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票品證明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購買票品證明單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智囊團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寫的 新 企業表單應用範例(2)財會銷售 和克雷‧錢德勒阿迪爾‧贊努巴伊的 重新想像印度:亞洲下一個超級強國的潛力解碼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智囊團 和遠足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葛克昌所指導 李浩泓的 銷貨退回之稅額調整時限及其於營業稅法上之法律責任 (2013),提出購買票品證明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銷貨退回(進貨退出)或折讓、消費稅、加值型營業稅、無效法律行為、稅額調整、時限、呆帳、行為罰、漏稅罰。

而第二篇論文世新大學 觀光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張朝服所指導 楊勝彬的 我國旅行業會計制度之研究 (2006),提出因為有 旅行業、會計制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購買票品證明單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購買票品證明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新 企業表單應用範例(2)財會銷售

為了解決購買票品證明單的問題,作者智囊團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這樣論述:

  第1節 前言   企業經營首重管理,經營管理可以當作一項工程來看,美國經營專家阿爾賓‧布勞恩的計劃(PLAN)→執行(DO)→考核(SEE)學說,應該是最為一般大眾所耳熟能詳的一種經營管理學說。   換句話說,凡事有妥善計劃,再根據該計劃去執行,在計劃執行中能隨時加以考核並修正該計劃,如此週而復始才能使企業隨時因應當前局勢,掌握贏的策略,並立於永續經營的不敗地位。   現代的企業經營管理觀念即是建立管理上之標準化,以及基此觀念所規劃設計出企業經營管理的標準作業模式。將作業予以系統化、制度化及一元化,對於作業效率的提昇,員工士氣的提振,公司權責的劃分,市場網路的開拓,風險負擔的減少以及

公司形象的建立等,確實有莫大的幫助。   現在如果我們將制定企業管理規章(及其相關表單)當作是計劃(PLAN)的話,那麼落實執行規章制度並填寫其所規範的相關表單,則是具體執行(DO)企業規章的規定,此外檢討分析並填製有關管理規章之比較、分析等的表單,就是屬於考核(SEE)該規章之管理績效或檢討該規章的適宜性了。總之,表單不僅為企業事務作業流程之表徵,更是企業規章之具體表達工具。   套書以『新企業表單應用範例』為名,集經營管理表單實務於一爐,以簡明淺顯的表單格式,列示出企業各相關單位管理工作上具體可行的實用表單範例。企業相關主管及工作者只要隨手翻閱,便可找到您所需要的參考答案。它是一套完整

且實用的企業表單工具書,也是員工教育訓練的好範本,它將是您的良師益友,導引您登堂入室,步上成功的坦途。   第2節 套書要點及要目   『新企業表單應用範例』套書,是特別針對企業在實務運作上遭遇的管理表單問題,所發展出來的表單工具套書;它包含了總務、人事、財會、銷售、工廠、品質、旅館、餐廳等,企業相關管理表單範例都涵蓋在內,堪稱完整之企業表單實務範例工具套書。   『新企業表單應用範例』套書,分四冊單元,各單元要目列示如下:   (1) 總務人事   單元涵蓋:「組織職掌」、「會議委員會」、「文書管理」、「庶務管理」、「員工福利」、「其他總務管理」、「甄選任用」、「待遇管理」、「出勤管

理」、「考績晉昇獎懲」、「離職退休資遣」、「教育訓練」等,有關總務、人事之表單應用範例文件。   (2) 財會銷售 (本冊單元)   單元涵蓋:「出納管理」、「資金預算」、「其他財務管理」、「會計憑證簿籍」、「帳務相關明細表」、「會計報告分析」、「會計相關事務」、「內部控制稽核」、「其他會計管理」、「一般業務處理」、「行銷業務調查」、「行銷通路管理」、「營業人員管理」、「其他營業管理」等,有關財會、銷售之表單應用範例文件。   (3) 工廠品質   單元涵蓋:「生產管理」、「採購管理」、「倉儲管理」、「外包管理」、「生產技術」、「製品技術」、「廠務管理」、「品質事務」、「品質程序」等,有關

工廠、品質之表單應用範例文件。   (4) 旅館餐廳   單元涵蓋:「旅館訂房」、「入住登記」、「行李收送」、「服務中心」、「櫃檯其他」、「客房服務」、「客房整潔」、「客房庶務」、「商務育樂」、「工務保全」、「其他旅館」、「宴會訂席」、「餐廳庶務」、「廚房庶務」、「食品酒類飲料」、「其他餐廳」等,有關旅館、餐廳之表單應用範例文件。   【套書總論】 第1章 企業表單套書緒論 第2章 企業表單標準化 第3章 企業表單製作要領 第4章 企業表單製作程序 【出納管理】 FCA01 現金收支日報表 FCA02 收支日報表 FCA03 結存日報表 FCA04 銀行借款登記卡 FCA05 銀行存款

調節表 FCA06 銀行短期借款明細表 FCA07 財務日報表 FCA08 現金及銀行收支報表 FCA09 資金狀況表 FCA10 票據動態日報表 FCA11 票據及存款日報表 FCA12 問題帳款報告書 FCA13 問題帳款報告表 FCA14 零用金/支票申請單 FCA15 零用金報支表 FCA16 支出證明單 FCA17 賒購餘額明細表 FCA18 付款簽回單 FCA19 保證票據控制表 FCA20 客票退票通知書 FCA21 零用金撥補申請表 FCA22 付款簽收簿 【資金預算】 FCB01 年度材料耗用預算表 FCB02 年度產品別生產量預算表 FCB03 年度費用預算表 FCB04

 營業收入預算表 FCB05 管理費用預算差異分析表 FCB06 營業費用預算表 FCB07 主要材料採購預算表 FCB08 生產成本預算表 FCB09 資本支出預計表 FCB10 資金來源運用預計表 FCB11 季銷售預算表 FCB12 年度銷貨成本預算表 FCB13 工繳彙總表 【其他財務管理】 FCC01 盤點人員編組表 FCC02 存貨盤點卡 FCC03 資產盤點卡 FCC04 存貨盤點卡使用情形控制表 FCC05 資產盤點卡使用情形控制表 FCC06 盤點卡控制彙總表 FCC07 材料/副料/物料盤點清冊 FCC08 成品/在製品盤點清冊 FCC09 財產盤點清冊 FCC10 有價

證券盤點清冊 FCC11 託外加工料品盤點清冊 FCC12 現金票據盤點報告表 FCC13 盤點盈虧報告表 【會計憑證簿籍】 FCD01 收入傳票 FCD02 支出傳票 FCD03 轉帳傳票 FCD04 日記帳 FCD05 現金帳 FCD06 進貨帳 FCD07 銷貨帳 FCD08 總分類帳 FCD09 銀行存款明細帳 FCD10 應收帳款明細帳 FCD11 材料明細帳 FCD12 製造費用明細帳 【帳務相關明細表】 FCE01 現金及銀行存款明細表 FCE02 短期投資明細表 FCE03 應收票據明細表(1) FCE04 應收票據明細表(2) FCE05 應收帳款明細表(1) FCE06

 應收帳款明細表(2) FCE07 應收帳款異動明細表 FCE08 其他應收款明細表 FCE09 存貨明細表(1) FCE10 存貨明細表(2) FCE11 預付款項明細表 FCE12 其他流動資產明細表 FCE13 基金變動明細表 FCE14 長期投資變動明細表 FCE15 長期債券投資變動明細表 FCE16 其他長期投資變動明細表 FCE17 固定資產增減變動明細表 FCE18 固定資產累計折舊明細表 FCE19 無形資產變動明細表 FCE20 其他資產明細表 FCE21 短期借款明細表 FCE22 應付票據明細表 FCE23 應付帳款明細表 FCE24 應付費用明細表 FCE25 其他應

付款明細表 FCE26 預收款項明細表 FCE27 其他流動負債明細表 FCE28 長期借款明細表 FCE29 其他非流動負債明細表 FCE30 銷貨明細表 FCE31 營業收入明細表 FCE32 營業成本明細表 FCE33 製造費用明細表 FCE34 銷售費用明細表 FCE35 管理及總務費用明細表 FCE36 研究及發展費用明細表 FCE37 營業外收益及費損明細表 【會計報告分析】 FCF01 資產負債表 FCF02 綜合損益表 FCF03 現金流量表 FCF04 權益變動表 FCF05 總資產比較表 FCF06 總資本比較表 FCF07 綜合損益比較表 FCF08 損益增減分析表 F

CF09 資金運用分析表 FCF10 財務比率分析表(1) FCF11 財務比率分析表(2) FCF12 財務比率分析表(3) FCF13 月份帳齡分析表 FCF14 應收帳款帳齡分析表 FCF15 批次別毛利分析表 FCF16 批次成本計算分析表 FCF17 產品別毛利分析表 FCF18 人工分析表 FCF19 工繳彙總比較表 FCF20 產品成本比較表 FCF21 採購比較表 FCF22 國外購料成本彙總表 FCF23 基準單位成本分攤計算表 【會計相關事務】 FCG01 配方清單 FCG02 產品別標準成本表 FCG03 項目日計表 FCG04 銷售日計表 FCG05 銷貨日報表 FC

G06 應收帳日報表 FCG07 應收帳款月報表 FCG08 出退貨月報表 FCG09 存貨月報表 FCG10 料品入出庫月報表 【控制稽核】 FCH01 內部稽核人員名冊 FCH02 年度稽核工作計劃表 FCH03 年度稽核計劃/執行申報表 FCH04 稽核執行通知單 FCH05 工作底稿報告單 FCH06 稽核報告 FCH07 改善聯絡單 FCH08 年度異常事項改善情形申報表 【其他會計管理】 FCI01 財產目錄 FCI02 設備資產登記卡1 FCI03 設備資產登記卡2 FCI04 薪資表 FCI05 銷貨退回進貨退出或折讓證明單 【一般業務處理】 FDA01 估價單 FDA02

 估價單追查紀錄表 FDA03 訂貨單 FDA04 銷貨申請單 FDA05 銷貨月報表 FDA06 折讓證明單 FDA07 折讓呈報單 FDA08 銷貨退回證明單 FDA09 調撥申請單 FDA10 配撥單 FDA11 送貨單 FDA12 成品借用單 FDA13 託運單 FDA14 收入日報表 FDA15 應收帳款明細表 FDA16 繳款明細單 FDA17 銷貨日報表 FDA18 非規格品建議表 FDA19 樣品需求單 FDA20 其他出庫單 FDA21 其他入庫單 FDA22 受訂單日報表 FDA23 製造通知單 FDA24 銷貨出庫單 FDA25 客訴紀錄單 FDA26 銷貨退回單 FDA

27 出口貿易客戶紀錄卡 FDA28 月份外銷計劃表 【行銷業務調查】 FDB01 競爭產品市場價格調查表 FDB02 商品別佔有率分析表 FDB03 試銷狀況調查表 FDB04 銷售點客層調查表 FDB05 銷售點購買率調查報告表 FDB06 滯銷商品調查分析表 【行銷通路管理】 FDC01 客戶資料管理卡1 FDC02 客戶資料管理卡2 FDC03 客戶資料卡 FDC04 開拓經銷點調查報告書 FDC05 客戶信用調查表 FDC06 客戶調查表 FDC07 客戶信用核定呈報單 FDC08 經銷商擔保作業申請表 FDC09 經銷點抵押設定申請書 FDC10 抵押品塗銷申請表 FDC11 

客戶往來交易紀錄表 FDC12 月份客戶別銷貨統計表 FDC13 應收帳款異常報告表 FDC14 經銷點停止交易報告書 FDC15 經銷商撤銷擔保作業報告單 FDC16 客戶招牌資料卡 【營業人員管理】 FDD01 月份營業員效率報告表 FDD02 營業員年度業績統計表 FDD03 拜訪計劃表 FDD04 營業人員訪問計劃日報表 FDD05 新拓客戶訪問紀錄表 FDD06 訪問紀錄單 FDD07 營業工作日報表 FDD08 業務工作日報表 FDD09 單位業績日報表 FDD10 月份業績檢討報告 FDD11 業務別銷售月報表 FDD12 月份商品別銷售月報表 FDD13 年度商品銷售分析表

FDD14 年度銷售比較表 FDD15 商品銷售預估表 FDD16 經銷點商品銷售統計表 FDD17 年度廣告促銷計劃表 【其他營業管理】 FDE01 服務紀錄暨修理報繳單 FDE02 售後服務電話訪問報告單 FDE03 商品回修單 FDE04 抱怨紀錄單 FDE05 客戶抱怨聯絡單 FDE06 月份客戶抱怨案件統計表 FDE07 銷貨日報表 FDE08 應收帳款明細帳 FDE09 應收帳款月報表 FDE10 存貨明細帳 FDE11 存貨月報表 自序   智囊團創業至今,歷經二十餘載的風雨洗禮,在與兩岸中小企業,頻頻接觸的過程中,深切地瞭解到當前中小企業內部控管上遭遇的瓶頸,殷殷需要一

套與時同進(配合當前法令規定),且又簡明、務實、完善的「企業實務應用文件」範例工具書,以饜中小企業參閱、研擬、學習之需。   「企業實務應用文件」屬現代應用文書,其道雖小,為用卻廣。看似簡單,學問甚大,憑空想像,困難重重。有鑒於此,智囊團以多年兩岸中小企業實務輔導經驗與研究心得,針對癥結所在,結合相關顧問、專家與菁英,以現代精簡語體與企業效率控管為原則,朝標準化、制度化方向,自一九九六年起,即陸續出版多套簡明易行的『企業應用標準系列』範例工具書。   二○○三年起,為便於兩岸中小企業普遍落實採用,將所有已出版與未出版之稿件,重新分門別類整編,去蕪存菁,融合一體。繁體叢書定名為『企業應用管理

百科』系列(適用於台灣法規),簡體叢書定名為『中國現代企管百科』系列(適用於大陸法規);叢書之措詞用語,均力求精美完善,且益加要求淺顯實用,兩岸閱者倘有所得,實為智囊團之深幸也。   二○一七年起,繁體叢書為延續求精求進理念,針對相關類項及實務內容,暨許多新觀念、新需求與新法規的要求,進行大幅改版、新編作業,若干內容酌予廢除、修正、補充或新增,重定名為『企業應用範例全集』。發行以來,備受厚愛,荷承洽詢訂購,殊覺榮幸,倍增惕勉。   惟現今法規多有修訂,為求與時同進,再次結合多位顧問、專家與菁英,進行改版、新編作業,以利實用,新定名為『新企業應用範例全集』。   『新企業應用範例全集』,分

六組套書計二十冊,分門別類(新)列舉出190餘則企業規章範例、40餘則公開發行範例、40餘則ISO 9001範例、860餘則企業表單範例、90餘則企業契約範例、380餘則企業書信範例,舉凡中小企業現今經營管理上必備之相關「企業實務應用文件」範例,幾已涵蓋在內。   此外,『新企業應用範例全集』,延續以標準化、系統化之觀念,配合ISO文件之組織邏輯,編擬出全部內容,完全符合資訊化的科學管理潮流。參酌採用『新企業應用範例全集』,讓您從開始就能建構出卓越制度的基礎,並成為符合品質認證或公開發行等,所要求的文件控管之現代企業。   『新企業應用範例全集』,所舉範例可就所需,信手拿來,使用者可有無師

自通之樂,教授者可有免東翻西閱之勞。無論是企業實務之用、員工學習之用、大專院校參考之用,均極相宜。此外,在應用文件範例撰擬過程中,如配合使用智囊團相關之編輯版本(eBook),那將會更得心應手,倍增效果。   『新企業應用範例全集』,在編校過程中,承蒙多位顧問、專家與菁英及智囊團兩岸同仁,煞費苦心,盡心盡力合作,予以重新研討,分派任務,不眠不休,大幅編校,在此致由衷謝忱與敬意!   智囊團叢書系列,在二十多載來的多次新、修、改版發行期間,陸續承蒙:前財政部長 林振國先生;前中華民國會計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黃嘉明先生;前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 石滋宜先生等多位前輩給予關愛,並在百忙中概予作

序,在此再次重申致由衷的謝忱與敬意。   智囊團叢書系列,又陸續承蒙:前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所長 吳壽山博士;前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教授 陳文華博士;前政治大學企研所教授 賴士葆博士;前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經濟所副所長 高長博士;前政治大學銀行學系教授 張春雄博士等諸多位前輩給予關愛,並在百忙中概予推薦,在此再次重申致由衷的謝忱與敬意。   『新企業應用範例全集』,或仍有掛漏之處,有賴參酌者觸類旁通,靈活運用,配合企業實際需要,益以修訂出權責相宜,且實用可行的企業實務應用文件。付梓前夕,私衷感奮之餘,謹書數言,以為之序。 智囊團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發行人 張國光 附識 二○二○年二月吉日

銷貨退回之稅額調整時限及其於營業稅法上之法律責任

為了解決購買票品證明單的問題,作者李浩泓 這樣論述:

營業稅是以「消費」為稅捐客體所課徵的稅捐,當滿足稅捐構成要件之銷售事實時,使稅捐債務發生。然為解決舊制重複課稅問題,我國仿照歐洲先進國家採用加值型營業稅新制,藉由進銷項稅額扣抵的方式,逐步將稅捐轉嫁至最終購買的消費者身上。 然交易總有不盡人意的時候,當買賣雙方營業人間發生解除契約辦理銷貨退回時,在稅務的處理上,針對稅捐客體消滅情形,營業稅法有其特別規定,允許營業人藉由調整稅額之方式,以待回復原狀。而在此調整稅額的過程中,常見稽徵機關並未考量到銷貨退回與進貨退出其實是一體兩面的問題,使得不論是銷售方營業人,抑或是進貨方營業人在加值型營業稅新制中皆會遭遇到一些的稅捐上難題,加重其稅

捐上的負擔。本文首先釐清銷貨退回之法律概念,作邏輯上的開展,另一方面將實務上有關行政法院的判決所涉及的相關爭議問題加以系統化的整理歸納,以期能將問題輪廓清楚呈現,企盼實務或學界能共同面對問題、認識問題,並解決問題,以緩和對經濟成長動能所生之不利因素。

重新想像印度:亞洲下一個超級強國的潛力解碼

為了解決購買票品證明單的問題,作者克雷‧錢德勒阿迪爾‧贊努巴伊 這樣論述:

全球顧問公司龍頭——麥肯錫 對亞洲下一個超級強國提出的未來手冊 集結近60位各界菁英觀點 一針見血 洞悉印度當前政治、文化及經濟轉變   「如果我們失去印度,我們就會立刻變成三流國家」——印度總督克松爵士   「如果印度算是國家的話,那赤道為什麼不是?」——英國首相邱吉爾   這本書 即將刷新你的印度印象   本書邀集全世界重要人士分析擁有龐大文化潛力與機會,但卻不被普遍了解的大國:印度。印度蓬勃的經濟活動與日益龐大的中產階級族群,使之成為與中國並列的兩大重要新興市場,此外,印度的高科技產業與全球品牌也逐漸成為全球經濟體內不可忽視的勢力。但是,印度的潛力究竟為何?要如何徹底發揮其潛力?本書

編輯透過文化、經濟、與政治多方角度,解析亞洲的另一個超強大國。   本書作者包含 CNN 記者法里德‧扎卡利亞(Fareed Zakaria)、與印度市場關係密切的微軟執行長比爾‧蓋茲(Bill Gates)、谷歌執行長艾立克.史密特(Eric Schmidt)、哈佛經濟學院院長 尼丁.諾瑞亞(Nitin Nohria)、知名得獎作者蘇卡圖.梅塔(Suketu Mehta);以及許多企業家、經理人、經濟學家、外交政策專家、史學者、記者、文化評論者,共同探討印度政治制度的優劣、印度經濟體成長的可能性、印度全球品牌的崛起、印度企業的競爭力、以及當代印度社會的改革等議題。   未來之際,印度將可

向其他發展中國家展示一個民主、開放的社會體,將如何達成經濟成長並共享繁榮成果。而作者群也提供了深具開創性的策略建議,以掌握時代良機。然而,作者群同時也擔憂,龐大的貧窮人口將阻礙社會與政治改革。本書提供給期望理解印度大國之轉變的讀者一個窗口,並觀看印度將如何改變世界。 各界推薦       「對商業與學界讀者而言,都相當清晰而生動。」——Kirkus Reviews   「本書讓長期以來對印度噤聲的全球商業領袖得以表達對印度的看法。」——Harvard Business Review   「本書提供多面向的觀點與分析,不管對專家或普通讀者,都能獲益。」——New York Journal

of Books 作者簡介     克雷‧錢德勒(Clay Chandler)   麥肯錫亞洲的編輯;同時為財富雜誌前亞洲編輯,在新聞領域可謂能者多勞,亦任華盛頓日報經濟與香港地區的首席特派員,以及華爾街日報的日本特派員。錢德勒畢業於哈佛,專攻政治、經濟與東亞歷史。他與希恩(Heang Chhor)、布萊恩.索斯博(Brian Salsberg)為《重新想像日本:追尋可行的未來》(Reimagining Japan: e Quest for a Future at Works)的共同編者(小學館,2011)。 阿迪爾‧贊努巴伊(Adil Zainulbhai)   印度麥肯錫的主

席。在麥肯錫34年的職業生涯中,他曾為世界各地的客戶和廣泛的各行各業服務,其中包括上市公司、公營事業、企業家和創業者。他還向各國政府匯報社會及發展問題。孟買人,他於2004年回到家鄉,擔任印度麥肯錫總經理。阿迪爾擁有孟買印度理工學院的工程學士學位和哈佛商學院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 & COMPANY)   麥肯錫是一家全球性的管理顧問公司,致力於協助私營、公營和社會部門的機構取得長期性的成功。該公司在60多個國家擁有超過100個辦事處,全球百大企業中高達90家仰賴其專業建議。 譯者簡介 李靜怡   紐約州立大學媒體研究系所畢業,現為專職譯者。 Ch

apter 1 重新想像 -發現印度 -大躍進或是大失敗 -獨特的印度發展模式 -如何成長? -尋找印度夢 -下一步 -我在戰爭中學到什麼? Chapter 2 政策與政治 -印度鄉村的鐵娘子 -漸入佳境 -聯邦主義:承諾和危險 -解析無政府秩序 -取代中國 -重啟印度 -兩種民主的故事 -過早的實驗 -人口紅利(Demographic Dividend) -包容性增長(Inclusive Growth) Chapter 3 生意與科技 -我們已經不在德州了 -發明:印度企業的下一步 -連結性成長的承諾 -尋找意外的可能 -尋找解決良方 -磚塊加滑鼠(Bricks and Clicks,意

指傳統商業模式與網路商業模式的連結) -解密數位印度 -抗凝血酶之道 -下一個五百萬 -解決印度的迫切問題 -投資生化業 -虛擬基礎建設為何如此重要? -如何在遊戲中得勝? -權力轉換 -智能城市與生態可持續性城市 -印度小型企業的崛起 Chapter 4 挑戰 -可能解決印度認同問題的科學技術 -進退維谷 -全民健保 -科技解決方案 -誰需要教室? -印度司法體系的崩塌 -基礎設施困境」(Infrastruggles) -人口譜查鎮的意義(census town,意指印度中已實現城市化但仍被規劃為農村的區域 -一個村莊遠遠不足 -印度農村的未來 -電力安全的藍圖 -蝗蟲一日 Chapte

r 5 文化與軟實力 -好萊塢:夢機器如何運作     -板球大國 -重新找回核心問題 -讓印度重拾棋壇榮耀 -中產階級天堂 -從國家治理到內在問題 -除了咖哩還有什麼? -重建第四莊園 -目標:奧運金牌 Chapter 6 印度與全世界 -亞洲的關鍵國家 -印度與美國:重新定義夥伴關係 -印度企業能走向國際嗎? -印度思考的結界 -村民 -邁向和平 -朋友有何用? -不可思議的印度、可信任之境 前言   多明尼克‧巴爾頓(Dominic Barton)、諾施爾‧克卡(Noshir Kaka)     西元前三二六年,當亞歷山大大帝抵達印度河流域時,他已將三個強盛的王國:敘利亞、埃及與波

斯,收納於掌心。但是在某個滂沱大雨的夜晚,這位馬其頓帝國國王在印度河支流傑赫勒姆(Jhelum)河的岸邊,突遭印度國王重擊,亞歷山大大帝想要統治全世界的野望因而分崩離析。希臘史學者稱亞歷山大的印度敵人為波羅斯(Porus)。根據史記,波羅斯國王身長七呎,號令三萬士兵與兩千隻戰象發動攻擊。經過了徹夜的風雨呼號、人獸廝殺,亞歷山大最後迫使波羅斯國王投降。不過這場勝利似乎不足掛齒。對印度而言,波羅斯僅為渺小之境。統治較低窪的東部恆河流域的瑪加達(Magadha)皇帝,擁有規模更為龐大的軍隊與戰象。自此,亞歷山大所率領的軍隊已經疲憊難當,並且懼怕再次面對另一支更為強勁的印度軍旅,亞歷山大的手下軍隊群起

叛變,要求這位歷史上最為成功的軍事領導者縱馬復返。     對現代旅客而言,印度仍舊俱足挑戰性。從英蒂拉甘地國際機場(Indira Gandhi International Airport)第三航站出站的旅客,將發現迎面而來的是九個金光閃閃巨碩無朋的佛手印,懸掛在移民署上方。設計師闡述背後概念,表示九個手勢來自瑜伽與印度古典舞蹈,象徵安心與仁慈,「這意味著旅客即將面對轉瞬襲來的全新浪潮...以及連結個人與全宇宙生生不息的動力。」旅客們在佛手印下方出入海關、提領行李,冷氣徐徐放送的大廳張貼了標題為「印度不思議」(Incredible India)的海報,接著,他們會搭上計程車,迎向比全宇宙生生不

息的動力還更跳躍的印度街頭。     混亂、多元、充滿動盪的活力感,向來是印度引以為豪的特色。當西方世界奮力從經濟蕭條中恢復時,印度與中國卻成為全球兩大不可忽視的新興市場。據估計,目前印度擁有十二億人口,人口之中約有半數低於二十五歲,以此推算,二〇二五年之際,印度將取代中國成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在印度表現出色的時候,其經濟成長率堪比中國,二〇〇六年與二〇〇七年時,印度國內生產總值飆升了百分之八點五。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報導,二〇一二年時,印度可望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作為亞洲的另一個超強大國,印度有其優勢。相對於競爭敵手中國,印度的商業領導者更有自信面對全球市場;他們多數通曉英語,並擁有來自歐美頂尖商學院的畢業證書。滿懷自信的印度頂級企業執行長們在海外開疆闢土,並高調收購他國企業,奪取全球媒體的目光,好比塔塔集團(Tata Group)購買捷豹(Jaguar)汽車與路華(Land Rover),以及巴帝電信(Bharti Airtel)購買非洲電信事業等案。印度軟體巨頭塔塔諮詢服務公司(Tata Consultancy Service)、威普羅(Wipro)與印孚瑟斯技術公司(Infosys)早已成為全球科技領導企業,這該歸功於每年從印度理工學院(I

ndi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畢業的數千名世界級頂尖工程師。印度企業也在其他關鍵領域如醫藥、石化與鋼業等表現超前,證實該國具有足以扭轉全球競爭藍圖的效率與創新能力。相較於中國,印度的銀行體系與股票市場具備更為嚴謹的管制系統,並且不排斥外國資金。印度的貨幣與人民幣相反,可以自由的買賣流動。許多觀察者認為,擁有獨立喧鬧的媒體、紛擾不斷的民主政治體系的多元印度,或許有潛力向世界其他新興市場證明單一種族與極權專制,並非唯一能帶來經濟發展的途徑,甚至,也絕非最好的方式。     不過,我們別忘了「潛力」一詞所代表的意涵,幾乎所有關於印度的討論,都會提到潛力一詞。不管是企業

主管、政府官員或是印度國境內外的意見領袖,總是滔滔不絕地向顧問們談及印度潛力。今天,距離印度脫離英國殖民主義的桎梏已然七十年,印度企圖在世界經濟大浪中取得一席之地。印度確已成為眾人眼中崛起的新星,但是她所崛起的速度與表現,真有眾人所預期的一般亮眼嗎?     就在《重新想像印度》付梓之際,嚴重的市場衰退讓印度前景堪憂,自一九九〇年代市場解放以來所創造的高速經濟成長,已逐漸凝滯成金融僵局與過度的自我膨脹。一九九〇年代改革推手,也是現任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曾經誓言「將採取一切可能的行動,並且將盡一切可能的手段」,減少政府開支,穩定經濟狀況。但是,問題仍然盤旋不去:「

究竟印度該採取怎樣的手段?印度真正的潛力為何?要如何才能徹底釋放印度的潛力?」     本書的目的在於激起對於上述提問的討論與思辨。《重新想像印度》全書按照《重新想像日本》(Reimaging Japan)的格式與精神完成,二〇一一年當日本深受核災、地震、海嘯重創時,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 & Company)出版編訂該冊論文合集。如同前書一樣,本書試圖從各個面向尋求答案,包括社會、文化以及經濟、政治角度。我們向印度頂尖企業的管理者、全球最大跨國企業的執行長、經濟學者、投資者、企業家、學者、記者、藝術家與運動員徵求論文。當然,讀者將閱讀到關於印度政治體系優劣、印度經濟成長的前景、印度

企業體的競爭性以及印度外交政策等議題之文章。其他文章則涵蓋不同面向的議題,包括印度如何運用新科技加強基礎建設、拓展醫療保障範圍、重振教育系統、重新思考能源策略,以及挽救日益惡劣的環境。不過本書也提及了較為「軟性」的議題好比寶萊塢電影、蟋蟀、印度料理、棋藝、古典舞以及印度未來在奧運時可能的卓越表現。總體而論,我們認為此書比起其他著作包含了更多的創意與專業度。     所有的文章都代表了獨立的聲音。麥肯錫顧問公司絕不過濾或企圖影響任何文章作者的觀點,我們僅僅要求作者盡可能犀利而清楚地表達己見。雖然確實有幾位麥肯錫顧問公司的顧問參與撰寫報告,不過《重新想像印度》並非麥肯錫公司的研究結果,也不該被視作

「白皮書」或具統整性的政策提議。相反的,我們的目的在於提供作者們能夠以開放自由的方式辯論印度的未來的空間。     在我們討論印度的未來的同時,絕不能忽視她璀璨的過去。印度次大陸曾經擁有人類早期最複雜的文明。批評印度現代基礎設施的人也不該忘記,早在五千年前摩亨卓達羅(Mohenjo-Daro)與羅坎蒂(Rakhigarhi)就擁有全世界已知最早的都市衛生系統,並且為最早使用輪式運輸的區域。亞歷山大離開印度的數百年後,極具權力的印度王朝同時推廣藝術、宗教、哲學與實用科學。第一位實際穿越旁遮普平原進入印度河恆河平原的西方史學者梅伽斯德尼斯(Megasthenes)曾經如此形容該地的富庶與肥沃,「對

印度來說,飢荒是聞所未聞的概念,這裡有著源源不絕的營養食糧 。」 來自威尼斯的冒險家馬可波羅(Marco Polo)宣稱自己在一二九二年的中國至波斯遠征之旅中,曾經數度造訪印度港口,他描述位於印度西南岸的馬拉巴爾(Malabar)也就是現在的喀拉拉(Kerala),為「全世界最富庶、輝煌的區域」。     一六〇三年,當英國商人約翰‧米德赫爾(John Mildenhall)揣著一封來自伊莉莎白女皇的信來到阿克巴法庭的蒙兀兒帝王面前時,當時蒙兀兒帝王麾下的印度為全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並擁有近四分之一的全球經濟活動量 。阿喀巴國王手下擁有北起喀布爾南至德干高原的領土,實為全世界最有權力的人物。依照

英國史學者亞歷克斯‧特佐曼(Alex von Tunzelmann)的記載,阿喀巴位於法泰赫普爾西克里(Fatehpur Sikri)的宮廷「張揚著無與倫比的富裕...所有的房間都以大理石、檀香木、珍珠母以及優雅的孔雀羽毛扇細緻點綴著。」相較之下,伊莉莎白則是個「負責統治粗糙、單調、冷冰冰悲慘王國的蒼白女人。」     然而,在近一百五十年後,這個悲慘大國已成為擁有超強海上軍力的霸權,而蒙兀兒王國卻已分崩離析。一七五七年時,由伊莉莎白女王授予皇家特許狀與印度貿易權限的東印度公司已強大到足以控制此次大陸。一八五七年的浴血戰役之後,印度的直接管轄權已轉移至英國皇家手上,直到一九四七年印度成為獨立國

家為止。     本書中的許多撰文者視從殖民地轉移至國家狀態,為印度的首次理想實踐。對於草創印度的先驅們而言,來自不同種族、宗教、語言、階級所引發的混亂,讓國家一詞成了難以企及的夢想。正如同本書首篇撰文作者法里德•扎卡利亞(Fareed Zakaria)提醒我們的,前獨立時期的印度根本是一鬆散的聯邦,權力中心不斷地在不同聯盟、地方傳統間移轉,這點和單一宗教、單一文化的歐洲國家實在大不相同。沒有任何人能保證,現代的印度將永遠維持一個國家的狀態。儘管印度獨立後的首位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認為自印度河流域文明到現代,印度乃多元繽紛但是一統的政體,然而,這恐怕是過於

一廂情願的想法。     獨立後的三十年間,印度受到邊界的多起戰事、部落暴動與分離主義運動的侵擾,全國陷入分裂危機。對印度領導者來說,他們的首要任務在於鞏固中央政府的權能。然而,尼赫魯的女兒,擔任總理的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似乎對此操之過急,她傾全力縮緊中央政府的管轄力,並削弱地方上的政治敵手,卻因此助長了反叛者的火焰。     早期的印度經濟政策似乎也以同樣的思維運作。尼赫魯在劍橋就讀大學時,就深受費邊社會主義 (Fabian socialism)影響,並以此建構他對國家與私人企業之間的關係的想像。他欽慕蘇聯式的中央計畫。幾乎所有為本書撰文的企業管理者都深刻回憶了印度獨立

後的四十年間,牌照制度(license raj)所帶來的商業窘境,此牌照制度與其繁複的監管內容扼殺了各種形式的商業活動。一九九一年,當收支危機重創印度,迫使印度儲備銀行空運六十七噸的儲備黃金至倫敦,以求國際貨幣基金(IMF)貸款支援時,印度總理納拉辛哈•拉奧(Narasimha Rao)才在此尷尬的時刻放鬆了對各關鍵工業的強硬箝制。     雖然上述改革都是面對危機時不得不然的反應措施,但是如同信實工業(Reliance)執行長穆克什•安巴尼(Mukesh Ambani)所點出的,許多改革都相當「具有遠見與膽識」,而信實工業的高速成長率似乎正是此番變革下的受益者。確實,自由化(liberali

zation)與創業主義所帶來的經濟成長率爆發,可說是印度開始對自身「再想像」的豐碩戰果。     而本書正是一九九一年改革後所帶來的強勁動能,以及隨後而起的極具遠見與膽識的變動之下的產物。經濟成長率、全球化以及科技普及,促使印度開始討論對未來共同國家的想像,而這些對話在過去的二十年甚至十年間,根本是無從碰觸的議題。扎卡利亞是最早讚許印度中產階級擴張的少數評論者之一,他認為「該族群的利益超越了地方、階級與宗教」,並成為統一背後最重要的支持力量。確實,扎卡利亞認為近年印度發起的大規模反政府貪污抗議以及聲援德里受性侵害少女的遊行,都是印度中產階級要求中央政府履行其任務的實際行動。此外,傑瑞‧賓多(

Jerry Pinto)所撰寫的寶萊塢論與運動播報員哈莎‧博喀爾(Harsha Bhogle)所提到的蟋蟀活動,則揭示了流行文化對印度團結的影響。     不過我們必須理解到,印度本就具有完整的意識形態。從古至今,印度人多半認為不管其背景差異為何,他們都是一個國家之下的子民。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政治學教授阿什妥思‧凡斯尼(Ashutosh Varshney)在其撰文中提到,「區域的多元化已經無法對印度構成實際的威脅。印度的邦聯系統自始至終期望自多元的背景下,創造一個統一的國家,並保護其國家的完整性。事實上,印度的邦聯制早已獲得普遍性的成功。」如同《印度快報》(India

n Express)編輯莎克爾‧葛普塔(Shekhar Gupta)所說的,「唯有現在當印度歷經許多暴亂,並且自憤怒與痛苦的政治氛圍中邁開步伐,並擁抱希望與期待時,我們的國家才有可能成為自由而多元的民主社會。」     此時,正是重新想像印度的最好時刻。     本書文章提醒我們,現今的印度仍面臨許多急迫的挑戰。我們的作者提及不少值得關注的議題:     國家的角色:前寶潔(Procter & Gamble)印度分公司經理、自由主義者葛查蘭‧達斯(Gurcharan Das)認為,唯有透過強大的自由國家基礎,才能釋放商業創造力與企業潛能。他認為,幾十年來印度的私人企業突破政府重重管制與官僚的繁

文縟節,獲得令人驚豔的成功,這完全符合了當地人的口頭禪,「印度在夜晚茁壯,而政府深深入睡」(India grows at night,when the government is sleeping)。他問道,「一個虛弱、動蕩不安的國家要怎麼樣維持其經濟的活絡?難道印度不能在白日強大嗎?或許,私人企業逃脫了政府的枷鎖而獲得成功,可說是英雄之舉,但這絕不是長遠之計。」     摩根史丹利(Morgan Stanley)公司的新興市場專家魯奇爾‧夏爾馬(Ruchir Sharma)則認為唯有更進一步的去中央化(decentralization),才能解決現有的印度難題。他認為印度中央與地方政府應分別

建立經濟政策。「國家的強盛正是印度逐漸成熟的象徵...當國家的聯邦體制日益蓬勃,中央政府領導人自然會感受到中央的無效率。」實業家阿南德‧瑪希德拉(Anand Mahindra)相當認同此說法:「促進經濟活絡的最好辦法就是鼓勵全國自中央到地方都以自己的方式進行發展。」     麻省理工學者黃亞生(Yasheng Huang)則反對眾人的刻板印象認為中國經濟成長率大過印度的主要原因在於前者實行一黨專制政府,而後者則為民主體系國家。黃亞生認為,民主制度對經濟成長毫無害處。他否認專制政權能夠創造經濟奇蹟的迷思,認為謬誤來自對政治與經濟情勢的錯誤分析。     擁抱競爭:許多撰文者對印度排斥競爭的態度感

到惋惜。部份作者提及印度排斥外商進入當地市場的實例。不過哈莎‧博喀爾的蟋蟀論文則點出創造更公平的機會,或許可讓印度成為全球超級大國。吉特‧賽希(Geet Sethi)探討如何能讓印度的奧運代表隊更具競爭力。小說家曼紐‧喬瑟夫(Manu Joseph)則直指印度中產階級的偽善,該族群為低下階層發聲,譴責家族政治裙帶關係所帶來的利益,但自己又躲藏在既得利益者的保護圈裡。     尋求共榮式經濟成長:在本書所編輯的文章裡,許多作者反覆提及創造更為共享的經濟成長模式,有其必要之處。幾乎所有作者都認同,沒有任何快速之道足以解決目前的經濟發展偏狹,但是許多人認為,科技有可能是解決印度貧富差距問題的最終手段

。科技或可透過教育體系,大幅抗衡不平等的起跑點。數位教育專家薩爾門‧康(Salman Khan)與山塔納‧席哈(Shantanu Sinha)認為全球目前處於另一個「印刷術革命」的時代,原本受菁英階級掌控的教育資源,可透過網路分享傳遞給數以百萬計的線上學習者,不管是哈佛或是史丹佛的課程,都可能藉由網路媒介,進行知識擴散。席利納斯‧芮狄(K. Srinath Reddy)認為醫療保健體系也可能發生類似的變革,他以「史瓦沙平台」(Swasthya Slate)為例,使用者透過平板電腦裝置進行多項包括心電圖、血糖、血壓、心跳測量在內的醫療診測。前印孚瑟斯技術公司執行長,目前為身份識別局局長的南丹•尼

勒卡尼(Nandan Nilekani)則介紹該單位如何透過數位與生物識別科技幫助印度低收入階層取得政府給予的補助與資源。     創新與跳躍性思考:創業投資者維諾德•柯斯拉(Vinod Khosla)則和許多評論者所見略同,他認為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印度應發展「跳躍性思考」以找到足以因應未來情勢的策略,不管是教育、醫療或能源與基礎建設領域,都應以此為發展中樞。舉例來說,與其盲目仿效已開發國家興建高速公路,接受逐漸攀高的車流量,不如思考如何創造出最佳的自動車運輸系統。寇歐斯拉(Khosla)與部份作者則敦促印度扶植新興企業,而非持續地對現有企業進行補助。     可持續性發展:前殼牌石油執行主

席凡克朗‧席可‧曼塔(Vikram Singh Mehta)描述印度能源政策如何成為發展障礙,並且自相矛盾。韋丹塔資源公司(Vedanta)主席愛納爾‧安家威(Anil Agarwal)則質問為何印度對其所擁有的豐富礦藏量遲遲毫無動作。歷史學者拉曼查達拉‧古哈(Ramachandra Guha)認為過去二十年來,印度在可持續發展環保政策上撤守固有立場,轉而推崇西方社會的消費文化,導致環境的強大傷害。他寫道,「今天的印度根本是環境污染的大本營,天空濃煙密佈、溪水乾涸、地下水位下降,還有無法處理的龐大垃圾以及逐漸消失的森林叢。」     尋找印度在世界的位置:本書榮幸邀請到數位重量級的外交政策專家

撰寫文章。比爾•埃莫特(Bill Emmott)敦請印度重新找回尼赫魯總理的寬廣視野,並且視印度為亞洲的領導者。斯蒂芬•菲力普•寇恩(Stephen P. Cohen)、艾哈邁德‧拉希德(Ahmed Rashid)與布魯斯‧雷德爾(Bruce Riedel)則特別在意印度該如何調整與巴基斯坦、阿富汗與美國之間的關係。     多位麥肯錫顧問也認為印度企業必須扮演更為重要的國際性角色,並詳述背後原因。埃迪亞貝拉集團(Aditya Birla Group)執行長庫瑪‧曼葛拉蘭‧貝拉(Kumar Mangalam Birla)則分享了自己率領該企業創造國內最成功的國際轉型的經驗,他坦承,要不要讓牛肉

出現在員工餐廳,也是當初相當棘手的挑戰之一。     餐廳老闆洛錫尼‧戴伊(Rohini Dey)也面臨類似的問題。他希望徹底改變世人對印度料理的觀點,八點九九美元的吃到飽餐廳絕非印度料理的代名詞,那些黏糊糊飄在油湯裡還染著莫名鮮豔色彩的食物,根本是印度美食形象的殺手。奧美(Ogilvy)執行長克里斯多福‧葛來福(Christopher J. Graves)則分享了他對打造「印度品牌」的想法,認為「印度不思議」廣告系列應檢討其可信度。     定義印度認同:阿南德‧葛德哈拉德斯(Anand Giridharadas)則以不同切入點討論印度認同問題。他關注的並非國族視角,而是個人視角──印度人如

何重新想像自己。葛德哈拉德斯表示,對個人來說,印度夢代表「創造自我的夢,代表你擁有自由選擇所是。拋下階級、經濟地位、出生地、宗教、父母職業或是家庭飲食習慣,因為,這都不再重要。印度夢代表變成夢想中的自己,拋下歷史、成見與罪惡感。」     或許,作為一個國家,印度確實陷入迷惘之中。對印度宗教與哲學而言,報業(karma)為萬事萬物最終的解答。以簡單的語言來解釋,報業的概念認為每個人的命運都是底定的,所有的事情早已被前世因果注定。不過報業仍舊認為透過個人的選擇與行動,人可以因自己的意志與機會扭轉命運。或許,令人振奮的是,所有本書的撰文都讓我們相信當代印度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印度人民有權力追求

無盡的可能。     然而,要完成如此夢想,必須所有的印度人攜手合作並行,才有可能。比爾‧蓋茲(Bill Gates)在其撰文中描述印度人為對抗小兒麻痹所付出的努力。他如此回憶,「印度向全世界證明了,她的人民如何動員全國上下,達成目標,如果我們感受到此番改變的深刻,就知道印度的前景無可限量...印度確實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不過她展現了自己的意志以及為實現夢想的執著。」     我們深有同感。 【參考資料】 撰文者名單 愛納爾.安家威(Anil Agarwal)是韋丹塔資源公司(Vedanta Resources PLC )的執行總裁;韋丹塔是一間國際金屬與礦物生產商,業務範圍遍及七個國家

。韋丹塔總部設於倫敦,是世界最大的精煉鋅生產商,銅、鐵、銀產量亦名列前茅。 穆克什.安巴尼(Mukesh Ambani)是印度最大私人部門信實工業(Reliance Industries)的執行長暨董事長,也是印度總理貿易與工業諮詢會委員、國家應用經濟研究委員會成員,以及印度管理研究所邦加羅爾分校董事長。安巴尼擁有孟買大學化學工程研究所化工學位,並為史丹佛大學企業管理碩士。 維斯瓦納坦.阿南德(Viswanthan Anand)是印度首位西洋棋國際特級大師,自二〇〇七年起保有西洋棋世界冠軍頭銜。他也是二〇〇三年世界國際西洋棋聯合會快棋冠軍。二〇〇七年,阿南德獲頒蓮花賜勳章,是印度首位獲得此獎的

運動員。 多明尼克.巴爾頓(Dominic Barton)為麥肯錫顧問公司的全球總經理與資深合夥人。 哈莎.博喀爾(Harsha Bhogle)為記者,同時被認為是「印度板球運動的發聲筒」。他於一九八〇年代開啟在全印廣播公司的運動評論事業,並為英國廣播公司工作了八年。一九九五年起,他開始在 ESPN Star Sports 播報板球。博喀爾擁有奧斯馬尼亞大學化學工程的學位,並曾就讀印度理工學院甘地納加爾分校。 庫瑪.曼葛拉蘭.貝拉(Kumar Mangalam Birla)為埃迪亞貝拉集團(the Aditya Birla Group)的執行長,埃迪亞貝拉集團是其曾祖父於一八五七年創立的全球企

業。貝拉集團是世界數一數二的滾軋鋁、水泥與紡織生產商。貝拉為貝拉理工學院之榮譽校長,該校強項為工程與科學。貝拉同時為印度儲備銀行中央董事會的成員。印度第一份關於公司管理報告的撰寫者正是貝拉,他也是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內線交易防制會的主席。 約翰.錢伯斯(John Chambers)是思科系統公司(Cisco Systems)的董事長暨執行長。他榮獲多項獎項,包括柯林頓全球市民獎(the Clinton Global Citizen Award)與伍德羅.威爾遜企業公民獎(the Woodrow Wilson Award for Corporate Citizenship)。

我國旅行業會計制度之研究

為了解決購買票品證明單的問題,作者楊勝彬 這樣論述:

旅行業因其行業的特殊性,長久以來因法令的欠缺與不周造成稅負的不公與稅務申報作業的困擾,財政部曾於1993年3月27日以台財稅第821481937號函及1993年5月17日以台財稅第821485398號函兩則解釋令對旅行業銷售國際航線機票憑證開立對象及佣金收入之認列和辦理國外或大陸旅行團有關支出憑證認定及相關收入之認列,重新規範有關的作業辦法。然而,至目前為止尚無統一明確的會計處理準則,供業者遵循,以致於在財務報表的表達存在極大的差異。旅行業會計處理主要有下列兩大問題:一、銷售機票或旅行團產生虧損,損失的金額列營業外損失或營業收入的減項?二、領隊出差費、說明會、出團接送機費用等之「第二段成本」

列營業費用或代付款項? 本研究分別就旅行業各項營業收入即代售票務收入、OUT BOUND業務收入、IN BOUND業務收入及國民旅遊業務收入之會計處理從會計學理論、國內旅行業的產業現況、相關法令及文獻進行分析整理據以提出建議。 最後,本研究得到下列結論:結論一:代售票務業者為達到航空公司所訂之獎勵金門檻,以低於機票成本銷售,乃業者常有之銷售策略,故交易若產生損失,並非營運之異常現象,不符「營業外損失」之性質特殊(unusual in nature)或不常發生(infrequency of occurrence)之特性,故損失之金額應列「營業收入」之減項,而不列「營業外損失」。結論二

:旅行業在成本的彙集(Cost Accumulation)採分批成本法(Job Order Costing),在各項支出中,若可明顯歸屬於該批(團)者,不論OUT BOUND旅遊或IN BOUND及國民旅遊其「第一段成本」或「第二段成本」都列「代付款項」,而不將「第二段成本」列「營業費用」。結論三:國外旅行團之機票款佔全部團費成本之比例甚高,如結論一所述,旅行業為達到航空公司獎勵金的門檻,因市場之競價或政策性考量的接團,故團費低於成本銷售,亦為業者常有之銷售策略,旅行團若產生損失,亦非營運之異常現象,亦如結論一所述,損失非性質特殊或不常發生,故損失之金額列「營業收入」之減項,不列「營業外損失」

結論四:IN BOUND或國民旅遊亦常為達航空公司獎勵金的門檻,或取得SHOPPING店之優厚佣金或政策性的接團,故團費低於成本亦為業者常有之銷售策略,團體產生損失,如結論三所述列「營業收入」的減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