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工程師 去哪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老 工程師 去哪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岩谷誠治寫的 不懂報表,你就別想當主管!:就算數學白痴也能輕鬆上手的會計入門 和齋藤公男的 建築新觀點:日本第一結構設計師帶你看門道也看熱鬧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如果 和如何所出版 。

輔仁大學 心理學系 丁興祥所指導 朱錦鄉的 製造甘願--新自由主義下台灣資訊人員異化的意識形態批判 (2020),提出老 工程師 去哪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新自由主義、異化、資訊人員、意識形態、批判理論、批判。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老 工程師 去哪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不懂報表,你就別想當主管!:就算數學白痴也能輕鬆上手的會計入門

為了解決老 工程師 去哪了的問題,作者岩谷誠治 這樣論述:

只有搞懂會計,才能讓你從報表裡看出別人看不到的經營真相!   即使你不是會計師,你也必須看懂財務報表!   看不懂報表裡的數字玄機,你就搞不清楚公司真正的營運狀況,   想要晉身決策階級、做出正確的投資判斷,你一定要擁有看懂報表的能力!   無論你是想當上高階主管、投資股票,或是未來想創業當老闆,   你的第一步,就是搞懂會計原理,看懂財務報表!   了解基本的財務報表運用和處理法則,是每個人在現代社會都必須具備的基礎財務知識。   只要看懂財務報表,就能讓你洞悉現金流的運用,制定出最佳獲利的決策,準確掌握公司的業務狀況與實際績效。不管是執行業務、籌備計畫、管理公司,或是投資股市,會計你都

非懂不可!   看不懂資產負債表,你就……   無法了解公司的營運狀況,不知道正確的經營方向在哪?   看不懂損益表,你就……   無法知道公司到底是賺錢還是虧錢?也不曉得該如何控制成本?   看不懂現金流量表,你就……   無法知道公司在短期內有沒有足夠的現金去應付開銷?   看到報表永遠覺得頭昏腦脹、想學好會計卻怎麼學都學不好?   本書是專為無論怎麼努力也看不懂報表的人所寫的一本簡單會計書。   會計的重點是理解,不是背誦,更不用數學好   不需高深的數學演算,只要會加減乘除   不用死背強記會計專有名詞,只要理解簡單的概念就能應用自如   掌握五個重點,讓你輕鬆搞懂會計!   ●

不死記會計名詞,先搞懂會計原理   ●掌握「時間順序」或「交易對象」   ●按部就班地反覆練習   ●放下繁瑣的細節,先掌握整體的架構   ●先從與自己業務相關的會計項目下手   看完本書,一次搞懂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損益表、股東權益變動表! 作者簡介 岩谷誠治   (株)會計意識公司董事長、會計師、稅務會計師、系統稽核員。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畢業。曾任職於資生堂、朝日監查法人(現為KPMG AZSA LLC)。二○一一年獨立門戶,成立岩谷誠治會計師事務所,現任(株)會計意識公司董事長,指導商業界對會計知識的應用。   著作有《會計的基本》(日本實業出版社)、《創造獲利的「會計公

式」》、《國語、算術、理科、工作》(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盈收識別流程與會計的接點》、《系統工程師用的會計教科書》(中央經濟社)、《十二歲也能懂!決算報表的解讀法》(FOREST)等。 譯者簡介 劉佳麗   輔大日文系畢業。從事IT產業多年後投身出版界,現為專職翻譯、口譯,兼任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特約日文編譯。譯作有《和狗幸福生活》、《西日本鐵道旅行》(人人出版)、《鬼來電完結篇》(角川出版)、《下一秒,優勢還在嗎?》、《每星期四都是翻身的機會》(先覺出版)、《業務員要像魔術師》(知識流出版)、《第一眼就愛對狗》(如果出版)。 前言 序章  因為死背會計,所以馬上忘

得一乾二淨 不斷重覆的徒勞無功,就到今天為止/學會會計的五個重點 第一章  絕對要掌握基本中的「基本」 比商業及金錢更重要的事/商業記錄,記錄「何時」?/說明「商業」需要規則/應於何時報告?/究竟要報告什麼?/有「結果」就會產生「過程」/第一章總整理/與工作有關的會計提示 第二章  如何記錄? 思考記錄方法/疊方塊/區別自己的持分與他人的持分/「獲利」跑去哪了?/「獲利」是誰的?/計算「獲利」吧/利用方塊記帳/第二章總整理/與工作有關的會計提示 第三章  利用肖像畫捕捉生意的結果──資產負債表 前面章節復習/來看看實際的資產負債表吧/從B/S可以知道什麼?/「B/S肖像畫分析法」/是右上

?還是左上?/試著畫肖像吧/第三章總整理/與工作有關的會計提示 第四章  報告商業的過程──損益表 做為商業過程,報告「獲利」/來看看實際的損益表吧/獲利的種類有五種/有賺錢嗎?/從機制捕捉會計技術/第四章總整理/與工作有關的會計提示 第五章  追踪金錢的動向 現金流量表 商業的過程除了「獲利」之外還有別的/來看看實際的現金流量表吧/怎麼看現金流量表/「獲利」與「現金流量」的差異/另外一個過程/第五章總整理/與工作有關的會計提示 第六章 挑戰未來──管理會計 將「直覺」轉化為具體的實物,並做決策/向未來邁進/第六章總整理/與工作有關的會計提示 本書整理 後記 前言 死記硬背,不管

怎麼背,一輩子也搞不懂會計   即使念了會計書籍也很難學會會計的理由,說穿了其實很簡單。   因為縱然看的時候記住了,時間一久又忘得一乾二淨。   而忘掉的事情,是不可能運用在工作上的。   如果強迫讀者們「至少記住這些」,不僅無法學會會計,反而會使讀者對會計的恐懼意識愈發強烈。   筆者認為,要記住跟日常生活毫不相干的事物,原本就是強人所難。這跟筆者好不容易才在之前的倫敦奧運期間記住西洋擊劍中「鈍劍」(Fleuert)、「軍刀」(Sabre)和「銳劍」(Epee)的差別,但現在早已拋到九霄雲外是一樣的道理。   會計並非「只要下過苦功就能學會」   努力雖然是美德,然而為了學會會計,

下苦功背專有名詞卻往往徒勞無功。因為會計的機制與架構,必須靠「理解」,而非「死記」。     因此,本書的目標是「不靠死記就能學會派得上用場的會計知識」。   而且不是只有「試著理解」的程度,而是「雖然只有這些,卻是十分必要的知識」。   只要了解會計與時間的關係,財務報表就會在腦海中浮現   沒有必要刻意將看懂財務報表、學會會計架構,甚至是活用管理會計,這三件事分開學習。   因為只要能掌握會計與時間的關係,會計的所有領域便能串聯起來。   本書將讓您在一邊意識到時間與財務報表的關係,一邊學習到會計的全貌。   看完本書後,你應該能學會下列三項本領:   ●領悟「呈現過去結果之財務報表」

的能力   ●理解「現在的行動將影響財務報表」的能力   ●預測「公司未來狀況」的能力   或許您會懷疑「怎麼可能有這種如意算盤呢?」但是與其這麼想,何不先放下您心中的疑慮,繼續看下去呢! 岩谷誠治 後記   筆者於撰寫本書之際,極力避免使用「借方和貸方」、「期末餘額與期中變化」。   這兩者都是會計基本的重要名詞,但是從會計初學者的意見來看,我知道這些名詞只會成為學習會計的障礙。   首先,「借方和貸方」的問題在於名稱中的「借」和「貸」本身,都具有非常明確的意義。簿記發生初期原本具有意義的這個名稱,在現在的會計中,只不過是單純表示流水帳的符號罷了。   但是,無論如何都會讓

人聯想到「借」和「貸」本身的意義。   「為什麼,借入款會在貸方呢?」   「相反地,借出款為什麼在借方呢?」      會產生很多直覺又簡單的疑問,因而傷透了腦筋。   另一方面,「期末餘額與期中變化」在說明財務報表時,我曾用過以下的表現方式。   「資產負債表示期末餘額,而損益表表示期中變化」。   但是,一開始的問題在於不懂「期末餘額與期中變化」這個名詞的意義的人,以老年人居多。   再者,即便了解名詞的意義,也會產生如下的疑問:   「資產負債表裡記載的借入款的增減,不就是流量嗎?」   在以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為財務報表中心的時代,透過「期末餘額與期中變化」的說明是最具效果的,然

而到了導入新的現金流量表的現代,它反而成為讓人混亂的原因。   因此,本書將重點放在表示決算日時點「結果」的資產負債表,並試著重新整理表示「過程」的其他財務報表和時間軸的關係。   究竟是否真的如同前言所述,達成「不靠死記,就能學會能派上用場的會計知識」的課題呢?   我由衷地希望能聽到各位讀者的寶貴意見。   最後,對於盡力協助本書刊行完成的日本實業出版社的各位先進大德們,在此致上最深的謝意。 岩谷誠治 序章  因為死背會計,所以馬上忘得一乾二淨第1章 不斷重複的徒勞無功,就到今天為止擺脫「哪個是哪個?」的牢籠因為工作需要會計知識,便急就章地挑了一本入門書。「資產負債表顯示期末

的財務狀況。」「折舊攤提乃是將取得價款分配於使用期間。」機械式地背了一堆會計名詞,然而一個月後這些記憶便無跡可尋,結果又花錢買了剛上市的會計新書。我的腦海裡浮現了上面的情景。因此,本書並非只是單純地解說會計。而是希望讀者真的學會,「只要看過一次,絕對忘不了的會計知識。」為了達到上述目的,重點必須放在:減少「哪個是哪個?」,換句話說,也就是不需要「右邊和左邊」、「上面與下面」這種單純的記誦。學習新知識時,之所以會感到混亂,通常是因為弄不清楚兩個互相呼應的定義,亦即「哪個是哪個?」所致。說到會計,最典型的例子有「借方與貸方」、「期末餘額與期中變化」、「流動與非流動」等。例如:「資產負債表表示資產,

而損益表表示獲利?」「借方在右邊,貸方在左邊?不對,應該是借方在左邊?」等等,即使看書的時候懂了,但是之後,一旦遇到「哪個是哪個」的論點,只要沒有背下來,只能舉雙手投降。由於本書以「不靠死記就學會實戰的會計知識」為目的,因此會以能達到下列各點的方式來進行說明。•從理由開始學習與理解。•增加連結關係式的學習。•階段性的反覆學習。第2章 學會會計的五個重點理解「時間」與「人」的連結關係1如果能從理由開始學習,便不需要死記硬背「如果能真正理解,就不用死記硬背」,是準備入學考試時的不變定律。由於會計是基於商業的必要性所衍生出來的規則,因此所有的項目都有其原因和理由。所以,只要能從其基本理由去理解,就不

需要靠背誦「右邊和左邊」、「上面與下面」等,便能學會會計。愈想記住的愈容易忘掉,如果能用心地去理解,就沒有必要硬背。即使忘了「準備金」或「折舊攤提」等專有名詞,只要能理解這些項目在會計上的「機能」,也能看懂財務報表。

老 工程師 去哪了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耶~吃牛排囉。王小姐說看了很崩潰看完就飽了,少女果然嫩,這樣邊吃邊盯場顧小的罵大的不就是媽媽的日常。

這家之前就來吃過,豬肉比牛排還讚是怎麼回事兒,地方大好停車也不算太安靜,帶小孩的不用怕半獸人成為焦點。我心中必點菜色為伊比利豬和豬迪皮,各式烤蔬菜也很好吃,人夠多的話可點丁骨這價位還真不貴,想想也很好吃所以還是多找點人去吧。工程師特愛軟殼蟹,我也覺得這算是吃得到肉身的軟殼蟹,有的只有殼感啊他們的肉去哪了呢。燒番賣雖是招牌但我還好,如果你也不是愛吃磅蛋糕那種略乾的海綿體(?)之人就不要點,喜歡的會很愛啦但我就不行。對了當天我看到很多扇班族點商業午餐,感覺很划算我羨慕在附近辦公的人。

看在手忙腳亂的份上請點讚訂閱開啟小鈴噹,兩個兒子的媽望您牽成~

Fore Restaurant 怎麼去: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四街170號

對了有很多酒哦請大家杯底不要飼金魚(有夠老派)

製造甘願--新自由主義下台灣資訊人員異化的意識形態批判

為了解決老 工程師 去哪了的問題,作者朱錦鄉 這樣論述:

目前台灣主流心理學關於資訊人員的工作研究,乃至於所有的工作或職涯研究,幾乎都從管理或工商心理學的的角度出發,採用實證主義、量化研究法,探討變項間的關係,進而提出管理上的建議。這樣的研究取向有幾點問題,第一,實證主義的量化研究法為了統計的可行性,每次檢驗只能用少數的變項探討複雜的現實世界,無法呈現個人豐富的經驗、盤根錯節的因果關係。第二,實證主義之所以採用量化統計,是因為它視社會實像如自然界的單一實體,去除社會脈絡的差異,希冀發掘規律法則進而預測、控制,然而現實與歷史向我們證明社會不僅隨時間變動而變遷,即便在相同的時代不同國家、族群的社會文化也各異其趣。第三,工商心理學自始自以服務資本家、組織

的立場思考如何管理員工、提升工作績效,以達到企業不斷增長利潤的目標,忽略員工因此可能受到的不當對待。本文持相對立場,選擇站在勞工的角度為其發聲。在新自由主義的社會脈絡下,採用馬克思主義、批判理論取向探討勞工的工作經驗,以台灣資訊人員為研究對象,批判民族誌為研究方法,了解他們的工作日常與長期的職涯發展歷程,如何受到新自由主義的型塑造成人的工作異化。借用Burawoy的分析架構,解構新自由主義「製造甘願」的方式,除了現場的工作氣氛、升遷體制外,更重要、也是新的模式是從學校教育開始打造新自由主義理想的勞工主體,使其慣於透過心理技術進行心理學化的自我治理,並且透過它者的鏡映將象徵秩序寫入主體自我的無意

識當中鞏固甘願。使個人在異化的同時願意繼續遵從新自由主義的遊戲規則在職場上生存,並且將異化帶來的負向感受歸責於自己、而非社會結構,這也正是有別於馬克思提出的四種異化之外的第五種形式。在解構新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如何加諸於個人之後,本文最後提出的建議是期待個人去除他者的期待與意識形態,朝向本真的自我靠近,轉化為Tourine所謂的社會行動者,發揮創意,發展個人的行動方案進行抵抗,並且影響自身所處的社會環境,讓社會更適宜人的存在。

建築新觀點:日本第一結構設計師帶你看門道也看熱鬧

為了解決老 工程師 去哪了的問題,作者齋藤公男 這樣論述:

融合造型美學和工程結構技術!首創以結構師觀點來欣賞建築之美!解析金字塔、聖索菲亞大教堂、羅馬水道橋、艾菲爾鐵塔等世界指標建築,透視古今建築的歷史、建材、構造過程與工匠智慧,探索未來建築的可能性。   ★驚動台日韓的「Archi-Neering Design建築模型展」策展人撰寫!  ★日本建築成就獎得獎人代表作,「準建築人手札網站」勸敗必買!   金字塔不是法老王陵寢,而是防止沙漠侵蝕的防波堤?!   南義大利阿爾貝羅貝洛童話世界般的蘑菇屋,是未來環保屋的解答?!   從金字塔到摩天大樓、羅馬競技場到巨蛋運動場、石造拱頂到薄殼構造、石塊到混凝土到人造膜,用「放大鏡」和「磁鐵」觀察舊有的建築,以

全新的「建築觀點」發現未來建築的方向。   本書企圖導引眾人掌握「建築設計」與「工程技術」之間的關係,並從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發掘出未來建築的線索。齋藤教授以有趣的觀點為眾人剖析,從古代世界遺產建築到時代尖端建築,從大規模技術到貼近生活周遭的技術,不只是建築、結構專家能從中思索、激發出「新穎的創意」,單純喜歡建築旅行的人,也一定能獲得知識上的滿足。 作者簡介 齋藤公男   日本空間構造設計第一人。出雲巨蛋、靜岡體育場、山口KIRARA巨蛋等結構設計都是出自齋藤之手。榮獲建築大獎無數,主要有日本建築學會成就獎.教育獎,以及松井源吾獎、IASS.平井獎、托羅哈獎等。著作有《空間.構造.故事──結構設計

的行跡》《建築新觀點──日本第一結構設計師帶你看門道也看熱鬧》。   重要經歷:  1938年 生於日本群馬縣。  1963年 日本大學理工學研究科研究所畢業。  1973年 擔任日本大學理工學院建築科助教。  1991年 升任同所大學教授。  2008年 退休,獲命為榮譽教授。  2007年 擔任第五十屆日本建築學會會長。   結構設計代表作:  1967年 岩手縣營體育館  1978年 日本大學Faraday Hall  1985年 日本大學理學院體育館  1988年 前橋市綠巨蛋  1991年 酒田市國體紀念體育館  1991年 天城巨蛋  1991年 出雲巨蛋  1994年 穴生巨蛋 

 1994年 船橋日大前車站  2001年 唐戶市場  2001年 靜岡縣ECOPA體育場  2002年 靜岡縣ECOPA 競技場  2002年 山口縣KIRARA巨蛋  2002年 京都水上競技場  2004年 京澤車站.巨蛋廣場 譯者簡介 李豪軒   1998年取得大阪大學人類科學研究科碩士學位,現為該大學同科博士班生。曾擔任半導體產業日商公司營業部資深經理,譯作有《洋溢幸福的青苔小世界》《40歲,好日子才開始──享受人生下半場,50件該做的事》《理想的隔間圖鑑》《建築新觀點──日本第一結構設計師帶你看門道也看熱鬧》。 前言 建築雙翼──「建築設計」與「工程設計」 004 01|石材的堆

疊與填塞  00802|黎明期前的疊澀拱頂建築 01003|安地斯神鷹翱翔的空中之城  01204|蘑菇般的環保屋 01405|輸送水的拱橋  01606|石工軍團的夢想與挑戰  01807|秘密就隱藏在重力層次的設計 02008|超越宗教受人喜愛的大教堂  02209|誕生於文藝復興的優美圓頂建築  02410|為何哥德建築稱得上是劃時代革新?  02611|天文學家建造的地標 02812|控制搖晃的中心柱之謎  03013|木造剛架結構  03214|再生的木造建築 03415|村民共同維護的永續建築 03616|開創時代的草圖 03817|產業革命開創了造橋新紀元  04018|蘊藏工程

師精神的工藝極品  04219|名為風的設計師 04420|跨海的蓋爾伯鋼樑  04621|重力創造的懸鏈線  04822|RC源起於一個小花盆 05023|頂立於溪谷上的三鉸拱橋 05224|誰是海恩茲‧伊斯勒?  05425|像布一樣薄的混凝土 05626|薄殼與厚殼 05827|第一個超越萬神殿的RC圓頂 06028|像一首小詩的RC橋 06229|用PS力完成的RC水道橋 06430|建築工法上的挑戰  06631|在風中飛舞的RC薄殼建築  06832|一片吊掛的曲面 07033|讓日本誇耀世界的競技場 07234|波瀾壯闊的纜索結網 07635|永續生命的絕佳設計 07836|閃耀

於海上的白色船帆  08037|柔和兼具彈性的網殼建築 08438|追求「自然輕量」的極致 08639|玻璃薄殼設計重燃博物館生機 08840|跳脫建築架構的玻璃設計 09041|魔法的曲線樑  09242|享受空中漫步的樂趣 09443|自行車輪胎構思的運動場 09644|飛舞空中的螺旋梯子 09845|挑戰極限高度  10046|隱藏式超級結構 10247|名為「張弦樑」的混合性結構 10448|懸浮於空中的BSS  10649|用張力環將圓頂撐起來  10850|翻花繩結構 11051|張力平衡結構的藝術 11252|張力平衡結構進化為張力平衡系統 11453|由PCa預鑄混凝土塊聚合而

成 11654|會動的建築 11855|眾人合力搭建的再生空間 12056|智慧型建築──大巨蛋  12257|組合超輕量的圓頂建築  12458|多面體建築設計 12659|從懸吊式到喇叭形張力膜 12860|利用空氣壓力,使膜體膨脹  13061|新式膜建築設計 13262|空中步橋為城市增添色彩 13463|豐富景觀的步道橋  13664|趣味十足的橋  13865|力學與空間 14066|力學與形態 14267|結構與空間 14468|素材與自由形態 14669|流動空間與穿透結構 14870|IT設計的建築形態 15071|耐震強化設計  15272|永續性設計 15473|自體增殖

的太陽能煙囪  15674|如果你是富勒,地球號太空船去哪了?  158 後記 連結生命的建築智慧 164 附錄:參考文獻 162   建築工程設計展 166   索引 168   AND模型圖錄 170   來自311的啟示  174 前言 建築雙翼──「建築設計」與「工程設計」   文西村的李奧納多也就是李奧納多.達.文西名字的實際意涵。他在三十歲左右,帶著手工銀製豎琴,從家鄉翡冷翠一路來到米蘭。即使經過了六世紀之久,米蘭至今仍然是彰顯達文西豐功偉業的福地。例如他的壁畫〈最後的晚餐〉,幸運躲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轟炸危機,近年來也在結合各種專業科學技術下修復完成。在「達文西博物館」內,還可

見到滿滿的根據殘留的遺稿所製成的發明模型。穿過艾曼紐二世迴廊,背對著市政廳,李奧納多被四位弟子圍繞的塑像就矗立在斯卡拉劇院前的廣場上。另外在大聖堂西北邊約800m的地方,有座史佛薩古堡。原本這座古堡寬廣的中庭內,應該要擺飾著世界最大的青銅雕刻,是米蘭公爵盧多維科命李奧納多鑄造的「佛朗切斯科的騎馬像」,但在1493年當時只完成了馬的粘土像(7.2m)。之所以如此,說不定是技術無法克服,也可能是因為遇到戰爭,而就此放棄鑄造青銅像,到後來甚至連粘土像都毀壞了。最令人驚訝的是,這個夢幻的騎馬塑像,卻在500年後的1989年,神奇地在日本展現它的英姿。值得玩味的是,從這整個故事中,可以窺看到藝術、科學、

工學、技術這四個關鍵字。15世紀興起的文藝復興(renaissence)運動,其法文的意思就是「再生」。擅長藝術與科學,才華洋溢的李奧納多正符合這個時代的典範。   不過,這時期儘管藝術與宗教是融合一體的,在另一方面宗教與科學卻是背道而馳,這種激烈的衝突性就深刻地被描寫在由丹.布朗的小說改編成的電影《達文西密碼》《天使與惡魔》中。而電影中主演的湯姆漢克就是被捲入了這樣的離奇的黑暗世界。   說到建築的「科學」,可說就是力學,相關的第一本著作即著名的《關於兩門新科學的對話》,是李奧納多去世80年後,由高齡70的伽利略傾全力完成的嘔心瀝血之作。從經驗轉進入科學。結構力學一時間百花齊放,急速發展起來

。「工學」說的就是將木頭及石頭換成鐵這種新素材的構造法。工法的概念產生則是在18世紀後半的產業革命之後。接著,工程師這個職稱是在挑戰英格蘭鐵橋谷的鐵橋、水晶宮、皇家艾伯特橋的技術中確立的。   在「佛朗切斯科的騎馬像」裡頭,隱約可見到這四個關鍵字「藝術、科學、工學、技術」,被具體呈現出來。實際上這四個獨立的概念,在定義上又深又難解。其間的關係性也是各有各的見解。但是如果將各個要素分離檢視的話,就可以發現各種耐人尋味的關聯性。   例如,「藝術與科學」是應人類的幻想而生的產物,很輕易就可以超越時代。而「技術與工學」則是人類做出來的現象,是時代的附屬品,會應社會的需求而改變。「科學與工學」是為了證

明假設成立,透過檢證去取得大概的通則;相對地「藝術與技術」都是人類想像的產物,有其鮮明的獨特性。針對突然會有靈感出現這一點,「技術和科學」是相同的。如果以為擁有了「科學.工學」,無論什麼樣的「技術」都能施展出來,抱持這種想法很危險。反觀在「科學.工學」尚未形成的時代,卻存有不少技術性與藝術性的遺產。   什麼是設計(日文稱為意匠)?「設計必須要有個具體的對象。設計(design)這個詞的語源是來自拉丁文的desinare,意思是將事物的輪廓給呈現出來。而意匠(日文)這個『意』字,就有想像的含義,而『匠』這個字則是製作的意思。」(摘自香山壽夫著作《人類為何需要建築》)日本建築學會從2008年開始

舉辦「建築設計發表會」,來參加的人也都抱持一個觀念,要讓都市、環境、建築、結構等相關領域的交流更加熱絡。   「設計」常當作名詞用,表示「外形」,當然作為動詞的含義就更廣了。如果設計是指想像、檢證與選擇的一連串過程,那設計所涉及的對象,就包含著人們的各種行為。其實我們無時無刻不面對著設計的世界。比如說,人生的設計、旅行的設計等。當然結構的設計也是其中之一。   我們的生活周遭有很多「工業設計(ID)」所產生的產品,舉凡大的小的、會動的不會動的、重的輕的,各式各樣的產物(工業製品),都是以滿足使用便利、耐久、價格低、個人喜好為目標。就如美國蘋果公司的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所帶來的革命性概念。從ip

hone到ipad,都是將軟體與硬體巧妙結合於IT的產品上,徹底地追求使用的便利性與設計性。 建築家所設計的住宅也是其中一個例子。一般工業設計是以最新的科學、工學、技術為基礎。當然今天的課題有諸如節省資源、能源的觀點,但是有時候科技與市場經濟結合,超越了使用者人類的需要,而有過度設計的現象產生。對於技術的過分自信,反而導致科技上的失控,這點是必須注意的。   換個角度來看,在運動的世界裡,在追求力與美方面,有體操、跳水和水上芭蕾等;在強調技術與藝術方面,有花式溜冰、跳台滑雪等;除此之外,還有在時間及跳躍上比高低的滑雪、溜冰、游泳、田徑等等。在那最重要的一瞬間,不特別去追求「技術」,而是讓自然的

「美」發光。又例如人力飛機在設計簡約,追求輕量化的結果下,自然能孕育出一種極致的美感。在自然的生物界中,也有相同的例子存在。 所謂「Engineering=工程學(技術)」就是運用及應用科學.工學的力量,來針對每個各別的課題,在安全性與經濟性的軸線上,去達到所求的成果。再進一步,就進入「工程設計學」的領域。當提到建築的工程設計學(ED)時,腦中即浮現奧帕.艾拉普(Ove Arup)的那段話「ED與科學不同。科學的世界是將各個現象加以調查,去發現其中的法則;而ED就是利用一般的法則,來解決各個問題。在這個層面上,(特別是建築方面)ED或許要比科學更接近藝術。藝術也是一樣,其解決的方法是無限多的。

」   商品與建築的設計有何不同?當然兩者的共同點也不少,不過市場上的普及商品所用的工業設計(ID)的思想或手法,在「建築的世界」並不適用。比起商品設計,要滿足多樣性、個別性、即時性、時間性等條件,在建築上並不容易做到。例如建地,必須考慮到地震、下雨、刮風、下雪這類的外在干擾,以及功能與性能的變化,還有客戶的個性或想法,與價格、工期、耐久性等等,所有的條件都要涵蓋在內,得出最後結論後,再決定如何設計。所需要的不只是電腦的作業而已,也要有人類的無限潛能,應該稱之為「心眼」的想像構思的能力。 在「建築的想像」中,包含以工程師的視野來看的ED,同時也帶有來自建築家對於ED的關注。也就是說,意像(所追

求的事物)如何來實現?如何將科技的潛在可能性給發揮出來?未來在這兩個向量上將會被強調要求。這兩個向量不但可由建築家和工程師在職能上共同合作來達成,也能是一個人同時扮演兩個角色。這點與日本自古以來傳統工匠的世界是相同的。   意象與科技,或是建築學與工程設計學,彼此間融合、觸發、統合的樣貌,稱之為「建築工程設計」(ArchiNeering Design, AND),就好像是將Art、Architecture、Engineering之間的關係再次重整般。重新再仔細地檢視那些,包含建築、都市、住宅在內的世界遺產,我們可以看出來造就這些建築的計畫、設計、構造的AND世界—浮現出一個關懷地球與人類的建築

世界。 託付予這兩個向量所支撐的「建築之翼」,就能讓我們飛向未來。 齋藤公男 01|石材的堆疊與填塞埃及的國土97%是沙漠,由南向北,尼羅河貫穿其中。全長6700km,沿岸兩側合起來,耕地的寬度不超過10~20 km。由古至今,人們都是靠近河邊生活。早期金字塔是座白色閃亮的象徵性建築,在太陽光的反射下,有如耀眼的燈塔一般,歡迎著那些來自地中海,到埃及尼羅河的人們。 金字塔是人工的山嗎? 目前為止,在埃及被確認為金字塔的有79座。其中真正屬於三角形的金字塔有68座。我們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金字塔的所在地與建造年代。這些金字塔幾乎都位在三角洲一帶延伸出去100 km之內的西岸地方,而且都集中在

古王國時代1000年左右所建築的。「金字塔為法老王的權威象徵,是在高壓統治下犧牲人民所換來的。」這種看法從希羅多德的時代開始由來已久。可是時至今日,抱持著法老王是暴君,金字塔是王墓的看法的人越來越少。物理學家K. Mendelssohn 認為,在尼羅河氾濫期(7~10月)來臨時,金字塔只是「為了解決農民失業問題的公共事業」,這種說法廣被接受。 但是這說法也還有疑慮在。為何僅限於某些王朝、且集中於尼羅河西岸以及北部三角洲上游?為什麼是如此巨大,而且是四角錐體?如果不是法老王的墳墓,那目的又是什麼呢?在眾說紛紜下,最有說服力的就是高津道昭所提出的假設,「為了保護尼羅河西方的山丘,所建造的人工山。」

為了能確保留住尼羅河氾濫所帶來的養分豐富的黑土,又要能防止因為侵蝕而導致整個河流移到西邊的沙漠。能夠同時滿足這兩個矛盾的需求,建造巨大的金字塔作為「間隙式堤防」,便是個解決方法。如果單獨存在則有消波塊的功能,複數並列便具有「霞堤」(一種日本傳統不連續的提防設計)的作用。雖然複數的金字塔是互相分離的狀態,但是藉由堆積而逐漸形成連續的小山丘,成為一道防波堤。雖然強韌,可是又不至於妨礙到氾濫的河水流向沙漠,設計上最好的形態就是採用四角錐體。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這樣就不會給鄰近的國家帶來不安,因為這可不是巨大的要塞,而是「看起來像個陵寢」的建築。真正暸解金字塔的目的的人,我想只有法老王和少數的

高官而已吧。 04|蘑菇般的環保屋 在義大利的「鞋跟」位置,也就是義大利南方的普利亞地區,這裡在15世紀末被稱為「森林女神.阿爾波路貝利(拉丁語的意思為美麗的樹)」的新領地。後來改稱為薩拉開拓地,約有200個居民。最後他們擺脫了拿波里國王的壓迫,在1798年用選舉的方式產生第一任市長,這地區隨即改名為「阿爾貝羅貝洛」。 阿爾貝羅貝洛城範圍包括兩座小山及中間谷地。北側的山上是以現代建築為中心;南側的小山則有如魔法王國一般,遍地都是狀似「蘑菇林」的「土盧洛」(trullo)建築。沿著坡道往上走,就隱沒在這上千的「魔法師的尖帽」叢裡。所謂「土盧洛」就是指圓錐形的屋頂,幾間組成一戶就稱為「土盧里」(複

數形trulli)。這語源來自拉丁語「一間房屋有一個屋頂」的意思;另外在希臘語則表示「圓頂形的建築物」或「小塔」。 最初的40棟土盧洛建築出現於16世紀中葉。往後的100年間,因為很多的農民投入此地開墾,建設了更多的土盧洛來解決居住的問題。為何會有這樣不可思議的屋頂結構,原因眾說紛紜。但最有說服力的解釋是,為了逃避高額的房屋稅,當被查稅時可立刻拆掉屋頂,並宣稱「這個不能算是間房屋」。 為了保護水源所設計的結構 為了蓋出土盧洛的圓錐狀屋頂,首先築起兩層的壁面,在兩層壁面之間以岩石的斷片、小石頭、泥土來作強固。先在房屋的中心立一根柱子,再將繩子綁在柱子上,以這個畫出圓形,在環狀的地方由下往上,

依序堆砌石頭,並逐次突出堆疊,也就是讓它產生疊澀的效果。另外靠著水平方向的環形抗力(摩擦力),進而形成圓頂的形狀。在尖頂上,安置一顆裝飾用的大石,再從建地的地表挖些防水用的石灰石塗裝在屋頂上,這樣就完成了強固的三層結構,而且是冬暖夏涼的手工住宅。 如何將「水」保留住也有其方法。原本這個地方雨水就少,這石灰岩的土地距離湖或河川也很遠。於是人們就利用土盧里兩個圓錐屋頂的中間部分,將雨水集中此處,再引進地下水槽,以作為生活用水。在城鎮的廣場地下,也有共用的儲水槽,靠生活共同體的力量,來確保水源。08|超越宗教受人喜愛的大教堂 一個都市被攻陷,導致一個國家滅亡,這種事在歷史上並不稀奇。但是一個城市被攻

陷後,致使幾百年來一直對周邊世界極具影響力的文明消滅,這樣的例子並不多。由330年5月11日起,到1453年5月29日為止,君士坦丁堡一直是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的首都,期間長達1123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