美國的四大傳播網(ABC、CBS、NBC、Fox)。   一九八二年的那個早上,我知道Discovery傳播公司會有今天這樣的規模嗎?答

案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我就像每位創業者一樣,對新點子的熱情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我完全相信這個點子可以打造出一家世界級的公司,但是在那個當下,我有走到那個境界的藍圖嗎?完全沒有。我甚至連隔天要做什麼都沒有計畫。   正因為遠見和現實之間、大局和夢想之間存在著那麼廣大的鴻溝,所以創業才會是人生中最刺激、最重要的付出。這也是我覺得卓越的創業家,理當和我們在《Discovery》頻道上稱頌的科學家、藝術家、政治領袖平起平坐的原因。然而,就像音樂天才和數學神童的故事,我們幾乎無法洞悉卓越創業家的心路歷程。   是什麼因素造就了山姆・沃爾頓(Sam Walton)、比爾‧蓋茲或賈伯斯?我也沒有完

整的答案,畢竟每個人的個性、人生經驗與環境等變數實在太多。不過,跟這些了不起的人――以及成千上百萬創立大大小小事業的創業家――走過同樣的歷程以後,我確實很清楚我們都走過相似的脈絡。而根據那些基本知識,我至少可以分享我個人創業成功的細節。   那可能不是你在了解創業家的心靈時需要知道的一切,但是已經很多了。我會在本書中盡可能地和盤托出(亦即以冷靜、客觀的觀點,看待我的一切成敗),希望能藉此分享一些同類書籍鮮少提供的見解和答案。   我想深入探索創業的動機和行為特質,例如,如今的創業家和過去的發明家和創造者有什麼共通點?好奇心、遠見、熱情、意向等特質,對於創造前所未見的新東西有多大的貢獻?如何

醞釀創業的點子,直到熱情轉為痴迷的執念?   我也想探討和說明創業的實務。有太多的創業書籍只談草創時期的掙扎,接著就突然變得所向無敵,銳不可擋,完全跳過最重要的中間階段:實際打造企業的日常實況。 所以,創業家是如何找到投資人和資金?夢想是如何轉變成實際的商品、辦公室和員工?政府在促進或阻礙創業和營運上,扮演著什麼角色?如何察覺那些塑造多變市場的科技趨勢和消費力量,以免晚人一步?   以上才是創業的真相。車庫創業可能只是神奇的開端,在你跨出車庫之後的那幾個月所發生的事,才是左右多數事業成敗的關鍵。   最後,我想告訴你Discovery傳播公司的歷史,那也是近代最出人意表的事業之一。不過,

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有個非常圓滿的結局。   也許你跟我一樣,讀過許多的書籍,那些書中暢談某些公司「如何」創立及「如何」營運。那些詳盡的研究,對於了解企業策略和管理系統有很大的幫助。   我寫這本書則是採用不同的方式。我想探討公司「為什麼」會創立,創業家為什麼會做那些事情?為什麼要花那麼多時間,冒那麼大的失敗風險,去創造前所未有的東西?為什麼他們遇到莫大的阻礙時並未放棄?為什麼他們可以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為什麼他們對自己做的事情那麼熱中?為什麼花那麼時間做白日夢?為什麼會樂觀到那種地步?   我後來發現,那一切都是源自於強烈的好奇心,這也是本書書名的由來。   我覺得剝開每個創業家的

表象,你都會發現裡面有一個對世界極為好奇的小男孩或小女孩,他們老是納悶著:蜜蜂是如何飛起來的?爸媽每天上班在做什麼?時鐘是如何運作?汽車是怎麼製造的?怎麼把糖、水和檸檬汁轉變成錢,再拿那些錢去買糖果?   我肯定就是那種好奇的小孩。既然你買了這本書,我猜你應該也是,顯然你的身體裡也住著一個小孩,永遠充滿了好奇心,不停地發問及追尋答案。偶爾,那個小孩的提問如此的精彩,無法隨手以「無解」打發,而是必須去身體力行。   那就是我人生的故事,也是Discovery傳播公司的故事。請聽我誠摯地娓娓道來,希望你能因此獲得啟發,譜出自己的好奇故事與探索篇章,同時收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第十四章  一路

順風一九八五年六月十七日,週一。中午時分,我們全聚在馬里蘭州蘭多佛那棟辦公室的一樓會議室裡。除了少數幾位同事留在傳輸衛星訊號的地方以外,《Discovery》頻道的全體十九名員工幾乎都擠進了那個房間,裡面有一台電視連接屋頂的衛星天線。我們焦躁地等候美國東部時間下午三點的到來,那是W集團開始從康乃狄克州的史坦福,向赤道上空22236英里的西星五號,發出《Discovery》頻道第一道訊號的時間。下午三點整,清晰的電視訊號,連同《Discovery》頻道的動畫商標,出現在電視的螢幕上。房間裡頓時響起熱烈的歡呼,我們總算美夢成真了。接著,一件奇妙的事情發生了:沒人走得開那個房間。我們費盡千辛萬苦匯集

的節目內容,深深吸引了每個人,大家都寸步不移。我們這群在蘭多佛小會議室裡的人,是當時美國唯一在收看新頻道開播的觀眾,但我們也不管那麼多了。我們告訴自己,不久就會有數百萬戶觀眾收看我們的節目。我們放下手邊的工作,像個大家庭一樣安頓下來,收看《Discovery》頻道播出的第一個節目:《冰山胡同》(Iceberg Alley),那是安大略電視台拍攝的紀錄片,描述北大西洋的寒冷水域。第一位觀眾訊號開始傳輸後,才過沒幾分鐘,小休息室裡的電話就響個不停。我們面面相覷,這時才發現我們的總機小姐也跟我們一起站在會議室裡觀賞《冰山胡同》。她的目光與我相接,隨後馬上衝出房間去接電話。我猜那通電話要不是羅森茨威格

打來的,就是迪克打電話來恭喜我們開播成功。總機小姐回來時,我問:「誰打來的?」她回應:「堪薩斯州的一個老師,她想知道她能不能用錄影機錄下《冰山胡同》,在課堂上放給學生看。」房間裡的每個人都露出了笑容,我們確實有觀眾。我轉過身問海絲:「我們有這些節目的教育權嗎?」她笑著說:「沒有,但我以後會看看我們能不能取得那些權利。」

跨境電商相關法制問題研究-以新南向政策下台商進入東協市場為中心

為了解決亞太電 前景的問題,作者蔡佩芳 這樣論述:

隨著科技進展,電子商務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國對此尚未有相關法規制定,如何藉電商平台前進東協市場,著實需要深入探究。跨境電商是國際性之交易活動,具有便利、進入門檻低等優勢,可縮短生產者與消費者間距離,企業不需到海外設立據點即可銷售商品,增加產品進入全球市場的機會,帶動產業與經濟的發展。然而,透過政府所提出的「新南向政策」,藉由政府的補助與協助,使台商進入東協市場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共創雙贏之局面。新南向政策中的東協國家,政治方面從獨裁、半軍事、半民主、到自由開放,存在各種不同政體,還有各種宗教、信仰、當地語言不通、官僚體系敗壞等負面因素,因此,台商要以跨境電商進入東南亞市場,該如何克服

種種因素,是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