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度第2次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測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另外網站111年度第1次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測驗報名開始 - 族語E樂園也說明:原住民族 委員會,為了解決原住民族語瀕危困境,並落實原住民族教育法第21條「對學前教育之原住民學生提供其學習族語、歷史及文化之機會」,原民會參考了國外毛利語、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 趙貞怡所指導 周書妤的 閩南語認證互動式數位教材之建置與使用性評估研究 (2018),提出110年度第2次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測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互動式數位教材、人機介面系統開發流程、使用性評估。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 趙貞怡所指導 林哲儀的 STEAM應用於原住民大亞國中三年級彈性學習課程之行動研究 (2018),提出因為有 STEAM、泰雅族原住民、彈性學習課程、行動研究的重點而找出了 110年度第2次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測驗的解答。

最後網站110年度第2次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測驗 - 虎井國小則補充:主旨: 原住民族委員會及財團法人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基金會委託本校辦理「110 年度第2 次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測驗」 說明: 一、測驗報名期間自110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110年度第2次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測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閩南語認證互動式數位教材之建置與使用性評估研究

為了解決110年度第2次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測驗的問題,作者周書妤 這樣論述:

數位學習結合了各種多媒體,讓學習跳脫傳統。本研究採用人機介面設計開發流程,設計符合閩南語認證A級難度之互動式數位教材。以Nielsen(1993)提出之易學性、效率、錯誤率、可記憶性及使用者滿意度等五項使用性指標,並以啟發式評估、使用者測試及使用者滿意度問卷等三種使用性評估方式,探討本研究所建置之「閩南語認證互動式數位教材」的使用性問題。本研究先由3位專家進行啟發式評估,提供介面之建議;使用者測試之研究對象為10位年齡介於25至35歲之使用者,進行兩次間隔三週之使用者測試實驗,並以使用者工作任務表及使用者滿意度問卷進行統計分析與訪談,以作為改進介面之參考依據;滿意度問卷調查的使用者為30位年

齡介於25至35歲之使用者。研究結果如下:一、啟發式評估專家訪談與設計回饋結果發現,本互動式數位教材之介面設計是友善的,由於教材中有提供清楚的使用說明讓使用者了解功能按鍵的操作方式、簡單易懂的操作介面、按鈕圖示的直觀性、吸引人的介面互動與功能。二、使用者測試之整體平均完成任務項目比率為100%(10人),顯示受試者皆能順利完成任務之操作,表示本教材介面操作之易學性為好的;完成任務平均花費時間為43秒,表示本教材介面操作之效率是好的;教材發生錯誤平均次數為0.02,任務操作錯誤平均次數為0.66次,表示本教材介面操作之錯誤率是低的;兩次實驗任務完成百分比、任務完成時間、平均任務操作錯誤次數之表現

皆達顯著性,表示本教材介面操作之可記憶性是好的。受試者表示對本教材持高度滿意,認為本教材的優點在於有多元、生活化的內容與互動方式、清楚簡明的按鍵設計能引導使用者操作。三、滿意度問卷結果顯示,受試者對於本互動式數位教材持正向滿意度,且整體及各層面之平均分數皆達4分以上(李克特五點量表),顯示受試者對教材之介面滿意度為高度正向。

STEAM應用於原住民大亞國中三年級彈性學習課程之行動研究

為了解決110年度第2次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測驗的問題,作者林哲儀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旨在運用STEAM融入原住民族學校發展彈性學習課程,並探究原住民學生在進行跨領域學習課程後,對學生的學習成效與學習態度之影響;同時,記錄行動研究歷程中研究者的省思與改變。本研究以自行開發設計之「泰雅3D程式獵人」課程為主,其課程由五個教學單元所組成,每週進行一次100分鐘的課程,共實施十八週;課程的研究對象為17位來自宜蘭縣某完全中學之國中體育專班學生,其中男生15位,女生2位。研究者透過行動研究的教學過程,促進學生以自我文化背景為學習脈絡,使學生經歷STEAM融入的課程,並提高學生的跨領域學習成效與態度。歸納實驗之研究結果如下:一、 STEAM適合發展具有文化特色之彈

性學習主題課程。二、 STEAM融入教學有助於提升原住民學生的學習態度。三、 STEAM融入彈性學習課程對原住民學生科技與工程學習有正向的影響。四、行動研究的實踐歷程能促進教師的教學思維並提升教師的專業成長。最後,研究者針對研究限制進行說明,並依據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作為未來教學、研究與政策實施之參考。一、結合跨領域師資備課,運用STEAM融入國中彈性學習課程發展校本課程。二、擷取學生相關生活經驗或文化發展課程,並建立小組合作模式進行授課。三、邀請導師觀課,並增加協同教師的師生比例,有助於課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