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軟體課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電腦軟體課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泉寫的 現代API:通往架構師之門 和楊金峰的 Finale 3.X 中文使用簡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清華大學出版社 和科技圖書所出版 。

國立交通大學 理學院科技與數位學習學程 陳登吉所指導 唐立安的 以鷹架引導為基礎的遊戲式學習之學習成效研究-以國小六年級體積課程為例 (2011),提出電腦軟體課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遊戲式學習、鷹架、體積、學習成效。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商業教育學系 陳光谷所指導 林依潔的 技術與職業教育體系會計教師使用多媒體網際網路教學之研究 (2000),提出因為有 技術與職業教育體系、會計教學、多媒體網際網路教學的重點而找出了 電腦軟體課程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電腦軟體課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現代API:通往架構師之門

為了解決電腦軟體課程的問題,作者李泉 這樣論述:

本書首先回顧系統集成及服務的歷史,對其核心概念和核心思想進行重新闡述;然後從基本概念、REST架構、生命週期、具體實施、最好實踐、業務影響和技術前瞻等方面對API進行全方位的介紹;最後是作者對如何做一個好的架構師的感悟與建議。貫穿全書的是作者在近20年裡,為北美18個行業裡的50多家大型公司進行系統集成及API項目設計和實施積累下來的實戰案例。 本書為有志于成為系統集成和API架構師的程式師提供了一條學習和提高的路線圖,適合程式開發人員及管理人員閱讀和參考。 第1章概述 1.1什麼是架構和架構師 1.2這本書是為誰寫的 1.3為什麼寫作此書 1.4通往架構師之路的路線圖

1.5架構師應該具備的素質 1.6對架構師的學習和培養過程的幾點建議 1.7本書的主要內容 1.8總結 第1部分基礎篇 第2章重新看待系統集成 2.1系統集成歷史的快速重播 2.2到底什麼是系統集成 2.2.1系統集成之資訊更新 2.2.2系統集成之資訊組合 2.2.3系統集成之連鎖行動 2.3系統集成的技術組成部分 2.3.1BUS——高速公路 2.3.2連接器——高速公路的進出口 2.3.3CDM——高速公路運輸的集裝箱 2.3.4資料轉換——運輸過程中的貨物處理 2.4系統集成應用的考慮 2.4.1系統集成的過程中到底要完成什麼任務 2.4.2如何保證系統集成過程中資料傳遞的可靠性 2.

4.3如何使用消息伺服器 2.5實戰:PLM資料與現有系統的集成 2.5.1專案背景 2.5.2業務痛點 2.5.3技術難點 2.5.4解決方案及經驗教訓 2.6總結 第3章系統之間相互作用的模式 3.1系統集成模式簡介 3.2系統集成模式中幾個最重要的概念 3.2.1主題與佇列在消息傳遞中的區別 3.2.2消息伺服器所使用的儲存轉送 3.2.3消息伺服器的容錯和高可用性 3.2.4分級式事件驅動架構及其實際應用 3.3系統集成模式的實戰應用和分析 3.3.1消息的連續處理 3.3.2持久訂閱如何實現 3.3.3命令類消息的應用 3.3.4事件消息的使用 3.3.5回復位址的使用 3.3.6

消息傳遞搭橋的使用 3.3.7消息信封的使用 3.4總結 第4章常見的參與集成的功能系統 4.1功能系統與集成基礎設施的連接 4.2常見功能系統的功能和類型 4.3總結 第5章究竟什麼是服務 5.1什麼是服務 5.2是誰在推動服務的重複使用 5.3服務的操作 5.4服務的介面 5.5服務操作的細微性 5.6服務的組合——SOA 5.7實戰:數據 5.7.1專案背景 5.7.2業務痛點 5.7.3技術難點 5.7.4解決方案及經驗教訓 5.8總結 第6章系統集成專案的實施步驟 6.1系統集成與服務專案概述 6.2系統集成與服務專案的具體實施步驟 6.3設計和開發階段 6.3.1搜集專案業務

功能要求 6.3.2架構設計 6.3.3細節設計 6.3.4代碼編寫和單元測試 6.3.5集成測試 6.4測試和驗收階段 6.4.1品質保證(QA)部署 6.4.2品質保證(QA)測試 6.4.3用戶驗收(UA)部署 6.4.4用戶接受度測試(UAT) 6.4.5(可選項)操作接受度測試(OAT) 6.5運維、培訓和交付階段 6.5.1生產環境部署 6.5.2試運行 6.5.3培訓及文檔提交 6.5.4專案驗收 6.6總結第7章集成專案與公共服務 7.1公共服務的具體內容 7.1.1日誌服務 7.1.2出錯處理服務 7.1.3ID映射服務 7.1.4連續處理服務 7.1.5系統及應用監控服務

7.1.6應用、服務、API的分析服務 7.2業務專案的專案範本及其與公共服務的互動 7.3總結 第8章SOA在實施中的局限性 8.1SOA在具體實施中的做法 8.1.1SOA的設計原則 8.1.2SOA績優中心 8.2深挖SOA的初衷 8.3SOA的適用範圍和局限性 8.4總結 第2部分正篇——現代API、應用互聯網 第9章現代API的引入、應用互聯網 9.1什麼是(現代)API 9.1.1REST架構的特點 9.1.2REST架構的特點在API中的具體應用 9.2(現代)API流行背後的原因 9.2.1API和雲平臺的普及 9.2.2API與企業數位化轉型、應用互聯網以及API經濟 9.

3API的平臺和工具有待進一步地統一和標準化 9.4一個RESTAPI的結構 9.5對API的認識不是一蹴而就的 9.6動手開發API——先嘗為快 9.7總結第10章圍繞API的開發工作 10.1API的生命週期 10.1.1API的設計生命週期 10.1.2API的運維生命週期 10.2API的調用者 10.3API專案中的人員和流程 10.3.1什麼是使能中心 10.3.2圍繞使能中心的不同角色 10.3.3使能中心與績優中心的區別 10.3.4建立使能中心的具體步驟 10.3.5建立使能中心的好處 10.4總結 第11章API與微服務 11.1什麼是微服務 11.2微服務與服務的關係

11.3微服務與API的關係 11.4總結 第12章API與雲計算 12.1雲計算需求的由來 12.2雲計算對API技術的影響 12.2.1雲計算的平臺能為你的API和應用提供多少服務 12.2.2現有系統之間的連接是否受到影響 12.2.3是否需要增加安全措施 12.2.4如何將API負責對內和對外的部分分開 12.3實戰:全雲和雲本地混合型的API平臺 12.3.1專案1背景 12.3.2專案1雲平臺的架構 12.3.3專案2背景 12.3.4項目2混合型平臺的架構 …… …… 13.1.1不要以“資料複製”的思考方式設計系統集成 13.1.2儘量避免使用批次檔的方式 13.1.3對消息

伺服器運行的認識 13.1.4使用SEDA的架構模式來提高系統集成整體設計 的可靠性 13.1.5對容錯、負載平衡和高可用性的考慮 13.1.6對災難恢復設置的考慮 13.1.7接收JMS消息時的消息確認方式對消息處理 可靠性的影響 …… 13.2.1在設計API的過程中使用“資源”的字眼,而不要 使用“資料” 13.2.2不要使用API的概念和方式來做系統集成 13.2.3API還是連接器 13.2.4API實施中的出錯處理 13.2.5API的URI的每一個部分都應該是名詞, 而不是動詞 13.2.6API的版本管理 …… 13.3.1不要使用UML的時序圖來編寫系統集成的 用例文件 13

.3.2注意區分設計中功能方面和非功能方面的要求 13.3.3不要在沒有系統性能指標要求的情況下對系統 進行性能的評價和測試 13.3.4資料驗證邏輯與資料的關係 13.3.5API、服務和集成中均不保留狀態 13.4總結 第14章圍繞API的展望 14.1關於企業的IT欠債 14.2利用API產生新的業務——創新和數位化轉型 14.2.1優步(Uber)的創新 14.2.2郵局的數位化轉型 14.2.3電力公司旨在提高零售用電顧客滿意度 的數位化轉型 14.2.4玩具公司旨在減少貨運差錯和加快貨款回收 的數位化轉型 14.3利用API產生應用互聯網和API經濟 14.4總結 第3部分閒篇—

—感悟與隨想 第15章架構師的人文情懷 15.1關於學習過程中的三個境界 15.2架構師所要具備的硬實力 15.3架構師所要具備的軟實力 15.3.1時刻分清目的和手段 15.3.2處處講究形式邏輯 15.3.3強調利用抽象思維的能力 15.3.4表達和交流要看物件 15.3.5堅持原則,但也要知道妥協 15.3.6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15.4架構師所處的大環境 15.4.1架構師的職業規劃 15.4.2軟體工程問題與業務問題的分離 15.4.3高校電腦軟體課程設置與現實對架構師要求的 匹配問題 15.5總結 附錄A關於實踐 A.1搭建MuleSoft的開發和運行環境——開源版 A.1.

1開發環境 A.1.2運行環境 A.2安裝ApacheActiveMQ消息伺服器——開源版附錄B集成中常遇到的功能系統 B.1業務流程管理系統(BusinessProcessManagement,BPM) B.2複雜事件處理(CEP) B.3雲端系統 B.4客戶關係管理系統(CRM) B.5資料庫系統(Relational、Object、NoSQL) B.6電子內容管理(ECM) B.7電子商務(eCommerce) B.8電子資料交換(EDI) B.9企業資源規劃(ERP) B.10人力資本管理 B.11行業標準 B.12IT開發和運行工具 B.13IT基礎設施管理 B.14傳統系統改造 B

.15主資料管理 B.16消息傳遞伺服器 B.17通信協議 B.18社交媒體

電腦軟體課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凱心琳粉絲Himalaya專屬優惠】(提供30天免費試用!)👇👇👇
https://www.himalaya.com/mPmC6
(此連結已有我的優惠不用再輸入優惠碼!)
2. 點擊「領取30天免費暢聽」
3. 登入 or 注冊後右邊就會出現「優惠碼untyped已兌換 」
★ 如果沒有出現請在優惠碼欄位輸入「untyped」
(可隨時退訂,且30天內完全免費)

這集會聊到...

💬 Overview 💬

1:30 💙 不用早起通勤
2:40 💙 聊聊有聲書
6:30 💙 工作時間彈性
8:26 💙 工作地點彈性
9:09 💙 沒有免費食物
9:40 💙 不用看到同事
11:00 💙 凱心琳喜歡遠端工作嗎

📢 📣 📢 本頻道影片內容有輸出成 podcast 📢 📣 📢
可以在各大podcast平台搜尋「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
請大家多多支持呀!!🙏🏻💁🏻‍♀️

#遠端工作 #WorkFromCar #Himalaya有聲書
一定要看到影片最後面並且在「YouTube影片下方」按讚留言訂閱分享唷!

【愛屋及烏】
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Untyped對啊我是工程師
Podcast 👉 https://open.spotify.com/show/3L5GRMXmq1MRsliQt43oi2?si=3zgvfHlETeuGfp9rIvwTdw
Facebook 臉書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untyped/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untypedcoding/
合作邀約 👉 [email protected]
-
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 - There are so many data types in the world of computer science, so are the people who write the code. We aim to UNTYPE the stereotype of engineers and of how coding is only for a certain type of people.
凱心琳: 一個喜歡電腦科學邏輯推理,在科技圈努力為性別平等奮鬥的工程師。

以鷹架引導為基礎的遊戲式學習之學習成效研究-以國小六年級體積課程為例

為了解決電腦軟體課程的問題,作者唐立安 這樣論述:

摘要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常因缺乏正確的引導和過多的認知負荷、挫折,造成學生學習上的困難。而鷹架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提供學習者正確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向,並簡化問題降低學生學習的折挫。再加上遊戲式學習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增進學習成效。但現今教學者使用電腦軟體、課程或其他資源等所建構的鷹架來支持兒童的學習,卻忽略了在學童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必須不斷的評量學童的學習成果、提供合適的支持。由於一般的遊戲式的學習,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都使用相同的數位遊戲情境,這樣相同的學習情境無法適合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因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學習的挫折,同時減弱了數位學習的優點。而本研究的學習模型主要

的精神是導入鷹架和遊戲式學習的特性,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並在同一個學習單元中,能使不同程度的學生能依自己的能力來選擇適合自己程度的鷹架來學習,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生在學習上的挫折,提高學生的挑戰性,讓學生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在遊戲中,並專注的學習,最終讓每位學生都能達成學習目標。本研究在體積單元教學後先進行前測,接著進行實驗,實驗課程結束後進行後測,蒐集實驗數據,進行研究分析,並將學生遊戲學習的過程,紀錄在學生的學習檔案,觀察分析學生使用鷹架的情形及作答的歷程,為無法作答的學生進行補救教學;為不熟練的學生進行強化教學,使學生達到熟練的目標。實驗的結果皆顯示鷹架引導的遊戲式學習的學習成效優於傳

統式學習的學習成效,在統計上有顯著的差異;鷹架引導的遊戲式學習的學習成效優於無鷹架引導的遊戲式學習的學習成效,在統計上有顯著的差異;鷹架引導遊戲式的學習在提升學習成效上有顯著的差異。在分析學生的學習檔案,發現鷹架引導遊戲式學習的學生其學習成效和鷹架使用的程度,經統計分析二者有顯著的正相關。表示鷹架使用次數和學習成效之間有顯著的正相關。

Finale 3.X 中文使用簡冊

為了解決電腦軟體課程的問題,作者楊金峰 這樣論述:

技術與職業教育體系會計教師使用多媒體網際網路教學之研究

為了解決電腦軟體課程的問題,作者林依潔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旨在探討技職體系會計教師使用多媒體網際網路教學之狀況,其次,探討影響會計教師使用多媒體網際網路教學之因素。以自編的「技術與職業教育體系會計教師使用多媒體網際網路教學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針對高商職業學校、專科、技術學院、科技大學之會計科系會計專任教師為調查對象,共發出482份問卷,總計回收有效問卷328份,所得資料以次數分配與百分比、平均數、因素分析、單因子單變量變異數分析、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及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加以處理。 根據研究發現,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1.性別、教育程度、主修領域、一般電腦軟體課

程訓練、會計及商業套裝軟體課程訓練、學校個人可用電腦軟硬體設備、家中個人可用電腦軟硬體設備在輔助教學軟體使用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2.性別、教育程度、主修領域、一般電腦軟體課程訓練、會計及商業套裝軟體課程訓練、家中個人可用電腦軟硬體設備在電腦教學軟體使用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3.學制、行政支持、會計相關軟體設備、網路設備在輔助教學軟體使用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4.學制、學校性質、行政支持、會計相關軟體設備、網路設備在電腦教學軟體使用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5.電腦效益、電腦技能、電腦信心在輔助教學軟體使用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6.電腦效益、電腦技能、電腦信心在電腦教學軟體使用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7.會計及商業套裝軟體課程訓練、電腦效益、學制、網路設備能顯著預測教師使用輔助教學軟體,其中以會計及商業套裝軟體課程訓練最具有預測力。 8.會計及商業套裝軟體課程訓練、教育程度、電腦效益、學制、性別及會計相關軟體設備能顯著的預測教師使用電腦教學軟體,其中也以會計及商業套裝軟體課程訓練最具有預測力。 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供技職教育會計科系及未來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