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特殊教育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最新 特殊教育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庭寫的 社政法典-2022社工師.社會行政類科.公幼教保員(14版)(一品) 和徐強的 特殊教育(教甄、教師資格考、公幼教保員、研究所考試適用)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基隆特教生美術比賽東岸商場舉行頒獎| 大紀元也說明:基隆市「Inspiring Love特殊教育學生美術比賽」業於111年5月17日前全數評審完畢,今年報名踴躍,共計451件參賽作品(繪畫暨拼貼類435件、影片類16件),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一品 和志光教育科技所出版 。

臺北市立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吳怡慧所指導 莊雅婷的 進階心評教師在學習障礙鑑定報告之運思歷程研究:以臺北市國小為例 (2021),提出最新 特殊教育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進階心評教師、運思歷程、臺北市國小、學習障礙鑑定報告。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 容淑華所指導 謝淑玲的 以人智學觀點探究音樂對身心障礙者之影響 - 以「社團法人臺灣藝啟生活家庭協會」音樂課程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身心障礙者-結節硬化症、音樂課程、人智學的重點而找出了 最新 特殊教育法的解答。

最後網站特殊教育法 - 全國法規資料庫則補充:各級主管機關或私人為辦理高級中等以下各教育階段之身心障礙學生教育,得設立特殊教育學校;特殊教育學校之設立,應以小班、小校為原則,並以招收重度及多重障礙學生為優先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最新 特殊教育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社政法典-2022社工師.社會行政類科.公幼教保員(14版)(一品)

為了解決最新 特殊教育法的問題,作者張庭 這樣論述:

  適用對象   適用準備公職社工師、高普考等社會行政類科相關考試的考生及實務工作者。   使用功效   編排體例.詳盡完整   □立法沿革:揭示立法時程   □星號標示:引導重要條文   □條文要旨:洞悉立法要義   □命題焦點:歸納關鍵考題   □國考記錄:探究命題軌跡   全新格式.與時俱進   □32開橫排列:配合國考格式   □項目分明:方便記憶查閱    改版差異   收錄最新修改法規及高普相關試題,幫助讀者掌握命題軌跡。 本書特色   社會福利與社會保險類、社會救助類、勞工類、就業安全類、人口、人團及國宅類、兒童及少年福利類、婦女與家庭福利類、老人福

利類、身心障礙福利類、社區福利及社工專業類、志願服務類、教育類、其他社政類。   法律條文   法條條次以粗黑體呈現;項次以羅馬數字Ⅰ、Ⅱ……標明,條項文字內容清晰,方便查閱。   重點標示   依據法律條文命題的重要性,以符號『★』代表重要;『★★』代表很重要;『★★★』代表非常重要。   條文要旨   為促使讀者加深研習效率,於條次之後,依據條文內容附予相對應之立法要義。   命題紀錄   條文要旨之後,例示近年國家考試命題紀錄,次序上以年代近者為先,以利讀者探究命題軌跡。   國考命題焦點分析表   主要法規之後以表格方式臚列命題焦點,並輔以近年國家考試申論試題以資印證,供讀者

查閱對照及演練。  

最新 特殊教育法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2012.0418. 鄭麗君質詢教育部:多元性別、愛滋防治應納入性平教育,教職人員性平意識應提升

1.學校性平教育不普及所衍生出的社會問題。

性平教育之必要性:校園內不同性特質、性氣質的學生受到嘲弄或霸凌的新聞頻傳。案例一:我們從2011年板橋鷺江國中因不堪被同學嘲笑為「娘娘腔」而跳樓自殺的楊姓男同學。案例二:2000年屏東高樹國中葉永鋕同學平常在學校遭受性霸凌,最後被發現在學校廁所中不明死亡。( 葉永鋕的事件凸顯出性別氣質不符社會期待的學生遭受同儕歧視與欺負的問題,讓當時正在研擬中的《兩性平等教育法》改為《性別平等教育法》,並增訂定相關條文:「任何人不因其生理性別、性傾向、性別特質或性別認同等不同,而受到差別之待遇。」)

校園內有甚麼樣的同志學生求助管道與資源?為什麼經過家長反應,學生在學校受到霸凌的情況仍沒有改善?依教育部來看,我們的性平教育做得夠嗎? 還缺少甚麼?

愛滋教育列入性平教育之必要性:最年輕的通報感染者是1名13歲男孩,遭中年男老闆誘拐發生性行為而感染,此個案創下本國籍因性行為感染愛滋者年齡最小。這凸顯了青少年愛滋防治教育的重要與急迫性。性的開放及性行為年齡的下降,如果沒有足夠的知識與能力保護自己,愛滋病毒終將在年輕族群間快速蔓延。

目前教育部的性平教育課程裡面,除了涵蓋「情感教育」、「性教育」、「同志教育」之外,是否併入愛滋防治教育?

我國至2010年底累積通報20,057名本國籍HIV感染者,以男男間性行為為最主要之傳染途徑(佔44%),其中15-24歲佔MSM感染者之26.3%。而15-24歲MSM通報感染者有33.3%是學生。 ("愛之關懷"第76期-台灣年輕之男男間性行為者愛滋感染流行病學分析)

2.「九年一貫課程-性別平等教育書面報告」第四點之「辦理教師增能及培訓」:
(1) 縣市輔導團是由哪些人員組成?有甚麼資格要求?
(2) 培訓性別平等教育種籽教師,有任何明訂實行計畫嗎?
(3) 現存學校教職人員之性平意識提升

教育人員的性平意識培訓是否為強制性?要求性平培訓課程列入校長遴選評鑑項目。

台中同志健康文化中心接獲案例:青少年在學校跟老師說明自己性取向的身分,結果被校方逼到轉學。因此基於培養正確性別觀念, 人權平等,為人師表都沒有先做到,這是很難達到的教育。

3.性平教育涵蓋之層級:

性平教育實施於學校當中,包含身心障礙學校嗎?比方肢障、聽障者、啟聰者,他們的性教育管道又是如何?是哪個單位在負責?甚麼辦理辦法?南部特殊學校性侵案件凸顯出身心障礙者所受之性教育為目前性平教育之一大漏洞。

中輟生如何取得性平教育資源?政府如何從旁輔導?有甚麼配套措施?教育部是否考慮與中途機構配合實施?

關懷愛滋議題的露德協會祕書長徐森杰表示,現在青少年感染愛滋人數上升,就他們所知,多數為中輟生,教育宣導很難觸及,應檢討中輟生無法接觸愛滋防治教育,政府應跨部會著手愛滋防治。

如何規範學校教職人員之性平教育培訓?如何確保學校輔導老師以及負責全校運作的校長與教務長,在發生性霸凌、性侵事件時能有正確的性平觀念來處理以避免學生受到二次傷害?

進階心評教師在學習障礙鑑定報告之運思歷程研究:以臺北市國小為例

為了解決最新 特殊教育法的問題,作者莊雅婷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國小進階心評教師在學習障礙鑑定報告之運思歷程以及相關需求,研究者透過質性研究針對六位現任進階心評教師進行半結構式訪談。本研究主要將鑑定報告的運思歷程分為預備、執行及省思三階段,同時探究各階段相關的心智能力及運作。茲說明主要研究發現如下:一、學障鑑定報告的運思歷程(一)運思歷程的預備本研究發現受訪者對擔任進階心評教師的覺知可增進其1. 學障亞型鑑定的研判思維、2.標準化測驗或魏氏智力測驗結果之分析能力、3.對個案學業困難的察覺及對各項測驗資料關聯性的掌握。此外,受訪者研判思維的基礎包含學障研判相關知能、研判輔助工具的預備、及因應策略的預備。(二)運思歷程的執行受訪者在此階段

會用到較多心智能力,例如將「技巧功夫」和「彈性」二者相互搭配運用;以「自覺」作為自我引導的重要中介能力,亦會「相互依賴」;此外,本研究額外發現「高階思考力」亦為重要能力。受訪者此階段主要運用心智能力於判讀資料,然各有習慣的自我監控方式、判讀順序及重點方向;面對判讀疑問時的因應,則包含參考他人意見再反覆梳理,或先判為疑似生。(三)運思歷程的省思本階段牽涉「效能感」與「技巧功夫」;其中「效能感」又作心評教師的「鑑定工作風格」,可分為:「任務導向型」與「助人導向型」。受訪者對自我角色的定位,則可界定為:1.協助者、2.有經驗的陪伴者、3.心靈導師。另一方面,受訪者在「技巧功夫」的精進或判讀能力的省思

,可謂教師的「省思風格」,可分為:「任務完成型」與「精進自我型」。二、學障鑑定報告運思歷程之相關需求進階心評教師在運思歷程之需求包括:(一)對運思歷程的預備:1.能掌握鑑定研判思維、2.參加相關研習或是進階心評回流研習。(二)對運思歷程的執行:1.主動尋求更多研討機會、2.獲得高階心評教師或鑑輔會委員之具體研判結果資訊、3.參考相關人員的研判意見。(三)對運思歷程的效能省思:1.研判案量維持五位個案左右、2.更多的進階研判時間。最後,研究者對心評教師及相關行政單位提出相關建議,包含心評教師之間合作模式、建構完善的心評支持系統,未來研究亦可進一步深究心評教師所需的配套措施、心智能力間的關聯、背景

變項對運思歷程之影響等。

特殊教育(教甄、教師資格考、公幼教保員、研究所考試適用)

為了解決最新 特殊教育法的問題,作者徐強 這樣論述:

  ★本書新增《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特殊教育課程實施規範》及特殊需求領域課程綱要之相關內容,掌握改革趨勢。   本書共分二十章及附加相關法規,適用於準備參與教師甄試、教師資格考試及特殊教育研究所考試之讀者。   ◆前三章針對特殊教育之基本概念、理論基礎及法令規章進行介紹。   ◆第四章至第十三章則依《特殊教育法》第3條所列身心障礙類別進行分章闡述。   ◆第十四章及第十五章介紹資賦優異教育領域,包括創造思考教育的內涵及實施策略。   ◆第十六章則針對特殊教育之課程、教學及評量進行介紹。   ◆第十七章至第二十章則分別針對行為改變技術、專業團隊、家長參與、轉銜、職業輔導及其他重要特教議題

進行說明及介紹。   ◆附錄則收錄相關法規,掌握最新法規及考試趨勢。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特殊教育相關領域與思潮 第三章 特殊教育相關法規 第四章 智能障礙 第五章 視覺障礙 第六章 聽覺障礙 第七章 語言障礙 第八章 肢體障礙、腦性麻痺與身體病弱 第九章 情緒行為障礙 第十章 學習障礙 第十一章 多重障礙 第十二章 自閉症 第十三章 發展遲緩與早期療育 第十四章 資賦優異 第十五章 創造思考教育 第十六章 特殊教育課程、教學與評量 第十七章 行為改變技術 第十八章 專業團隊與家長參與 第十九章 轉銜、就業輔導與輔助科技 第二十章 特殊教育新興議題 附錄 相關法規

   一、特殊教育法    二、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    三、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    四、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    五、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特殊教育班班級及專責單位設置與人員進用辦法    六、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身心障礙學生就讀普通班減少班級人數或提供人力資源與協助辦法    七、特殊教育課程教材教法及評量方式實施辦法    八、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原則

以人智學觀點探究音樂對身心障礙者之影響 - 以「社團法人臺灣藝啟生活家庭協會」音樂課程為例

為了解決最新 特殊教育法的問題,作者謝淑玲 這樣論述:

摘要據衛生福利部2020年身心障礙統計(衛生福利部,2020c),從學前教育到大專院校的身心障礙學生共計4,211,736人。身心障礙者即使是同樣病類,因體質的個別差異,所表現的症狀也不相同。障礙者的身心各具複雜性,如果能在教育的過程中,將所學運用在生活中,將成為障礙者成長過程中重要的經驗累積,也有助於障礙者長大成人後的生命準備。人智學創辦者Rudolf Steiner曾描述,藝術就像是人類的尊嚴,它在人們生存的條件中,使人的生命成為一個完整的整體,而教育工作需以此為基礎(Wolff, 2015)。藉由藝術可以激發個人的創造力、促進學習,對社會具正向的改變或影響。而藝術教育對於障礙者除了能獲

得藝術相關的技術外,在素養養成與生命開展具正面影響。20世紀初音樂療法已成為一種專業技術,它運用音樂中有關影響生、心理與社會性因素,改善患者的症狀與促進恢復的條件下,協助患者生活日常品質的調整。身心障礙者因需長期就醫與學習期間常被歧視的情形下,造成自我懷疑、缺乏自信與人際關係的疏離,教育者可以如何陪伴在成長中的障礙者瞭解自我與看見自己?本研究並不以音樂治療作為研究的目標,但以客製化的音樂課程作為本研究對象結節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簡稱TSC)學員提出系列課程,透過課程中的樂器演奏與音樂表演為策略,讓學生在過程中透過音樂學習達到療效。本研究以人智學關於人的

探討與治療教育的觀點為主,輔以藝術教育家與教育家的論述為參考,以三位20歲以上具結節硬化症的成人為對象,在音樂課程學習過程中探討障礙者自信心、人際關係和自我價值之影響。本研究以質性研究之敘事研究法為主、訪談法為輔的研究方法,從研究對象活生生的生活中,經由思考及在社會關係中所形塑出其意義的探究。經由觀察、分析與詮釋,其結論發現藉由音樂課程中的樂器演奏、排練和演出,能幫助障礙者增進自信心、與人的連結和自我價值建立的基礎,並提供給教育單位和照顧者重新認識一個孩子的成長與認知經驗,進而調整制度的規劃和照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