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map English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Google map English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麥特.葛羅斯寫的 何苦去旅行:我們出發,然後帶著故事歸來 和賽門‧溫契斯特的 天才、瘋子、大字典家:英國百年機密檔案解密,人類文明史上最龐大的英語字典編纂傳奇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Storytelling with Google Earth也說明:Explore how journalists can identify, embed or download imagery from Google Maps, Google Earth and StreetView to help visualize your stories.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早安財經 和聯經所出版 。

淡江大學 臺灣與亞太研究全英語碩士學位學程 林若雩所指導 古川拓真的 再思考多元文化政策對原住民的影響:日本與台灣比較案例研究 (2021),提出Google map English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原住民、多元文化主義、同化主義、臺灣、日本。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教育領導與科技管理博士班 張鈿富所指導 胡蕙的 Google協作平台融入學生自主學習與混合學習成效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家政、自主學習、混合學習、非同步線上學習、Google協作平台的重點而找出了 Google map English的解答。

最後網站Introducing new 3D imagery, map customization, and routing ...則補充:Editor's Note: This post is part of our Google I/O 2023 series sharing the latest Google Maps Platform news from our annual developer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Google map English,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何苦去旅行:我們出發,然後帶著故事歸來

為了解決Google map English的問題,作者麥特.葛羅斯 這樣論述:

  《紐約時報》旅遊作家葛羅斯幽默作品,安東尼‧波登生前熱情推薦的一本書!   說真的,你到底為什麼旅行?   背包客、旅遊作家如我,老愛說旅行很重要,我們會不厭其煩地介紹便宜機票和住宿,   都說旅行如何改變、豐富我們的生命,旅行是我們的宗教,我們是它的傳教士,永遠會告訴你旅行有益。   但實際上,你一定已經發現──   旅行又花錢又麻煩又不舒服,你計畫計畫再計畫,然後直到人出現在烏魯木齊,才發現必須再等四天才能買去北京的火車票。你在法蘭克福無聊死,在希臘小島病懨懨,在喬治亞染上跳蚤,你出發前說要目睹世界驚奇探索生命,歸來卻只有一手禮品而空無啟示。   何必多此一舉呢?何不度最簡單的

假期,跟著旅行團去巴黎?何不乾脆參加吃喝玩樂全包的加勒比海度假村之旅?你家附近就有好吃的印度餐廳,又何必拖著行李去印度冒著拉肚子的風險?你已經忙到沒時間與家人好友好好聚聚,幹嘛還大老遠去外國交朋友?何不花錢讓旅行社搞妥一切,讓吃飽太閒的人去冒險就好?   嗯,這是我旅行一趟又一趟──包括來台灣無數次──之後,要告訴大家的故事,是我旅途中一次又一次的掙扎與領悟──很想玩得盡興、卻又想省錢,怎辦?該仔細規畫行程,還是隨興冒險?該享受獨行,還是該多交朋友?該大膽嘗試在地美食,還是小心翼翼別拉肚子?   親愛的讀者們,希望你讀了這本書,能更清楚知道在踏上旅途後,將面對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各界推

薦   「絕對是一本你應該在旅途中閱讀的旅遊書!」~安東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   「關於如何重溫我們第一次旅行的神秘和敬畏以及…如何回家。」~安德魯.席默恩(Andrew Zimmern,TLC旅遊生活頻道主持人)   「拿起這本書!從頭讀到尾!推薦給你的朋友!」~AmateurTraveler.com   「這是一本讓我心有所感,再三回味的書。」~背包客棧創辦人 小眼睛先生   「這本書讓我想要動身啟程──到哪都行!」~安德魯‧麥卡錫(Andrew McCarthy,知名演員、暢銷作家)   「無論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預算,我都願意跟著葛羅斯去旅行!」

~湯姆‧比賽爾(Tom Bissell,《追逐大海》作者)   「對美食、旅遊、異國文化充滿熱情...非常精彩!」~ Kirkus Reviews   「帶我們深入一位專業旅行者的內心世界。」~國家地理雜誌「智慧旅遊」部落格 葛洛斯   「真是天賦異稟的作家。」~Bookviews blog   「生動、引人入勝。」~紐約圖書期刊(New York Journal of Books)   「扣人心弦!」~舊金山書評 (San Francisco Book Review)   作者簡介 麥特.葛羅斯 MATT GROSS   從小生長在酷愛旅行和美食的家庭,長大之後開始獨自浪

跡天涯,吃遍大江南北,行跡遍布至少六十個國家。麥特‧葛羅斯大膽深入不毛之地,融入市井生活,並將其探險經驗化成直率而動人的文字,使他獲得地表最爽工作──《紐約時報》「省錢旅遊達人」專欄作家,並替《美味》、《遠方》、《紐約》等雜誌寫過多篇報導,曾任美食網路雜誌BonAppetit.com主編,也是網路雜誌DadWagon.com共同創辦人。目前他與妻子珍,以及兩個女兒莎夏和珊蒂,住在紐約市布魯克林區。 譯者簡介 朱道凱   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美國普特拉學院電腦碩士。曾任職IBM公司,現退休專事翻譯工作。譯作包括《中午吃什麼》(早安財經)、《與珍雅各邊走邊聊城市經濟學》(早安財經)等。  

﹝推薦序﹞旅行者,世界正召喚著你 小眼睛先生 ﹝致謝﹞謝謝你們給我不斷探索世界的理由 ﹝繁體中文版序﹞來聊聊,旅行的真面目 ﹝前言﹞親愛的獨立旅行者   1 薛丁格之……登機證 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我想變成白紙,翱翔太虛幻境/「計畫」或「不計畫」,都是難題/八歲男孩轉大人──我的海外闖蕩初體驗/沒有任何工具能預測你的旅程/人類因盲目而膽大/天真與天兵僅一線之隔/旅行讓我進化   2 辣椒萊姆烤蚱蜢、炸蜘蛛、咖哩羊腦 飄洋過海吃好料,但我的腸胃……/恭喜榮獲旅行家俱樂部條紋肩章/小心梨形鞭毛蟲就在你身邊/愛吃鬼的宿命:吃,生病,抱怨,好轉,抱怨……/不好吃絕對不是食物的錯/來

自陌生食物的戰帖/終於,我吃得像個越南人/如果世上沒有梨形鞭毛蟲/你說我吃了什麼?狐狸條蟲!   3 寂寞獨行,還是熱情交友? 乾杯!致新朋友/朋友可以稀釋陌生環境中的孤寂嗎?/結交當地朋友必須跨越的障礙/一種名叫「局外人」的新品種寂寞/我交友,故我在/尋找「一加一大於二」的機會/友誼經常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到來/越南死黨露西幫成形/友誼圈的微妙生態平衡/好聚,好散/告辭了,潘德島的怪咖,哈!   4 又想玩,又想省錢 我掙扎,我焦慮,誰叫我是職業旅人/媽媽咪呀!編輯發出最後通牒/省錢旅遊的起點:獨闖越南拚獨立/NO!骯髒的過客/砍掉重練:窮教員變身越南新聞工作者/越南新聞工作的美麗與哀愁/帶著故

事回家,然後再次踏上旅途/孵一個旅遊作家夢/來自《紐約時報》的邀約──省錢旅遊達人上路囉!/第一個任務:玩得像個有錢人/令人抓狂的挫敗/愛上蘋果的土耳其佬/職業旅人的生存之道/省錢旅遊達人的兩難/學會省錢旅遊,然後呢?   5 先生,要買口香糖嗎? 當他人的悲劇闖入你的假期/不堪回首的妓女接觸史/遇見非典型妓女──琳娜/豁免於性愛世界之後,我們會是朋友嗎?/重返金邊,尋找一顆高貴之心/那些非典型難民教我的事   6 不看地圖,不靠導航 提佛利花園創傷的後遺症/誰說一定要會看地圖/迷路是路癡的才華/體驗意外和迷失,像從未旅行過/新品種探險誕生──麥特迷航記/卡關!迷路比不迷路更難/比醞釀迷失更重

要的事:讓幸運來敲門/只要去尋找,世界一定會吐露它的祕密   7 與家人一起旅行 帶孩子去旅行是父母的夢魘,反之亦然?/追求獨立就像咖哩羊肉丸和擁有護照/追求臺灣女孩千萬別在螃蟹上澆醬油/最不能忍是……家人!/你問我愛你有多深,美食代表我的心/爆炸的蘋果西打──我們兄弟究竟有什麼毛病?/我們悽慘因為我們是家人/我們吵架因為我們太在乎   8 你是觀光客,還是旅行者? 你認為我是誰/撇開任務,我不過就是個觀光客/傻乎乎觀光客vs.自大狂旅行者,你選哪一邊?/當真正的探險就在眼前,艾菲爾鐵塔?誰理它!/觀光客的權利與義務/做你喜歡的事,無論那是哪/撤退行動之一:讓人無法招架的拜林/撤退行動之二:沒

錢,沒腎臟,沒法承擔的衰敗/怎麼開心就怎麼玩   9 歸來後的領悟 對原地不動過敏/隨時隨地都可以探險/到立陶宛尋覓大帽子/跋涉千里,我找到什麼?/世界是一本書,不旅行的人只讀了一頁/書本裡藏著新世界,帶你遊歷千山萬水/可以不旅行嗎?/前進!永不止息 繁體中文版序 來聊聊,旅行的真面目   容我先說明一下,你拿在手上的這本中文版書名與英文版《The Turks Who Loves Apples》(《愛上蘋果的土耳其佬》)不同。   當初交稿時,我給出版社建議了好幾個書名,包括《出發吧》(Just Go)、《接下來的交給我吧》(I’ll Take It From Here)等等,不過在

他們看來,這幾個書名都沒賣相。好吧,我心想,換書名也好。他們透過我的編輯John Radziewicz來問我,有沒有更活潑、吸引人的句子,或是哪些篇章裡的故事標題,可以拿來當書名?   剛開始,這似乎是個不錯的點子,我也可以趁此機會重新順一下書稿,為書中的每一個故事──涵蓋了過去三十年來、我所踏上的六十幾個國家──加上有趣的標題。大約一兩天後,我整理出大約二十幾則看起來很像平常逛書店時會看到的書名。最後,雀屏中選的就是《愛上蘋果的土耳其佬》──這書名既簡單又帶點神祕,能讓讀者感到好奇:這土耳其佬是什麼人?愛上蘋果哪一點?為什麼要讀一個關於他的故事?答案,當然就在這本書裡。   這裡我先不破

梗,但你讀下去就會發現,「愛上蘋果的土耳其佬」的確是這本書裡很關鍵的故事,它啟發了我看待旅行的方式,以這個故事來詮釋我的自助旅行生涯,是百分百合理的。   不過我還是認為以此為書名有誤導之嫌,會讓讀者以為這本書是我在世界各地流浪探險的故事集結──不過是葛羅斯造訪一個又一個有趣景點,遇到一個又一個有趣的人物。這書名也許會讓你覺得這是本有趣的書,可以帶去海灘上打發時間,可以啟發你下一趟旅行的靈感,但這本書想要分享的,並不僅於此。   沒錯,書中寫的是一個又一個故事,但這些故事並不是按照發生時間順序而寫的,我將這些故事拆散、解構之後重新講述,就是希望讓你看到多年來,我如何面對「旅行的真實面」,也

就是:出發到世界,並非總是如大家想像中那麼愉快與收穫豐富的。   事實上,旅行大多時候很寂寞、很不舒適、很失望。在我的經驗裡,旅行有時是讓你心裡很幹的一件事,可惜這種話不合適拿來當書名。   旅途中,快樂是一種選擇   那麼,旅行又是所為何來?如果旅行的經驗這麼糟,我幹嘛還寫這本旅行筆記?   首先,因為我想誠實地說出真相。我讀過太多書與雜誌,把旅行描述成某種開心、不費力的活動,只要照著書上的步驟,你就可以輕鬆地到阿根廷跳tango,到上海最高級的俱樂部用餐;談到「旅行」,絕大部分媒體都讓你覺得這是非常優雅絢麗的事,但在我看來,或許對那些很有錢、很有地位的人來說是如此沒錯,但對廣大的你

我而言,旅行一點也不輕鬆──身體不輕鬆,荷包不輕鬆,靈魂不輕鬆。   當然有些旅行能讓人心情放鬆,但即便是這樣的旅行,光是基本的行前準備──瀏覽一個又一個的爛網站、搞清楚繁複的海關安檢流程、根本無法掌握的天氣──就足以讓你在出發前的血壓快速飆高。沒錯,經驗與資訊能助你減少壓力,但無法消除壓力。至少我非常確定,我的壓力從來沒消除過,而我已經是一個非常資深的專業旅行者。   但每一次壓力、每一次難關,都有好的一面,都帶來獎賞──這也正是為什麼,在書中我選擇面對一切:面對寂寞,讓我學會交朋友。旅途中生了場大病,讓我學會了讓自己保持健康(以及不要亂吃東西)。面對有限的預算,讓我發現旅行好玩與否根本

與「昂貴」無關。每一次糟糕的經驗,都讓我成為一個更好、更堅強的旅行者,更對所擁有的一切感恩,更能自在享受我們這龐大複雜世界──欣賞這世界原本的樣貌,而不是我們所期待的樣貌。   貫穿書中所有故事的,是我面對每一次挑戰的方法。我學會旅行,是早在沒有網際網路、遠在搜尋引擎與社群媒體誕生的年代之前。在那年代,我得在訂機票之前,把所有資訊搞清楚;很多旅途上的突發狀況,就算帶著旅遊指南與雜誌上路也沒用。當時,我沒法google「我在天山我的馬不肯走下山但我的水喝光了我的導遊又不會講英語怎麼辦」(現在你可以了,去google「what to do when you’re in the Tian Shan

mountains of Kyrgyzstan with a non-English-speaking guide and your horses won’t come down the slope and you don’t have any water」,就會看到我在《紐約時報》寫的那篇會出現在最前面)。我沒錢,也無法用錢擺平旅行中所遇到的各種突發狀況。   我必須靠自己。我得時時腦筋動得快,眼觀四方,盡量放鬆,善用自己有限的機智、魅力、韌性與經驗。在旅途中,快樂是一種選擇,而隨著我越來越懂得如何靠自己,我也越來越容易(其實同樣不輕鬆)選擇快樂。   在選擇書中這些故事時,我希望與大

家分享的,不是我的方法,而是每一個人都能用的方法。我沒什麼特別厲害之處(好吧,或許我有一種吃苦的傻勁),如果連我也能在寂寞旅途中發現旅行的意義,當然你也可以。   不過要做到這一點,我必須非常坦誠才行。我必須告訴你我犯過那些錯、經歷過哪些悲劇,才能助你避開我的經驗,找到你自己的路。書中有些地方也許讀起來讓人不舒服,但我相信讀完之後你將跟我一樣,能面對這個「坦然的世界」(The Candid World)。   「坦然的世界」這詞是取自湯瑪士‧傑佛遜有名的文獻。「現任大英國王的歷史,是一部反覆上演的掠奪與傷害史……」這位美國開國元勳在一七七六年寫道:「為了證明這一點,就讓事實公諸於這坦然的世

界吧。」(To prove this, let Facts be submitted to a candid world)接下來,傑佛遜一一羅列當時英皇喬治三世的罪狀──強徵苛稅、切斷貿易、解散議會等等,最後,導致美國宣布獨立。   每一次憶起這本書中故事裡的人、地與旅程,我都覺得那只是我們身為人類在這坦然世界裡的一小段旅程罷了。而你──我親愛的讀者們──希望你讀了這本書,更清楚知道在踏上旅途後,將面對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歸來之後,成為一個更獨立的人。   希望你喜歡這本書,或許,未來某一天我們會在某一處相逢。 推薦序 旅行者,世界正召喚著你 小眼睛先生/背包客棧創辦人   十年前?

十五年前?二十五年以前?我記不清了,確切的時間已經不那麼重要。今天,區分時代間差異的,是「有沒有網路」、「有沒有手機」、「有沒有『智慧型』手機」。很難想像,我竟然就這樣走過了這些時代──或者該說,被時代推擠過來了。        總之,在那個時代,這本書所描述的那個世界確實存在,而且是如此吸引著我、驅動著我前進。        在那個世界,我總在清晨或深夜才抵達一個城市,憑著沿路蒐集到的地圖,尋找著更便宜的住宿,毫不客氣地殺價、離開,向路人詢問下一間旅館的位置。下車的車站,往往是我等待天亮的地方。        在那個世界,當我因看見世界的美好或殘酷而感到震驚時,只能在筆記本寫下一切,或者默默

伴隨著食物咀嚼,成為自己的養分。        在那個世界,我除了知道要去哪兒(有時甚至連要去哪都不知道),對其他將要發生的事幾乎一無所知。我只能迎向未知,然後擁抱它們。沒人事先在網路上提醒你該小心什麼,你得鍛鍊自己的心智,學會透過預先設下陷阱的問題,來判斷眼前的這個旅遊掮客或司機,到底是個誠實的好人,還是等著敲你一筆的混蛋。        那個世界,現在已經被網路與人工智慧拆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充滿符碼的世界。任何景點,包含我自己在內,都能透過Google Map來定位;要入住任何飯店,只要上網就可以知道房價,還能線上訂房;不相信眼前司機的報價,就用Uber、Grab或滴滴。而提供這些服務

的網站或APP,你懂的,它們也全是code。更諷刺的是,隨著時代演變,從二○○四年起,我竟然成了一個中文自助旅行網站的創辦人,而這個旅遊網站在二○一九年的現在,居然還存在著。以網路的快速變化來看,也快可稱為古蹟了(汗)。        不得不承認,隨著科技進步,旅行越來越方便了。旅行還是能帶給我許多樂趣,而且與過去的旅行相比,被拒絕和被白眼的機會大幅降低。但我的旅行中,關於人的故事也越來越少。當然不是完全沒有,只是似乎越來越侷限於那些我已經預先付了錢給他們的那些人。當我還沒出發時,他們就從電腦系統預先知道了我的基本資料,而我卻不知道我的預付款透過層層傳送後,最後有多少付給了眼前這些實際服務我的

人。        當我閱讀這本書的時候,腦海中不斷浮現出「人」的故事。旅行,的確讓我的足跡在地圖上能被明確標出,還能把一些特殊的經歷與他人侃侃而談,但旅行所帶給我的心靈風景,那些人與人間的交流(包含好的與不好的),卻是如此神秘,隱晦。有許多經驗,甚至在沈澱幾年之後,才猛然跳出,告訴你當年狀況並非如你當時所想。        這是一本會讓所有像我一樣心靈老派,或已被年輕人稱為「長輩」的旅行同好們,心有所感且再三回味的書。讀著讀著,彷彿在聽好久不見的老朋友重提當年的經歷,而這些經驗,我相信那個時代的旅行者也曾體會過。這些雖非直接一起經歷的心靈經驗,卻讓我們能連結在一起,是我們的共同語言,是一種玄

妙的心領神會。        你知道的。   唔……我大概知道。   那種……嗯……很難說得上來。   是啊,很難說得上來。   你懂。   是的。我想我懂。   這樣吧,交個朋友。   沒問題。   給你我的住址和電話。喏,寫在這裡。   這裡嗎?   我會寫信給你,除非必要,不會打電話。   寫信比打電話好,我可能不在家,你知道的……   旅行。   是的。   相信在你們的陳年筆記本裡,也有這麼一些姓名和聯絡方式。其實我早忘了他們是誰,只記得片段的談話、歪斜的腳步、離別前的擁抱,或許還有合照(通常在他們的底片相機裡)。我仍存在於他們的世界嗎?是的,我相信是的。正如同他們存在於我的世界一

樣,真真實實,至今還影響著我。   而對於新世代的旅行者來說,這本書也提供了另一種旅行方式的可能:或許有一天,在你覺得適當的時候,離開手機和網路,讓自己處在未知(甚至是別人眼中的無知),迎向一個只有你自己、四處盡是未知的世界。那時,你就能體會到,能冒險的,是心靈。冒險的心靈,唯有冒險的心靈,才能對未知進行探索,並且在過程中得到挫折、沮喪與自信,變得獨立、成熟、勇敢,讓人能面對未來更多的挑戰。   前進吧,旅行者們!如果你感覺世界正在召喚,它召喚的是你,並不是Apple或APP。相信讀完這本書的你們,一定也能夠感受到我所感受到的獨立旅行者精神。不然,當初何苦去旅行呢?

Google map English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Budaörsi kopárok - Kő-hegy布達勒斯的營房-石山】
評比等級:🌟🌟🌟🌟

島女最喜歡在google map上亂挖景點了
這次挖到一個寶
整個快被風吹到天邊去
但風景真的很美
也很容易前往抵達之後
其實四面八方都有路可以上山
看你想走哪就走哪
我是從Kisfaludy utca 下車 看到小山坡就爬了
然後山上你就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下山的路
我選擇從中間的樓梯下來回到Károly király utca
因為風太大 無法在上面停留太久
所以整個行程大約1個小時15分
完美結束

【交通指南】
電車 4、6線 最終站 Móricz Zsigmond körtér M
或 地鐵M4 Móricz Zsigmond körtér
轉乘240
Károly király utca 走樓梯
或 Kisfaludy utca 爬小山坡

#島女匈打日記
#楊寶寶的島女生活
#楊寶寶的代購生活
#米包深旅行
#migisbackpack
#隨團旅遊達人
#浪漫旅人
#紅白拖台妹
#帶著國旗去旅行🇹🇼
#島女迷路中✈️
#島女在匈牙利🇭🇺
#Hungary🇭🇺
#匈牙利🇭🇺
#匈牙利不只有布達佩斯
@WOW Hungary
@Discover Hungary
@Discover Tunisia
@We Love Budapest - English
Budaörsi kopárok - Kő-hegy
布達勒斯的營房-石山

————————————————————
《我是在世界各地帶著國旗🇹🇼跟紅白拖
體驗生活的島女楊寶寶》Taiwan Girl🧍‍♀️
🚶‍♀️✈️🚁🛶⛵️🛳⛴🚢🚂🚠🚡🚃🚞🚄🚇
這一站是🇭🇺Hungary匈牙利🇭🇺
《匈牙利不只有布達佩斯》
❤️粉絲專頁:楊寶寶的島女生活
❤️IG : boboangel0208
❤️YouTube :楊寶寶的島女生活
https://reurl.cc/l0yrDv
————————————————————

再思考多元文化政策對原住民的影響:日本與台灣比較案例研究

為了解決Google map English的問題,作者古川拓真 這樣論述:

多元文化主義是一種民族融合的方法,旨在克服不同民族之間的障礙,建立一個共存的社會。在日本和台灣,多元文化主義從90年代末開始被倡導,但其發展歷史和發展手段及目標卻大不相同。本文基於同化主義、文化調適、文化多元主義和多元文化主義的概念框架,重新定義並比較了兩國過去的原住民政策,並指出了兩國的差異。本文分析了兩國已實施的法律、憲法和政府對原住民政策的看法,並闡明瞭兩國原住民政策的發展以及手段和目標的差異。

天才、瘋子、大字典家:英國百年機密檔案解密,人類文明史上最龐大的英語字典編纂傳奇

為了解決Google map English的問題,作者賽門‧溫契斯特 這樣論述:

一本工具書的誕生,打開世界史的一頁,也吹響人類文明的號角 電影《牛津解密》改編原著 預計在4 / 19上映 梅爾吉勃遜 × 西恩潘 × 金獎團隊共同打造史上最偉大字典編纂傳奇!     奧立佛‧薩克斯(Oliver Sacks)盛讚:令人著迷又感動,作者以出色文筆重建了不可思議的故事……從本書可以看出,即使患有嚴重、無助的精神病,透過工作與關愛也能找到救贖的可能。   歷史的幽暗處,封存逾百年的機密檔案,即將在世人面前揭開真相!   因戰爭發瘋殺人的軍醫,靠自學成功的天才教授,結下不為人知的奇緣   合作完成人類文明史上最龐大的字典,塑造了現代文學史上最神祕、詭奇與悲慘的軼事   英國《

泰晤士報》、美國《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第一名   《不平靜的太平洋》作者溫契斯特長銷經典之作   原著改編電影即將上映,梅爾吉勃遜監製、主演,首度與西恩潘合作   《牛津英文大字典》的編纂功臣,為何是發瘋的軍醫,而且還是一名殺人犯!為什麼他會變成瘋子?為什麼他會殺人?背後有什麼不可告人知的可怕經歷?   《牛津英文大字典》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工具書,一部令人驚嘆的偉大巨構。一位負責字典編輯的教授,廣徵各地對英語字源有研究、感興趣的義工,耗費七十年的韶光編纂、搜羅四十多萬條字辭解釋的大字典,全書字串相連可以繞地球百餘圈有餘;背後還藏著一段現代文學史上最神祕、詭奇與悲慘的一段軼事。這不為人知的事

件一直深鎖在大英帝國官方機密檔案中,直到《天才、瘋子、大字典家》出版才獲公諸於世。   一位退役的美國軍醫麥諾,在倫敦誤殺了一名啤酒廠工人,引起輿論譁然。麥諾因捲入血腥殘酷的南北戰爭,導致精神失常並出現幻覺,此一殺人案件開啟了他被監禁在精神病院裡的後半生。然而參與《牛津英文大字典》的編纂工作,為她的生命找到了出口。   由於麥諾的加入,字典編輯小組獲得一大助力,困難重重的編輯工程得以順利進行。總編輯莫雷博士與麥諾醫師,在魚雁往返之間相識、相知、相惜,卻從來沒有見過面。莫雷博士對這位神祕的醫師深感好奇,決定親自去拜訪他,也揭開麥諾悽楚傳奇的一生。 名人推薦   胡川安(「故事:寫給所有人

的歷史」網站主編)專文導讀,張鐵志(政治與文化評論家)、陳光興(《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Movement》與《人間思想》期刊主編)、蔣竹山(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感動推薦! 媒體讚譽   溫契斯特巧筆天成,寫就一段充滿懸疑而交織悲歡的感人故事。──《華爾街日報》   筆觸優雅,極富想像力,現代文學史上最奇妙的真實故事。一氣呵成,高度的閱讀享受。──《紐約時報》   這是個非凡的故事,賽門‧溫契斯特描述得再好不過了。他寫出了一本傑作。──《經濟學人》   你明白文字的樂趣嗎?能欣賞字典的歷史所衍生出的軼事嗎?一想到莎士比亞寫作時竟無字典可參考,覺得驚

訝嗎?那這本書很適合你。英國記者溫契斯特已有超過一打的著作,他的作品結合了身為記者對細節的重視,以及身為歷史學家的規模感。他的文筆風趣、富說服力。──鮑伯‧明茲許莫,《今日美國》   溫契斯特將《牛津英文大字典》的歷史寫得既生動活潑又饒富興味。──馬克‧羅索,《華盛頓郵報》   《天才、瘋子、大字典家》是個語言界的偵探故事,溫契斯特做了深入的歷史研究,讓讀者感到興致盎然不只是字彙本身,更是其背後的故事。──威廉‧沙法爾,《紐約時報雜誌》   筆觸優雅、無懈可擊。──大衛‧沃頓,《紐約時報書評》   令人著迷又感動,作者以出色文筆重建了不可思議的故事:一位患有強烈妄想症,被終身監禁的瘋子

對《牛津英文大字典》有著極大貢獻,不只如此,這個瘋子與《大字典》的主編竟發展出深刻友誼。從本書可以看出,即使患有嚴重、無助的精神病,透過工作與關愛也能找到救贖的可能。──奧立佛‧薩克斯(醫學博士)   這本詞典的編纂史極為易讀,從大字典本身的故事,到鮮為人知的人類心理──那個有時藏匿著謀殺動機,有時是神智健全的來源,有時存有創意的藍圖之所在。──《科克斯書評》   在極有新歌德風格的詭譎氣氛下,鋪陳出充滿瘋狂、暴力、神祕執念、奇怪的學問及恐怖的喜劇。書中涵蓋的地域廣泛,從狄更斯時期的倫敦到佛羅里達的彭薩科拉灣,從斯里蘭卡的城市亭可馬里到美國內戰的戰場……故事精彩絕倫。──約翰‧班威爾,《經

濟學人》   我最愛閱讀這種書了:透過大事件中的轉彎抹角,將不為人知的故事公諸於世。溫契斯特清晰明暸的文筆,正是這個故事最好的載體,讓人讀得津津有味。──威爾‧斯爾夫,《泰晤士報》   溫契斯特撰寫出強而有力的故事,道出詞彙定義下的鬆垮基礎,以及一個貧瘠的語言如何不足以完整描繪出字典的其中一位貢獻者,也無法給予他心靈的平靜。──利特‧瑟貝斯塔,《紐約郵報》   溫契斯特熟練地將充滿懸疑、悲情與幽默的故事交織在一起,在這本優雅的書中,作者本著納博科夫與波赫士的精神創造出鮮明的寓言故事。本書探索了維多利亞時期的驕傲、語言與世界的關係,以及理性跟瘋狂並不明顯的界限。──丹尼爾‧馬克‧艾普斯坦,

《華爾街日報》   引人入勝、故事勁爆、受益匪淺。──理查‧伯恩斯坦,《紐約時報》   溫契斯特精彩絕倫且怪誕詭奇的《天才、瘋子、大字典家》有著吊人胃口的引子,引人入勝地描述出學術才智與國家主義的這種結合,是如何對《牛津英文大字典》產生貢獻。本書開頭看似維多利亞時期的恐怖小說,但作者的手法遠不止於此。因為溫契斯特是個傑出的說書人,因此他也是個優秀的歷史學家,他毫無缺點的順暢文筆更增添了故事的奇特豐富性。溫契斯特深入探究世界上一部偉大辭典背後的一段奇聞軼事,同時也擁有勇氣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他所創造出的優雅珍品不只是耐人尋味的佳作,更能讓人增廣見聞。──查爾斯‧泰勒,《Salon網站》   

本書最大的一個優點就是其歷史性的編排方式,特別是十九世紀美國及英格蘭的部分,是歷史與哲學想像的傑出之作。──琳達‧布里吉斯,《國家評論》 作者簡介 賽門‧溫契斯特(Simon Winchester)   1944年生於英國,牛津大學地質系畢業,知名作家與探險家。曾任英國《衛報》及《星期天泰晤士報》海外特派員,常為《觀察家》、《國家地理》雜誌、BBC等媒體撰稿。   著有多部名列《紐約時報》及其他暢銷排行榜的精彩好書,包括:《大西洋》(Atlantic)、《不平靜的太平洋》(Pacific)、《美國統一功臣》(The Men Who United the States)、《改變世界的地

圖》(The Map That Changed the World)、《熱愛中國的洋人》(The Man Who Loved China)、《世界邊緣的裂口》(A Crack in the Edge of the World)、《喀拉喀托火山》(Krakatoa)等。   2006年獲英國女王頒授「大英帝國官佐勳章」,現居美國麻州。 譯者簡介 景翔   工科畢業,但除早期擔任電腦程式設計外,多從事文化藝術類之工作,亦為知名影評人及廣播主持人。自民國51年因興趣投入翻譯工作,由業餘轉為專業,始終樂此不疲,故雖有一米七九之身高,譯著早已等身。儘管不乏應制之作,但用心與誠懇則一以貫之。重要譯

作有《中性》、《男人的愛人是男人》、《黑石南毒殺案》、《恐怖角》、《鳳眼》、《午夜牛郎》、《他們》、《超級巨星》、《破水而出》、《彩蝶之翼》等。 推薦序 胡川安 譯者序 景翔 前言 第一章 霧夜凶殺 第二章 對牛談文 第三章 瘋狂戰爭 第四章 大地秀媛 第五章 夢想成真 第六章 牢中學者 第七章 列入清單 第八章 合作無間 第九章 心靈相會 第十章 揮刀自宮 第十一章 空留回憶 第十二章 尾聲 作者後記 推薦序 帶領人類穿越語言海洋的瘋子與天才 胡川安(「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主編)   「語言的海洋廣闊無垠,而辭海便是漂浮在這片汪洋大海上的一葉扁舟,人類乘

著名為辭典的扁舟在海上漂泊,尋找能夠確切表達自己心意的語言……為那些想要渡過汪洋,去與他人結下羈絆的人們獻上的辭典,那就是『大渡海』」。前幾年一部日語小說《啟航吧!編舟計畫》中,透過辭典編纂的故事為主題,其中的編修如此說著。一部辭典需要一群編輯,耗費十多年的時間才能夠完成,工作單調、呆板而且無聊,所以書中的編輯們每個都木訥寡言,旁人覺得他們不是宅男就是「怪咖」。   時間拉到十九世紀的英國,當時的人在抱怨著:「我們竟然沒有一本詳盡的英語文法書或是字典,讓我可以跨越廣闊的文字海洋。」即使是文豪莎士比亞在十六世紀末撰寫《哈姆雷特》的時候,手邊甚至沒有一本字典讓他可以查閱字詞的意義,更別提一般的語

言學習者要了解英文的話,會有多困難!山謬‧約翰森(Samuel Johnson)爵士在一七五五年所編輯的《英語字典》(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成為十八世紀英語文學上的一個成就,但這本字典最大的問題在於只提供當時的字彙和使用方式,沒有解釋字辭的演變,所以無法對於英語的發展有所認識。   大英帝國十八世紀和十九世紀於全球不同地方擴張,從北美洲、非洲到亞洲,全球陸地的四分之一都成為其殖民地,號稱「日不落國」,讓必須學習英語的人隨之增加,也因為帝國的擴張,需要解釋的事物越多,英語字彙也在兩個世紀間大規模地擴充。《牛津英文大字典》就是為了補足如此龐大的字彙

量,並且追尋每個字的歷史典故和意義上的轉變而企劃。花了七十年編纂時間的大字典,定義了超過四十萬個字,除此之外,還將每個字的意義、拼音和發音上的變化整理出來。即使至今,我們還在當初的基礎上增補,沒有超出當時的成就。   《牛津英文大字典》的編輯無疑是人類文明史上最龐大的「大渡海計畫」,《天才、瘋子、大字典家》所描繪的不僅僅是編纂此書的細節,而是看到大字典後面的兩個靈魂人物:瘋子與天才。的確,編字典不是正常人能做的,如果編的是人類文明史上字詞最豐富且解釋最為詳盡的字典,則必須要有高度的熱情或是精神異常之人才能夠承擔如此繁重的工作,而這兩種人就是《牛津英文大字典》的催生者。然而,書中的瘋子不僅是個

精神異常之人,還是個醫師與殺人犯,讓整本書變成了一本推理小說,集合了歷史、懸疑、暗殺等情節。   真實的人生往往比小說還要來得離奇,但瘋子並不是一開始就是瘋子的,威廉‧麥諾出身美國的上層階級,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也是具有虔誠信仰的教徒,後來進了常春藤名校耶魯大學就讀。但人生的轉捩點就在十九世紀六○年代所發生的美國南北戰爭,這場戰稱不僅改變了威廉‧麥諾,也改變了美國。對於大部分的讀者而言,僅知道南北戰爭的結果,也就是解放黑奴,廢除奴隸制,在人權與人類文明上獲得重大成就;但大部分讀者所不知道的是戰爭的慘烈狀況,南北戰爭的死亡人數是美國歷史上最多,超過美國參與所有戰爭死亡人數的總和,高達六十二萬人

。為什麼死亡人數如此之鉅?在於當時發展出大量新式殺人和傷人的武器,卻沒有相應的醫療和急救措施,所以第一線的軍醫和醫護人員面對傷患往往束手無策,只能看他們在痛苦哀嚎中身亡。   出身良好世家的醫師在戰後宛若行屍走肉,心理狀態的轉折發生很大的變化,由於無法在軍隊中繼續服役,只好離開軍隊,但是創傷永遠跟著他,戰爭中那些痛苦而死的人,彷彿幽靈般環繞在其身旁,使其無法分清真實與虛幻,直到有一晚在倫敦街頭血腥謀殺了一個貧困的愛爾蘭人,麥諾以為是南北戰爭中那位慘死的愛爾蘭人陰魂不散地跟著他,後來被當成殺人犯關進大牢。然而,根據精神醫師的診斷結果,麥諾在戰爭中的精神創傷讓他無法為其犯罪行為負責,將其關進精神

病院。   在威廉‧麥諾入院時的英國,是個社會、經濟、文化和知識變動得異常快速的時代。從工業革命之後,英國的技術提升,夾帶著新式文明在世界擴張,並且將殖民地和世界各國的新事物帶回英國,所以各類知識都需要整理、轉化和吸收,而吸收知識的第一步就是命名和定義,也就是字典編纂的工作。但是誰能承擔如此繁重的工作,並且具有如此博學的知識呢?原來的大學和研究機構的教授和研究者,都是在以往的知識系統中訓練出來,缺乏跨學科和領域的知識,所以字典的主編一直無法找到。   編字典有多難?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要加以命名和定義,並且要找尋到相關的用法、例句和詞組,就可以知道工作的繁瑣和複雜程度。當時沒有電腦,當然也沒

有我們現在常用的Google,那個時代只能土法煉鋼,打開圖書館中的書一本一本地查閱,在浩瀚的汪洋中尋找所有字詞的意涵。天上飛、海裡游、地上爬的所有事物都要包含於其中,科學和人文的所有字詞,形容詞、副詞和助詞……,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都要列入這本字典中。《牛津英文大字典》的主編後來由詹姆士‧莫雷教授出任,但他的人生不像威廉‧麥諾前半生如此順遂,十四歲就離開學校,靠著自己的自修和出版品,逐漸贏得學界青睞,最後得以獲選為大字典的主編,一開始只打算花十年和四冊的大字典,在編輯過程中,他們知道自己嚴重低估了這項卷帙浩繁的工作,直到遇到威廉‧麥諾,一個在精神療養院的助手,才讓這份工作有完成的可能。   博

學如莫雷者也無法完全應付大字典的工作,還需要大量志工來幫忙大字典的完成,但志工必須有一定的知識基礎,而且還需兩項條件,就是專注力和無限可以運用的自由時間。在精神療養院中享有特殊待遇,且坐擁書城的威廉‧麥諾似乎就成了最佳人選。莫雷發出大量的傳單召募志願工作者,一張改變人類文化史命運的傳單就夾在書中送入了離群索居的療養院,也讓威廉‧麥諾在心神喪失的狀態中看到了一條與世界重新接軌的道路。莫雷在療養院中看到一線光芒,讓他幽閉的心中看到了希望,無聊和呆板的編輯工作對他而言反而可以安定情緒,並且在自己安靜的房間中,源源不絕地將字彙、定義和字源以精準且細緻的文字表現出來,幾萬個字彙就在麥諾的整理下,寄回莫雷

的辦公室。   人生和歷史的發展往往充滿機遇性與諷刺,如果麥諾醫師不是精神失常,或是成為殺人犯而被關入精神病院,或許他就無法將幫助莫雷教授完成《牛津英文大字典》。或是,如果大字典不是在維多利亞時代開始編輯,也無法完成。按照歷史學家芭芭拉‧泰勒(Barbara Taylor)的研究,維多利亞時代是精神病院成立的時代,以往的精神病患主要在家中治療,由家人們陪伴,到了十八世紀中期,即使有大量的精神病院在英國出現,全日制留置精神病患過夜的療養院仍然很少。到了十九世紀之後,對於精神病患的醫學想法改變,開始留置精神病患,並且希望他們在療養院中接受治療,讓精神病患與家庭和社會隔離。而且,本來的療養院氣氛相

當陰森,對於病患照顧不佳,還有虐待和鞭打的情事發生,但後來逐漸將療養院的氣氛布置得較為舒適,而且按照每個人不同的狀況予以處置,享有不同的生活空間和待遇,坐擁書城的威廉‧麥諾醫師就是在這樣時代中的精神病患。如果不是身處於十九世紀末期,或許他根本無法有時間在自己的書房中擺設大量的書,也無法擁有個人時間完成字彙的定義。或許也是有如此多的機緣巧合,才讓《牛津英文大字典》如此獨特,在人類語言和文字的文明中占據無可取代的特色,以後也只有增補的版本,不會再有如此龐大且如夸夫追日般的計畫。   《天才、瘋子、大字典家》不僅看到了《牛津英文大字典》的編纂過程,也看到了背後編纂者的故事,同時又可以讀到十九世紀的

世界史,還有維多利亞時代的精神醫學史、殖民史、博物學史、美國的南北戰爭史……。一本好的非虛構寫作同時駕馭了如此複雜的議題,又將故事寫得如此吸引人,真是難得的好作品。 譯者序   譯完王爾德原著的《教我如何愛你》之後,總以為再沒有什麼書在迻譯過程中需要那樣不停地翻查《大英百科全書》和其他的參考書籍了,想不到這本《瘋子‧教授‧大字典》又讓我深切體會到「書到用時方恨少」這句老話,實在說得大有道理。   這本書的作者當然不如王爾德的腹笥那麼寬廣,但對文字語言之了解與喜歡賣弄,則有過之。初譯之時,我甚至覺得作者以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書寫方式寫作,恐怕只有使用文白夾雜的「新民叢報體」來翻譯才能傳

神。可是一來個人的功力未逮,二來也怕造成一般讀者的不便,還是未敢輕易嘗試,只是有些地方配合原作的行文與遣詞風格,也學著掉了些書袋而已。   原作中常有玩弄文字趣味,將同樣的意思以不同的用字和講法重複敘述,中譯時也只有勉強對應譯出,可能因此有些句子會讓讀者覺得疊床架屋,那只能歸咎於譯者在表達上的「變化」不足。   談到語文問題,譯這本書時真正讓我和負責編輯的同仁考慮再四的是,究竟該把OED譯作《牛津英文大字典》,還是《牛津英文大辭典》。   從《辭源》或《辭海》上,都可以看到「字:文字也,形聲相益謂之字」的說法,而「字典」則都解釋為「即字書」或「字書之一」,而所謂「字書」就是「譯注各字之音

義,及引證書籍,以備檢查者也」。   至於「辭」的解釋是:「言之成文者曰辭」。《辭源》一書中沒有「辭典」這個辭,而《辭海》中則刊錄了「辭典:蒐集各類學問中之單字片語及重要學說,逐一解釋,以備檢查者,曰辭典。」   從這些定義來看,「字典」和「辭典」分明是兩種不同的工具書,不過這種分別,大概只存在於中文,我們的方塊字,雖然也有單字成辭的,但更多的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組成辭,至於英文等拼音文字,以字母為基本單位,拼組成的單字,其實譯為中文時,幾乎都是辭。這樣說來,似乎應該把OED譯為《牛津英文大辭典》,但最後仍然決定譯為《牛津英文大字典》的原因是Dictionary這個英文單字一向譯為「字典

」,而且書中談到的都是word,一般也都譯為「字」或「單字」(本書中有時因應需要或為行文變化,也有譯為「字辭」的),再加上OED的特色在引用很多的例句來為單字定義和加以解釋,以及對字源作考證,也都合於前面所引的「字書」的定義,想來譯為「大字典」應該是適切的。   因為這是一本談語文的書,其中不免有太多不常見到的字,也有很多目前不只是「罕用」,也早已「不用」的字,一般的英漢字典裡當然不會載有,手邊的《藍燈書屋英文大字典》和《韋氏大字典》這兩本英英大字典,也有查不到而無法確切了解其含意的字,只好以「原文」入書,以待方家教正。   而書中隨時會提到當時英國政經藝文等各界的名人,有些是現在仍然讓大

多數人耳熟能詳的,但更多的是只有在某個專業領域裡的人才有機會再接觸到他們大名和相關事蹟的。為了讓讀者有個基本的了解,勢必要寫註清楚。但是如果滿篇括弧加譯註,雖然既可表示譯者的敬業與用功,又可增加稿費(想想每個名字下一對括弧加上譯註兩字和一個冒號,就是五個字,積少成多,實在十分可觀),讀者看來卻不免時受打擾,所以都將關鍵性的相關說明資料直接寫在人名之前,以使行文流暢。又或有極少數詞語,原作者寫來太過簡約(例如巴西的一種小魚Cadiru),則參考有關資料補充,以便讀者能充分了解。此等做法,以狹義的「忠於原作」來說,或不免有可議之處,是必須在此說明的。   書中人名的中譯,除約定俗成,行之已久的譯

名外,大多參考東華書局所出的《英漢大辭典》,而有關精神病之各種專門名詞,得王浩威醫師指正;原作中提到的「掃羅」經聲樂家及名音樂節目主持人佐伊子賜告是韓德爾的清唱劇,都使本書的譯本更形完備,在此表示謝意,也讓從事譯作三十多年的我體會到:要把翻譯工作做好,自己的努力,興趣的廣泛,常識與知識的吸收,以及實際經驗的累積等固然重要,更重要的還是要結交各行各業學有專精的好朋友。 前言   據傳現代文學史上最值得注意的對話之一,發生在一八九六年深秋一個陰冷多霧之午後,貝克夏郡一處名為克隆松尼的小村鎮內。   會談之一方為鼎鼎大名的詹姆士‧莫雷博士,亦即《牛津英文大字典》總編輯。於上述該日由牛津搭乘火車

行經五十哩,前往拜會一位名為W‧C‧麥諾醫生的謎樣人物。後者為數以千計自願貢獻心力、使該大字典得以完成的學者專家中,最為多產之一人。   在此之前近二十年內,這兩人經常書信往來,討論英文字典編纂工作之精修問題,卻從未謀面。麥諾醫生似乎從來不願離開克隆松尼住處,從來不願前往牛津,對此也無法提出任何解釋,唯表示遺憾而已。   莫雷博士本人在設於牛津著名文書房內之大字典編輯部工作重擔下鮮少空閒時間,但長久以來仍深切希望能與這位神祕而令人好奇的幫手見面致謝。尤其是在十九世紀九○年代末期,大字典編纂工作已將近完成一半:編輯群均普獲官方讚譽,莫雷極欲確定所有參與者──甚至靦腆如麥諾醫生者──都能因他們

重要的工作成績而得到肯定,因此決定前往造訪。   既決定前往,他就以電報先行通知,表示他認為最方便的方式為乘火車至克隆松尼站──當時該站實際名為威靈頓學院站,因該站主要為座落村鎮中的著名男校而設──時間為十一月某週三下午兩點左右。麥諾醫生回電稱自當恭候,並熱誠歡迎。自牛津出發的旅程中,天氣甚佳;車行準時,簡言之,兆頭很好。   車站前有一輛擦得雪亮的四輪馬車及一名穿著制服的車伏等待迎接。詹姆士‧莫雷上車後,就蹄聲得得地行過貝克夏郡農村的小路。經過二十分鐘左右,馬車轉入一條兩側植有高大白楊的車道,最後停在一幢巨大而門禁森嚴的紅磚大廈前。一名神情肅穆的僕人將這位字典編輯請到樓上,走進一間四壁皆

為藏書的書房,在一張巨大桃花心木製書桌後方,站著一位顯然是很重要的人物。莫雷博士莊重地鞠躬為禮,開始他早經反覆演練的簡短致意詞:   「午安,敝人是倫敦語文學會詹姆士‧莫雷博士,也是《牛津英文大字典》的主編,深感榮幸,終於能與您相識──您想必就是敝人勤勉的同文,W・C・麥諾醫生吧?」   接下來是一陣沉默,雙方均頗感尷尬。只聽見鐘聲滴答,走廊上傳來模糊足音:遠處有鑰匙叮噹。然後站在書桌後的那位男士輕嗽一聲,開口說道:   「很遺憾,敝人不是,情況與您所想的全然不同,事實上,敝人是布羅德慕爾罪犯精神病院院長。麥諾醫生確在此處,不過他是一名囚犯。成為本院病患已有二十多年,是本院住院時間最長的

病人。」   雖然有關此案之正式官方檔案列為機密,封存已逾百年,筆者最近卻獲准查閱,以下即是由此等資料中得來之詭奇、悲慘,卻能振奮人心的故事。 內文選摘一(節錄) 第二章 對牛談文 後來成就非凡的《牛津英文大字典》第一版就有如到墓碑大小的十二卷,費時七十多年才得完成。這件偉大而動用大批人力的文學巨構──最初稱為《新英文字典》最後成為《牛津英文大字典》。一般都以英文縮寫OED稱之──完成於一九二八年;在接下去的幾年裡,增添了五冊補遺。然後,大約半世紀之後,第二版將第一版與其後的各冊補遺合編為新的二十卷。此書在各方面說來仍是真正不朽的作品──儘管不免有些爭議,卻仍是典範之作,對不論好壞、終究

已成為現代文明世界共通語文的英文來說,也是所有字典中最具決定性的一本。 英文本來就是一種龐大而複雜的語文,OED也同樣是一本龐大而複雜的書,其中收納超過五十萬個字詞。數以百萬計的字母,而且,至少在早期的版本中,以手工排字的字模連接起來也達數哩之遙。其碩大、且極其厚重的卷帙以深藍色布面裝幀;世界各國從事印刷、設計和裝訂的人莫不視之為最高的技藝典範,這件漂亮而高雅的創作,無論在外觀或感覺上都足堪與內容的完整正確相匹配。OED的編輯原則與大部分其他字典最大的不同,在於大量引用己印行的書籍或其他方式紀錄的英文用法,以此來說明英文中每個字的定義與用途。使用這種既不尋常、又耗費大量人力的編輯風格的原因既大

膽又簡單:蒐集且列印出這些引句,這本字典就能相當精準地說明每一個字的所有特性與含義。由引用的文句能清楚看到幾百年來某一個字的用法,其意義或拼法與讀音有多少微妙的改變;也許最重要的一點是,每一個字究竟是「什麼時候」第一次用在英文裡。字典的編輯工作中再沒有別的方法能做到這一點。只有尋找並印出這些例句,才可能完全呈現每個字的過往歷史。 早在十九世紀五○年代開始這項浩大工程的人,其目的大膽而值得讚許,其方法卻耗費成本;在這樣的基礎上要完成一本字典必定曠日費時,要趕上每個字的發展情況實在太費時間,最後所得的結果是數量過分龐大,而且幾乎要用同樣的人力物力與時間才能隨時更新,時至今日,這套書仍然由於這些原因

而使製作成本和售價上都非常昂貴。

Google協作平台融入學生自主學習與混合學習成效之研究

為了解決Google map English的問題,作者胡蕙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Google協作平台融入學生自主學習與混合學習之學習成效。以新北市某私立高中一年級學生120人為對象,進行六週「基本手縫課程」和「手縫束口袋作品」兩個部分的課程。採準實驗研究法(quasi-experimental design)分析「混合線上自主學習」(online self-regulated learning in blended learning)、「混合學習」(blended learning, BL)和「一般傳統學習」(face-to-face learning)學生的學習成效表現,並進一步探討學生在混合學習的環境下,利用非同步線上自主學習是否有更佳的學習成效。根

據研究結果獲致以下結論: 不論是基本手縫學習成效測驗後測成績或手縫束口袋作品成績,皆是「混合線上自主學習」優於「混合學習」,再優於在「一般傳統學習」,且「混合學習」亦優於「一般傳統學習」。另外,在三種不同教學環境教學後之不同性別學生於基本手縫學習成效測驗後測成績沒有差異,而女生的手縫束口袋作品成績則顯著優於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