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農族人口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布農族人口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賴勝龍寫的 奔跑在太陽升起的地方 和青木說三的 遙想當年台灣:生活在先住民社會的一個日本人警察官的紀錄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赴小林夜祭保存大武壠族文化不遺餘力陳其邁 - ENN台灣電報也說明:【記者王培興/高雄報導】去年因疫情縮小規模舉辦的「小林大武壠族夜祭」,今(10)日晚間於高雄甲仙小林里平埔文化園區小林公廨再次舉行,市長陳其邁穿上平埔族服飾,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釀出版 和財團法人東台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所出版 。

臺北市立大學 休閒運動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官文炎所指導 廖哲嘉的 臺灣原住民布農族射耳祭形成背景、儀式流程及發展現況之研究 (2018),提出布農族人口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傳統體育、武界部落、卓社群。

而第二篇論文嶺東科技大學 國際企業研究所 李宗愷所指導 全紹愷的 布農族節慶活動吸引力、體驗價值、重遊意願之關係研究-以南投縣信義鄉為例 (2012),提出因為有 布農族的重點而找出了 布農族人口數的解答。

最後網站112年第4週內政統計通報(111年底原住民人口數58.4萬人則補充:我國法定原住民族計16族,111年底原住民人口數58.4萬人,較110年底增加0.6%,歷年 ... 族、鄒族、太魯閣族、布農族及泰雅族均超過9成8為山地原住民,另魯凱族及排灣族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布農族人口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奔跑在太陽升起的地方

為了解決布農族人口數的問題,作者賴勝龍 這樣論述:

  只要一點點蔥辣泡麵調味粉,他就能使出「山豬的爆發力」,面帶微笑地衝過終點線!   和父親兩人住在太麻里山腰上的建築工人麥阿瑟,以酗酒、賒帳為日常,偶爾看看電視轉播的國際體育賽事。一次上班途中機車拋錨,陰錯陽差地加入延平鄉布農族的鄉民運動會,賽跑時肌肉的痠痛、揮汗的快感、不斷分泌的腎上腺素,逐漸喚醒沉睡的記憶:學生時代在跑道上奮力抬腿、擺臂,從起跑落後,到一股作氣超越第一名的自由的風……   國小即以「目中無人的速度」名聞花東田徑賽場,阿瑟仿效電視上的棒球員用繩索綁在腰際,拖著身後的廢輪胎跑上山坡,卻差點被山豬襲擊!拔腿狂奔中竟領悟了「山豬的爆發力」,從此成為國內外各

項田徑賽事的「紀錄的締造者」,更帶領中華隊在世界青少年田徑錦標賽中奪下三金、一銀前所未有的佳績,夢想著總有一天要與隊友、對手們在奧運殿堂上再次較量。   然而,在高中即將畢業之際,養父老麥失足滑落鷹架,從此不良於行。過去眼裡只有跑步的阿瑟,為了照顧老麥,毅然放棄體育學院保送生的資格,咬牙扛起了生計,一晃十年…… 本書特色   ★深刻描寫原住民運動員的夢想、追求與現實   ★令人感同身受──原住民心理師 周牛專文推薦! 各界推薦   周牛莒光(諮商心理師、作家)   「《奔跑在太陽升起的地方》是勝龍用他的成長經驗所撰寫出來的故事,我讀起來倍感親切,所描述的偏鄉、部落運動會的各種場景,不

禁勾起我兒時的記憶。」──周牛莒光

臺灣原住民布農族射耳祭形成背景、儀式流程及發展現況之研究

為了解決布農族人口數的問題,作者廖哲嘉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臺灣原住民布農族射耳祭之形成背景、儀式流程及發展現況。研究方法採用文獻分析法與訪談研究法,遴選十位布農族射耳祭專業人員進行半結構式訪談,經資料蒐集與整理分析後,研究結果發現如下:一、布農族射耳祭的形成背景射耳祭為十六世紀布農族大遷徙前在最早居住地舊大社(Asang daingaz)流傳的祭典活動,獵人祈求與感恩天神(Dihanin)獵獲豐厚之宗教儀式。二、布農族射耳祭儀式流程由首領召集部落男性族人到祭場依序進行祭槍祭、射耳祭、分肉祭、祭骨、報戰功等儀式,儀式中陳設音樂、舞蹈,呈獻牲、酒等祭品。三、布農族射耳祭的發展現況為吸引人潮,政府配合射耳祭舉辦儀式展演及田徑、球類比賽,

以推廣在地休閒運動與觀光產業價值。

遙想當年台灣:生活在先住民社會的一個日本人警察官的紀錄

為了解決布農族人口數的問題,作者青木說三 這樣論述:

  作者青木說三,生於明治三十八年(1905)。他在二十三歲那年獨身來到臺灣,自昭和三年(1928)至昭和二十一年(1946)期間,於臺灣臺東廳里壠支廳管區內(現臺灣臺東縣關山鎮)擔任基層警察官。他在四十一歲時攜家返日,繼續從事警察的工作。並在沉澱二十年後,以三個月的時間完成這本十八年的回憶錄。     本書按著歷史時序,以戰爭情勢及作者職務轉任為分段,透過殖民者的視角,從治理政策、重大事件、先住民文化觀察、家庭生活與趣聞、戰時社會狀況,生動真摯地記述了作者在東臺灣生活工作十八年的所見與心境。翻閱書本之際,有如親臨一趟日治時期東台灣山區的警備道路及駐在所,對於理解當時社會背景深具歷史意義。

作者簡介   青木說三     生於明治三十八年(1905)。二十三歲那年獨身來到臺灣,自昭和三年(1928)至昭和二十一年(1946)期間,於臺灣臺東廳里壠支廳管區內(現臺灣臺東縣關山鎮)擔任基層警察官。四十一歲時攜家返日,繼續從事警察的工作。   譯者簡介   張勝雄     臺東縣池上鄉大坡國小退休校長 前言/青木務 ..................................................................................... 3  為了瞭解我國與臺灣關係 ...........................

.............................. 7  到臺灣新任警察官(自大正到昭和) ......................................…16  赴臺動機 .................................................................................... 16  踏上出發之途 ............................................................................ 18  練習所的生活 ................

............................................................ 19  往臺東廳就任 ............................................................................ 21  赴任途中的事情 ........................................................................ 23  最初的任職地‧里壠支廳 ..................................................

......... 31  手槍被盜事件的發生 ................................................................ 36  被拘留犯人逃走事件 ................................................................ 38  「關山越道路開鑿搜索隊」的編成 ........................................ 41  重返里壠支廳 ............................................................

................ 56  內勤在任中的瑣事 .................................................................... 59  霧社事件 .................................................................................... 67  大關山事件的發生 .................................................................... 73  告別獨身時代(昭和八年・一九三三年至昭和

十年)................ 78  日本內地歸省及成家 ................................................................ 78  逢坂事件的發生 ........................................................................ 83  里壠武德殿的建設 .................................................................... 89  里壠的種種事情 ......................

.................................................. 93  臺灣新年的風景 ........................................................................ 96  本島人新年的風景 .................................................................... 99  臺灣人的風俗習慣 .................................................................. 10

2  關於「保甲制度」 .................................................................. 107  辦理在鄉軍人會業務 .............................................................. 110  行政地域外(先住民居住地域)的勤務 (昭和十年‧一九三五年至昭和十二年) .......... 114  紅葉溪(谷)監督時代 .......................................................... 114  關於紅葉溪教育所

.................................................................. 122  關於紅葉溪(谷)療養所....................................................... 125  關於北絲鬮溪交易所 .............................................................. 126  關於傳授生產技術及輪耕作(燒墾農業) ........................... 128  定地耕作之指導 ..................

.................................................... 131  陸稻增產競賽會 ...................................................................... 134  關於水田耕作 .......................................................................... 136  關於紅葉溪牧場 ...............................................................

....... 137  先住民衛生狀態及其對策....................................................... 138  布農的飲酒風景及禁酒令....................................................... 140  關於蕃社會議 .......................................................................... 145  青年團的指導及各種競技會............................................

....... 147  國語演習會 .............................................................................. 151  愛犬ロミ(Romi勒蜜)的事情 ............................................. 153  日中戰爭開始及在先住民社會的生活 (昭和十二年‧一九三七至昭和十年).................... 161  日中戰爭(日支事變)及臺東警備隊 ................................... 161  新年行事的捕鯉魚 ..

................................................................ 164  長男的誕生 .............................................................................. 167  津野事件的發生 ...................................................................... 173  紅葉溪山莊的浴場建設 .............................................

............. 175  破除布農的舊習 ...................................................................... 185  布農的狩獵及槍枝徵購 .......................................................... 189  轉任桃林監督 .......................................................................... 193  金子君的瑣事 ............................

.............................................. 198  桃林期間長男的瑣事 .............................................................. 201  來訪者瑣記 .............................................................................. 204  當地布農族的移住 .................................................................. 206 

妻子日本內地歸省瑣記 .......................................................... 209  桃林駐在所瑣記 ...................................................................... 215  內本鹿事件的發生 .................................................................. 219  襲擊犯的追跡行 ...................................................

................... 229  關於「出草」 .......................................................................... 245  赴任楓駐在所 .......................................................................... 250  太平洋戰爭開戰之後 (昭和十六年‧一九四一年至昭和二十年) ........................... 252  赴大埔就任監督 .............................

......................................... 252  中野監督時代 .......................................................................... 269  次男的誕生 .............................................................................. 276  池上飛機場 ......................................................................

........ 281  返回中野瑣記 .......................................................................... 286  大長老ラシタル(Dastal塔斯達)之死 ............................... 288  結核病特效藥玉咲葛藤 .......................................................... 290  池上監督時代 ...........................................................

............... 295  就任警部補外勤主任 .............................................................. 299  當時池上派出所的種種 .......................................................... 300  池上首次的空襲 ...................................................................... 305  汲取「神水」的喧鬧情事 ..............................

........................ 306  妻及次男的遭難 ...................................................................... 309  戰鬪激化的情景 ...................................................................... 311  長男國民學校(小學校)的入學 .......................................... 314  美軍的傳單散布 ...............................

....................................... 317  戰時政府的徵收及農耕 .......................................................... 318  敵軍空降的防備 ...................................................................... 320  命中率不高的重轟炸機的轟炸 .............................................. 322  渡邊君的死亡及遺骨的交還 .................

................................. 323  跳島作戰及蘇聯的參戰 .......................................................... 324  終戰及戰後歸返懷念的祖國 (自昭和二十年‧一九四五年) 326  終戰 .......................................................................................... 326  中國軍進駐臺灣的情形 ..........................................

................ 331  迎接昭和二十一年 .................................................................. 333  中國公務員的到任 .................................................................. 335  撤退返回祖國 .......................................................................... 340  書後語—思念父親/青木 務 ..............

.......................................... 353  「在臺十八年史」與父親/青木 幹 ............................................ 355  編輯後記 ....................................................................................... 358  著者介紹 ..................................................................................

.….361  編者介紹 ....................................................................................... 361  誌謝     本書得以付梓,得先感謝巴喜告的朋友古總結在一次的機緣中,帶著青木務送給他的日文書《遙かなるとき臺灣—先住民社會に生きたある日本人警察官の記錄》到桃源國小,輾轉交給正在翻譯《臺東殖民地豫察報文》的張勝雄校長。張校長喜悅的接下翻譯的工作,並順利的完成全書的翻譯工作,但是,面對出版的實務時,有諸多的事務橫亙其中。在這期間要感謝財團法人東台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契而不捨的協助各

項難題的解決,包括取得幾乎斷線下的原作者家屬的聯繫,並感謝青木務先生的慨然授權。這之間同時也要感謝許多人的協助,包括提供聯繫線索的黃苑蓉女士、尾島キヨ子女士,尤其要特別感謝居中協助聯繫及翻譯溝通的沖繩國際大學教授石垣直,以及支援授權書翻譯的日臺翻譯廖冠維、臺東縣大王國中教師鄭易旻,讓彼此的信任感得以建立。另外,專業的投入部份,真心感謝協助順稿的國史館協修吳俊瑩,以及協助審查的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鍾淑敏。同時,感謝小英基金會贊助此一出版的相關經費,為臺灣的歷史多留了一筆史料。      最後 謹一此書獻給張勝雄校長  前言 本書為父親-青木說三在戰前擔任臺灣警察官十八年期間的回憶錄。

 昭和三年(1928)家父二十四歲前往臺灣擔任警察官。至終戰之後返回為止,在東部的臺東關山鎮(舊稱臺東廳里壠支廳)下,在理蕃行政(辦理先住民行政)的部門擔任最前線的一員,施政的對象以先住民為主。 赴任當初的臺灣還處在近代化之途,正浸染在我國推行的各項政策的狀態中。尤其在赴任地點的東部,比起臺北市等北部地方開發較遲,生活水準不用談,在各方面的近代化都落後許多。 治安方面也有問題,住在平原的住民抗日運動雖然平靜,但住在深山地帶的先住民仍然存有反日思想。如極為淒慘有名的抗日蜂起事件——霧社事件,就是在這時期由先住民セイダツカ(賽德克)族所發動的。 另外,當時臺灣的總人口數約四百五十萬人,其中本島人(

中國本土移住的)約四百萬人,先住民約十四萬人,日本內地人(日本本土移住的)二十二萬人僅占占總人口數這麼少的比例。 父親自臺灣返回故里,仍然從事警察職務。退休之後,以七十二歲之齡辭世。生前,利用退休後的閒暇時間,將在臺灣度過波濤洶湧的那一段年輕日子的回憶記錄下來。其內容只有與當地的人們接觸之中實際體驗與見聞者才能知道,而且將當時住在深山先住民生活情形及風俗習慣、以及日本警察執行業務活動等實況,由此呈現日本政府如何推行臺灣近代化的施政實態。 一般而言「個人史」屬於個人的軼事,或許不是輕易對外公開的東西。實際上,父親的遺稿的「記錄」中,含有不混淆的事實,對於了解當時的臺灣,提供了許多饒富趣味的種種記

述。從另一角度來看,其內容可能具有相當珍貴的資料。因此,在這種情況之下,為使個人或一般有識之士,了解戰前臺灣與我國之間的關係,因而特別決定將之刊行公布於世。 由於屬於「個人史」記述中,難免牽涉到許多家族或職場同事及朋友關係等「私人」生活的部分,刊行之際,刻意將其保留,理由是臺灣的深山地帶尚未受到現代文明的洗禮,住在未開化生活的先住民社會的特殊環境,以此作為職場的許多人們,種種喜樂或苦惱,只有藉著父親的親身體驗將之記錄,才能保留下來。

布農族節慶活動吸引力、體驗價值、重遊意願之關係研究-以南投縣信義鄉為例

為了解決布農族人口數的問題,作者全紹愷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旨在探討布農族節慶活動吸引力、體驗價值、重遊意願的關聯性研究。自90年代以來,原住民觀光逐漸受到重視,其蘊藏的文化內涵與真實性,是吸引遊客的主要因素。臺灣南投縣信義鄉的節慶活動能反映布農族文化,並滿足遊客體驗原住民文化,是遊客與原住民之間直接接觸與互動的媒介。因此,遊客參與原住民節慶活動更可體驗原住民文化。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一、探討參與布農族節慶活動的遊客在節慶吸引力與體驗價值之間的關聯性。二、探討參與布農族節慶活動的遊客在體驗價值與重遊意願之間的關聯性。三、探討參與布農族節慶活動的遊客在節慶吸引力與重遊意願之間的關聯性。四、探討布農族節慶吸引力、體驗價值、重遊意願之間的關係。五、了

解布農族節慶遊客之背景基本資料與參與行為偏好。六、提供布農族節慶活動主辦單位在舉辦活動時之參考依據。研究對象以南投縣信義鄉布農族節慶活動遊客為主,採用便利抽樣法進行問卷調查,取得233份有效問卷。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所蒐集的資料,運用描述性統計、平均數差異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及迴歸分析進行檢測。研究結果發現節慶吸引力對體驗價值有顯著正向影響,體驗價值對重遊意願有顯著正向影響,節慶吸引力對重遊意願有顯著正向影響。關鍵詞:布農族、節慶吸引力、體驗價值、重遊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