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治療兒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行為治療兒童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吳怡賢寫的 機智的育兒生活指導手冊:資深兒童臨床心理師分享有智慧的教養建議,用對話練習和親子遊戲,幫助大人教好孩子 和陸昕慈的 優雅媽媽不抓狂:小陸媽咪與兒童臨床心理師聯手終結孩子21個失控行為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儿童行为观察与辅导: 行为治疗的辅导取向 - Google Books也說明:儿童 行为观察与辅导: 行为治疗的辅导取向. Front Cover. 林正文.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3 - Behavior therapy for children - 615 pages.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凱信企管 和凱信企管所出版 。

高雄醫學大學 心理學系碩士班 林宜美所指導 黃梓瑜的 個別認知行為治療對於焦慮疾患兒童之療效和改善母親親職壓力的效果評估 (2012),提出行為治療兒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認知行為治療、兒童焦慮、親職壓力。

而第二篇論文高雄醫學大學 心理學研究所 黃惠玲所指導 曾名誼的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之認知行為團體治療效果評估 (2010),提出因為有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認知行為治療、兒童行為檢核表、干擾性行為評量表的重點而找出了 行為治療兒童的解答。

最後網站【親子大碼頭】怎樣治療ADHD最好? - 思健醫務中心則補充:根據研究顯示,兒童的ADHD發病率約為5%至7%,即每20名兒童便有一位有 ... 現時處理ADHD主要通過藥物治療,加上適當的行為治療及校本調適去幫助患者。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行為治療兒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機智的育兒生活指導手冊:資深兒童臨床心理師分享有智慧的教養建議,用對話練習和親子遊戲,幫助大人教好孩子

為了解決行為治療兒童的問題,作者吳怡賢 這樣論述:

父母的知識、信念與堅持,就像陽光、空氣和水, 讓教養種子得以發芽茁壯! 教育疑惑雖無法在彈指間就讓人豁然開朗, 但只要大人不放棄學習,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     真實家庭的互動故事+多年的兒童臨床經驗+實用教養技巧練習+創意親子遊戲,   資深兒童臨床心理師陪你從原生家庭出發,一起找出教育盲點,解開教養迷思,   提供不同性格的孩子最適教養型態,育兒路上不再力不從心,   是新世代父母在孩子學齡前、學齡期,不可錯過、充滿智慧的教養手冊。     ※本書為《關於教養這件事:資深兒童臨床心理師帶你理解原生家庭、婚姻關係對教養的影響,並提供解決之道》一書之修訂版     ︱孩子各式各樣不受控的

脫序行為,資深兒童臨床心理師用實證故事+小劇場方式,   帶你逐步練習應對、見招拆招,教養不卡關   ■不好好吃飯、在餐廳裡跑來跑去坐不住   ■依賴不獨立,睡覺總要大人陪   ■不順心不如意,孩子就哭鬧不停   ■總在學校和同儕相處有問題   ■做事拖拉、不專注,功課永遠寫不完   ......   孩子會因不同的人/時/事/地,而有不同的教養需求,全書以插圖及說故事的方式,一目了然、清楚易讀的直擊重點,分享新世代父母如何運用智慧化解在教養路上的困境,提供實用技巧、應對練習,帶父母一步一步的學習、調整,方能徹底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孩子定能教得好!     ︱跟著資深兒童臨床心理師的創意親子遊

戲,寓教於樂,只要掃一下QR CODE,   善用引導式教育,培養孩子養成行為自律能力   針對學齡前、學齡期的孩子,臨床心理師特別收錄了有趣好玩的創意親子遊戲,文字影音互相搭配,只要掃一下QR CODE,就能用遊戲互動的方式,讓孩子培養多元能力,包括:   ■提升專注力   ■加強彈性思考能力   ■增加安全感   ■訓練表達能力   ■學習理財規劃   ■解決問題能力   ■衝動控制的能力   ■自我安撫能力   ■適當行為的反應     ︱分享多年來實證有效的教養輔具製作及執行方式,搭配教孩子技巧,親子關係更親密   分享新世代「不吼、不叫、不動怒」的教育方式,父母們只要善加利用「家庭代

幣制度」、   「我好冷靜區」......這些教養輔具,教孩子不費力,包括:   ■獎勵孩子主動表現好行為、提升自信心的練習   ■轉移注意力的練習   ■情緒察覺的練習   ■彈性思考的練習   ■冷靜的練習     ︱帶你理解原生家庭、婚姻對教養的影響,並提供解決之道,親子教養定能雙贏   新世代父母必需學習:   ■新舊世代的矛盾影響著下一代的教育,搞定婆媳問題,讓阻力變助力   ■培養神隊友之策,父母和諧分工,教養方能同調   ■「我不要變成像我爸媽一樣的父母!」帶你追本溯源,擺脫原生家庭的恐龍級教養

行為治療兒童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兒科好醫師最新營養功能醫學:預防、治療、照護:兒童異位性皮膚炎、過動、自閉、尿床、身材矮小、體重過輕、糖尿病、白血病」介紹

訪問作者:胡文龍 醫師

內容簡介:
孩子長不高、瘦巴巴、尿床、自閉或過動,
難治的異位性皮膚炎、兒童糖尿病及白血病,
正規現代醫療+營養功能醫學!

  孩子長不高、乾巴巴,只好花大錢買轉骨或開脾胃配方、……;孩子過動、自閉而難教養,網路爬文後卻相信錯誤資訊,耽擱最佳治療黃金期……;心疼孩子奇癢無比抓到體無完膚,父母自責遺傳到自己的過敏體質……;生氣孩子尿床多年,原來是生病了……;甚至,還有少數孩子必須終身施打胰島素、面對死亡威脅如癌症等重大疾病……,在現代社會變得越來越多了。

  治好孩子的關鍵,父母的影響力遠遠超越醫師。這是寫給父母親的兒童營養功能醫學實用書,種種案例與見證都是胡文龍醫師的小病人與病魔奮戰的真實故事,相信能夠讓有健康意識的父母,以及有相同境遇的大小朋友,從作者提供的這些兒童常見疾病的病情分析、診斷方式、整體療法建議等掌握到核心健康知識,最棒的是書中還整理分享了醫學實證過的不用藥對症營養素,幫助為人父母在生活和飲食上懂得聰明地趨吉避凶……。

  ▌撼動兒科醫生的父母提問,20年後終於可以回答了!
  ▌正規醫療之外,兒童營養功能醫學可以助一臂之力

  「我應該給小孩特別吃什麼,才會對他的病情有幫助呢?」20年前那一晚病童母親揪心的提問,一時之間把兒科醫師胡文龍給難倒了,只能含糊其詞地回答:「正常吃就好……。」現在,胡文龍醫師終於可以自信滿滿地告訴那位母親答案了。

  2千5百年前,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說過:疾病不是天譴或超自然力量所導致,居住環境、生活習慣及飲食營養才是造成疾病的主因,但現代醫學卻慢慢忘了初衷……。所幸1993年的美籍傑佛瑞‧布蘭德(Jeffery Bland)博士觀察到當前現代醫學的偏剖,於是首創功能醫學的觀念,指出疾病源頭是現代人種種不當行為造成……。

  這本書是醫者父母心對於病童深厚關愛之作,作者胡文龍醫師將兒科專業與營養功能醫學兩者優點結合,並將看診時苦口婆心分享日常生活等衛教注意事項化為文字,教會家長幫助孩子做自己健康的主人,他知道唯有化解父母種種情緒上的衝擊、給予心理上的支持、教導生活上的典範轉移,才可以幫助孩子大病不復發、難病順利治癒、小病輕鬆化無……。

  ▌長不高或養不胖、尿床、自閉或過動…,問題可大可小
  ▌難治的異位性皮膚炎、兒童糖尿病及兒癌…,永不再復發

  氣餒孩子體重瘦小總養不胖、苦惱孩子為什麼長不高?……如果不慎吃到含性激素的轉骨成分,容易因性早熟跡象造成骨齡提早成熟,導致生長板提前關閉,將使得長高停滯。

  注射生長激素並非孩子長高的唯一選擇,書中許多案例都從生活和飲食型態改善做起,長高變壯的成果斐然。例如當改善偏食毛病,多運動且留意飲食內容……;補充孩子缺乏的營養素也很重要,補足鎂離子讓晚上睡得好,有助於身體自產生長激素每晚出現四、五次,當然容易長得高;又例如醫學證實,補充鋅可使瘦小兒童增加身高和體重等等……。

  孩子皮膚乾粗紅癢的異位性皮膚炎,很容易會因為特定食物、吸入過敏原、溫濕度改變、感染,甚至心理壓力,造成急性發病……,父母看得難受又心疼,真不該如何是好?

  異位性皮膚炎已確定是由於患者被環境或食物的過敏原激活導致。因此,治療目標在於減緩發癢不適、防止急性發作及減少藥物治療風險,尤其皮膚止癢、保濕、穿著親膚衣物等照護更重要。長期宜並行減少過敏原與加強必要營養素,補充益生菌、魚油、維生素D、維生素C、β-胡蘿蔔素等都有助於改善,達到逐漸減少用藥頻率,甚至不復發。

  孩子的過動、恍神、迷糊,父母常被氣到飽……,千萬不能置之不理。作者在十年前診斷一位過動兒,但他錯失最佳治療期,事後得知長大後偷錢、說謊、翹家……,甚至吸毒。

  其實,過動症就是一種慢性疾病,積極治療與否對往後的人生影響很大。初始症狀越嚴重的孩子,早期介入並給予有效的治療,將使症狀持續到成年期的可能性降低。建議要採取共病治療,例如同時治療鼻過敏,並且要增加運動量、嚴格控管3C使用時間,還要排除體內毒素(雙酚A等塑化劑),補充鐵、鎂、維生素D及鋅等體內偏低的營養素。

  ▌孩子健康與否不是天註定,逆轉疾病自己做主!
  ▌不生病的生活實踐術,就藏在點點滴滴細節中

  疾病不是天註定,但健康也不會平白無故得來!這本寫給孩子的不生病生活實踐術,細數居住環境、生活習慣、飲食營養等不生病實踐術,一一點出看似老生常談之外的健康醫學新知,新進許多醫學研究已經證實吃對住對用對,能對病患產生不亞於現代醫學的治療效果。這樣的最新醫治走向,是許多疾病在正規治療之外,強而有力的輔助治療工具!

  【不生病健康術的健康基本功】
  要多到恰到好處:睡得飽、曬太陽、常運動、多喝水、多蔬果、多吃優質蛋白……。

  要能減少要避免:少糖少油、拒冰品及咖啡因、遠離三毒素(過敏原、環境荷爾蒙、長時間使用3C)……,甚至減少孩子的心理壓力。


作者簡介:胡文龍
現任: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神經科主任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
科博特診所主治醫師

經歷 :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台北榮總住院總醫師
臨床研究醫師
小兒專科醫師
小兒神經專科醫師
台北榮總兒童腦瘤及癌症治療小組成員
小兒科醫學會會員
小兒神經科醫學會會員
小兒過敏氣喘學會會員
神經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會會員
嬰兒與母親雜誌多次票選為全國小兒科好醫師

專長 :
癌症疾病:癌症營養輔助療程、靜脈營養注射
營養醫學整合:基因檢測、疾病預防策略、精準醫療
排毒功能異常:肝臟排毒、重金屬及塑化劑檢測與排毒、
免疫異常:自體免疫、過敏、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濕疹、免疫力失調、急慢性過敏原檢測
睡眠障礙:睡眠呼吸中止症診斷及治療
神經精神科學:頭痛、失眠、自閉症
兒童營養功能醫學:注意力不集中及過動症、妥瑞氏症、體重過輕過重、癲癇、身高不足

作者粉絲頁: 胡文龍醫師之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專頁

出版社粉絲頁:新自然主義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個別認知行為治療對於焦慮疾患兒童之療效和改善母親親職壓力的效果評估

為了解決行為治療兒童的問題,作者黃梓瑜 這樣論述:

焦慮疾患是兒童最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不僅影響目前與未來廣泛的心理社會層面,亦增加家長履行親職角色的壓力,因此本研究目的為檢測個別認知行為治療對於台灣焦慮疾患兒童之焦慮症狀及母親親職壓力的效果。本研究採用參考自國外兒童焦慮治療方案Coping Cat Program的個別認知行為治療手冊,共進行十六週共十七個節次,成效評估的測驗工具包含兒童自陳的台灣版多向度兒童青少年焦慮量表(Multidimensional Anxiety Scale for Child-Taiwan version, MASC-T)、六至十八歲兒童行為檢核表家長版(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for

Age 6-18, CBCL)以及由母親填答的親職壓力量表(Parenting Stress Index, PSI)。受試者為精神科醫師轉介的六至十二歲共47名符合任一焦慮疾患核心診斷準則的兒童,接受治療的實驗組共21名,控制組26名,兩組先進行前測,並於十六週後進行後測。以單變量共變數分析控制兩組前測分數,評估兩組前、後測差異分數是否達顯著差異,結果顯示,實驗組經治療介入後,兒童自陳焦慮症狀與母親觀察之兒童內化行為問題的改善程度均較控制組顯著,特別以社會焦慮的改善最顯著,但兩組母親感受到來自於家長與兒童領域的親職壓力之改善程度並無顯著差異。

優雅媽媽不抓狂:小陸媽咪與兒童臨床心理師聯手終結孩子21個失控行為

為了解決行為治療兒童的問題,作者陸昕慈 這樣論述:

孩子不愛刷牙、不收玩具、依賴、不專心、只要3C…… 每天和孩子在這些問題裡拔河、角力, 你,是不是煩心無奈又心力交瘁!? 媽咪實戰對策+專家有效良方, 雙管齊下,輕鬆解決孩子讓人頭痛的21個症狀。 不吼不叫不抓狂,失控娃變得好教養,虎媽也能好優雅。   在眾人羨慕養出一對寶貝女兒的讚嘆之下,   小陸媽咪也曾走過一段教養的暗黑心酸期……   特集十年育兒成功實戰經驗,輔以兒童臨床心理師專業驗證及建議,   以有趣的漫畫搭配文字,輕鬆好閱讀;   細膩的分齡、清楚的步驟說明,教養不費力,   更是一本適合親子共讀的教養書!   ▎以實況劇場方式呈現:   孩子失控的狀況以趣味地漫畫劇場方

式表現,配上活潑的文字說明,全書擬真有感。教你如何見招拆招,輕鬆應付孩子令人抓狂的行為,有效解除孩子脫序問題!   EX:什麼都不想,只要3C   【媽咪寶貝小劇場】   寶貝:媽咪,我想玩平板。   媽咪:寶貝,平板對你的眼睛傷害非常大!我們只有一雙眼睛,要好好保護!   寶貝:為什麼會傷害眼睛?   媽咪:手機或者平板的螢幕,為了變出鮮艷的顏色,要射出很亮很刺眼的光芒,這種光芒很危險,是「恐怖藍光」……也就是說,如果因為看手機或平板電腦太久而眼睛瞎掉,就再也看不見了!   (用戲劇性的語調與表演、真實的知識,認真解釋3C用品對眼睛的傷害,讓孩子知道被禁止的理由,而非只是「不准

玩」。雖然這像在恐嚇孩子,但卻百分之百真實,黃斑部病變是不可被忽視的現代文明病!)   寶貝:可是不能玩遊戲好無聊。   媽咪:不會啊,我們可以堆積木、拼拼圖、去公園玩、去打球,然後陪媽咪去逛超市,你可以幫我挑選晚餐的食材,也可以幫忙煎蛋、炒菜、擺碗筷,等你吃飽飯、洗完澡後如果有時間,還能用大電視看半小時卡通,你說好不好?   寶貝:好!那我可以挑我喜歡看的卡通嗎?   (用真實的互動,取代3C教養法。如果無法一下戒除聲光的刺激,看電視也比看手機、平板螢幕好很多!)   ▎專家補充背書審訂:   全書收錄教養從新手到上手,從虎媽到優雅媽,十多年淬鍊的實戰成果分享,並輔以專業兒童臨床心

理師補充及驗證,實戰+專業,「說教養」很夠力!   EX:孩子不愛寫功課怎麼辦?   【聽聽專家怎麼說】   兒童臨床心理學吳怡賢心理師表示:請試想像當老闆要求你繳交一份報告,規定要手寫,字要漂亮,還派了「訂正專員」負責「協助」擦拭錯字及不漂亮的字,確保可在時限內繳交,你會因為接受一個可學習的挑戰而感到高興呢?還是想著「是不是得罪老闆了」?   為了要避免形成不良的循環,我們要協助孩子體驗「寫功課」和「好事」一起發生的經驗,例如,完成作業後,有值得期待的點心、自由的遊玩時間及父母對其努力的肯定等等。     ▎清楚的分齡方法及互動遊戲:   全書以孩子在生活、學習、玩樂、人際各方面最高

頻率發生的狀況一一說明,並以清楚的分齡教育、詳盡的步驟方法來建議;同時更設計多款互動遊戲,親子關係能和諧之外,不打不罵不抓狂,教養不再是難題!   EX:孩子超容易分心,怎麼辦?   漫遊兒拯救行動:   01 艙門警示鈴(專注訓練)   要讓孩子持續專注在不感興趣的活動中,就像要求孩子待在無聊的太空艙裡看著枯燥的數據,孩子可能會在太空艙裡遊走,「不知不覺的」打開艙門,然後就漂浮在宇宙中了。因此好辦法就是,設置「艙門開啟警示鈴」,可先觀察孩子注意力持續度的時間(例如,10分鐘),在孩子即將分心時,給予口語提醒,若父母無法陪伴在旁,也可設定提醒鈴(叮一聲即可),有助於提醒孩子重新專注。

  02 避開宇宙黑洞(簡單環境)   當孩子在進行無趣的作業時,環境中有趣的事物(例如,窗邊風景、電視聲、玩具、小擺飾)就像是宇宙黑洞,擁有強大的吸引力,難以逃開。因此盡量降低環境中有趣的事物,有助於營造專注的環境。   03 艙外活動時光(分段學習)   短暫的艙外活動時光,有助於孩子重新投入艙內活動。依據作業/活動的困難度,將內容分段進行,例如,專注15分鐘作業後,起來活動5分鐘,再漸漸拉長專注持續的時間。     【使用說明】        ★父母自己悉心閱讀   藉由成功的實戰教養方式分享,從中找到處理應對孩子狀況的對策。許多的方法及智慧都藏在每一次與孩子的對話與互動裡,可以先試著

依樣處理,再輔以兒童臨床心理師專業的建議,一定能減少教養的挫折,培養更好的親子關係。   ★和孩子一起共讀   每一狀況都用有趣的漫畫呈現,可以當床邊故事和孩子一起分享。不論是用說故事的方式,或已經識字的孩子,都可以藉由漫畫的內容以及小劇場的對話,彼此笑鬧著說:「你看,你就是這麼皮蛋!」「媽媽,妳看妳就是這麼兇!」……在歡樂親子時光之後,能讓孩子理解父母的想法,也能觀察自身言行,找到問題的癥結,心平氣和看待教養這件事。   ★Q&A以及貼心小提醒的功用:   當發生問題不知如何處理或在教養上有疑惑時,皆可提供解決問題的建議、方向;甚至,當教育遇挫折,亦能時時給媽咪加油、打氣。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之認知行為團體治療效果評估

為了解決行為治療兒童的問題,作者曾名誼 這樣論述:

目的: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是一常見於兒童的神經發展疾患,以注意力不良、過動 / 衝動為核心症狀,也易合併其他行為、情緒問題。國外研究傾向結合藥物和心理社會兩者的治療效果佳,但是台灣目前多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社會治療仍少。本研究欲探討結合藥物與認知行為治療,對患有ADHD學童之療效。研究假設接受結合治療的兒童會比僅接受藥物治療的兒童,在ADHD症狀和其他問題行為有較多的改善。方法:參與者由精神科門診轉介而來,分為兩組。對照組有17位持續接受門診治療,並穩定服藥之兒童;結合治療組有21位同時接受門診治療與認知行為治療之兒童。認知行為治療主要以親子團體方式進行,內容教導兒童問題解決技巧與不

同情境下的應用,共有22個節次。結合治療組在團體前後進行評估,對照組亦在同樣的時間間距評估,由母親填寫兒童行為檢核表與干擾行為量表。研究資料分別以卡方檢定、t檢定和ANCOVA等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分析結果發現結合治療組在兒童行為檢核表的焦慮/憂鬱、總分等症狀量尺、干擾性行為量表的過動/衝動量尺,比對照組有顯著改善。結論:研究結果與假設部分相符合,推論可能的原因並針對結果與先前研究進行比較。本研究結果支持認知行為治療應用於台灣已服藥的ADHD兒童之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