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en法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bien法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洪偉傑寫的 法語文法其實沒那麼難!QR Code版(隨書附法籍名師親錄標準法語朗讀音檔QR Code) 和AntoinedeSaint-Exupéry的 安東尼•聖修伯里的美麗與哀愁:小王子+航向阿拉斯套書(共二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法语的发音# Très bien | tres bien法文 - 旅遊日本住宿評價也說明:tres bien法文,大家都在找解答。法语的发音# Très bien, merci et vous.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瑞蘭國際 和好人出版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社會教育學系 李瑛所指導 王秋琪的 M. de Condorcet公共教育論述與法國第五共和職業繼續教育立法理念(1958-2018)的對話 (2021),提出bien法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公共教育、法國職業繼續教育制度、社會晉升、永續教育、終身學習。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法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狄百彥所指導 汪沛雯的 法國精品新行銷策略: 以迪奧之台灣年輕消費者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精品、迪奧、人類學、心理學、行銷、品牌年輕化的重點而找出了 bien法文的解答。

最後網站法文的比較級- Le Coq Français - 法文雞的文法筆記則補充:法文 的比較級,正如字面上的意思,用作事物間的比較。 ... aussi 用於比較形容詞和副詞,autant 用於比較,以及(3) 法文有幾個不規則的比較級。 ... 副詞bien → mieux.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bien法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法語文法其實沒那麼難!QR Code版(隨書附法籍名師親錄標準法語朗讀音檔QR Code)

為了解決bien法文的問題,作者洪偉傑 這樣論述:

不用怕!真的就是這麼簡單! 史上最好學、最易懂的法語文法書,深獲讀者好評, 堂堂推出QR Code版,讓您隨掃即聽,隨時隨地都能學習法語!   ■快跟著本書學習步驟,徹底打好法語文法基礎吧!   本書精選34章初學者必備法語文法,包含法語文法中各詞性的介紹、常用的時態以及常用的法語表達方式。每章只要依照以下步驟,就能輕輕鬆鬆、一步一步學好法語文法!   1. 生活對話搭配生動插圖:每章的最前面附有與該單元文法相關的生活對話,讓你在輕鬆有趣的情況下進入主題。   2. 文法解析表格:對話之後,用清楚簡單的表格,替代冗長的文字敘述。讓你馬上明白文法規則與重點。   3. 例句:

列舉簡單實用的例句,讓你從表格理解文法重點後,立即了解文法的實際運用。搭配朗讀音檔,只要掃描QR Code下載音檔,隨時聆聽,聽力與口說同時精進!   4. 打鐵趁熱:每章後有5題小測驗,讓你輕鬆檢測學習成果。 本書特色   看了市面上的法語文法書,讓你打消學習法語的念頭了嗎?   這本書送給害怕法語文法,而止步不前的你!   不用艱澀的講解、不用你看不懂的例句,   運用表格比較、步驟講解、實用例句,   就是要你快速掌握法語基礎文法,   向學習法語邁出成功的一大步!   特色1:把基礎文法分為34章,最適合初學者學習的分量!   市面上的法語文法書,總是看起來又厚又重,令人望之卻

步嗎?本書精選初學者必學的初級文法,並分為34小章,包含:名詞、數字、近未來式和剛剛過去式、複合過去式、泛指詞、被動語態……等,由淺入深,就是要您把法語文法學好,是最適合法語初學者入門的基礎文法書!   特色2:刪除艱澀文法,以淺顯易懂的生活對話,帶你迅速掌握文法重點!   本書每一章的主題、說明的任何文法,都去蕪存菁,捨棄讓人搞不懂的艱澀枝節,直接切入重點,讓你一次到位,完全搞懂!   此外,所有的文法,皆精選最生活化、最簡單的句子,學習文法不再被困難的例句阻礙。因為只有真正了解句意,才能真正了解該句的文法,並將文法連同例句進一步記憶、內化。   特色3:以表格對比相似文法,輕而易舉破解

文法盲點!   除去一般文法書使用文字敘述的方式,本書使用大量的表格講解、對比相似的文法。讓你的文法概念更加清晰、更容易記憶關鍵文法!   特色4:每章後附有小測驗,立即檢視學習成果!   每章後皆有與該章主題相關的5題小測驗,讓你檢視學習成果、即時了解有哪些文法概念尚未掌握。   特色5:特聘淡江大學法文系名師親錄標準法語朗讀音檔,同時精進聽力與口說!   特聘母語為法語的淡江大學法文系名師錄製書中單字、例句。尤其所有例句,還有一快一慢兩種速度,快的讓你感受法國人真正的對話語感,慢的讓你掌握文法重點。只要跟著音檔學習,讓你學習文法的同時,還能精進聽力與口說,並馬上從法語人士的口說裡,應證

書內文法重點! 名人推薦   ■名師審訂!不是好書不推薦   淡江大學法文系副教授 Alain Monier   高中法語專任老師周瑩琪   淡江大學法文系講師宋亞克   Ciel 歐協語文中心法語老師Pauline Malhautier   聯合審訂

bien法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 Voilà » 這個法文中獨特的萬用口頭禪,相信喜歡法文的朋友,一定多多少少都聽過!但是也是因為這個字太過萬用了,常常讓很多朋友們摸不著頭緒!​

今天我特別找了法文邂逅幾位「國際巨星」,一同合作拍攝了一部小短片,幫助各位排解關於 « Voilà » 的疑難雜症!讓我們一起在 « 關德琳的命運 » 之中探究 « voilà » 的奧秘吧!😎​



【法文小學堂】​
影片中出現的 « voilà » 的用法:​

1️⃣第一種:給東西「來~」「給您~」​

在電影院與我神似的售票員在給票時說的 « Voilà pour vous ! »​

在這邊就跟英文 “Here you go” 的意思差不多,所以 « Voilà ! » 後面能直接替換成各種東西唷!​

💡例句:​
« Voilà votre commande ! » 「這是您的餐點!」​
« Voilà votre café, Monsieur. »「先生,這是您的咖啡。」​


2️⃣第二種:想讓人注意到某樣東西「這就是...」「來了」「好」「來」​

這邊我與茱莉分別用了« voilà » 強調了我們的位置以及電影開始了!​

我:« Voilà nos places. » 「我們的位置在這邊。」​
茱莉:« Voilà ! Ça commence ! »「來了,電影開始了!」​

也可以介紹別人時使用,關德琳介紹皮耶里克與父母認識時說:​
« Voilà, maman, papa, je vous présente Pierrick. » 「爸爸媽媽,我向你們介紹皮耶里克。」​
« Voilà Pierrick ! »「這就是皮耶里克。」​
« Pierrick, voilà ma maman et mon papa ! »「皮耶里克,這是我媽媽和爸爸。」​


3️⃣第三種:等待的人或東西來了。「...來了」​

遲到的 Tristan 終於到了電影院之後他說:​
« Voilà, je suis là ! »「我來囉!」​

« Ah, te voilà enfin ! »「哎 你終於來啦!」​
這句比較特別,直接在 « voilà » 前面加上 « te »「你」, « me »「我」, « le »「他」, « la » 「她」 就能直接表示誰來囉!​

💡更多例句:​
« Me voilà, je suis là ! » 「我來囉!」​
« La voilà, maman est rentrée ! »「媽媽回來了!」​

當然,後面也可以加一樣物件,表示期待已久的東西終於到了!​

💡更多例句:​
« Le voilà, mon cadeau de Noël ! »「我的聖誕節禮物來啦!」​

或是在前面放上 « re » 字首代表又出現的意思​
💡例句:​
« ​ Chut ! Revoilà l’actrice principale. »「噓!女主角又出現了!」​


4️⃣第四種:語助詞「對呀...」「這樣子」​

« Pierrick est très content de vous rencontrer… voilà. »「皮耶里克很開心能夠見到你們... 嗯,就這樣子」​
« Voilà quoi… » 則是比較口語的用法,也是用在句子結束後,沒什麼要再多加補充,但是又想講話的時候 。類似中文對的「對啊」,「這樣子」!​

5️⃣第五種:諷刺語氣「看吧!」「果然!」​

用在放馬後砲時候🤣​

💡例句:​
Tristan: « Et voilà. Encore un vrai navet. »「看吧!果然又是一部大爛片!」​


6️⃣第六種:一件事情結束後「好的」「好了」「結束了」​

💡例句:​
影片最後說的:« Et voilà, c’est tout pour aujourd’hui ! »「今天的內容就到此為止!」​
« Et voilà, c’est la fin de mon exposé ! Merci pour votre attention.»「我的報告結束了!謝謝各位!」​


✍️額外補充​

7️⃣第七種:肯定語氣「對」「沒錯」​

聊天時如果很同意對方說的話,就能用 « Voilà » 回答喲!​

💡更多例句:​
« Porter le masque ne sert pas seulement à se protéger mais aussi à protéger les autres. »​
「戴口罩不只是為了保護自己也是為了保護別人。」​
« Voilà ! Tu as tout compris ! »​
「 沒錯,就是這樣!」​


Voilà ! 希望這次的影片能夠幫助到大家!這部影片,很幸運是在疫情升至第三級之前拍好的,也有做好消毒等防疫措施,希望透過這部影片,讓大家一起「防疫、追劇、學法文」!​


Soyez gentils et prenez bien soin de vous !🙌😊​


#法文邂逅​
#夏季鉅獻​
#關德琳的命運​
#Voilà​

🥂🇫🇷🇨🇭零基礎口說法文講座來囉!
【每週一杰課:2小時,輕鬆自信,開口說法語!】開放報名!
https://bonjouratous.com/product/trial-online-julie/

法文邂逅IG: https://www.instagram.com/yannickstudio.taiwan/?hl=zh-tw
法文邂逅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learnfrenchtaipei
茱莉花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bUBMJo8hJtC3idiymBJHVw

M. de Condorcet公共教育論述與法國第五共和職業繼續教育立法理念(1958-2018)的對話

為了解決bien法文的問題,作者王秋琪 這樣論述:

法國「永續教育」(l'éducation permanente)理念的確立可追溯至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啟蒙運動,其中M. de Condorcet(1743-1794,以下簡稱Condorcet)於1792年4月20、21日提出的《公共教育組織法規提案暨報告書》(Rapport et projet de décret sur l'organisation générale de l'instruction publique,以下簡稱《公共教育報告書》)明確闡述「永續教育」的基本概念,不僅為法國公民教育、職業教育及民眾教育的發展樹立參考典範,亦透過國際組織重要人士的宣傳將「永續教育」相關理念傳播至

世界各地。尤其,法國第五共和政府於1971年7月16日制定以「永續教育」為架構的職業繼續教育制度,此制度是否呼應Condorcet的教育理念?法國政府後續所提出的職業繼續教育立法理念與Condorcet的公共教育論述是否具有異同之處?值得深入研究。 職是之故,本研究採取「文獻分析法」、「歷史研究法」及「比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Condorcet公共教育論述」與「法國第五共和職業繼續教育重要法案立法理念」作為對話的主題,透過法國當地第一手原文資料的蒐集與分析,一方面闡述Condorcet公共教育論述的內涵;另一方面分析法國第五共和職業繼續教育制度之立法理念、政策內涵及整體特色;

最後,探討兩者之間的相似性及差異性。 本研究結論如下:(1) Condorcet的公共教育論述主要立基於啟蒙哲學思想,強調公共教育的建立,旨在培養理性判斷能力及傳授知識,並以「個人發展」作為基礎,開展出「理性」、「科學」、「自由」、「平等」四項公共教育核心理念,試圖協助全民擺脫依賴他人的奴役狀態,促使個體在個人生活、職業生涯及公共事務上都能成為獨立自主的理性公民;Condorcet的公共教育實施原則計十項,包括「全民原則」、「平等原則」、「區別原則」、「完整原則」、「世俗化原則」、「分級教學原則」、「免費教育原則」、「獨立性原則」、「自由競爭原則」、「國家責任原則」;四項教學原則

為「學習者需求導向」、「多元學習方法」、「理論與實務的兼顧」、「學者協會的協助」;公共教育應發揮培養理性公民的「政治功能」、促進職業技藝與科學發展的「經濟功能」、協助全民適應社會變遷並促進社會正義的「社會功能」、協助知識進化與促進人類文明發展的「文化功能」;職業教育方面,Condorcet提出四項教育理念:職業教育是理論與實務的結合、人力資本與研究創新的重視、知識的共享與集體性建構、強調學者協會的重要性;(2) 法國第五共和職業繼續教育的立法理念如下:以「個人」為基礎的機會平等原則、歷經「社會晉升」及「永續職業教育」至「終身職業教育」理念的演變、以「國家義務」及「責任共享」作為主要立法精神、導

入「自由競爭」的教育市場理念等;(3) Condorcet公共教育論述與法國第五共和職業繼續教育立法理念具有九項相似觀點,包括:以「永續」或「終身」的生命全程概念規劃教育制度、強調國家辦理職業教育的義務、以「個人」為基礎的學習方式、重視機會平等理念、主張公私立教育機構的自由競爭、提供多元化學習方法、兼顧理論知識與實務經驗、重視教育與就業的關係、採用知能分級的模式;兩者理念具有五項差異性,包括:職業團體的介入與否、雇主的參與責任、「市場供需法則」是否能成為制度的管理準則、以「學科」或「能力模組」作為學習內容的分類標準、對研發創新能力的重視程度。

安東尼•聖修伯里的美麗與哀愁:小王子+航向阿拉斯套書(共二冊)

為了解決bien法文的問題,作者AntoinedeSaint-Exupéry 這樣論述:

安東尼•聖修伯里的美麗與哀愁 套書共二冊   【冊一:小王子】   你之前看的《小王子》還少了一塊拼圖!   《小王子》未收錄的作者原始手繪圖   美國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首度授權在台曝光   「我從未告訴任何大人――我並非來自於他們的世界。我一直隱藏著一個事實:在內心深處,我一直都只是個五、六歲的孩子。所以我從不把我的畫拿給大人看,但是,我喜歡把它們展示給我的朋友看。這些畫,是我的記憶。」――《小王子》原始手稿中被刪除的內容   《小王子》的誕生   《小王子》是安東尼•聖修伯里一九四二年客居美國紐約時創作的。書中,一位從沙漠墜機意外歷劫歸來的飛行員,以平靜卻憂傷的口吻,回憶在沙漠

中遇見小王子的故事。   聖修伯里在一九四〇年底抵達紐約,一九四一年一月十四日,他出席了一場大約有一千五百人參加的作家午宴,領取遲來的國家圖書獎,此獎是一年前因《風沙星辰》而獲得的,那時他人還在法國目睹法軍的潰敗。   從一九四一年一月到一九四三年四月,在紐約停留期間,艾修伯里住過中央公園南街、長島以及曼哈頓等地方。也正是在此期間,他創作了贏得廣泛讚譽的《航向阿拉斯》和《給一個人質的信》,獻給受納粹壓迫的四千萬法國人民。一九四二年春末,聖修伯里在加拿大魁北克市一位友人的家中短暫作客幾個禮拜,在此,他遇見了友人八歲大的兒子,湯瑪士,一位早熟、有著一頭金色捲髮的男孩。   從加拿大返回美國後

,艾修伯里美國出版商的妻子在仔細觀察了他幾個月之後,注意到他不僅健康有問題,心裡也承受極大的壓力,因此建議他寫一本童書,認為這樣做有助於改善健康與減緩壓力。於是聖修伯里從一九四二年的夏天開始創作《小王子》的故事和插圖,手稿最終在十月完成,並於隔年一九四三年在美國以英文和法文首次出版。至於《小王子》第一次在他的母國出版,已經是在他過世後、法國在戰後重獲自由之後的事了。   一九四三年四月,就在《小王子》問世後不久,四十三歲的聖艾修伯里準備離開美國隨著美軍前往北非,他將小王子的原始手稿送給了好友,後來手稿公諸於世,人們發現原稿篇幅比最終面世的正式版本多了將近一倍。手稿中看得出聖修伯里創作的思路與

刪改的痕跡,像是有些原本占一頁篇幅的內容被改到只剩一句,或是一百多字的段落被精簡到只剩一個字。書中最重要的一句話:「只有用心才能看清楚,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On ne voit bien qu'avec le cœur. L'essentiel est invisible pour les yeux)。」艾修伯里就重寫了十五次才完成。   當聖修伯里創作小王子期間,正是二次世界大戰戰火如野火燎原般在歐陸蔓延之際,此時聖修伯里對於祖國以及世界的未來將何去何從,深感焦慮與不安。對照現實,小王子的故事包含許多幻想、不真實的元素……你不可能跟著一群候鳥從事星際旅行……但小王子裡的幻想能被

大眾所接受,是因為故事的邏輯是以小孩子的想像力為基礎,並非成年人的現實世界。   在這疊一百四十頁的原始手稿裡面,包含了數十張聖修伯里為小王子親手畫的素描與水彩畫,其中只有部分的畫作被收錄在最終問世的書本裡頭。從這些聖修伯里遺留下來的手繪圖也可以一窺他個人的生活習慣――除了睡覺以外,幾乎隨時菸、咖啡或茶不離手,因此在有些畫作上留下了菸痕與咖啡或茶的污漬。   【冊二:航向阿拉斯】   《小王子》作者安東尼.聖修伯里的自傳類小說   讀懂《小王子》前的必讀之作   「死亡,在這團混亂的局勢中,已不算什麼。」   戰火陰影下,面對毫無生還希望的偵察任務,聖修伯里不是害怕,只是有點憂愁而已,

因為他所愛的人已先他而死去。   毫無意義,卻別無選擇的飛行任務   就像試圖用一杯水來撲滅森林大火般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安東尼.聖修伯里於法國戰役中擔任飛行員、實行偵察任務,卻眼見同袍一一殞落在戰火中,短短幾日內,僅有23人的偵察隊伍便犧牲了17人,每次飛行都無疑是一趟有去無回的死亡之旅。而他,即將啟航……   本書寫於1942年,作者將幾個月的飛行濃縮紀錄成一趟「航向阿拉斯」的旅程,描述任務期間親眼目睹的戰爭景象,呈現槍林彈雨、殘酷無情的現實世界,透過幽微敏感的筆觸書寫對戰爭的反思。   面對無力抵抗的長官指令、習以為常的死亡消息、有去無回的偵查任務,身為法軍成員的

自己與夥伴們,為何要義無反顧地撲向死亡?死亡到底是什麼呢?生而為人的意義又是什麼呢?在無情蔓延的戰火中,頹敗毀壞的城鎮、無家可歸的人民、出生入死的軍隊同伴,無不刺激著安東尼.聖修伯里思索人類文明、生命真義與死亡的價值。   這不是一本飛行員所見的紀實回憶錄,而是對於生命意義、人類文明的深度思考,關於身而為「人」的我們,如何在失敗、死亡當中領略犧牲與愛。

法國精品新行銷策略: 以迪奧之台灣年輕消費者為例

為了解決bien法文的問題,作者汪沛雯 這樣論述:

本論文「法國精品新行銷策略:以迪奧之台灣年輕消費者為例」旨在了解台灣年輕人在購買精品時的行為,及其決策過程的心理層面,並分析精品品牌在面對世代交替時所制定的行銷策略。筆者曾在大學畢業後分別於德國及匈牙利葡萄酒商工作,擁有超過三年的銷售經歷,本身對於消費者心理學深感興趣,並在工作同時培養對顧客喜好及生活習慣的觀察力。此外,也發現在某些特定商品中,產品來源國在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過程中佔了很重要的因素。舉例來說,大部分台灣人會將法國視為購買葡萄酒時,第一個聯想到的國家。於此,我們能夠推斷法國在文化輸出這方面相當成功。身為法國語文學系的學生,我們對於法國其他耀眼的文化產業同樣深感興趣,並產生進一步的反

思,而高級訂製服就是其中之一。事實上,時尚產業是現今被視為全球獲利最高的產業之一。而對於法國而言,時尚一直是其引以為傲的文化。嚴格來說,高級訂製服的概念源自於英國設計師沃思(Charles Frederick Worth)。1858年時,沃思在巴黎開了自己的時裝店,成為第一個使用真人模特兒來展示服裝的設計師,而受邀的客戶亦可在展覽過後依據自己的喜好量身定做。除此之外,沃思還依季度展示作品、並在服裝中縫上自己的標籤,這些開創之舉奠定了現今高級訂製服裝的模型。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波耶特(Paul Poiret) 、杜塞(Jacques Doucet)、浪凡(Jean Lanvin)甚至是香香奈

兒(Coco Chanel)都追隨著為沃思的腳步。1920年代中期時,代表著高級訂製服的奢侈品產業在法國的總對外貿易中排行第二,另一方面,這也得以讓法國成為時尚產業的領頭羊。不過這一切在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有了轉變:高級訂製服的出口比例跌至僅佔服裝總比的三分之一。此外,隨之而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更是重挫巴黎的時尚地位。在維琪政府的佔領下,德國試圖將時尚重心從巴黎轉至柏林。儘管勒隆(Lucien Lelong)最終說服德國人發展屬於自己的時裝文化,藉以保存了法國的時尚產業,巴黎的服裝出口仍受到限制。再加上戰爭所導致的物資貧乏,所有民生物品的使用皆受到嚴格的限制,巴黎在時尚圈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

直到1946年,迪奧(Christian Dior)在當時的布料大亨馬歇爾・布薩克(Marcel Boussac)資助下,成立了自己的時裝店,並在隔年發表「新風貌」(New Look)。「新風貌」重新強調了女性的線條、使用比平均當時一件衣服多出好幾倍的昂貴布料,儘管受到「鋪張浪費」、「使女權意識倒退」⋯⋯等的批評,Dior仍徹底改變了戰後萎靡不振的風氣,並重振了巴黎在女裝的地位。透過上述,我們得知時尚產業與歷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掌握了一些法國時裝史的知識後,我們決定以Dior作為研究對象品牌,因為它象徵著法國奢侈產業文化的復興,此外,該品牌的全球旗艦店於2012年在台灣開幕。外文學系的學

生除了對歷史事件的瞭解之外,平時接觸的教育通常以人文科學領域為主,這些課程能夠幫助我們撰寫關於精品行銷的跨文化研究,而其中的人類學及心理學能使我們更理解消費者行為及其心理分析。夠過這份研究,我們希望了解台灣年輕消費者對於Dior這品牌的想法。這本論文以朝向學術發展及能夠應用於職場上為目標。筆者在研究所期間,修習了《文化與歐洲思想研究》課程,藉此對於心理分析理論有更多了解。此外,《法文新聞編譯》訓練我們撰寫、分析新聞,並引發筆者對大眾傳播的興趣。筆者亦於碩二時赴法國巴黎第三大學交換,期間選修了《語言及傳播心理學》,對於分析媒體用語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於此同時,也透過其他課程,習得傳播與行銷方面的知

識。透過這些多樣化的課程,我們希望能夠完成一份連結人文科學及商學的跨領域學術研究。即便至今已有許多關於精品行銷的論文,大部分仍多以量性研究為主。因此,我們希望能夠採取不同的研究方法,透過社會科學的角度,補足以往精品行銷研究的不足之處。並延續先前的工作經驗,探討法國的經濟軟實力政策。這份論文共分成三章。第一章著重於Dior的歷史及品牌發展。Dior先生的「新風貌」在時尚界裡掀起返古風潮。從前的女裝強調女性的身體曲線,然而20世紀初Chanel女士融合男性服裝元素,提倡簡單而大方的褲裝。這股趨勢直到二次大戰結束後,隨著Dior先生推出華麗的「花系列」宣告另一個時代風格的來臨而結束。事實上,Dior

不只讓巴黎重回領導時尚的地位,他推出「註冊商標」的商業模式,並開放授權商品,此創舉將法國傳統手工藝產業帶向全球化的市場。不過如同大多法國奢侈品牌,Dior也面臨品牌老化的問題。1947年Dior推出「新風貌」的同時,也成立了同名香水品牌公司Christian Dior Parfum。然而1960初,Boussac因面臨財務困境,將大部分的持有權轉讓給酩悅香檳公司(Moët & Chandon)。1970年初,Moët & Chandon與軒尼詩(Hennessy)合併,之後又與Louis Vuitton合併成了Louis-Vuitton Moët Hennessy (LVMH)集團。而1978

年Boussac正式破產,原先持有的公司——包含Dior——最終分給了法國企業家貝爾納·阿爾諾(Bernard Arnault)。Arnault買下整個LVMH集團,成了Dior與整個LVMH的執行長,並致力於改造集團底下幾個以形象老化的品牌:Maison Givenchy 及Maison Dior。事實上,Dior在1980年初之後的財政狀況每況愈下,大部分的收入都來自於當時的簽約的授權商品利潤。然而,過度的授權也同時減損了品牌的高端形象。1995年,Arnault先是使英國設計師John Galliano主導Givenchy,隔年又任命他擔任Dior的藝術總監。Galliano確實使Dio

r換然一新,注入了年輕的氣息,讓品牌重新備受矚目。這位英國設計師擅長結合了不同的文化元素、將古代與現代融合,好比使埃及木乃伊抑或是日本藝妓出現在時裝週的舞台上。事實上,他打破了以往時裝周的傳統,在他的設計之下,時裝秀變得越來越華麗且戲劇化。儘管議論紛紜,大量的討論度也為品牌帶來了更高的關注。然而2011年2月,Galliano因在酒後失言,在巴黎瑪黑區的酒吧發表仇視猶太言論而遭停職。儘管如此,在他15年的帶領下,Dior的銷售額成長了四倍之多。2016年,品牌首次迎來義大利女性設計師Maria Grazia Chiuri。Dior於是從原先的強調女性特質的形象一改為重視女性主義的品牌代表。Ch

iuri不僅參考了奈及利亞作家Chimamanda Ngozi Adichie在TED上發表的 « 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 » 談話,在上任的第一場成衣時裝秀設計了著名的同標語T恤,更在之後的度假系列與非洲當地工坊合作,展現對文化挪用議題的重視。因此,我們可以說,這位義大利籍設計師透過當代議題與時裝的結合,藉此讓品牌有機會與年輕人對話。除此之外,負責男裝的英國設計師Kim Jones更是屢次與高端街頭品牌合作,將品牌帶入年輕人的日常之中。在第二章我們著重在品牌的公關傳播策略。我們以美國哈佛大學教授Joseph NYE提出的軟實力為主要理論,探討Dior在部落格及社

群網路上的公關策略。軟實力過去常用於國際政治事務上,根據Nye,這是一種透過非軍事或經濟的方式,以柔性力量在他國之間造成影響力的外交策略。如今在商業活動中,軟實力策略可被視為企業品牌提升正面形象的方式之一。如同我們先前所提,奢侈品一直是法國引以為傲的產業之一,對於精品——特別是法國的品牌——而言,軟實力便可成為為自身加分的條件之一。除此之外,時尚產業特別注重品牌形象,舉凡合作藝人的言行舉止、價值觀等皆被列入考量,因此我們也將探討Dior在採用香水廣告時所選的代言人是否外型跟內涵皆符合年輕人內心之期望。在本章的第一節中,我們將Dior的軟實力分成三部分:藝術、文化及社會層面。在藝術層面的部分,該

品牌致力於以不同形式向新的世代展現它延續自1947年以來的精湛工藝。從2011年開始,Dior在中國上海初次舉辦了 « Lady Dior as seen by » 的展覽,隨後每年在世界不同城市輪迴舉辦。品牌創始人Christian Dior在成為時裝設計師之前,與各個藝術家有著密切的關係。而透過展覽透過與世界各地的當地藝術家合作,品牌藉此傳遞自身悠久的藝術精神。此外,2017年時,品牌在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展出歷任所有設計師的作品,並在2020年時將展覽拍攝成短篇幅的紀錄片放置網路上,排除地理限制,讓世界更多觀眾得以觀賞。此外,品牌也為其

具代表性的手提包Lady Dior拍了為電影三部曲。事實上,不論是Y世代或是更年輕的Z世代,隨著網路的普及化,社群媒體已是大部分年輕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相較於文字敘述,影片顯然是更能夠吸引這群人注意力的方式。因此,品牌也為其具代表性的手提包Lady Dior拍了一系列為電影。在文化層面,品牌在將創始人於Granville的別墅建成了博物館。除了藝術品的保存及收藏外,也定期舉辦文藝活動。最後,性別及宗教平等及環境永續為現今社會重視的議題。品牌隸屬於的LVMH集團也不例外。透過宣揚人權平等的價值觀,該集團也致力於提高員工工作環境品質。延續年輕世代在社群媒體活絡的現象,第二節及第三節我們分別著重於品

牌部落格及社群網路的活動。事實上,網路平台的興起使得人人皆有機會發展自媒體。對於品牌而言,無論是部落客或是網紅,他們都有意見領袖的角色。而比起傳統的明星藝人,他們更貼近一般常人的生活。不少時尚品牌現今選擇與這些新崛起的角色合作,藉此讓大眾能更近一步有更多的了解與認識。論文的最後我們將以人類學及心理學的角度探討精品行銷策略。我們選擇Dominique DESJEUX 所提出的人種行銷學(ethnomarketing),還有Bernard COVA 及Oliver BADOT的神經行銷學(neuromarketing)理論。根據Desjeux的想法,傳統的量化行銷策略往往忽略了消費者真正的的需求。

人種行銷學建立在觀察各個文化的消費者生活模式,並依其特色制定適合的行銷策略。跨國企業若要能打動全球各地市場,就必須對當地文化風俗有所了解。舉例來說,近年來,國家自我認同是當今新一代族群重視的議題。不論是何種品牌,皆須在錯綜復雜的政治文化中拿捏得當。以台灣而言,因爲我們與中國複雜的政治情勢,品牌如何看待兩者之間的關係,正是打動年輕族群的關鍵之一。另一方面,而神經行銷學透過觀察受試者的腦內波動,證實了主觀情感及記憶皆為主導消費者在購物過程的決策行為。此外,一般大眾往往將價錢與品質做正向相關的聯想。在大多消費者的既定印象中,一個產品的價格越高,其表現出的質感也理應更為優越。此理論恰恰符合奢侈品產業的

特性。由於精品的行銷策略與傳統的供需法則相反,透過減價折扣的行為不僅無法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反而會減損自身的高端形象。為了更具體了解品牌的策略是否有真正貼近年輕消費族群,我們也在論文的最後一章進行問卷調查。問卷以品牌形象、產品認知與消費體驗為主。問卷的形式大多以開放式回答為主,由此一來,在沒有既定選項即受限選擇的情境之下,更能真確地得到受訪者在腦內第一直覺的回答。問卷結果顯示出,超過一半台灣年輕消費者認為Dior已成為一個年輕又具有活力的精品品牌。透過這份調查,我們除了希望能夠藉此更近一步了解年輕人對於Dior的想法,並分析品牌是否真正年輕化之外,也了解在年輕消費者的心中,能夠成為他們購買精品品

牌重要考量的元素。最後,期望透過這些回答,能夠提供Dior更多有效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