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族豐年祭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邵族豐年祭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丁盛寫的 台灣節慶百戰指南:100個熱鬧滾滾的節慶盛會X 500幅精采震撼的節慶之美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臺灣原住民族簡介(六)-知識百科-三民輔考也說明:相傳邵族的祖先因追逐白鹿而遷至日月潭定居,其部落社會組織是以父系外婚氏族為其文化特徵,受漢文化 ... 豐年祭的前一天晚上,由「舂石音」奏出邵族豐年祭的前奏。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體育學系 許明彰所指導 陳福進的 日月潭萬人泳渡活動探討研究 (2008),提出邵族豐年祭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日月潭萬人泳渡、運動休閒觀光產業、體育文化交流。

而第二篇論文南華大學 建築與景觀學系環境藝術碩士班 魏光莒所指導 施志昌的 日月潭的遊憩型態與空間模式之研究 (2008),提出因為有 空間模式、地方、空間、生存空間、遊憩的重點而找出了 邵族豐年祭的解答。

最後網站來到伊達邵部落,不難感受邵族原鄉文化,這裡有逐鹿市集則補充:每年農曆八月間正是邵族的豐年祭,是歲時祭儀中最重要且最盛大的祭典。 邵族是台灣原住民中人口最少的一族。相傳邵族祖先來自阿里山,在山中發現大白鹿,翻山越嶺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邵族豐年祭,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節慶百戰指南:100個熱鬧滾滾的節慶盛會X 500幅精采震撼的節慶之美

為了解決邵族豐年祭的問題,作者黃丁盛 這樣論述:

  熱鬧滾滾、充滿生命力的台灣節慶  精采震撼、達人必備的節慶小百科   台灣是節慶之島,全台各地各個族群為祈求神靈降福或消災解厄,各自發展出獨特的祭典活動,一年四季終年不斷。伴隨活動的民俗表演,如民俗技藝、戲曲或陣頭等,代代相傳,多采多姿。   資深民俗攝影家黃丁盛先生,20多年來持續拍攝與記錄台灣各地的慶典活動,並在報章雜誌發表相關報導文章與攝影作品。《台灣節慶百戰指南》記錄了黃丁盛20多年的親身參與各項慶典的觀察與體驗,配上精彩的照片,帶領讀者探訪一百個精采、嚴選的台灣節慶盛會,一覽台灣民俗文化的精髓。   《台灣節慶百戰指南》本書分北部、中部、南部、東部與離島共四大區,介紹100

個重要的節慶,各地之節慶再依地區排序;內容包括歲時節慶、宗教祭典、原住民祭典、觀光節慶、產業節慶。每項節慶皆包括名稱、舉行地點、時間、祭祀對象、由來、儀式或活動重點、流程、地址、電話等實用資訊。與節慶相關的特殊民俗活動、儀典、神明則會以小檔案方式特別解說。   獨家附錄:作者精心蒐集的全台全年300節慶行事曆,是節慶旅遊、節慶攝影愛好者不可或缺的珍貴資訊資料。   一書在手就可以盡情享受節慶之樂、盡心欣賞節慶之美。 作者簡介 黃丁盛   1959年生,台南人,大同工學院工業設計系畢業,1987年起拍攝台灣民俗廟會與原住民祭典300次以上,1993年起帶團遊歷世界40多國。曾任名人攝影藝廊經理、

工業設計協會與博覽家等旅遊雜誌特約攝影、電視與廣播節目主持人、國內各項攝影比賽評委、台北大專院校與公司團體攝影指導老師。並曾多次在藝廊、各文化中心舉辦攝影個展。出版著作包括《神話人間》、《台灣民俗廟會》(包括光碟版)、《人間佛境》等。

日月潭萬人泳渡活動探討研究

為了解決邵族豐年祭的問題,作者陳福進 這樣論述:

日月潭萬人泳渡活動之探討研究摘要國內體壇最盛大的活動,莫過於萬人泳渡日月潭國際嘉年華會,原係台灣原住民邵族(Thao)部落的傳統豐年祭儀式,經全民擴大參與,帶動運動休閒觀光產業之興起與國際體育文化交流,成為今日國際體壇矚目的盛會,在規模與影響力方面,足以列入世界金氏年鑑記錄,自1983年舉辦迄今已歷26屆,1995年獲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認證為世界長泳活動標竿,2002年列入世界游泳名人堂,已成功塑造成為台灣本土運動文化特色。為瞭解選手之參與動機、目的與自我成就的認知價值,設計問卷訪問選手,從18500餘位選手中,依居住地分北、中、南部地區及國外,隨機抽訪320人,採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

與Pearson積差相關係數等統計方法進行比較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如下:一、大多數選手參與動機是為了滿足個人自我成就需求,藉此自我挑戰獲得肯定,留下永生難忘的成長回憶。二、參加日月潭泳渡活動挑戰成功,在昔日邵族部落中會被冠以「勇士」頭銜,象徵已能獨立成長,因此大多數選手將此視為是一項殊榮。三、參加選手平均年齡約42歲,呈現老化現象,年輕人不敢挑戰泳渡日月潭,顯然是缺乏信心與勇氣。四、由於日月潭泳渡活動曾經發生選手溺斃事件,因而影響部份選手之參加意願,顯示安全問題不可忽視。五、日月潭泳渡活動參加人數超過2萬人,已達飽和程度,顯然已對日月潭水質生態環境造成汙染與破壞。關鍵詞:日月潭萬人泳渡、運動休閒

觀光產業、體育文化交流

日月潭的遊憩型態與空間模式之研究

為了解決邵族豐年祭的問題,作者施志昌 這樣論述:

  本文是以日月潭地區之現有遊憩業的套裝行程所規劃出遊憩據點的相關路徑為其背景,針對其「空間管理」經驗模式所進行之研究;此模式不單是一種存在於外在之主體環境而已,且有隱含的「視域」(horizon,即「理解事物」的既定範疇與方向)意思。本研究目的有三:一、探討日月潭地方的遊憩提供業者,現存的規劃的遊憩路徑、及生活世界。二、由「地方與空間」去建構遊客的遊憩模式。三、藉由分析遊憩提供業者的空間經驗為基礎,並以模式化方式瞭解其空間管理問題。   本研究應用現象學概念之「田野調查」的方法,以個別遊憩產業者的生存世界現況,作為空間經驗的切入,瞭解空間管理是否深受經驗之發展而有所隱藏。在研究過程中,作者

輔以觀察法、深度訪談法、文件分析法等作為收集相關資料方式。從各種不同的遊憩產業型態所提出遊客的空間路徑,在其空間層次上是否一致?以日月潭概念來研究遊憩產業的類型發展,茲分下述:一、民宿莊園。二、 環潭飯店。三、邵族民宿。 四、社區民宿等,此維生主軸類型,是以其遊憩據點為開始,潭心(拉魯島)的「環」中心圖示為空間元素,探討其真實性發展所形成自我的套裝行程圖(空間經驗管理)。有別於先前「旅遊網站客制化」及「遊客類型滿意度」的兩大主軸思維,本研究提供一個新的工具,來理解日月潭的遊憩型態的內涵。以觀察、紀錄、訪問、參與活動等,來觀視日月潭地方主體規劃的空間經驗,亦理解在地的生存世界主體性的存在經驗,是

否融入其空間管理之中。本研究發現:一、藉由日月潭的空間的探討,可以更了解各遊憩產業者間相異的遊憩模式。遊客遊憩程度的深刻體驗,可由個人在地的生活世界結構性調整,達到另一種優質的旅遊模式。二、藉由主體經驗不同,產生多樣的地理空間的行為模式路徑來,需融入空間管理之中。三、人乃是透過其生存世界的範疇,來理解其自身的處境、產生其生活上的意向與目標。在遊憩業與公部門制式化規範中,隱喻著自身看不見的空間層次,藉由透過「空間模式」的觀點,提供一新的「工具」視域,來重視日月潭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