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公共藝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台灣公共藝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游本寬寫的 《招.術》 Welcome: The Art of Invitation 和漢寶德的 金玉藝采:漢寶德談文物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曲高和眾的公共藝術也說明:台灣 的公共場所本來就可以看到一些藝術品﹐不過那還不能算是公共藝術﹐大約只能說是環境雕塑,至於「公共藝術」則限於「建築物造價百分之一」下的作品﹐台灣最近設置的公共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田園城市 和典藏藝術家庭所出版 。

國立臺南大學 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林美吟所指導 曾燕珍的 臺南海安路公共藝術發展研究 (2021),提出台灣公共藝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公共藝術、海安路、街道美術館。

而第二篇論文華夏科技大學 資產與物業管理系 謝百鈎所指導 易英謨的 藝術裝置導入高端住宅之價值創造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高端住宅、藝術裝置、價值創造、價值性、標誌性、成就感、需求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公共藝術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電公共藝術- 社群與活動則補充:台灣 電力公司 · LOGO · 永續發展專區 · 用戶服務 · 網路櫃檯 · 線上申請 · 申請須知 · 線上查詢 · 線上繳費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公共藝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招.術》 Welcome: The Art of Invitation

為了解決台灣公共藝術的問題,作者游本寬 這樣論述:

  《招.術》的創作是有感於網路文化長期以來,浮誇、扭曲、真假難分的現象,在疫情大流行期間引發了更多的焦慮與悲情,於是,從影像拍攝記憶的斷裂點出發,意圖藉由:生活中的真影像、偽遊記,讓新、舊、真、假的語言、故事和情感,來對應當今網路訊息真假難分的困境。因此,書中52件影文並置的作品,有:   溫馨的「臺式常民看板」——調侃網路上誇張不實的銷售誘惑;   直敍、類訊息的文字——省思過度包裝的網路行銷;   擬真的小說——影射網路訊息真假難分的現況。   除了藝術內涵的探索之外,在實體藝術書的形式上,《招.術》也意圖以上下或左右並置,「近似時空」的流動想像,突顯了網路傳播過

程中,觀者多不花⼼思、匆匆⼀瞥的⼼態,並進一步思索攝影者在拍照現場的思維心境:   1.對象眷戀的情感   2.⼈在照像中的主體性   3.既連續、又間斷,影像紀錄的破⼝   《招.術》更以跨頁單張影像中,顯著的「裝訂線」來呼應「既連續、又間斷,影像紀錄的破⼝」的思維,再次   提醒:創作活動中,作者無法避免的主觀選擇   凸顯:影像還原現場,在資訊上的斷層與落差   強調:人在認知過程中,總是不連續,甚少全程參與的現實   體悟:靜態影像從未被完全固定下來的哲思   並大膽提出:「影像紀錄」沒有永遠死亡這件事!  

台灣公共藝術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青埔#青埔特區#桃園青埔

桃園青埔特區由機場捷運三個車站所串聯,是一個面積相當大的重劃區,高鐵桃園站也設在此處,成為一個以綠地住宅交通機能為主的優質生活環境。

本片主以空拍方式呈現青埔的各項公共建設與特色商場為主題,例如桃園國際棒球場、桃園機場捷運、青塘園生態公園、流行音樂露天劇場、書法藝術館、華泰名品城和冠德環球購物中心等等的影像記錄,尤其是冠德購物中心,即將在9月30日起試營運,算是青埔人的大事,也在影片中放上幾張其外觀照片,希望您會喜歡。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山水畫家的藝術」頻道推薦播放清單:

梁震明水墨作品賞析: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D9nXm38PQcabEIbffxyp-h

梁震明水墨創作介紹: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ATfktfF0G6o3zCLipJvc-n

水墨藝術材料介紹: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Ds1alttOymTOkXl3IhRW04

紓壓療癒輕音樂空拍影片: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CrrHknKxWuwRy8UIh6EnUQ

台灣海景空拍影片分享: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D471Ieo4YaalS5yvbDAIyu

4K畫質空拍影片分享: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D72YQD4vgRR9NaI-brI-4Q

桃園青埔特區記錄: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BSI3tWDXsgQUuzgKzRSGxY

新北景點空拍: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AfbQybqr__G4cLGrtVugsl

桃園景點空拍: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BweKa4jfWGZW39J9ASipD7

新竹景點空拍: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Ak7e3AvAuU6IWQsbvn49e6

宜蘭景點空拍: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CnNCun9gC5UM3In0ztXDG_

#DJI #dronefootage #dronevideo #dronephotography #dronestagram #drones #fpv #djiglobal #photography #pro #aerialphotography #dronepilot #travel #nature #dronefly #fpvfreestyle #quadcopter #dronevideo

臺南海安路公共藝術發展研究

為了解決台灣公共藝術的問題,作者曾燕珍 這樣論述:

臺南海安路公共藝術發展研究研究生:曾燕珍 指導教授:林美吟 國立臺南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研究所海安路公共藝術發展,如今已是戶外型公共藝術的典範,包含18年來發展歷程的經驗積累、藝術作品的相關變化及未來發展的可行性。本研究分四部分,有臺灣公共藝術發展演進及海安路拓寬後發展歷程、海安路公共藝術發展完整記錄、海安路藝術各時期藝術作品相關變化、質化與量化訪調之未來發展可行性評估;透過訪談曾參與的主辦機

關代表、策展單位代表與專家學者代表等專業人士的實質建議,及研究者親身參與海安路公共藝術發展歷程,取得第一手資料,研究結果有助釐清海安路公共藝術長期發展累積的問題,亦可作為未來發展方向修正的參考依據。所獲結論有一、建議固定周期辦理長期性的藝術策展,期間可不定期搭配臨時性的相關藝術活動;二、建議辦理年限為每3年一次;三、建議未來發展多元藝術作品類型,但每次策展應設置「造型特殊」的作品,以達街道美術館公共藝術實驗場域的精神,同時符合民眾期待;四、作品具發展成商品可行性,但應先確認經營模式、銷售通路及智慧財產權等相關問題,並朝民眾偏好生活用品類之商品發展;五、藝術結合周邊景點與產業發展延伸付費活動可行

性。整合質化與量化訪調數據,大大提高研究結果的參考價值,也呈現本研究的最終目的。

金玉藝采:漢寶德談文物

為了解決台灣公共藝術的問題,作者漢寶德 這樣論述:

七個篇章,揭露歷史文物的身世流轉與滄桑,漢寶德文物論述精彩集結, 透過獨特的「漢氏觀點」,一同心醉神馳,千迴百轉也不倦的藝術文明之旅!   「在古代器物中找到中國古文化精神的代表,除了玉器之外,就是青銅器了。古人把青銅器稱為金,所以用『金玉滿堂』這句話來描寫富貴的氣象。到了後世,金指的是黃金,金、玉合起來,就顯得滿俗氣的,與漢代以前的文化已有相當距離了。如果說中國是玉的文化,同樣也可說是青銅的文化。玉為中國人所獨鍾,發展出的器物,代表中國人所特有的價值觀,影響了中國人的生活與思想觀念。同樣的,青銅並非中國獨有的材料。在比中國更古老的文化中,青銅早就被發現,可是世上沒有一個民族像中國人一樣

地喜愛青銅,發展出那麼多采多姿的器物,成為人類史上獨樹一格的,很難超越的藝術品。」——漢寶德   建築大師暨博物館公眾美學的先驅──漢寶德,亦是文物資深玩家,他不以珍奇貴重為尚,不汲營於市場價值,而要以獨特的漢氏觀點,探尋古玉、青銅器、碑柱、陶瓷等華夏文物的淵源與品賞趣味,生動再現骨董文物橫亙古今、令眾生癡迷的種種情貌與故事。  

藝術裝置導入高端住宅之價值創造研究

為了解決台灣公共藝術的問題,作者易英謨 這樣論述:

受到全球化資金流動的影響,房地產市場出現新一代旗艦型高端住宅產品的需求;將藝術裝置導入高端住宅,作為行銷核心的趨勢正逐漸成型,其考量的策略因素,包括企業經營品牌的信譽及形象之提升,以及高端產品與頂級顧客連結度等,其主要係透過建築物內部,住戶所擁有的公共空間,導入藝術裝置及設置藝術收藏品等方式,促使空間和住戶使用者產生互動,以期能在銷售上提升建築物的價值。然而有關在高端住宅中導入藝術裝置所能創造出的價值,以及該價值對於潛在買家,是否認同接受,仍欠缺相關的研究加以確認。此外,雖然有愈來愈多的建案,嘗試將藝術裝置導入高端住宅中,以達到價值創造的目的,然而,對於導入之藝術裝置應考慮及具備的價值特色,

仍無相關的參考規劃指引。有鑑於此,本研究針對藝術裝置導入高端住宅,所能創造出的價值創造及價值特色,進行探討及建立;其次對大台北地區潛在的買家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其對藝術裝置所創造之價值特色的同意度,以確認導入之藝術裝置的價值創造。研究結果顯示,不同類別及年齡別之調查對象,皆認同藝術裝置導入高端住宅,可創造「價值性」之價值轉換、「標誌性」之社會價值、「成就感」之心理價值及「需求性」之功能價值;而此4個價值創造之價值特色中,分別以「街廓地段價值性」、「服務標誌性」、「心理層面尊榮感」及「戶外空間需求性」的同意度最高;除了60歲以下之調查對象,較61歲以上者,更重視成就感價值創造之「心理層面尊榮感」外

,對其他價值創造之價值特色,其同意度並無顯著的差異。此外,增加高端住宅導入之藝術裝置的「標誌性」、「成就感」和「需求性」之認同度,「價值性」的認同度相對提高,尤其對「房屋價格價值性」更為明顯。最後,本研究根據所建立之價值創造,針對「戶外空間」、「迎賓大廳」、「會客空間」、「宴會空間」、「公共中庭」、「樓層梯間」及「專展空間」等7個公共空間,擬定高端住宅導入之藝術裝置,應考慮及具備之價值特色的規劃指引,並利用規劃指引,對應導入藝術裝置之國際知名高端住宅案例的規劃方案及價值特色,其結果相當一致。因此本研究所擬定之導入藝術裝置規劃指引,可做為規劃設計時之參考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