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雲文獻翻譯mac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知雲文獻翻譯mac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井上伸雄寫的 全彩圖解通信原理:每天都在用的網際網路、行動通信,你了解多少? 和[加]梅尼斯的 應用密碼學手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知云文献翻译v7.7.2破解版 - 镜像之家也說明:2、关联多个搜索引擎翻译,随意切换;. 3、专业英语也可翻译;. 4、全平台使用,除了可以在Windows上可以使用,MAC、Iphone、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臉譜 和電子工業所出版 。

國防大學 戰略研究所 蘇紫雲所指導 陳君霖的 由2020年美國政府對台軍售項目探討美中台關係變化 (2021),提出知雲文獻翻譯mac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軍售、美中台關係。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大學 戰略研究所 沈明室所指導 張水泉的 美國對台戰略模糊與清晰:以川普政府時期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川普、印太戰略、戰略模糊、戰略清晰的重點而找出了 知雲文獻翻譯mac的解答。

最後網站知云文献翻译ipad版本- 程序员ITS401則補充:知云文献翻译 打不开_神器推荐丨知云文献翻译软件WIN/MAC/IOS/ANDROID/网页版 ... 用它直接打开英文pdf文献,随便选中一段话,右侧立即显示翻译,不再需要拷贝到翻译器上翻译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知雲文獻翻譯mac,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全彩圖解通信原理:每天都在用的網際網路、行動通信,你了解多少?

為了解決知雲文獻翻譯mac的問題,作者井上伸雄 這樣論述:

二十一世紀人人都該具備的資訊科學常識 詳細易懂的文字解說+全彩視覺化圖表 帶你從軟體到硬體、從裡到外、從過去到未來 全面理解現代全球通信系統的運作機制   高速寬頻網路、智慧行動通信、WiFi、光纖、雲端、4G LTE……   這些構築全球現代通信系統的關鍵技術,   背後的原理是什麼?如何演變至今,未來又將如何發展?   人類為了克服時間與距離聯絡彼此,從書信到電報、電話、一直到現今的網路時代,通信技術的演進讓許多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大大改變了人類世界。到底現今讓智慧型手機、Google、Facebook、LINE得以存在的網際網路、行動通信,是以怎樣的機制在運作?人類的通信能力又

是怎麼從純文字、聲音進化到能傳輸大量多媒體的系統?   本書是最適合初學者理解通信系統的入門書,使用全彩圖解及簡單清楚的文字說明,將技術解釋得淺顯易懂,讓讀者能夠全面了解通信系統運作的原理,包括傳統電話與網路的不同、網路採用的架構與技術、寬頻、光纖、WIFI等的原理、手機與智慧手機如何使用電波通信、重要性與日俱增的「WLAN」(無線區域網路)的架構與技術等。   不論你是希望獲得相關知識的學生,或是對此領域感到好奇想深入了解,本書從基礎知識的介紹到最新科技的演進,由淺入深,帶你全面了解現代全球通信系統運作的原理,快速而紮實地掌握全面脈絡!   本書將告訴你──   人類社會是怎麼在兩百

年間從電報、電話一路進步到寬頻網路時代的?   頻寬、位元、封包通訊、路由器、網址、IP、雲端……這些網路名詞代表的是怎樣的技術?   Email是怎麼運作的?大災難發生時,為什麼應該發Email而不是先打電話?   數位信號是怎麼透過「光」、「電」傳送的?光經過光纖的時候不會外洩嗎?   從手機進化到智慧型手機,它們的運作原理是什麼?3G、3.5G、3.9G、4G……有什麼不同?   無線區域網路/WiFi是怎麼在空氣中傳輸信號的?藍芽又是怎麼運作?   ……   進入數位時代,這些知識不只專業人士需要知道,更是人人該有的常識。   本書是最好的入門,帶你進入肉眼看不見卻無所不在、廣闊又神

奇的通信世界! 專業推薦   楊家驤 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 作者簡介 井上伸雄   畢業於名古屋大學工學院電氣工學系,於電電公社(現為NTT)進行數位傳輸、數位網路研發工作,同時為多摩大學榮譽教授。主要著作眾多,有《通訊基礎》、《電波基礎》、《通訊技術總論》、《IP網路架構》、《通訊&網路基礎辭典》、《最新通訊常識》、《通訊架構》、《多媒體通訊》等。 譯者簡介 李漢庭   一九七九年生,畢業於國立海洋大學電機系,自學日文小成。二〇〇三年進入專利事務所開始從事翻譯工作,二〇〇六年底開始從事書本翻譯。領域從電機專利文件乃至於小常識、生活醫學、科技等等的中日對譯,樂於在工作中

吸收新知識。目前嚐試將觸角延伸到特殊造型與影像創作,有各方面之作品。往後仍希望能接觸更多領域,增加知識廣度,同時磨練文筆。作品有《這樣讀出你的最高分》《來自新世界》《台上台下都吸引人的說話整理術》等書。 審訂者簡介 賴以威   師大附中、台大電機博士,目前任教於長庚大學。《聯合報》〈閱讀數學〉、《國語日報》〈123數學真好玩〉、《潮人物》〈算式的日常〉專欄作家。作品亦散見於《泛科學》、《Cheers快樂工作人》、《今周刊》等各大媒體。信奉數學大師約翰.馮.諾伊曼的名言:「If people do not believe that mathematics is simple, it is

only because they do not realize how complicated life is.」著有《超展開數學教室》(臉譜出版)、散文集《再見,爸爸》(時報出版),譯有《平面國》。歡迎加入個人臉書,請搜尋「賴以威」。 前言 第1章 從電話到網際網路 1 各種資訊媒體 2 「位元」是什麼? 3 數位信號如何傳輸? 4 數位信號傳輸速度有多快? 5 高速通信和寬頻通信意思相同? 6 電話和資料通信哪裡不同? 7 網際網路所使用的封包通信是什麼? 8 電話網路與網際網路哪裡不同? 9 封包通信的優點在哪裡? 10 為什麼封包通信延遲時間比較長? 11 沒傳送

到的封包怎麼了? 12 電話也能使用封包傳輸? 13 什麼是全力傳送(Best Effort)? 14 網際網路連接小規模網路 15 怎麼用網際網路傳送電子郵件? 16 網路搜尋的架構是什麼? 17 為什麼發生災難的時候,電子郵件比電話更容易取得聯絡? 18 雲端是什麼? 19 網際網路和IP網路哪裡不同? 20 往後電話將轉為IP電話 21 使用網際網路的Skype電話架構 22 加密通信的架構是什麼? Column 國際漫遊是什麼? 第2章 現在是寬頻通信時代 1 怎樣才算寬頻? 2 為什麼要用光來通信? 3 如何將電氣訊號轉為光? 4 光經過光纖不會外洩嗎? 5 光纖傳輸使用哪種顏色的

光? 6 光的分波多工是什麼意思? 7 LAN:辦公室裡的網路 8 MAC位址和IP位址哪裡不同? 9 100BASE-TX代表什麼意思? 10 如何在家中使用寬頻通信 11 ADSL為什麼只有下行比較快? 12 CATV如何連接網際網路? 13 FTTH:光纖到府 14 FTTH三合一是什麼意思? 15 PLC:利用家用電力線的通信方式 Column 智慧型手機的免費通訊APP「LINE」 第3章 不斷進化的手機 1 手機使用電波 2 手機適用怎樣的電波頻率? 3 手機使用哪些電波頻率? 4 何謂白金頻帶? 5 手機如何區分頻道? 6 手機的通信範圍(cell)是什麼? 7 通信範圍大概多

大? 8 基地台的天線為什麼有三支? 9 手機的3G、4G代表什麼? 10 PHS和手機哪裡不同? 11 手機與智慧型手機哪裡不同? 12 智慧型手機使用的電波 13 智慧型手機同時具備電話與資料傳輸功能 14 為什麼手機到哪裡都能通? 15 手機與智慧型手機的網路連結 16 手機如何傳送簡訊 17 如何確認目前位置? 18 緊急地震快報如何傳輸? 19 如何實現高速資料傳輸 20 MIMO:使用兩支以上的天線來加快速度 21 3G手機的W-CDMA與CDMA2000有何不同? 22 3.5G手機:HSDPA與HSPA 23 以超高速通信為賣點的3.9G手機LTE 24 4G手機會是什麼樣子?

25 WiMAX與手機有何不同? Column iPhone 5c/5s與LTE 第4章 WLAN(無線區域網路)的世界無限寬廣 1 何謂WLAN(無線區域網路) 2 WLAN與WiFi意思相同? 3 WLAN如何傳輸信號? 4 WLAN使用什麼頻率的電波? 5 IEEE802.11代表什麼? 6 從IEEE802.11g演變為更快速的11n 7 目前最快的WLAN是什麼? 8 為什麼WLAN比手機更快? 9 最大傳輸速度是什麼意思? 10 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為什麼要使用WLAN? 11 行動WiFi路由器與網路分享 12 藍芽的架構 參考文獻 索引 前言      人類組成社會,社

會生活除了食衣住行之外,溝通也不可或缺;人類可以使用口與耳或肢體動作來交流意見,但若雙方相隔甚遠,看不見也聽不到,就需要利用其他的溝通工具與方法。      古人用過狼煙(視覺通訊)和鼓聲(聲音通訊)等手段,但它們的傳達距離較短,能傳送的資訊量也不多,其他還有快馬傳書、飛毛腿傳書的方法,不過花費時間較長,能傳遞訊息的距離也有限制。      通信的歷史一路走來,就是在克服時間與距離,並且增加可傳輸的資訊量。      如今人類發明利用電來傳輸資訊的方法,一眨眼就能將訊息傳遞到地球另一端,總算開拓了一條克服時間與距離的康莊大道;但就算使用電氣技術,可傳輸的資訊量依然受到技術與成本的限制。   

  光通信,則打破了這層障礙,使用光來取代電,用光纖傳輸光信號,大大增加了資訊傳輸量。      人類在十九世紀前葉開始利用電來通訊,剛開始的技術稱為電報,在海底鋪設電纜,即使相隔大洋,大陸之間依然能夠瞬間通訊,大英帝國就因為支配了海底電纜,才能支配七大洋。      十九世紀是電報時代,二十世紀則是電話時代,由於對話是人類溝通的基礎,電話讓相隔兩地的兩人可以對話,稱得上是劃時代的發明;有了電話,全世界的人類都能互相交談,也大大拓展了人類的活動範圍。      二十一世紀則是網路時代、行動通信時代,傳輸資訊也從純文字進展到聲音,現在甚至還加入資料、影像而成為多媒體訊息,這都多虧了通信系統的進步

。      本書第一章主要將解釋傳統電話與網路的不同,說明為人類帶來方便的網路,究竟採用了哪些架構與技術。      第二章說明近年來需求量大增的寬頻通信,是以何種方法實現。      第三章說明近代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手機、智慧型手機,是如何使用電波通信。      最後,第四章將說明重要性與日俱增的無線網路,含有什麼樣的架構與技術。      本書是通信相關知識的入門書,因此在寫作時,特別將複雜的技術和原理解釋得淺顯易懂。人們常說通信不好懂,但我希望大家都能理解這肉眼看不見的通信系統,因此避開了困難的技術細節,使用插圖與簡單清楚的文字來說明。      若讀者能透過本書,對我們日常所使用的

通信設備及背後原理產生些許興趣,就是我莫大的榮幸。      井上伸雄2013年10月 第1章 從電話到網際網路「位元」是什麼?現代通信幾乎都是數位通信,電腦信號一開始就是數位,而現在連電話網路都會把類比聲音轉換為數位信號來傳送,電視影像也一樣要轉成數位。 數位信號是由1 與0 兩種數字組合而成,以文字來說,英文字母「A」就是「1000001」,漢字的「東」是「0100010101101100」(圖1),每個1 或0 的數字就是一個位元(bit),位元就是資訊量的單位,所以字母「A」有7 位元,漢字「東」有16 位元的資訊量。日文有平假名、片假名、漢字,字數比英文字母和數字要多,所以用1

與0 來排列組合日文,需要比英文更多的1 與0,也就是更多位元。 影像的表現方法又比文字更複雜,比方說最近的數位相機動輒千萬像素,假設將整個畫面分成圖2(a)那樣的許多小點,那麼整個畫面裡就有一千萬個像素。彩色影像的每個像素被分為紅(R)、綠(G)、藍(B)三原色來記錄,每個顏色的亮度都以8 位元(28=256 階)來表示,所以一個像素就有3×8 位元= 24 位元,一千萬像素就有一千萬×24 位元= 2 億4000 萬位元,也就是240M 位元(M:Mega,代表百萬)。 像電視這種動態影片的資訊量就更大,高畫質電視(High De¬nition Television, HDTV)的畫面大

約有207萬像素,如果每個像素都有24 位元,單一畫面就有50M 位元,而且電視影像每秒要傳輸三十張靜態圖片才能展現動態(圖3),所以每秒的資訊量就達到1.5G 位元(G:Giga,代表十億)。 我們也可以用位元組(byte)來代替位元,一個位元組等於8 位元,通常以數位信號傳輸資訊的時候,會以八位元為單位來分割,所以位元組比位元好用。以前面的數位相機照片來說,240M 位元的資訊量等於30M 位元組,數位高畫質電視1.5G 的資訊量大約等於187M位元組,而電腦記憶體與硬碟等儲存媒體的容量,也通常使用位元組來表示。 資訊的位元(位元組)愈多,就要花愈多時間來傳輸,而且又需要更大容量(位元組)

的記憶體、硬碟、CD 或DVD 等記憶媒體來儲存,經濟效益不好,所以人類發明了數位壓縮,僅保留重要的部分,藉此減少資料量。數位壓縮對資訊量龐大的影像、聲音來說相當有效,以數位相機的照片來說,使用JPEG 壓縮法可以將資訊量壓縮到1M 位元組左右,而電視影像的資訊量更可以用視訊編碼標準程式(Moving Picture ExpertsGroup, MPEG)的壓縮技術壓縮到數十分之一,甚至數百分之一。

由2020年美國政府對台軍售項目探討美中台關係變化

為了解決知雲文獻翻譯mac的問題,作者陳君霖 這樣論述:

美國政府對台灣的軍售政策,乃依據《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出售我國「防禦性」武器。自2017年川普就任總統後,改變了對我國軍售的政策,提供台灣較具「攻擊性」的武器裝備,以2020年出售台灣的「海馬斯(HIMARS)高機動砲兵火箭系統」及「距外陸攻飛彈(SLAM-ER)」等武器最為明顯;此外,川普政府也調整了對台灣的軍售模式,使美台軍售次數更為頻繁、更加常態化。近年來美中關係,因美國對中共政策的調整而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兩國關係從合作轉為競爭與對抗;也因如此,美國對台灣政策也有所調整,美台關係越為密切。本文嘗試由2020年美國政府對台灣軍售項目為出發點,探討美台軍售所反映出美中台的關係變化。經

藉由對美台軍售、美中台關係發展歷史相關文獻資料以及川普政府時期的對中、對台相關政策加以分析後。歸納出美國政府對台軍售的改變,乃因應中共崛起並在對中政策調整與「印太戰略」推動之下,維持台灣安全對於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之重要性相對提升。因此,在中共對我國軍事威脅日益嚴重下,美國政府必須加強對台灣的軍售,以維持我國足夠自我防衛能力,對中共武力併吞企圖產生有效嚇阻。

應用密碼學手冊

為了解決知雲文獻翻譯mac的問題,作者[加]梅尼斯 這樣論述:

《應用密碼學手冊》是目前最優秀的密碼學書籍之一。全書包含15章,內容覆蓋了近20 年來密碼學發展的所有主要成就。除了通常密碼學書籍都會講到的對稱密碼、雜湊函數、公鑰密碼和簽名、身份識別和密鑰建立協議等內容外,《應用密碼學手冊》首先提供了密碼學的概貌,中間有三章專門講述了公鑰密碼學的數學基礎,最后兩章給出了密碼實現技巧和專利、標准等細節。這些內容對研究者和工程師們都是十分有用的。 全書提供了豐富的密碼學技術細節,包括200多個算法和協議、200多幅圖表、1000多個定義、事實、實例、注釋和評論。書末列舉了1200多篇關於密碼學的主要文獻,並在各章中對其做了簡要評述。一本已有技術的嚴密的百科

全書,強調那些既安全又有實際用途的技術。優秀的組織和風格使得它不僅可以作為一本完備的自成體系的指南,而且還可作為一本不可缺少的案頭參考書。可以說,讀者們正在閱讀該領域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應用密碼學手冊》組織完美,表述清晰,適合密碼學、計算機、通信、數學等領域的師生、專家和工程師們《應用密碼學手冊》是目前最優秀的密碼學書籍之一。全書提供了豐富的密碼學技術細節,十分適合研究人員和工程師們學習。《應用密碼學手冊》的三位作者均是國際著名的密碼學家和活躍的密碼學研究者。Alfred U.Menezes於1992年獲得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博士學位,現任滑鐵盧大學教授,在橢圓曲線密碼方面有很高的造詣。Paul

C.van Oorschot於1988年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現任加拿大Carleton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教授,也是加拿大網絡與軟件安全研究主席,在密碼學和網絡安全方面具有深厚的學術功底。Scott丸Vanstone干1974年獲得博士學位,是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教授,曾任雜志Designs,Codes and Cryptography的主編,滑鐵盧大學數據加密研究組的主任。他還是著名的Certicom信息安全公司的創始人。 第1章 密碼學概述 1.1 引言 1.2 信息安全和密碼學 1.3 函數知識 1.4 基本概念和術語 1.5 對稱密鑰加密 1.6 數字簽名 1.7

認證與身份識別 1.8 公鑰密碼學 1.9 雜湊函數 1.10 協議和機制 1.11 密鑰建立、管理和證書 1.12 偽隨機數和序列 1.13 攻擊類型和安全模型 1.14 注釋與參考讀物第2章 數學基礎 2.1 概率論 2.2 信息論 2.3 復雜度理論 2.4 數論 2.5 抽象代數 2.6 有限域 2.7 注釋與參考讀物第3章 數論相關問題 3.1 引言 3.2 整數因子分解問題 3.3 RSA問題 3.4 二次剩余問題 3.5 Zn中平方根的計算 3.6 離散對數問題 3.7 Diffie-Hellman問題 3.8 合數模 3.9 單個比特計算 3.10 子集和問題 3.11 有限域

上的多項式分解 3.12 注釋與參考讀物第4章 公鑰參數 4.1 引言 4.2 概率素性測試 4.3 (真)素性測試 4.4 素數生成 4.5 Zp上的不可約多項式 4.6 生成元和高階元素 4.7 注釋與參考讀物第5章 偽隨機比特與偽隨機序列 5.1 引言 5.2 隨機比特生成 5.3 偽隨機比特生成 5.4 統計測試 5.5 密碼學意義安全的偽隨機比特生成 5.6 注釋與參考讀物第6章 流密碼 6.1 引言 6.2 反饋移位寄存器 6.3 基於LFSR的流密碼 6.4 其他流密碼 6.5 注釋與參考讀物第7章 分組密碼 7.1 引言 7.2 背景與基本概念 7.3 古典密碼及其發展史 7.

4 DES 7.5 FEAL 7.6 IDEA 7.7 SAFER、RC5及其他分組密碼 7.8 注釋與參考讀物第8章 公鑰加密 8.1 引言 8.2 RSA公鑰加密 8.3 Rabin公鑰加密 8.4 EIGamal公鑰加密 8.5 McEliece公鑰加密 8.6 背包公鑰加密 8.7 概率公鑰加密 8.8 注釋與參考讀物第9章 雜湊函數和數據完整性 9.1 引言 9.2 分類和框架 9.3 基本構造和一般結果 9.4 不帶密鑰的雜湊函數(MDC) 9.5 帶密鑰的雜湊函數(MAC) 9.6 數據完整性和消息認證 9.7 雜湊函數的高級攻擊 9.8 注釋與參考讀物第10章 身份識別和實體認

證 10.1 引言 10.2 口令(弱認證) 10.3 挑戰、響應身份識別(強認證) 10.4 自定義的和零知識的身份識別協議 10.5 對身份識別協議的攻擊 10.6 注釋與參考讀物第11章 數字簽名 11.1 引言 11.2 數字簽名機制的框架 11.3 lISA和相關簽名方案 11.4 Fiat-Shamir簽名方案 11.5 DSA和相關簽名方案 11.6 一次數字簽名 11.7 其他簽名方案 11.8 帶附加功能的簽名 11.9 注釋與參考讀物第12章 密鑰建立協議 12.1 引言 12.2 分類和框架 12.3 基於對稱加密的密鑰傳輸 12.4 基於對稱技術的密鑰協商 12.5 基

於公鑰加密的密鑰傳輸 12.6 基於非對稱技術的密鑰協商 12.7 秘密共享 12.8 會議密鑰生成 12.9 密鑰建立協議的分析 12.10 注釋與參考讀物第13章 密鑰管理技術 13.1 引言 13.2 背景和基本概念 13.3 機密密鑰分發技術 13.4 公鑰分發技術 13.5 控制密鑰使用的技術 13.6 多個域的密鑰管理 13.7 密鑰生命周期問題 13.8 可信第三方的高級服務 13.9 注釋與參考讀物第14章 有效實現 14.1 引言 14.2 多精度整數運算 14.3 多精度模算術 14.4 最大公因子算法 14.5 整數的中國剩余定理 14.6 指數運算 14.7 指數重編碼

 14.8 注釋與參考讀物第15章 專利與標准 15.1 引言 15.2 密碼技術專利 15.3 密碼標准 15.4 注釋與參考讀物附錄A 精選密碼學論壇文獻目錄參考文獻索引 從1976年公鑰密碼思想的發明和數據加密標准DES的問世算起,現代密碼學已經走過了近三十年的發展歷程。今天,密碼學已成為信息技術中應用的重要學科,在信息安全領域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現在國際上每年要舉辦數十個與密碼學相關的學術會議,每年要發表大量的密碼學研究論文。 回顧十幾年前的情形則很不相同。那時,研究者沒有現在這麼多,全面介紹密碼學知識的書籍也很少。不過,這種情況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得

到了很大改變。Schneier的Applied Cryptography以及Menezes,Oorschot和Vanstone的Handbook of Applied Cryptography即是當時出版的兩本最權威、最有參考價值的密碼學書籍。二者的內容都十分豐富,從基本的密碼學概念到復雜的密碼學協議,二者都涉及到密碼學的許多方面,都屬於百科全書式的宏篇巨著。但它們的不同之處也是十分明顯的。Schneier的書雖然簡要介紹了許多密碼算法,但重點是敘述密碼算法的應用——各式各樣的密碼協議,其中專門部分敘述真實世界中的密碼學應用情況。該書非常適合於想了解密碼學全貌的非專業人士,甚至為他們提

供了一些算法的源代碼。相比之下,Menezes,Oorschot和Vanstone的Handbook of Applied Cryptography則更適合於從事密碼學研究和工程實現的專業人士,全書提供了豐富的密碼學技術細節,包括200多個算法和協議、200多個圖表、1000多個定義、事實、實例、注釋和評論。這些細節對於學習和深入理解密碼學是十分適宜的。書末還列舉了1200多篇密碼學主要文獻,並在各章中對其做了簡要評述。 本書內容組織得很完美,文字的表達也很清晰。由於內容多,翻譯工作量大個,其中肯定有不少錯誤和不准確的地方,歡迎讀者批評指正。參加翻譯和校對的同志有胡雷、李學俊、曾祥

勇、聶旭雲、魯力、汪維家、張培清、李劍宇、周知遠、彭建芬、張龍、方根溪、申艷光等,最后由胡雷統稿。

美國對台戰略模糊與清晰:以川普政府時期為例

為了解決知雲文獻翻譯mac的問題,作者張水泉 這樣論述:

2016年11月美國準總統川普首開先例與總統蔡英文通話,並稱蔡為台灣總統。而川普上任後高層官員訪台、友台法案、重要軍售、挺台言論與船艦穿越台海等行為,實質展現支持台灣的立場與態度,甚至在美國政府發布的「印太戰略」報告中,也可看出台灣的戰略地位有所提升,難道這就是美國對台「戰略清晰」?事實上,美國的兩岸政策長久以來都是採「戰略模糊」應對,意即「不可預測性」讓中共不敢輕易犯台,也讓台灣不冒進走向獨立,也就是不讓任一方片面改變台海現狀。然而美國歷任總統在「中美三公報」與「台灣關係法」框架下,對台戰略仍會有「開綠燈」的清晰時刻,因此本文嘗試以戰略指標重新建構川普對台的模糊與清晰,作為未來美國領導人對

台戰略的檢證工具。本文研究發現,川普任內美台交往過程中,其內部經濟問題以及外部中共全方位挑戰美國霸權等威脅,再加上川普個人仇共、善變、重商、不讓利的獨特性格,使得台灣在川普治下得到更多保證。但是川普本人及政府官員面對「出兵協防台灣」問題,還是以模糊立場回應,畢竟「戰略模糊」仍是美台關係主流,不同的是「戰術清晰」也越來越明顯,只要台灣不改變現狀並持恆建構可恃戰力,美台關係將持續朝向正面發展,台灣也可以獲得更多戰略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