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創作課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藝術創作課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詹秀葳謝其濬寫的 美力,孩子看不見的競爭力:玩線條、玩色彩、玩媒材,「玩」出未來競爭力 和東方比利的 東方比利活出生命的驚嘆號 2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藝術創作- 幼兒繪畫、兒童畫畫 - 親子活動也說明:KidsClub 精選最好親子活動、親子體驗,從藝術創作、兒童藝術、幼兒繪畫、兒童畫畫、兒童繪畫、兒童畫畫教學、幼兒畫畫練習、幼兒美術課程、幼兒塗鴉課、幼兒畫畫課、幼兒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親子天下 和原水所出版 。

輔仁大學 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班 陳春富所指導 宋瑞秋的 東南亞移民於文化組織的參與式傳播:以「燦爛時光」書店之藝術創作課程為觀察 (2021),提出藝術創作課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參與、培力、跨文化對話、社會企業、移民、移工。

而第二篇論文銘傳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楊錦潭所指導 林昱伶的 故事繪本融入創造思考教學對國小一年級創造力表現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問想做評模式、創造思考教學、故事繪本、創造力表現的重點而找出了 藝術創作課程的解答。

最後網站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藝術領域 - 愛學網則補充:其目標如下:. 一、增進對藝術領域及科目的相關知識與技能之覺察、探究、理解,以及表達的能力。 二、發展善用多元媒介與形式,從事藝術與生活創作和展現的素養,以傳達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藝術創作課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美力,孩子看不見的競爭力:玩線條、玩色彩、玩媒材,「玩」出未來競爭力

為了解決藝術創作課程的問題,作者詹秀葳謝其濬 這樣論述:

  如何透過「玩藝術」,將美感教育往下扎根?   如何讓「美力」成為面對未來世界無可取代的競爭力?   在兩岸三地擁有60處據點的幼兒美學教育機構創辦人詹秀葳,   不藏私分享Otto2藝術美學課堂裡的精彩藝術課,   從色彩到戲劇,從閱讀故事到音樂賞析,   讓「藝術好好玩」成為啟發孩子自信心與創造力的源頭。   [蜂巢式創意啟發]美術創作、藝術鑑賞、戲劇表演、音樂魔力、繪本故事、藝術展覽   [多元的創意媒材] 繪畫、黏土、雕塑、鹽巴、雨傘……讓不同物品,成為最棒的創作工具   提到美學教育,不少家長會有這樣的疑問:相較於學英文、學數學,學畫畫的價值何在?如果不指望孩子成為藝

術家,何必讓他們接觸美學教育?   其實在西方國家,美學教育早已被視為基礎教育的一環,芬蘭就是一個最佳例子。芬蘭無論是在音樂、建築與設計美學的表現,都能驚豔全球,將「美力」提升為「國力」。相較於歐美,包括台灣在內的亞洲國家,多數則仍著重於標準化紙筆測驗的教學,與「美」相關的基礎與實做課程,往往在有意無意間,成為被忽略的學習活動和能力。   幼兒美學教育機構Otto2藝術美學創辦人詹秀葳,透過本書細數當年起心動念,創辦美學教室的心路歷程。她指出,孩子對於美的感受是與生俱來的,他們天生就有接近、欣賞美的本能,但若能同時也透過後天的培養,將可持續澆灌孩子美感的嫩芽。詹秀葳與資深美學教學團隊,也透

過本書不藏私分享Otto2「蜂巢式創意啟發」課程中23個「藝術好好玩」的實做教案,帶領家長在家也能陪伴孩子進行藝術的學習,養成孩子「動手做」的習慣和樂趣,進而擁有自信、創新、獨立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等能力。   面對瞬息萬變的未來世界,教育不能再獨重評量和分數;近年來許多研究與實例也顯示,「美力」就像是一把開啟未來的鑰匙,開啟孩子未來在工作、社交、創造、想像、解決問題等重要能力。透過藝術學習與創作的過程,培養孩子的「美力」底蘊,讓美感化為創造力的能量和養分,進而產生學習的動力與熱情。 本書特色   1. 綜觀介紹目前美學教育新趨勢,帶領讀者了解「美力」之所以成為孩子面對未來重要能力的原因。

  2. 不藏私分享Otto2藝術美學課程,遊戲、體驗、探索,透過書中詳細的準備用品與實做步驟,在家也能一同「玩藝術」,從「做」中學,在「玩」中孕育孩子的「美力」。   衷心推薦給:   對美學、美感教育有興趣的家長與老師。   想為孩子報名美術教室,卻不知如何選擇的用心父母。   喜歡陪著孩子一起「玩」、一起「學」的家長與老師。 各界推薦   何琦瑜(親子天下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   沈方正(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   沈尚弘(大亞集團董事長)   謝榮雅(奇想創造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顏漏有(AAMA 台北搖籃計劃的共同發起人)   李開復(創新工場創辦人)   武東星(大葉

大學校長武東星教授)   林庭妃(薰衣草森林創辦人)   陳仕信(華鴻創投集團董事長)   葛望平(歐萊德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蘇麗媚(夢田文創創辦人兼執行長)   來自各界的推薦與好評 好評推薦   我一直相信,教育的真諦,就是當你忘記一切所學到的東西之後,所剩下的東西。我覺得Otto2是按照這個方向努力的,這裡讓孩子懂得欣賞、有勇氣表達自己、發揮創意天賦,更重要的是,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很開心。就算忘記怎麼畫畫,但思考的啟發將受用終身。──李開復(創新工場創辦人)   如果沒有審美能力,「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樣的千古絕句,只是李白「當晚失眠」;如果沒有審美能力,「蒙娜麗莎的

微笑」不就是一位陌生人的畫像,何能流傳幾世紀,讓千萬群眾品評討論?如果沒有審美能力,商業產品推出時就無法吸引目光,成為與眾不同且歷久彌新的品牌,各位不妨想想小時候的電話機、檯燈或是原子筆是哪個品牌?現在那些品牌的商品,是否至今仍擁有廣大的忠實客戶?   但是,美學與哲學一樣,看來範疇太過廣大,聽來似乎頗為難懂,而本書正好可以帶領擔憂不得其門而入的家長們,陪著孩子利用各個章節,一同學習這項「看不見的競爭力」。將來孩子們會了解:美力雖非萬能,但沒有美力卻萬萬不能!──武東星(2015年師鐸獎得獎人,大葉大學校長)   秀葳與我是AAMA台北搖籃計畫第一期的同班同學,也是我在創業這條路上相知相惜

的好姐妹。每每與秀葳談論到她正努力推動的美學教育,總會被她那充滿活力、熱情,以及為理想堅持、懷抱憧憬的心念所感動。她從自己的孩子出發,創辦了Otto2藝術美學,發願為台灣的美學教育盡最大努力。我同時也想起日本北海道企業「六花亭」,默默地為當地的兒童藝術教育努力了五十年,至今成為北海道人引以為傲的企業。相信會有那麼一天,我們都將以秀葳及她的團隊為傲,並在台灣的美學教育中,種下一顆顆名為「美力」的種子。──林庭妃(薰衣草森林創辦人)   長久以來,我們都陷入「唯有讀書才能出人頭地」的迷思及焦慮之中。知識的學習的確有其必要,但是當知識本身成為一種基本具備的能力之後,什麼樣的能力能夠「同中求異」?在

本書中,我窺見了答案的端倪:「美力」。   「美力」的背後除了文化的餵養之外,還需要對自我的認識以及對環境透徹的觀察。培養美力,孩子們學會的能力包括了:包容、尊重、自信與創意,這些能力雖無法被量化,但卻終身受用。當知識力能夠結合美力時,我相信會為這個世界帶來更美、更好的改變!──葛望平(歐萊德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作者簡介 詹秀葳   台灣幼兒美學教育機構「Otto2藝術美學」創辦人。2000年創辦美林藝術文創,2005年創立Otto2藝術美學品牌,2010年上海直營店成立,2012年開始擴張至中國市場,目前兩岸共有60個據點。 謝其濬   政大新聞系畢業,英國蘇格蘭史特靈大

學出版碩士,曼徹斯特都會大學視覺傳播碩士,現從事文字相關工作。 推薦序 當個愛孩子卻不焦慮的父母  何琦瑜 什麼才是真正的教育?  沈方正 為下一代的「競爭力」提出新註腳  沈尚弘 透過美學教育,提升「心的經濟」  謝榮雅 美力,翻轉獨重成績的教育思維  顏漏有 作者序  美力,父母送給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 序幕  在孩子心中,播下美力的種子 CHAPTER 1  美力的崛起:美力,孩子最強大的競爭力 1.1美力,打造孩子的創意和自信 1.2從五感中體會美的存在 CHAPTER 2  美力的開端:美學教育這條路 2.1因為孩子,成為兒童美學教育的推手 2.2 Otto2的誕生與成長

CHAPTER 3  美力的實踐:和孩子一起「玩」藝術 3.1讓孩子自然而然地愛上藝術創作 3.2美術創作好好玩——學習圖像表達能力 1鬼魅的森林:練習圖像表達 2熱情紅沙漠:認識暖色系 3海底的祕密花園:認識同色系和對比色系 4一起來畫畫:從集體創作學習合作 3.3藝術鑑賞好好玩——向藝術大師學習美 1跟梵谷學線條:肌理練習 2梵谷的房間:學習對比色和三度空間 3徐悲鴻的萬馬奔騰:學習水墨創作 4東方畢卡索洪通:認識台灣素人藝術家 5細說秀拉:認識點描派 3.4兒童戲劇好好玩——透過戲劇學習自我表達 1馬戲團狂想曲:練習觀察與發揮想像力 2我的喜怒哀樂:學習觀察自己 3認識雲門舞集:體

驗舞蹈之美 4細說歌仔戲:學習描繪戲劇角色 3.5創意故事好好玩——以繪本故事引導孩子創作 1讀《好朋友:愛從我開始》:練習水彩渲染和壓克力甩點 2讀《嘰哩咕與女巫》:學習剪影藝術和植物造型的想像 3讀《杜爺爺蓋房子》:我是小小建築家 4讀《大象艾瑪》:培養色彩敏銳力 3.6音樂魔力好好玩——將節奏和旋律轉換為顏色 1動物狂歡節:運用音感作畫 2節奏:用耳傾聽節奏,用手貼出來 3音樂的排列:將音樂概念化為視覺詮釋 4面與面的爵士樂:音樂與抽象畫作 3.7藝術體驗好好玩——造訪藝術的殿堂 1線上羅浮宮美術館之旅:紙黏土練習 2線上古根漢美術館之旅:立體建築創作練習 CHAPTER 4 

美力的故事:美,改變了孩子 4.1釋放心中的憤怒鳥——書偉的故事 4.2在美的學習中快樂成長——香草、威力的故事 4.3美,讓親子的感情更緊密——樂妍、靖宇的故事 4.4給孩子受惠一輩子的禮物——綺綺的故事 4.5走進孩子心中的異想花園——少強、少芸的故事 4.6孩子專心作畫,是最美的畫面——志仁、志元的故事 4.7一堂充滿感恩的生命課程——小樂樂的故事 4.8願孩子擁有智慧活出愛——敏倫的故事 尾聲  當美的學習,遇見翻轉教育 推薦序一 當個愛孩子卻不焦慮的父母 何琦瑜(親子天下執行長)   我認識秀葳不到三年,但一見如故,不僅僅因為她是<親子天下>創刊第一年就加入的合作夥伴,更是

因為,當我聽到她的創業故事,是源起於兒子在學校念書卡關,失去自信,轉而試圖尋找「不同」的教育方式,或是更多元的教育可能性,才創辦了Otto2的心路歷程,覺得心有戚戚。   我在二〇〇八年從財經雜誌記者,轉而投入童書出版,創辦<親子天下>,也是為了一雙兒女。我還記得,當時大兒子剛進小一,全班只有他沒「提前」學過注音符號。雖然教育部規定,老師一定要教滿十週注音符號免得不公平,但只有一人落後畢竟造成老師教學的困難,所以我兒子才進小學第一週,就被要求每天提前半小時到校補救教學。   這個慢郎中還沒開始「起跑」,就被判定「落後」,嚇得自認為是開明派的我,趕緊把小孩送進補習班補英文,當時我直覺的反應是

,連中文都落後了,英文還得了?但我兒子從小是個慢郎中,小一每天寫作業到十點,對於上學意興闌珊,身體總是處於過敏狀態。我開始反省自己的焦慮是怎麼回事?我的決定真的是對的方向嗎?   七年前,台灣的父母沒有任何有效的資訊或知識,可以幫助我們面對變化的世局,做個更好的父母。進入高倍速的網路時代,長輩的經驗無效,新的教育趨勢和教養知識又沒有傳遞的平台,我們只能憑著直覺扮演好父母的角色,以及將自己受教成長的有限經驗,複製給下一代的孩子。為了自己,也為了更多跟我一樣焦慮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我創辦了<親子天下>雜誌,希望引介新知和know-how,做為家庭和學校溝通的平台,為所有關心教育和教養的讀者,提供

知識的後援系統,方法的交流平台,和情感的分享社群。   與秀葳第一次碰面時,才知道她深深贊同我們的理念,所以也在她創業初期,資源還不豐富的時候,就以實際行動支持,成為我們的合作夥伴。去年五月,<親子天下>報導引介了舊金山創客運動,觀察這股創客潮流是如何影響國中小基礎教育,美國又是如何以全國之力,投注資源,提倡「動手做」的學習。秀葳看了我們的報導,深深被震撼,即知即行的她,立刻啟動Otto2的研發團隊,設計符合「動手做」概念的課程和產品。她希望好的教育理念,不再只是高不可攀的理想,而是每個家庭都可以參與採行的「解決方案」。   我和秀葳一樣,體驗過自己兒女受教歷程的曲折,因而更在意教育的目的

,不只是讓孩子考上好學校、擁有好成績,而是培養孩子健全的身心靈,建構解決問題的能力意志和工具方法,創造機會與舞台,讓孩子在難以預測的、變動的未來裡,得以自我實現、自我安頓,擁有幸福的人生。秀葳透過美學教育,我透過媒體和家庭教育,實現我們的教育願景。希望我們為母則強的心願,也能分享給更多跟我們一樣,因為愛孩子,所以願意讓自己變得更好的父母們。 推薦序二 什麼才是真正的教育? 沈方正(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   近十多年來,台灣的教育改革問題吵得沸沸揚揚,加上受到少子化、網路資訊化、小家庭組合、社會價值觀轉變等綜合因素影響,使得「教育」的核心目的被制度與環境綁架,孩子們縱使有孫悟空的潛力,也

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我本人並非教育專家,但是跟很多國人一樣非常關心教育問題。   我從小就不是個「標準」的好學生,經常給家人與師長帶來困擾,因此無法用切身經驗來反思教育問題,但是我們家裡有兩位「教育專家」──我的母親和外甥女,他們的做法或許能在此拋磚引玉,讓我們共同思考「教育是什麼」。   第一位專家是我的母親。家母是新竹客家人,雖然她並非教育科班出身,但是對我的教育方式,卻影響至深。我從小在台北長大,然而從幼稚園時期開始,每當寒暑假就會到竹北鄉下的外婆家生活,與表兄弟一起放牛、抓青蛙。到了小學、初中年紀較長後,我則開始跟著叔叔下田,學習耕作、收割。長大後,我才發現這種生活經驗在我身邊的

朋友中絕無僅有,而這些「從做中學」的學習經驗,也讓我無論在工作、旅遊、甚至是與人對談時,擁有不同於他人的觀點與價值觀,這一切都是生活教育帶給我的寶貴資產。   第二位專家則要說到我的外甥女,她在美國出生,是兒童心理學博士,可說是不折不扣的兒童教育專家,但在此我不討論她的專業,而是分享一些更務實、更貼近生活的美式教育觀察。   美國人很重視過節或是辦派對,外甥女夫婦也是非常熱衷於此,例如過萬聖節全家會扮成Ghost Buster(台譯:魔鬼剋星)中的主角,而小朋友每年的生日派對也會更換不同的裝扮主題,例如:冰雪奇緣、奇妙仙子等。準備工作不僅是服裝上的打扮,就連食物和派對活動(包含小孩的DIY

手作和大人的團隊遊戲)都會依主題做設計。   但上面提到的種種活動設計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全家一起為籌備派對而共同實踐的過程,透過一起準備、討論、動手做直到完成,這些歷程中所付出的心力與實地參與,讓派對不只是外包給他人的吃吃喝喝而已,而是一個親子間極佳的情感交流與生活美學的教育機會。   分享這些自己的親身經驗,主要是呼籲生活教育、美學教育及家人參與的重要性。真正的教育絕對不只是透過學校教育中的課程與評量來達成,不斷地考試與大量填充資料終將被大腦遺忘,對人格的成長亦無法造成持續性影響。因此,我樂於見到秀葳所領導的Otto2藝術美學,多年來努力地培植美學教育、生活教育,並呼籲孩子分享、家

長參與的教育理念,為兒童教育開啟了一個更寬闊的窗口,Otto2已經超越了做為一個遊戲或藝術潛能的開發機構,而是為台灣美學教育開拓了另一種可能。   教育影響人的一生,而知識性的訓練在網路發達的今天重要性將逐漸下降,完整人格養成、興趣潛能養成與美學概念養成,將成為未來世界競爭力的主軸。秀葳藉由本身創業及發展幼兒美學教育的努力經驗,出版成《美力,孩子看不見的競爭力》著作,相信值得我們共同閱讀及思索「什麼才是真正的教育」。   恭喜秀葳,也恭喜Otto2團隊,希望你們繼續努力,為兒童未來的天空彩繪出燦爛美好的顏色。 推薦序三 為下一代的「競爭力」提出新註腳 沈尚弘(大亞集團董事長)   

「美麗的家園」是大亞集團的使命之一。不僅是環境保護,大亞更關注環境友善的綠生活。所謂的綠生活,涵蓋了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的人文實踐,我們期望在美麗的家園中,人與環境是和諧共榮的。   上述經營思維,影響了大亞集團的投資方向。Otto2藝術美學是大亞創投在「育」方面的主要支持對象:我們認為兒童教育並非只有「讀書」,智育之外的德、體、群、美也同樣重要。   Otto2從美學教育著手,啟發孩子的各種潛力與創造力,一方面讓兒童能夠敏銳地去觀察、體會自然與人文之美;另一方面,強調「動手做」的教育方式,為未來的環境或社會創新奠定基礎。   我們相信,在這樣美學教育薰陶下長大的孩子,有一天看見

汙濁的河川或是衰敗的老屋時,絕不會視而不見,而是會主動去尋求永續的解決方案,並積極地去推動與執行。或許這正是知名設計師前田約翰,提出學習典範應當在「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之外,再加入藝術(Art),成為「STEAM」的原因。   秀葳與她創立的Otto2團隊,十年來在兒童美學教育的堅持與努力令人感動。這個故事的開端,僅是一位母親因為孩子人生中意外的曲折而激起的勇敢力量。當年秀葳以自己與兒子做為推廣美學教育的白老鼠,如今,這樣的快樂學習方式感動了兩岸的家長,並帶給許多孩子美好愉快的童年回憶。   台灣的教育改革始終紛紛擾擾,沒有定論;外在的環境變化,也只能用風起雲湧來形容。秀葳

從美學教育出發,為下一代的「競爭力」提出了新的註腳,提供家長們教育方面的指引,也讓我們對美麗家園有了一番新的想像。 推薦序四 透過美學教育,提升「心的經濟」 謝榮雅(奇想創造事業董事長,全球獲得最多國際設計大獎的華人設計師)   我在台南和嘉義的鄉下長大,當時是物資缺乏的六〇年代,所幸自己有位牧師父親,所以幸運地能在擁有蠟筆和畫紙的教會幼稚園度過童年,也有個凡事喜歡動手做的哥哥,帶我完成許多克難卻有趣的手作玩具,這些非經由父母要求或制式教育下的學習經驗,反而饒富樂趣,或許也為我日後熱愛創作埋下了種子。   小學二年級時,畫圖課老師要我們畫校園風景,記得當時的我畫了一棵大樹,但因注重細

節所以將樹葉一片一片地畫,幾週後繳作業時,我還沒畫完半棵樹。在老師忍無可忍地的強烈責罵下,我的內心竟開始抗拒原本喜歡的畫畫,直到國中時期遇到一位能夠理解我、循循善誘的美術老師,我就在跟著老師動手做絹印、建築模型中,重新開啟了對美勞的喜愛和憧憬,進而走上了後來的設計之路。   從小的手作玩具經驗影響我日後看待創意的養成,而小學的學習經驗則提醒自己在思考教育上(特別是藝術教育),千萬別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及想像力,因為這些珍貴的赤子之心,是台灣未來面對國際化和人才競爭力的決勝關鍵,卻也是過去在傳統教育體制下,因過於強調「結果」、輕忽「過程」,因而被犧牲的部分。   過去幾年我在大學兼課教設計,常

無奈這些正值青春年華的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錯失想像力及美學啟發的黃金期,甚至曾遇過一位老師,直接建議一名鄉下農家出身的孩子轉系,因為這位老師認為,處在資源分配弱勢,會讓就讀藝術養成科系的孩子倍感吃力。其實我當下很矛盾,一方面心疼這位優秀的學生就此放棄生涯之路,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認老師所言也不無道理。對於台灣家庭與學校教育,個人心中常感力有未逮,而有所遺憾。   做為一名關心台灣美學教育的藝術者,長期以來我一直關注於環境美學,思索著如何透過公共設計,增進國人的鑑賞與品味。正因我深切了解現實環境下制式美術教育的限制,所以更加欽佩學妹兼好友秀葳,她與我同樣具有傻子精神,知道這種「看不見」的競爭力

需要時間來發酵,且主事者需要做出很多犧牲,卻仍願意投入幼兒美學教育這個具有使命且有意義的教育工作。   秀葳與團隊在大作中,以無私之心分享多年來的教學案例和心得,令人眼界大開!她以捨我其誰的決心,在兩岸美學教育基礎工程的持續耕耘,相信對台灣甚至華人所謂「心的經濟」的提升,以及美學風格的話語權,將產生關鍵性的影響與貢獻。 推薦序五 美力,翻轉獨重成績的教育思維 顏漏有(AAMA 台北搖籃計劃共同發起人)   首先恭喜秀葳,透過這本書的出版,完整表達了Otto2的創業理念。我非常認同書中所說,美力的培養,對兒童的成長與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Otto2和一般補習班或才藝班不同的是,他們

不是要幫助小孩在成績上比輸贏,而是要幫助家長陪著孩子,透過故事、音樂、戲劇等多元的表達和展現,培養美學素養,讓孩子朝向全人發展,擁有快樂和自信。   多年前我在創投公司服務,進行評估投資Otto2項目時,有機會在兩岸實地觀察Otto2教室中,孩子們在上課時所流露出的快樂及滿足,以及了解家長決定讓孩子參加美學體驗課程的初衷。經過仔細評估後,我決定説服公司支持並投資長期關注美學教育的Otto2。   我清楚知道,美學教育對孩子的意義,不僅僅是競爭力的培養,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在學習中獲得的單純快樂。但如何跟兩岸那麼重視成績的家長分享,讓家長們瞭解美學可以帶來終身的益處?   我覺得秀葳需要有更

多機會闡述她的初衷,來說服家長改變原本的價值觀。當時我就勸她出書,表達她的理念,也記錄下孩子和家長在Otto2所經歷的成長與改變歷程。沒想到這個期待這麼快就實現了。   我也很欣慰的看到,Otto2這個從台中出發的美學教育品牌,透過師生間實際教學互動,完整呈現出符合核心精神的課程體驗。隨著Otto2在兩岸業務的展開,在中國上海、北京等16個城市,也有愈來愈多家長接受Otto2的理念,加入美學教育的行列。   從Otto2近年來的發展,我們已經初步驗證這是一個值得長期投資與發展的教育事業。真心希望,這個訴求全人教育和課程體驗的美學教育機構能持繼續茁壯,為兩岸的孩童,帶來更快樂、更豐富的人生。

作者序 美力,父母送給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   回首在台中創辦Otto2藝術美學,到現在致力於兩岸幼兒美學教育的推廣,轉眼間,已經十年了。一路走來,我努力不懈地透過各種演講場合,珍惜每個與家長對話的機會,呼籲幼兒美學教育的重要性,同時透過Otto2的美感養成與藝術創作課程,期待為孩子建立不同於學校傳統課程的真實學習經驗。台灣的教育不能只是分數與評量,唯有跳脫用「分數」定義價值,我們的孩子才能真正擁有自信與學習的熱情。   許多人問我:你又不是藝術本科系畢業,為什麼投入幼兒藝術美學的教育之路?為孩子培養美感,對於未來能有什麼幫助?   其實,「美學」(Aesthetics)一詞,源遠流

長,最早源自希臘文,意為感官知覺。簡單來說,美學是一門探討美、藝術及美感的學問;而「美感」,則是指對於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美有所感受。美雖然是抽象的、主觀的,但我們每個人多少都曾擁有美的感受與體驗。也許我們不是藝術家,無法從學術(特別是哲學)的角度去定義美,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去體驗美、感受美的能量!   對於孩子來說更是如此,他們對美的感受能力是與生俱來的,但即使如此,仍然需要經過後天的持續培養,澆灌孩子美感的嫩芽,讓孩子不但能感受美,更能在產生美的知覺與反思,進一步發展出美的表達能力。   在台灣,許多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藝術氣質,送他們去學畫、學鋼琴,在「不得不」的壓力下去學習,反而讓孩子

厭惡藝術、音樂,造成反效果。特別在美術教育上,如果把美的學習,定義成一種「術」的琢磨,卻忽略了對於美的本質有所感受與感動,這種「設計」的教育思維對於天生的小小藝術家——孩子來說,是相當可惜的。   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我和普天下父母一樣,心中都期待能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孩子。我曾經以為我所相信及履行的教育理念,一定可以幫助到孩子(我想每個父母都有這樣的感覺),所以當愛問問題、天性熱情的兒子於國小三年級時,被學校老師斷定可能患有亞斯伯格症,建議我帶孩子去看心理醫師,更暗示我最好辦理轉學時,我才驚覺,原來我根本不了解我的孩子。當時,感覺學校已經放棄了這個孩子,這件事在我心中造成了很大的震撼。原來

,不管上再多的才藝班、還是再嚴格的學校,父母都不應該輕忽我們在孩子教育上的陪伴與責任。   或許這正是老天賜予我一個不完美的禮物,激起一個作為母親的勇敢力量,興起一股「我知道我不可能改變學校,但是我應該可以為孩子做點什麼」的念頭,於是我毅然決然地投入美學教育的事業,而我和兒子也成為自身推廣美學教育的白老鼠。在陪伴兒子學習藝術的歷程中,我親身看見自家孩子的改變,體驗到美感教育的力量。我也發現,當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感到不自由與不快樂,極有可能造成學習輸出上的障礙。因此,如何在學習中培養孩子的快樂與自信成為Otto2的教學理念,這也是我堅持以孩子的觀點看世界,以美學教育為基礎,透過遊戲、體驗、探索、

創作,讓孩子感受主動學習的快樂,培養創意自信的能量。   近年來,台灣因為教改爭論不休,許多家長紛紛感到憂心忡忡、焦急恐慌。我也觀察到家長焦慮之下,紛紛將年幼的孩子送到各類補習班,企圖讓孩子從小培養「競爭力」。然而,當面對廿一世紀變化莫測的競爭環境,教育的重點不再是藉由學校教育大量填塞技術與知識,而是如何透過教育激發想像力和創意。對於「競爭力」,為人父母與師長,真的需要做一些翻轉。我始終相信,追求「美感」,可以讓生活更美好,創造屬於孩子自己的無限可能;透過「美力」,讓孩子面對詭譎多變的未來,可以無所畏懼。透過翻轉教育,改變我們對於孩子受教的思考,自主學習才能培養真正的創造者,從美感養成到創造

力啟發,「美力」,將是孩子最強大的競爭力,也是父母給孩子裝備一生的最好禮物。   感謝當時擔任大葉大學設計學院院長賴瓊琦教授,對我們幼兒美學教育的想法大力支持;感謝廖偉民、馮偉中、王心慧教授群,與我們一起從無到有完成Otto2美學課程的架構與內容,回首那段挑燈研究的歷程,點點滴滴無限感激在心頭。   感恩我的家人及孩子,在陪伴你們長大的過程中,因為愛所以勇敢。因為你們,成就了我對教育的熱情與夢想,願你們看見我對夢想堅持的勇氣,也期盼未來你們能在自己的世界,找到工作的熱情,享受生活,做你們自己真心想做的事,在人生道路上追求屬於自己的成功。   感謝親子天下何琦瑜執行長的邀請,多次鼓勵我分享

Otto2的美學教育理念。期待這本美學教育紀錄,可以幫助家長瞭解,為孩子培養美學素養,不一定要把孩子送去學繪畫、藝術(或送來Otto)而是在任何空間中,都可以進行屬於親子的美學實驗。期待大小讀者都能透過本書,共享許多快樂的幸福時光,親近藝術、愛上藝術,和藝術之美做一輩子的朋友!   最後,我想引用蔣勳老師的一句話:「我們的一生,可不可以留給一首詩18分鐘。」運用在做為父母與老師的我們身上,如果我們願意每天留給孩子18分鐘,用心傾聽孩子的童言童語,用孩子的高度欣賞他們的畫作,和孩子一起探索彼此內心的感受,那麼在陪伴的過程中,相信你也會看見孩子純真的美,這種親子共享的幸福時光,也會成為彼此一生中

最感動的美好記憶。 Otto2藝術美學創辦人  詹秀葳謹識

藝術創作課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這頻道是書法創作、教學、欣賞及有關書畫藝術學習與活動為主的內容,歡迎大家訂閱、參與觀賞、討論留言等!

東南亞移民於文化組織的參與式傳播:以「燦爛時光」書店之藝術創作課程為觀察

為了解決藝術創作課程的問題,作者宋瑞秋 這樣論述:

自 1980 年代末以來,在台灣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人口高龄化加快、女性勞動參與率提升,以及大學生人數增加等因素,使得來台的東南亞移民工日益增多,對台灣社會經濟文化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然而,在台灣的東南亞移民工至今仍面臨工作環境嚴酷與生活條件惡劣等諸多現實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不少維護移民工權益的協會與組織因應成立。尤其是近年來,台灣各地區相繼成立致力於推廣東南亞文化和開展移民課程的文化組織,藉由多元文化的推廣和交融,為邁向更具凝聚力的社會而努力。在眾多為深化移民者(新住民、移工)與原有人口之間相互理解而籌劃的活動與課程當中,部分計畫的宗旨是希望藉由提升新住民的參與和利用包括藝術等媒介

表達的交流機會,來促進移民與台灣社會之間的跨文化對話。從探討參與、培力以及跨文化對話的重要理論出發,本研究旨在探索「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所規劃、提供移民族群(婚姻移民、新二代、移工、外籍專業人士)參與的藝術創作課程中所展現的參與式傳播之意涵及其影響力。該課程由「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所舉辦。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法,除了進行長期參與觀察,同時並深度訪談四位具有移民背景的參與者與四位台灣工作人員,以深入瞭解參與藝術實踐如何產生培力效果,進而促進跨文化對話。本研究發現,藝術創作課程的較大參與形式,使得參與者可以透過親身經歷或個人觀點為基礎的藝術作品創作過程,生產出具主體性的自我敘述。「參與式實

踐」包括移民參與者參與藝術創作相關的決策過程、課堂上的討論,以及展覽期間座談會與觀衆之間的討論。關於「培力」方面,藝術創作課讓移民參與者在完成課程之後,得以發揮藝術創作的能力,獲得持續參與藝術相關活動的機會,並且進一步從消極旁觀者的角色轉化爲具有動能的業餘創作者。其中,與藝術相關的新機會主要來自於課程參與。最後,藝術創作課程提供創作及展出多元性的機會,進而豐富移民與台灣大眾之間的跨文化對話。新住民所創作的藝術作品為大眾提供了移民第一人稱經驗的新視角,也使大眾獲得關於移民及其族群文化意涵之不同見解。

東方比利活出生命的驚嘆號 2

為了解決藝術創作課程的問題,作者東方比利 這樣論述:

  東方比利找回抗癌健康力.60天改變身心靈健康課程大公開!  生命勇士東方比利與18位健康美模女的實踐分享   東方比利近20年來兩度憑藉著信心與毅力戰勝血癌,  並持續帶領民眾學習健康飲食、運動健身、音樂繪畫、  心靈及衣療改造、喜樂行善,一起活出生命的驚嘆號!  他讓身材發福者重現窈窕的曲線找回自信心,  也讓中年人找回青春的魅力、銀髮族重現健康的活力,  更讓慢性病患及癌友們也積極面對病魔活出生命的色彩!   這一次,東方比利將他的60天改變身心靈健康課程內容大公開,他於2012年在新加坡舉辦過兩場60天實踐健康瘦身的活動,每一場都是50位學員參加;每一場都共同減去超過200公斤以

上的體重!   這60天活出健康快樂課程包含五大主題:  1.運動健身  2.健康烹飪  3.藝術創作  4.衣療改造  5.心靈改造   並分享其中18位從外在的身體到內在的心靈,活出健康、美麗又有愛心的模範女性的實踐分享過程,並將這18位女性簡稱為「美模女」,讓您也一同親身感受60天改變身心靈健康課程奧妙之處,從而一同邁向更健康快樂的人生!   【特別收錄】  .全彩圖解 升級版拉伸操示範  .15套早午晚餐健康食譜分享  .DVD內含東方比利健康美味食譜教學示範&東方比利繪畫教學示範 作者簡介 東方比利   .曾為臺灣藝人,1986年轉戰東南亞發展,正式成為新加坡電視台暨廣播電

台主持人。   .曾獲新加坡廣播及電視最高榮譽金嘜獎(18項獎項及電視紅星大獎)、「新加坡廣播天王」美譽、新傳媒三大中文電台最愛歡迎DJ獎、最受歡迎主持人獎、最佳節目主持獎、最佳節目製作獎、最多才多藝DJ獎等。   .1993年不幸罹患血癌,經過治療與改善飲食、持續運動、找到信仰等,1995年漸漸康復。16年後(2007年)血癌復發,2009年底赴美接受骨髓移植,配合醫生治療需要,增胖近25公斤,立志治癒後半年內要健康控管體重。   .2003年創辦「新加坡癌症互助協會」,2007年在新加坡國會議員的建議下,更名為「365防癌教育協會」。   .2007年舉辦新加坡第一屆十大防癌頒獎典禮(讓愛

動起來)帶動新加坡全國運動健身。   .2008年創辦「比利的家」,結合運動&飲食&生活規律工作室,積極在有限的生命中完成傳遞健康、分享健康、活出健康的使命目標。   .2010年舉辦新加坡第二屆「把愛找回來」演唱會。   .2011年持續帶領大眾一起健康飲食、運動健身、藝文創作、追隨上帝傳播福音、從事公益!

故事繪本融入創造思考教學對國小一年級創造力表現之研究

為了解決藝術創作課程的問題,作者林昱伶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故事繪本融入創造思考教學法後對國小一年級學童創造力表現之影響研究。故事繪本融入創造思考教學法有益於學童創造力表現。本研究採用前後測之準實驗教學設計來進行實驗教學。本研究對象為新北市三重區某國小一年級學童,每班各二十五名學生。實驗組與控制組於課前接受「新編創造思考測驗」前測,再分別進行為期十四週,每週實施一節課,共十四單元的「問想做評故事繪本創造思考教學方案」與一般傳統繪本導讀教學活動。實驗教學完成後,兩組學童再接受「陶倫斯圖形創造思考測驗」之後測,比較學童創造思考能力方面之異同。 本研究之結果有二:一、實施故事繪本教學後,兩組學童在創造思考能力表現上有顯著的進步

。二、透過故事繪本教學後,兩組學童創造思考能力之流暢、獨創、標題與開放中有明顯差異。 最後,本研究在教育的意涵及對未來研究之建議亦一併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