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心理學理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阿德勒心理學理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曾端真寫的 鼓勵孩子邁向勇氣之路 和陳偉任的 強化動機 承諾改變:動機式晤談實務工作手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阿德勒教育心理學 - 基道BOOKFINDER也說明:阿德勒 (Alfred Adler, 1870~1937),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現代自我 ... 又名自卑與超越)、《兒童教育心理學》、《個體心理學的實踐與理論》等。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張老師文化 和張老師文化所出版 。

國立清華大學 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育心理與諮商碩士在職專班 曾文志所指導 林瑋慈的 尋找創意與靈感的遊戲之路:一位泰雅族 回鄉特教師的Gaga敘說 (2020),提出阿德勒心理學理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Gaga、泰雅族、特教師、遊戲、幸福感。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 楊瑞珠所指導 李志偉的 阿德勒心理導向之青少年勇氣量表編製及勇氣現況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阿德勒心理學、勇氣、青少年、生活態度量表、社會情懷的重點而找出了 阿德勒心理學理論的解答。

最後網站阿德勒「勇氣心理學」:擁抱不完美,一起重設目標 - Cheers ...則補充:阿德勒 認為,若不知道一個人的目標,就無法理解他的行為。因此,他以「人都是朝目標而行動」為前提,試圖去理解人類的行動與心理。 換句話說,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阿德勒心理學理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鼓勵孩子邁向勇氣之路

為了解決阿德勒心理學理論的問題,作者曾端真 這樣論述:

  沒有壞孩子,只有氣餒的孩子   衝撞、破壞、攻擊、嗆聲、對立、翻桌、跳樓、拒學、偷竊、說謊……   這些是氣餒的孩子保護其優越感的行為模式。生命的動力是從自卑到優越,孩子不會不經掙扎便豎起白旗,他們會握緊武器奮力維護其優越目標。直接管教行為,徒增其掙扎的強度,無法讓他們改變行為。輔導者必須傾聽他們的人生故事,了解其獨特的生命風格,輔導歷程的每一步都不能偏離鼓勵之道,孩子才能放下手中武器,邁向勇氣之路。   本書是古典阿德勒學派深層心理治療師曾端真教授,以阿德勒學派的人性觀為經,以傾聽生命故事為緯,提出個案概念化的藍圖,並以16個案例說明如何結合概念化與實務操作,超越表象的次級問題

,去探索案主的原級問題。這些案例看似有共同的行為樣貌,實則各自有著獨特的行為目的。個案解析主要在推測案主從補償自卑感與追求優越感的獨特軸線,策略聚焦在引導案主看見自己的優勢,開發其社會情懷,以鼓勵為其勇氣賦能。   作者本著社會情懷的精神,謹守「用他的眼睛去看、用他的耳朵去聽、用他的心去感受」之原則,以鼓勵之道來了解和幫助孩子。本書結合理論與實務,是從事兒童、青少年教育、輔導與心理諮商工作者的職前訓練、専業進修或實務督導的上好參考讀本。  

阿德勒心理學理論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你聽過《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嗎?
我從朋友口中已經聽過7582遍
但我
----就是沒看。

可就在這7582次的提醒之下
我就在某次逛書局看到一本阿德勒的著作
上網一查
這本《自卑與超越》(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竟是少數阿德勒親自撰寫的書籍
於是結帳,甚至我快到沒有去注意價錢
等我閱卷完畢
只感到
「管他賣多少,反正一定值得」

贊助支持: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join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找到我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6%96%87%E6%A3%AE%E8%AA%AA%E6%9B%B8/id1513786617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我的Email: [email protected]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尋找創意與靈感的遊戲之路:一位泰雅族 回鄉特教師的Gaga敘說

為了解決阿德勒心理學理論的問題,作者林瑋慈 這樣論述:

研究者具有泰雅族後代及中等特教師兩種身分,我嘗試從回鄉教書的教職生活中出發,透過在部落的生命經驗、及在學校與學生、同事逐日累積的相處體驗中,記錄泰雅回鄉特教師在職場所遇見的問題與困難,並在正向心理學協助人追求快樂、幸福與美好生活的理論基礎下尋求解決之道,因而建構出「尋找創意與靈感的遊戲之路」之泰雅回鄉特教師的Gaga敘說所帶來的幸福觀點。本研究援引阿德勒個體心理學之人人都能決定自己的行為並透過個體獨特的眼光思想來決定自己的人生觀點,以及哈伯瑪斯對溝通知識論的看法,即人們用真誠的語言來陳述經驗並驗證自己的敘說觀點,以上述對人類懷有終極關懷之二論點來探究研究者在教學生活中獲得幸福感的過程──「在

教學環境中尋找創意與靈感」,包括在追尋「幸福感」之過程中,其如何透過「遊戲」被建構?藉此,研究者欲闡明人面對挫折有打不倒的勇氣,就是在以Gaga為基礎而不斷超越與創新的遊戲過程中獲得幸福感滿足的結果,及溝通知識論就是描述生命經驗的累積此兩個觀點。研究者深刻感悟此幸福滿足感能提升個人對生活的滿意度,並期許偏鄉教師皆能在教學環境中發現生活的美好,遂展開此研究。

強化動機 承諾改變:動機式晤談實務工作手冊

為了解決阿德勒心理學理論的問題,作者陳偉任 這樣論述:

  動機式晤談是一種以個案為中心又兼具指導性的助人技巧。助人工作者藉由表達接納及同理,讓個案感覺被理解,並相信助人工作者是與其站在同一陣線來協助解決問題。   過程中,助人工作者不只表達接納及同理,更為了能在短期間內觸發個案改變的動機,會適時地運用問話技巧,引發個案看到自己的不一致與矛盾之處,有效地誘發個案承諾去解決矛盾,進而產生改變。    本書條分縷析動機式晤談的概念、精神、原則以及相關技術,並藉由實務對話範例、解釋說明以及體驗活動練習,幫助助人工作者清楚了解如何在實務中運用動機式晤談的相關技能。 專業推薦   吳毓瑩(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周立

修(高雄市立凱旋醫院院長)   周煌智(高雄市立凱旋醫院院長室顧問醫師/教授)   夏允中(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教授)   徐西森(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教授 )   張達人(天主教仁慈醫療財團法人仁慈醫院院長)   陳俊鶯(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會理事長/前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院長)   楊瑞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阿德勒心理導向之青少年勇氣量表編製及勇氣現況之研究

為了解決阿德勒心理學理論的問題,作者李志偉 這樣論述:

個體心理學是指阿德勒心理學體系。「勇氣」是指在困難當頭仍冒險前行的意志。本研究是以阿德勒心理學為理論基礎,建構出勇氣之內涵,以編製出適合國內青少年使用之勇氣量表,再進一步透過本研究中所編製之青少年勇氣量表,於國內進行實證研究,試探青少年勇氣現況以及不同背景變項之青少年於勇氣量表得分之差異。在以人是為完整的個體的前提之下,阿德勒首先提出三項主要生活任務:工作、愛/親密以及社會/友誼。阿德勒學派的後進弟子Mosak和Dreikurs隨後附加了兩項與和存在相關之任務:自我接納及宇宙和諧。本研究目的為根據阿德勒心理學理論,建立青少年勇氣量表,量表內涵採用上述五大任務,包含工作、愛/親密、社會/友誼、

自我接納/自我觀照、自我和宇宙之關係/宇宙和諧,建立個人面對五大內涵困境時,是否以社會情懷面對困境、解決問題,編製問卷題項及進行研究。研究結果發現量表內部一致性方面,量表的五個分層面中,α值介於.842至.916之間,整個量表的內部一致性α值為.954。全量表重測信度為.849。量表效度方面,包含內容效度、因素分析以及效標關聯效度。在內容效度部分,本量表依據阿德勒心理學理論發展量表,從理論概念到量表題目的發展過程均符合專家效度的要求。在因素分析部分,結果顯示題目可歸類為五個分層面,分層面間相關係數介於.531至.715之間。在效標關聯效度部分,本量表以社會生活經驗感知量表為效標,得到相關係數.

787。建構效度方面,整體模式適配度指標診斷有十三個指標皆符合模式適配標準值。模式內在適配度評鑑部分,模式之組合信度為.842至.917之間,聚斂效度為.517至.671之間,皆符合標準。區別效度方面,所有因素的AVE開根號值皆高於所有與該因素的相關係數,代表有區別效度。惟有部分指標於適配臨界值邊緣,勇氣模式及量表建構可再進一步研究。    在量表得分上,青少年得分較高為親密/關懷,其次為自我接納/自我觀照、社會/友誼、自我和宇宙之關係/宇宙和諧、工作。在差異性考驗部分,性別、身分別、年級、家中經濟狀況、父母婚姻狀況、家庭管教風格、在校行為表現、段考平均成績皆有達到顯著差異。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

提出建議,以供教育行政機關、國高中學校、國高中教師以及輔導處室參酌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