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老年人口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屏東縣老年人口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誌坤,王明鳳寫的 老人團體工作活動設計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屏東縣車城鄉海口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揭牌活動也說明:屏東縣 全縣人口約計有85萬8千餘人,其中老年人口約有11萬餘人,占所有人口的13%,但在鄉下及偏遠地區,青年人口多至外縣市工作謀生,雖然戶籍仍在屏東但多已無實際 ...

國立臺灣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陳明通所指導 潘孟安的 屏東縣不同都市化地區之長期照顧需求與發展研究 (2015),提出屏東縣老年人口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長期照顧、人口預估、資源盤點、服務輸送、在地照顧。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蔡榮祥所指導 羅建民的 我國老人福利政策之分析 (2013),提出因為有 政策網絡、歷史制度論、老人福利政策的重點而找出了 屏東縣老年人口的解答。

最後網站比都會區多2倍!屏東失智人口破萬人照護率僅有1.4%則補充:台灣高齡失智症行行率達8.04%,等於每12.5位長者中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屏東縣是台灣「第三老」縣市,失智症發生比例是都會區的2倍以上,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屏東縣老年人口,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老人團體工作活動設計

為了解決屏東縣老年人口的問題,作者黃誌坤,王明鳳 這樣論述:

  老年人口增加是全球普遍現象,在臺灣也不例外。老化是人生必經的階段,也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則。當人們步入老年期之後,生活中所要面臨的最直接改變,除了本身生理功能的衰退外,外在如社會地位、人際關係、及生活方式的改變,也是無可避免。但透過適當的活動設計,可以保持健康,延緩老化的速度,進而對老年人的生理、心理機能產生良好的成效,達成疾病壓縮的理想。若能鼓勵高齡者多參與社會活動,則可避免產生與社會脫節的現象,而達到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目標。

屏東縣老年人口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隨著老年人口成長,照護問題日益嚴重,也為許多家庭帶來無法負擔的壓力!
屏東縣政府近來推出「屏東好好」系列影片,播出後觸動人心,網路上掀起熱烈話題……..
也有不少網友在社群上反映目前生活碰到的問題,希望縣長能幫忙解決,讓他們一起「好好」。屏東縣府非常重視長照問題,貼近民心的大力幫忙。
就如片中阿桃阿嬤擔心老伴身體健康,孫兒年紀還小,煩惱日後沒人照顧。
還好有縣府推動的長照服務來幫忙!!

🔔別忘記訂閱並打開『小鈴鐺』喔!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 點我加入《下班經濟學》telegram頻道 https://t.me/storm_money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屏東縣不同都市化地區之長期照顧需求與發展研究

為了解決屏東縣老年人口的問題,作者潘孟安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研究問題,是探究屏東縣不同都市化地區未來長期照顧需求與發展,採用量化與質性並行的研究方法。在量化研究部分,先進行屏東縣33 鄉鎮不同都市化層級之集群分析;然後,根據不同都市化層級進行未來10 年老人失能人口數與失能率之推估、長期照顧資源盤點;在量化研究部分,進行三場焦點團體,請屏東縣長照專員及督導分享他們對於目前屏東縣長期照顧服務輸送的觀察,以及對於未來屏東縣長期照顧服務政策推動之建議。本研究結果是採用了人口密度、高教育程度人口比、工商業產業人口比三個指標,透過群集分析將屏東縣33 個鄉鎮劃化分成七層不同都市化程度之地區。本研究結果發現,未來10 年老年失能人口數的增加,在2016

年推估整體屏東縣老人失能人數是23,591 人,經過推估,10 年後是增加了7,862 人,成長率33.33%;並且不同都市化地區的失能老人人口成長率、年齡結構、性別比是有差異。在長期照顧資源盤點部分,發現資源項目建置完整度是以高度都市化地區的屏東市相對最完整,長期資源的建置項目完整度確實存在著所謂城鄉差異;居家服務員人力或是在地居家服務人力的不足,幾乎是不同都市化地區皆會面臨的困難;隨著都市化層級愈低,日間照顧中心的資源似乎愈短缺,也就是愈需要社區型照顧資源。另外,服務使用多數出現居家服務與機構式照顧兩極化現象;中低低、低度都市化地區,的確是因為服務輸送距離、服務內涵造成的障礙,使得居家護

理、居家復健、交通服務等、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等資源項目,無法到位。根據上述之研究發現,分別對屏東縣政府與中央政府提出見解。在屏東縣政府部分:(一)積極推動社區居民的健康自我管理,凍結老人失能率;(二)擬定照顧人力再造計畫,使服務人力可以到位;(三)因地制宜,開展多元的服務提供者;(四)服務內容應該融入當地的生活型態,使照顧模式更具在地性;(五)依照本地失能老人家庭照顧者之需求,提供更多元的支持性服務;(六)以在地化、社區化、便利性、行動化為服務輸送之基礎,排除目前的服務障礙。在中央部分:(一)重新思考長期照顧服務的績效指標;(二)中央政府的健康政策與長期照顧政策之間是有對話;(三)日間照顧中心

設置法規應更具彈性,積極建置社區型照顧資源;(四)居家服務項目再設計,將居家服務應更專業化;(五)重新檢視服務輸送的順暢度與合適性。

我國老人福利政策之分析

為了解決屏東縣老年人口的問題,作者羅建民 這樣論述:

社會皆須靠資源,每個人年老也是。每個人都不是自願要老化,當一個人年紀越漸增長,體力、智力愈來愈差時,個人經濟遭受困難、健康受到威脅、親人逐漸減少、對環境逐漸感到不安及適應不良,可能會增加社會的負擔、增產結構被迫調整、增加醫療保健的需求、休閒場所的大量需求、避免遊民人口的增加。尤其在人口趨勢、居住安排、失能及障礙程度、所得稅收的分配皆是老年人口未來需求的要素。高齡化社會對於國家整體經濟以及社會發展係屬無形又可預見之現實,在老化的關鍵前刻,世界各國總有一些作為。在個人老化不可逆轉的過程中,老人福利政策如何在相關政經環境、政策網絡中,營造及提升老人生活品質,是國家首要任務。本文的研究僅在敘明我國相

關老人福利政策的歷史發展,簡要說明目前我國老人福利政策是否有符合國際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