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評論家薪水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美食評論家薪水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JohnDewey寫的 一九一九,日本與中國:杜威夫婦的遠東家書 和箕輪厚介的 除了死,都只是擦傷:一個狂熱編輯的革命工作哲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忍臭吃了17次臭豆腐!他成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美食評論家也說明:但是身為美食評論家卻不能如此「果決」,就算再怎麼討厭、排斥,還是得吃下去...(小百合,臭豆腐,美食評論家,強納森古德,Jonathan Gold,City of Gold,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網路與書出版 和方智所出版 。

最後網站加拿大政府招人!要求不高年薪最高近$10万 - 新华侨网則補充:有些职位甚至不需要大学学位或大专文凭,薪水从$49000 到超过$92000 不等! 行政文员Ad […] ... 2021-12-15 来源:加国无忧 分类:加拿大新闻 评论(0).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美食評論家薪水,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一九一九,日本與中國:杜威夫婦的遠東家書

為了解決美食評論家薪水的問題,作者JohnDewey 這樣論述:

五四一百週年,杜威訪華一百週年回顧 杜威如何親身經歷五四,留下對東亞巨變的第一手觀察?   一個意外邀約,杜威夫婦結束在日本的旅程後去了中國,親身經歷五四運動,目擊亞洲第一個共和國的巨變。他們的家書有思想家的深刻觀察,也有旅人體驗的溫馨趣味。   一九一九年,哲學家約翰‧杜威與妻子愛麗絲‧C‧杜威到訪日本和中國,他們將一路所見所聞記下,寄回美國與遠方的兒女分享。《一九一九,日本與中國》收錄了其中六十四封書信。   杜威夫婦原是要到日本度假散心。在日本與中國的朋友、學生,聽聞夫婦倆來訪亞洲的消息,便積極邀請他們在兩國演講、授課。單純的遠東觀光之旅,於是變成東亞講學之行。   他們在日本停

留兩個多月,抵達中國時正好遇上五四學運。向來被西方人認為古老停滯的國度化身民主舞臺,民意對抗強權的歷史大戲就在眼前展開。兩人一邊講演,提倡著民主、教育與平權,一邊回想經歷的日本、審視當下的中國,研究著一戰後兩個亞洲古國和全球的政治局勢、社會變革與風土民情,一待就是兩年餘。   這六十四封家書,是杜威夫婦的異國行旅札記,是深刻全面的人文觀察,也是他們理清思路、建構往後思想的筆記;為讀者帶來旅遊逸趣外,更引領我們凝視變動的亞洲,跟隨兩人思索世界的過去與未來。   在五四中國這個舞臺上,杜威既是觀眾,也是演員,他盡量扮演好兩種角色,而杜威和夫人留下來的這些遠東家書,也讓我們有機會觀賞這齣難得的歷

史劇碼。──王清思(本書導讀人)   作者簡介 約翰.杜威 John Dewey, 1859-1952   美國哲學家、教育家、心理學家。實用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引領進步主義教育運動,深刻影響了二十世紀美國的教育思維,中國五四時期的胡適等人也備受啟發。   杜威 1884 年取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後,執教於密西根大學,開始關注教育課題。1894 年至芝加哥大學任教。彼時,一派以經驗為基礎的知識理論——實用主義——方興未艾,杜威為詹姆斯(William James)的學說撼動,原先的唯心思想遂而轉向實用關懷。這段時期杜威開始嘗試落實教改理念,他創立實驗學校,實施從活動中學習的

教學法。   1904 年杜威到了哥倫比亞大學,最後近四十年的學術生涯大都在此度過。杜威於此多元思想激盪的環境裡,不僅在知識論及形上學的題目上著述頗豐,也延續對於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興趣,陸續完成《我們如何思考》(1910)及《民主與教育》(1916)。   杜威同時也投身公眾議題、平權運動,是重要的社會評論家,1919-1921 年於中國講學,期間所發表的演講多達兩百餘場,提出合乎實用主義的哲學思潮和教育思想,對中國的知識分子啟發甚巨、影響深遠。 愛麗絲・C・杜威 Alice C. Dewey,1858-1927   全名Harriet Alice Chipman Dewey,美國教育家

、女性主義運動支持者。1896 年與丈夫約翰・杜威創辦實驗學校,後為該校校長暨英語、文學部門負責人。與丈夫赴中國期間,亦曾四處演講,致力推動中國女性受教權。 譯者簡介 林紋沛(序至 4 月 22 日信件)   臺大外文系學士、歷史所碩士。喜歡看書、看戲、旅行、吃甜點。譯有《論友誼》(亞歷山大・內哈瑪斯著,網路與書出版)、《從彼山到此山》(大塊文化出版)。 黃逸涵(4 月 28 日至 8 月 4 日信件)   外語系、翻譯研究所畢業,靠著強調「譯者隱形」的本地化產業餬口,認為名字能印在出版物上就算美夢成真了。   【導讀】誌杜威:紀念一位哲人的文化行旅  (王清思)

序  (伊芙琳・杜威) *日本篇(一九一九年二月至四月二十八日) 東京,二月,星期一 二月十一日,星期二(東京) 東京,二月十三日,星期四 東京,二月 二月二十二日 東京,二月二十八日,星期五 三月二日,星期日早上 東京,三月四日,星期二 東京,三月四日,星期二 三月五日 東京,三月十日,星期一 東京,三月十四日,星期四 東京,三月十四日 東京,三月二十日,星期四 鎌倉,三月二十七日,星期四 東京,三月二十八日,星期三 東京,四月一日,星期二 東京,四月一日 東京,四月二日 東京,四月四日 東京,四月八日 奈良,四月十二日 京都,四月十五日 京都,四月十五日 京都,四月十九日 京都,四月二

十二日 四月二十八日,熊野丸船上,航向中國 *中國篇(一九一九年五月一日至八月四日) 上海,五月一日 上海,五月二日 上海,五月三日 上海,五月四日 上海,五月十二日,星期一 星期二早晨 上海,五月十三日 南京,五月十八日 南京,五月二十二日,星期四 南京,五月二十三日 南京,五月二十六日,星期一 北京,六月一日,星期天 北京,六月一日 北京,六月二日 六月五日 北京,六月五日 六月七日 北京,六月十日 六月十六日 北京,六月二十日 北京,六月二十日 北京,六月二十三日 北京,六月二十五日 北京,六月二十七日 北京,七月二日 北京,七月二日,星期三 北京,七月四日 七月七日,星期天 北京,七

月八日 北京,七月八日 北京,七月十一日 北京基督教青年會,七月十七日 北京,七月十七日 北京,七月十九日 北京,七月二十四日 七月二十七日,時間稍晚 北京,八月四日 *杜威夫婦寫信時日期略有誤植,本書謹遵照原書日期與排序。   導讀 誌杜威:紀念一位哲人的文化行旅   二十世紀是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嶄露頭角的時期,在眾多哲學家中,約翰.杜威(John Dewey)可說是獨樹一格;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僅限於哲學界本身,也遍及了教育界和一般的社會界。他一生的足跡廣及歐洲的土耳其、南美洲的墨西哥、遠東的日本和中國,以及蘇俄。杜威脫離了一般哲人深奧冷峻的印象,給人一種親民樸質之感,因為他所重視

的是一種應用哲學,他所關切的是人的問題。杜威認為哲學應從事文化的批評,哲學家應自詡為文化的醫生,勇於診斷我們的文化哪裡生病了,真正的藥方又在哪裡。   敏銳的讀者在閱讀《一九一九,日本與中國:杜威夫婦的遠東家書》時,可以試著去感受杜威在字裡行間所流露的淑世關懷,也可以試著去拼湊出他所看到的各種病兆。評論家曾形容杜威本人和他的作品皆透露出他過人的持平能力,指的是他可以在正反兩面中看出各自端倪,既不失偏頗,又能如實探究。正如在這些書信中,杜威對中日文化的見地,各有褒貶,或者說,褒中有貶,貶中亦有褒,讀者可以細心留意。還有,杜威對於人事物的見解會隨著事實與經驗的改變不斷調整,大至他對五四運動的評價

,小至他對中國民族性的看法。我相信藉由杜威的哲學高度,讀者所看到的世界應該會比一般的旅遊札記更多出了一份知性的饗宴。   對今日的讀者而言,一百年的時空轉換,意味著我們能讀出更多內涵,我們可以套入自己的旅遊經驗與文化體驗,與杜威和杜威夫人做一番比較。姑且不論有所一致或不一致,我們可以想想,這一百多年來改變了什麼?什麼沒有改變?其實,我發現,杜威和杜威夫人也是一直忙著比較,比較他們的歐洲經驗和遠東經驗,比較美國家鄉和遠東文化的差異,比較日本和中國民族性的不同。相信這種多重比較的視野,能為閱讀帶來更豐富的意義和樂趣。以下先談談我自己作為此書讀者的經驗。   ◎   距離上次閱讀杜威夫婦的遠東

家書《Letters from China and Japan》,已將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時我正好開始著手準備博士論文的研究,主題是杜威中國行的經歷和影響。我很想了解杜威在中國講學兩年經歷了什麼、反思了什麼?對他的意義和影響又是什麼?有趣的是,當時有人好心提醒我這個題目很難研究,建議我改題目,否則會畢不了業。還好,閱讀這些書信,給了我初步的信心繼續深究,也才有後來的研究成果,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我的英文專書《John Dewey in China: To Teach and to Learn》(美國紐約大學出版社SUNY,二○○七)。   如同我的專書書名所揭示,杜威在中國有兩個角色,一是教

學者,二是學習者。書中兩個角色都有所著墨,但是,對於一個喜愛杜威的人而言,了解他如何在異地適應生活,如何與人互動,如何洞察周遭,如何詮釋所見,在在都讓我更認識杜威這個人,更貼近他的價值與理想,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經驗。如今再讀,彷彿遇到了老友,讀來格外親切。   十五年前閱讀這些書信時,我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戰戰兢兢地探尋與主題有關的線索,生怕錯過任何重要的訊息。但這一次,我將自己設定成一般讀者,抱持著自然輕鬆的態度,隨著杜威夫婦細膩的文字,進入他們筆下所描繪的異國旅程,彷彿隨著他們的步伐,一起走進了當時的日本劇院、餐館、民宅,體驗了一百年前的日本和中國各階層的人們是如何地生活;隨著他們時而逗

趣幽默、時而嚴肅反諷的口吻,一起反思社會百態與文化差異。有了這次不一樣的閱讀經驗,我更加能明白當年這本書─也就是一九二○年由杜威女兒編撰,由紐約的達頓出版社(E.P. DUTTON)出版的《Letters from China and Japan》─誕生的緣由。想想杜威和夫人每隔一段時間就捎回家鄉的家書,在親戚、家人和朋友之間如何地流傳、如何地受歡迎,就可以了解為何杜威女兒當時決定要出版這些本來沒有打算要公開的私人信件。信函中所描述的東方世界既深入又有趣,與更多人分享也不失為美事一件,畢竟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   現在再讓大家認識這段歷史:關於杜威夫婦的遠東行,一場意外的豐收之旅。

  一九一八年秋天,杜威從哥倫比亞大學那裡獲得休假,動身前往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授課。他和妻子愛麗絲心想,這樣可以在地理上更靠近亞洲,因此打算來年春天藉此去日本旅行。杜威也希望這樣的旅行對妻子有幫助,可以療治她先前因兒子在義大利旅程中意外夭折而帶來的長期抑鬱。杜威夫婦的日本朋友知道了杜威打算造訪日本的消息之後,就開始為他們做了一些參訪規畫,包括在當時東京帝國大學的哲學系列講座。杜威夫婦於一九一九年二月間抵達了日本,逗留了約兩個月之久,之後他便受邀前往中國。   杜威在日本雖然備受禮遇,出席了各種重要場合,並和許多知名人士會面,但他的學說並沒有引起特別大的回響,反之,他在中國卻受到了空前的歡迎

。如果說日本行是杜威夫婦早先規畫好的遠東旅程,那麼後來追加的中國行卻成了意外而美麗的插曲,由於插曲太過精彩,太過撼動人心,轉而變成遠東行的主調。   事情的來由是這樣的:當年胡適等人輾轉得知杜威夫婦在日本旅遊的消息時,便嘗試與他取得聯繫,並邀請他到中國訪學一年。收到邀請時,杜威頗為驚喜。他覺得利用返美前的夏天造訪中國是個不錯的安排,只是他也不確定自己能待多久,畢竟哥倫比亞大學或許不會同意他請假一年。然而,這對杜威而言,是很有吸引力的一趟旅程,因為他想要多認識東方社會和文化。不過,儘管杜威在前往中國前夕得知哥大的請假申請已經獲准,他在抵達前仍然沒有正式答應要在中國待上一年。他需要多一點評估,以

便做出明智的決定。   這當然不是一個輕鬆的決定。對於中國,杜威畢竟了解得很少,不知道這樣的決定是否要承擔一些風險。在經濟上,杜威也有顧慮,他的生活一點也不寬裕。事實上,若不是因為一位富人好友巴恩斯(Albert Coombs Barnes)的贊助,杜威無法支付去日本的旅程。巴恩斯答應支付杜威一個月的薪水,條件是要他撰寫一份報告,主題是日本在大戰後的國際關係中所扮演的角色。除了經濟方面的不放心,杜威也不知道他的中國弟子們會給他安排一些什麼樣的活動。儘管杜威對他的中國行有著種種複雜的感受,最後他想去探險的心還是大過擔憂。   然而,這份擔憂卻隨著他踏入中國時煙消雲散,因為迎接他的除了是久違的

學生,還有那震撼人心的五四運動。杜威和夫人初抵華不久即遇上了五四學生示威運動。杜威心想,中國這個帶有神祕色彩的古老文明,不是一向被西方人視為被動而停滯不前嗎?為何在北京街頭抗議的學生,竟然可以如此公開激烈地反對政府當局將山東割讓給日本的決策,甚至還能成功地說服商人們一起加入他們的行列抵制日貨?杜威一直關注著學生運動的變化與後續發展,他甚至希望這個運動能喚起人民的決心,透過和平的方式重新建立一個真正有民意基礎的新政體。畢竟,杜威一直以來都相信:真正的民意所匯集而成的一種思想與道德的力量,絕對勝過任何軍事強權的武力威嚇。   說真的,五四運動宛如是好客的中國人送給杜威的見面禮。如果不是五四運動激

起的社會浪潮和求變的社會氛圍引發杜威探究的興趣,若不是因為杜威正好在這精彩的歷史交會點上抵達中國,他或許待了兩、三個月遊山玩水一番之後,就決定打道回府,也不會答應在中國講學一年,甚至還願意再留第二年。杜威曾這麼說:「對一個外出漫遊、四處搜尋浪漫生動景致的人來說,中國看上去好似一幅令人掃興的圖畫。然而,要是用心靈的眼睛去觀察,那麼,它處處顯示出現在正上演著一部極富吸引力的大戲。」的確,「五四中國」充滿著各種問題,但也意味著無限可能,的確是一齣相當引人入勝的劇碼。在五四中國這個舞臺上,杜威既是觀眾,也是演員,他盡量扮演好兩種角色,而杜威和夫人留下來的這些遠東家書,也讓我們有機會觀賞這齣難得的歷史劇

碼。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齣五四大戲中,還有另一名重要的外國觀眾和演員,那就是英國哲學家羅素(Bertrand Russell)。羅素於一九二○年受邀至中國講學,停留了九個月(其中幾個禮拜,因大病一場,必須停止所有活動),與杜威在中國打過照面,最後離開中國的時間點也和杜威夫婦相去不遠。羅素回到英國之後,儼然成了中國專家,隔年(一九二二年)就出版了《中國的問題》(The Problem of China)。其實,杜威也一樣有資格寫這樣一本書,他停留的時間更久,接觸的層面也很廣,他也接到了美國出版社的寫書邀請,但最後沒有答應。我想,這不是因為杜威沒有能力寫,而是因為他深知中國人的問題不是由一

個外國人三兩下就可以講清楚、道明白的;杜威也曾表示過,他希望中國人的現況和問題,可以由中國人,以中國人的角度來寫。杜威看了羅素的《中國的問題》一書之後,提出了這樣的評論:他誇讚羅素寫得很清楚,但他認為這樣的清晰度,對於一直動盪不安的中國而言,不免格格不入。講到這裡,不知讀者們是否也跟我一樣,覺得這齣五四大戲實在太精彩,不看可惜!   ◎   在閱讀「遠東家書」時,讀者應該能察覺到,在日本的杜威和在中國的杜威,給人不同的感覺,在日本的他,比較像是旅者,讚嘆著日本人如此周到的禮貌,如此精緻的美食文化,如此乾淨的街道和如此一塵不染的地板,但也詫異著他們的英文是如此的有限。雖然偶爾也會看到杜威陷入

哲思,例如流露出對自由主義者的同情,對日本軍國主義的批判,對於男性沙文主義的嘲諷,以及對於美國民主理想的擔憂,但整體而言,閱讀杜威和夫人的日本書信會令人放鬆心情,尤其看到杜威揭露自己一開始不熟悉跪坐,大剌剌地拿著椅子坐,到後來他們又寫到自己入境隨俗,願意跪坐兩小時,接受他人盛情款待吃飯,到起身時的笨拙和雙腳麻痺的樣子,實在令人莞爾。   反觀,在中國的杜威不只是個旅者,他更是個哲學家,因五四所拋出來的巨大難題,鎮日思索;他時而興奮,時而沮喪,時而又燃起希望,他毫無保留地將自己涉入其中,他投入的程度有多少,他的學習和成長就有多少。這些書信只記錄了杜威成長的一小部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杜威當

時在中國為《新共和》(New Republic)和《亞細亞》(Asia)兩本雜誌所寫的四十多篇報導(有收錄在杜威作品全集中),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知名的政治評論人李普曼(Walter Lippmann)還稱讚杜威的這些遠東報導是這一文類的最佳典範。   《一九一九,日本與中國》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其中有部分的信函是由杜威夫人愛麗絲所執筆的。當時很少女性,特別是在日本,能擁有像愛麗絲這樣的機會,出席大都只有男性才能參與的場所,看見多數男性看不到的角落風景,例如日本藝妓眼中獨特的悲傷。愛麗絲的眼光所關注的事物,應該與男性有所不同,這點對於現代讀者而言,也是彌足珍貴的,應該能引發高度興趣和共鳴。希望本

書的讀者,不管是對歷史或對杜威有興趣,都能跟我一樣,從中發現許多樂趣和意義。 王清思(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序   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教授約翰.杜威(John Dewey)和夫人愛麗絲.C.杜威(Alice C. Dewey)於一九一九年初離開美國,前往日本旅行;本書出版的信件即是出自杜威夫婦筆下。杜威夫婦迫不及待地踏上旅程,因為他們多年來一直渴望至少能看一眼東半球的景色。這趟旅行原本純屬休閒性質,但就在他們從舊金山出發前夕,杜威教授受邀(邀請以電報發出)到東京帝國大學講課,之後也受邀到日本帝國各地演講。杜威夫婦三、四個月來在日本各地旅行參訪,度過非常愉快的時光,又因意外備受禮遇而

倍感開心,於是到了五月,他們決定繼續旅程前往中國,在回美國以前,至少在中國待上幾週。   中國正身陷困局,掙扎成為統一獨立的民主政體,杜威夫婦對此深感興趣,因此改變了原本在一九一九年夏天返美的計畫。杜威教授向哥倫比亞大學申請一年休假,請假獲准,他和杜威夫人現在仍然留在中國。夫婦兩人皆四處演講、交流,致力將西方民主的幾分內涵帶給這個古老帝國,同時,兩人也十分享受這段經歷,一如信中所言,珍視這些時光,認為這趟旅程豐富了他們的人生。這些信件原是寫給他們身在美國的孩子,杜威夫婦從未想到家書有一天會付梓。   伊芙琳.杜威* 一九二〇年一月五日寫於紐約   *伊芙琳.杜威(Evelyn Dewey,

一八八九─一九六五)是杜威夫婦的長女,本身也是美國教育家,社會運動者。她將父母一九一九年間所寫家書編輯整理出版(即為此書),也曾與父親合著《明日學校》(Schools of Tomorrow)。她與妹妹露西(Lucy)曾先後參與父母的遠東行,兩人也在中國演講、授課。   〈東京,二月〉我們來到這裡了,上陸後一星期,來到山坡上種植樹木的美麗庭園,樹木枝椏上已經含苞待放。梅花不久就會綻開,三月山茶花開,山茶花長在相當高大的樹上。遠方可以眺望壯麗的富士山,眼前則是這一帶的其他山丘,更遠一點是城市的平原。一條運河緊臨我們的山腳下,沿著河邊有條櫻花小徑,原本頗負盛名,但幾年前一場暴風雨摧折了大部分的

櫻花樹。有一棟漂亮的寓所歸我們使用,牆上滿滿裝了窗,這棟屋子裝的是玻璃窗。臥室非常寬敞,有間小小的更衣室,還有一間書房,我現在就坐在書房裡,陽光從四面的窗戶灑落。我們需要陽光——儘管火爐(炭火箱)妙用多多,可以暖腳、烘乾頭髮,像我現在就正在用。我們被探討日本的成堆書籍包圍,全是現代研究的產物,因此我們一刻也閒不下來。房子非常寬敞,屋子一間連著一間,布滿整個山頂,彼此之間由長廊相連,長廊在每間房的兩側暫歇,整體連綿一線。我真該試著拍張照。房子的最末端是X先生的圖書室,由數間房間構成,圖書室的最外側是茶室,舉行茶會之地。我們的主人不是新貴階層,不會為了舉辦茶會而砸下百萬重金購買整套茶具。他對這種做

法不以為然。不過,茶室裡有張金漆茶几,彷彿凝結的陽光,也有其他古董家具,現在件件都是無價之寶,在家族裡代代相傳。看看我們怎麼吃早餐,你們應該會覺得很好玩,早餐由阿悌(阿悌是派給我們的侍女)在陽光室侍候我們用餐。一開始先吃水果。兩張小小的漆面茶几可以隨意擺在我們想坐的地方。這棟屋子裡的碗盤和服務方式合我們的習慣。餐具有精緻的古董中國廣彩青花瓷盤,其他則是日式風格餐具。吃完水果之後,她用火爐裡的炭火烤吐司,兩根細長的鐵棒叉進麵包裡,把麵包固定住。她把吐司就這樣叉著遞給我們。她同時一邊教我們日文,我們教她英文,我們教的她早就都會了,我們每次說話,她都會輕聲地笑。喔,我們把吐司放在盤子上,阿悌就不見人

影了。咖啡壺放在邊桌上,我們努力要找到杯子來用,又有點擔心破壞了規矩。沒有杯子,阿悌忘了。

除了死,都只是擦傷:一個狂熱編輯的革命工作哲學

為了解決美食評論家薪水的問題,作者箕輪厚介 這樣論述:

循規蹈矩,戰勝不了狂熱沉迷! 年輕就要勇敢闖盪,讓殺不死你的使你更強壯! 在別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麻煩事中,看見機會!   ◎日本企業家、名人最想合作的百萬暢銷書編輯,年度排行榜前10名有4本出自他手。   ◎教你熱情做好本業,副業收入還能比本業多20倍!   ◎亞馬遜暢銷總榜No. 1冠軍書!獲公益財團法人讀書推進協會選為「2019推薦給年輕人的書」。      人生就像一場酒會,沒喝醉的人永遠特別倒楣。   所以,既然參加了這場酒會,就盡情痛飲狂歡吧!   用最真實的面貌享受人生,才能創造出一些獨一無二的東西。   在日本,大家稱他「天才編輯」「出版界的金雞母」,   他不崇尚菁英主

義,也沒有特別努力,甚至曾經是混吃等死的魯蛇上班族。   作為一個編輯和上班族,他的風格並不尋常,在旁人眼裡也許就像個瘋子,但他跳脫框架的工作哲學,卻同時為他贏得了金錢和名聲!   如果你是出版人,你一定要看這個一年賣了一百萬本、商業書年度排行榜前十名有四本是他編的編輯,是怎麼做書的。   如果你只是剛好愛看書,你更要看這個年輕人跳脫職業框架的工作哲學,把副業收入變成本業的20倍。   ◎請問箕輪編輯室◎   ☝要怎麼做出暢銷書?   「站在讀者的角度,做一本你自己會想看的書。你應該做一本寧可會丟掉飯碗,也要推薦給世人的書。」   ☝怎麼加強編輯能力?   「數量才是王道。我每個月出

一本書,幻冬舍的銷量排行第一名到第四名都是我的書,不是因為編輯能力超群,是我做的量非常多。」   ☝什麼書會熱賣?   「鮮明聚焦在特定人物身上的。」   ☝書本行銷好難做,現在只能找網紅、名人推薦才會被看見?   「沒有錯,但我會全天候觀察那些網紅跟名人,思考他們會追蹤什麼話題。然後我發現為什麼不自己當有影響力的人?未來每個編輯都需要培養自己的社群力。」   ☝怎麼樣能做好本業又能經營副業?   「你應該先在公司幹出一番成果,建立了自己的聲望後,再去外面接單賺大錢,這樣做副業才有意義。」   ☝公司禁止副業怎麼辦?   「公務員禁止副業還情有可原,但一般企業又沒有完全照顧到員工的人生

,有時甚至還會無預警的降薪或裁員,憑什麼管束員工的私人時間?這種慣老闆應該要遠離。」   ☝身兼數職就是斜槓?   「多方嘗試是好事,但你得在某個領域做到頂尖才行。不然到頭來就會變成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十八般武藝樣樣稀鬆。」   關於思考:敢打破   一位菜鳥編輯敢要敢衝敢冒險,直接跟採訪對象要到千萬預算,執行一項同事都不看好的雜誌創刊活動,最後全部銷售一空。   關於賺錢:靠本事   為了住市區成立網路沙龍,一下子副業收入高過本業──但本業也做得讓老闆沒話說,成為公司仰仗的人才。   關於工作:做事   每個月出一本書,暢銷榜前幾名都是他編的──只有超越極限以後,才會獲得真正的能力。

  關於人際:誠實   難搞的、神經質的都願意對他敞開心房──主動卸下武裝,讓對方覺得,跟你說話的時候他可以盡情做自己。   關於生存:狂熱   跟大王製紙的前會長去賭場看他輸贏上千萬,回來再出一本書──順從自己的欲望和準則。人生和生活沒有正解,請展現真實的自我,以獨立個體的身分活下去。 名人推薦   ◎郭重興、郝廣才、堀江貴文、落合陽一、見城徹推薦。 日本出版人熱評   「在我之後,已經好久沒看到這樣一個天才編輯了。」見城徹(幻冬舍社長)   「箕輪是現在成長最快的人。他是以週單位的在成長。他證明了使用多動力就能成功。」堀江貴文(企業家.暢銷作家)   「這本書能增加願意冒

風險的笨蛋。」落合陽一(教授.企業家)   「箕輪就像七龍珠裡的賽魯,會吸收敵人的能力,幫助自己持續進化。」西野亮廣(藝人.暢銷作家)   「他的書就像是一場實境秀,跟評論家或退休老屁股寫出來的商業書不同,讀起來特別有趣。」明石岳人(動畫師)   「他的行為就像在禁菸的時代,死命設立吸菸區一樣。」宇野常寬(評論家)   作者簡介 箕輪厚介   1985年生於東京都,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畢業。2010年進入雙葉社,擔任時裝雜誌的廣告業務,從事業配、商品開發、活動企畫等工作。雖為廣告部職員,卻創立《日本網路新貴》雜誌,榮獲亞馬遜綜合排行榜第一名。2014年轉調編輯部,替見城徹和堀江貴

文編輯作品。其後轉任幻冬舍,2017年成立NewsPicks Book,擔任總編輯一職,替堀江貴文、佐藤航洋、落合陽一、前田裕二編輯作品,創刊一年銷量即突破一百萬本。同時經營日本最大的網路沙龍「箕輪編輯室」,會員多達一千三百人,更超越現存的編輯框架,推出各式各樣的有趣書籍。 譯者簡介 葉廷昭   文藻外語學院畢業,現為專職譯者。   若對翻譯有任何疑義,歡迎來信指教:[email protected]   前言 來我的世界,跟我一起革命吧! 第一章    【關於思考】打破 進入混亂才能看見新風景 用盡全力做傻事 把別人做不到的事,硬幹到底 講別人不敢講的 活得

像個三歲孩子不受規範 放火燒掉無聊的世界 第二章    【關於賺錢】本事 你覺得自己值多少錢? 不懼別人笑你志向遠大 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 利與情的暗黑技術 拋棄落伍的老闆 賺你的品牌,賺你的未來 卸下公司的光環,你仍是個人才? 第三章    【關於名聲】賣名 想像自己接受英雄式採訪 不怕丟臉或受傷 成為畫大餅的人又何妨? 你敢當個帶領信眾的教主? 第四章    【關於工作】做事 馬上去做,才是捷徑 速度飆出力道 量大練出真功夫 多方嘗試,找出熱忱 做什麼都好,請成為頂尖 把持續改變當信條 第五章    【關於人際】誠實 要坦誠到對方會替你擔心的程度 附身式分析法 為了終點的勝利,別掛

心中途的衝撞 第六章    【關於生存之道】狂熱 重點在你的心有多澎湃 不要逃避數字 第一個受益的實踐者就是自己 別理會專家的評論 熱愛不被世人接受的才能 努力贏不了狂熱 結論    當個一飛衝天的笨蛋!   前言 來我的世界,跟我一起革命吧!   我當編輯四年了,四年來每天全力衝刺,生活就像爆破場景一樣驚心動魄。   我先後擔任雙葉社、幻冬舍的編輯,二○一七年成立商業書的新品牌「NewsPicks Book」,並擔任總編輯,這個新品牌是幻冬舍和「NewsPicks」經濟新聞網站合作成立的。   每個月都要出一本書的生活簡直是地獄。好在成立一年後,我締造了累計一百萬冊的銷量紀

錄,這在出版業不景氣的現在,堪稱是不可能的任務。   網路影音平台SHOW ROOM 的社長前田裕二、IT企業Metaps 的社長佐藤航陽等人,都是我的作家。我跟這些頂尖的創業家,也一起從事出版以外的事業。有人說我代表了出版界的金雞母,或是最前衛的編輯。   不過,我本身不是特別努力的人,也沒有崇尚菁英主義。   現在想想,我大學時代根本沒在念書。   整天就是在學校飲酒作樂,混吃等死浪費時間。   據說,早稻田大學的文學部校區禁止賣酒是我害的。因為我經常一大早就喝得爛醉,在校區裡大吵大鬧。   我一開始在雙葉社工作,也是分發到廣告業務這種爽缺,每天的生活完全就是廢物上班族的最佳典

範。   閒到發慌的時候,我要不上網看看網路新聞,不然就是跑到外頭見客戶,聊一些沒營養的話題殺時間。瞎忙到傍晚,就自動下班去喝酒。   真是隨處可見的魯蛇上班族,對吧?不,應該沒有人可以廢出我這種高度。   一直到從事編輯工作以後,我才算真正改頭換面。   我以廣告部成員的身分,兼任《日本網路新貴》雜誌的總編輯,主要是深受網路新貴與澤翼這個男人吸引的關係。過程中我經歷了諸多磨難與麻煩,卻也愛上編輯這份工作。我創立的雜誌奪下日本亞馬遜綜合排行榜的第一名,三萬本全部銷售一空。   後來,我正式調任編輯部,就像卡到陰一樣開始拚命埋頭苦幹。   大家常說我在這幾年大紅大紫,主要也是我愛上編

輯這份工作的關係。   我認為編輯是最適合培養現代必備技能的職缺。     我相信編輯是最強職缺的理由有以下三點。   第一,編輯可以盡情飲用「才能雞尾酒」。   有些怪咖或天才,這輩子只要碰到一次就能改變你的人生。編輯天天都在跟這種人碰面,有時候還會一起腦力激盪孕育書籍,養成像戰友一樣的關係。   這樣說對讀者可能有點過意不去,但從書本中獲益最多的,絕對是編輯。含辛茹苦孕育一本書籍,絕對比閱讀更能吸收到作者的精華,所以得到最多利益也是理所當然的。   我們有機會吸收各行各業一流人才的精華,上哪去找這麼奢侈的工作呢?   編輯可以透過製作書籍的工作,獲得飛躍性的成長。我這個人的一切

,可以說都是我編輯、企畫的書塑造出來的。   但無論從事什麼工作,積極吸收對方才能的心態非常重要。   第二,編輯有能力創造故事。   說穿了,編輯的工作就是在「編故事」。   現在這個時代,商品的機能和價格其實差異不大。   今後,要付予商品什麼樣的故事才是重點。   比方說一件T恤的款式,設計者是誰?他是懷抱著怎樣的心思設計的?設計當中又隱含著什麼訊息?未來不管是賣衣服、家具、食品,都要有打動消費者的好故事。   而這正是編輯最擅長的工作。   編輯擅長編故事的才能,今後在各個產業都大有用處。我曾經到東南亞旅行,買了一尊根本沒人要的佛像,我替那尊佛像編造了一個動人的故事,一

轉手就賣了好幾萬元。   也多虧有編故事的能力,我目前還從事出版以外的商品創作。   第三,編輯工作能培養出洞察人心的能力。   如果你沒辦法切身體會人為何落淚、為何煩惱、為何歡喜,那麼絕不可能生出叫好又叫座的書。   最近有人提倡,用大量的資料分析出暢銷書的題材,恕我無法苟同。   真正會熱賣的書籍,都是鮮明聚焦在特定人物身上的內容。   像有些賣給三十多歲業務員看的商業書,都是膚淺的行銷策略做出來的,那種書怎麼可能會賣呢?   編輯應該要融入業務員的角色,徹底去了解他們的生活,例如業務員平常午餐吃什麼?是吃油炸食品、小吃店套餐,還是便利商店的便當?這樣才能做出一本改變對方人生

的作品。   像這種極個人化的商品,最終反而能深得大眾喜愛。   洞察大家對日常生活的感受,這種敏銳的嗅覺就跟創作故事的能力一樣,未來在設計各種商品和服務上,會顯得越來越重要。   做一本你自己想看的書   編輯這份工作的精髓,就是以遊玩的心態工作,以工作的心態遊玩。   傾注所有的熱忱,徹底瘋狂就對了。對喜歡的東西,要懷抱熱情全心投入。   說穿了,其實做暢銷書的訣竅,跟做出暢銷軟體或人氣美食是一樣的,端看你有沒有賭上自己的人生,全心投入。   你應該站在讀者的角度,去做一本你自己會想看的書。純屬個人偏好也無所謂,反正有不有趣也沒有一套標準。你應該做一本寧可丟掉飯碗,也要推薦給

世人的書,這才是最重要的。   之後,你要細心想像大眾的感情,在書中融入想傳達的故事,以免熱情淪為不切實際的自嗨。   現在AI越來越先進,那些單調和講究邏輯的工作早晚會被取代。唯有打破一成不變的觀念和利弊得失的思維,瘋狂投注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上,才是人類最後的武器。所以,這種充滿人性的風格,今後會非常吃香。   順帶一提,我在二○一七年六月開設了網路沙龍「箕輪編輯室」。   才短短一年的時間,就召募到一千三百名成員。   我們走在時代的最前端,年輕又多樣化的成員大家一起進行文字創作、設計、動畫製作、節目企畫、社群設計等活動。   所謂的網路沙龍,主要是在網上互相交流的組織。有時候我

們也會約出來見面,共同推動各項企畫案。   有點類似以前的私塾吧,志同道合的夥伴聚在一起集思廣益、實踐理想。   網路沙龍的成立構想和企業完全不同,很難用以往的價值觀來衡量。   公司會支付員工薪水,所以,員工就算對工作沒熱忱,為了養家活口或清償貸款,還是會死命巴著組織不放。   他們會忍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只求每個月二十五號領到薪水。而薪水永遠不漲,工作卻越來越多,員工漸漸產生一種吃虧的感覺。   不過,網路沙龍的現金流是相反的。成員要付錢給我來換取工作機會,箕輪編輯室的會費每個月大約一千五百元。   付費的成員,可以替我編輯的書籍進行宣傳促銷活動,或是替我設計書店的展示牌。最近

我也會讓他們幫忙設計書店(箕輪書店)或招待所(成員的聚會場所)。   工作和玩樂已經沒有區別了   付錢工作和一般的勞動結構完全相反,旁人很難理解這是為什麼。因此,大家常說我根本是搞宗教斂財,專騙信徒的錢。   然而我敢肯定,這種工作方式未來會成為主流。   他們來我的沙龍工作,不是為了「錢」。   而是想獲得「快樂」和「趣味」這類的成就感。   比起追求金錢和物質享受,滿足更高層次的欲望才是他們工作的目的。年輕人不喜歡的工作,你給他再多錢他還是不想做;反之,若是快樂的事,他寧可付錢也要搶著做。這才是時下年輕人的觀念。工作和玩樂已經沒有區別了。   這個時代的工作方式也慢慢改變了

,很多企業會強制員工休息,你想熬夜加班都不行。   電視台和廣告商的員工經常告訴我,他們想堅持工作品質、提升自己的能力,但公司逼他們一定要休息,對他們來說不能加班實在非常痛苦。   當然,忙到過勞死是很嚴重的問題。可話說回來,喜歡工作卻不能工作,這樣的社會風氣不是很奇怪嗎?   這世上有些真正的寶物,是必須忘我投入才接觸得到。   網路沙龍並沒有雇用關係,社會上的工作改革風氣與我們無緣。大家都是付錢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也不會去計較勞動時數。   因此每個人都神采奕奕地工作,既沒有規定的下班時間,也沒有放假這回事。不想幹的人停繳會費就行了,沒有人會像上班族一樣為了五斗米折腰。所以,每一個

留下來的成員永遠幹勁十足、積極向前。   現在電視台的工作人員必須降低影像品質,以免超出法定的工作時間。所以箕輪編輯室的動畫製作團隊,很快就可以超越電視台了。而我們的設計團隊,遲早會做出比廣告商更高竿的作品。文字創作團隊再過不久,也會做出比出版社更有趣的內容。不,應該說我們早就超越職業水準了。   我的團隊成員大多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他們進化的速度非常驚人。   箕輪編輯室成立才一年,如今商業網站已經委託我們撰寫報導和製作動畫。日本網購平台也委託我們做宣傳企畫案。   不斷有一流企業找我們合作。一般企業的好缺都被老屁股占滿,年輕人根本沒有機會可言。那些大企業的上班族只能慢慢熬出頭,而箕

輪編輯室的高中生和大學生,早就累積各種經驗超越他們了。那些年輕人懂得打造自己的品牌,擁有單打獨鬥的實力。箕輪編輯室目前可說是全日本最熱門的私塾。   副業解禁時代   我的網路沙龍每個月有將近兩百萬元的收益。除此之外,我還接了十件以上的產品製作和顧問工作。我的副業收益,幾乎是薪水的二十倍以上。   常有人問我為什麼不辭掉工作。其實當員工有很大的好處,沒道理不好好利用這個優勢。   現在「副業解禁」是很熱門的話題,你應該先在公司幹出一番成果,建立了自己的聲望後,再去外面接單賺大錢,這樣做副業才有意義。   假日跑去餐廳打工那叫本末倒置,你只是拿寶貴的時間去換錢而已。想在副業解禁的時代活

躍,你就要好好利用公司這個地方,替自己創造在外面賺錢的名聲。   當員工最大的好處是賭博沒風險。你可以利用公司的資金、人力、設施,全力嘗試大型的企畫。萬一不幸失敗也不是損失你的個人財產,所以說,上班族也是令人血脈賁張的最強職業。   先在公司建立聲望,再靠副業賺取高出薪水幾十倍的收入,這種成功模式還不太常見,但我相信以後會越來越多,趁現在學習這種工作方式有益無害。   進入混亂才能看見新風景你必須甩掉合理和一成不變的思維,主動投身麻煩之中,才有辦法創造出新的事物。我在念高中的時候,就已經有這種擔任編輯的素質了。高二那一年,我迷上了《深夜特急》這套著作,還跑去參加作者澤木耕太郎的演講,請

他在我的背包上簽名。接著我馬上採取行動,獨自前往義大利和西班牙旅行。在西班牙時,我剛好遇上馬德里的列車爆炸恐攻事件,旅行社還發函確認我有沒有生命危險,整個城市很不平靜。這種局勢混亂的非日常氣息,令我有些忐忑不安。不過,後來漸漸習慣了一個人的旅行,總覺得不太過癮。我的旅行沒有《深夜特急》的味道,就這樣平淡無奇地結束了。當我準備從米蘭機場搭機回國時,發生了一件事情。我在登機前才發現弄丟護照,只好眼睜睜看班機飛走。偏偏我又不會說英文,那個年代也沒有智慧型手機,沒有谷歌大神和LINE 可使用。那一瞬間,強烈的不安排山倒海而來,我似乎能聽到腎上腺素在分泌的聲音。我真正的旅行這時候才開始。首先,我找到一個

在機場擔任職員的日本人,跟他說我只是來旅行的高中生,不小心弄丟護照。職員建議我報警處理,警察要我寫物品遺失清單,我的英文卻爛到無以復加,連「遺失」的過去式怎麼寫都不知道。警察向我建議,目前機場配有大量警力防範恐攻,是最安全的地方,在新的護照辦好之前乾脆睡在機場的椅子上。我從善如流,效法電影《航站情緣》的湯姆.漢克斯,當起了機場遊民。當時正值春假,機場有一大票日本人。我怯生生地找上他們,跟他們說我的護照和錢都不見了,需要一點金錢幫助度過難關。那些觀光客很訝異,怎麼我一個高中生也敢自己出國?好在他們給了我不少錢。後來我開口也不再不好意思,甚至相信自己可以用這種商業模式致富。我用人家施捨的錢,去機場

的麥當勞買大麥克吃。之後搭乘電車和巴士前往領事館,拍了一張證明身分的照片,並請領事管發行臨時護照給我,這才平安回到日本。凡事按部就班、一成不變的行事方法,根本毫無魅力可言。我第一次獨自的國外旅行,原本就要平凡無奇地結束,但從弄丟護照的那一刻起,我擁有了自己的故事。大學時代我去印度旅行,也同樣捲入了麻煩之中。一間偽裝成特產店的無良店家,用巧妙的手法騙我進去光顧,還把我監禁在小房間裡,逼我購買昂貴的寶石來換取自由。房間裡的溫度熱死人不償命,無良店家拿了一杯可樂給我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