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所管理員2022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監所管理員2022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霍華德寫的 矯正法典(監獄官.監所管理員)-2022法律法典工具書(13版)(保成)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蕭武桐所指導 曾蘭惠的 工作壓力對矯正基層管理人員工作滿意度之探討-以新店戒治所為例 (2021),提出監所管理員2022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矯正基層管理人員、工作壓力、工作滿意。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犯罪防治研究所 楊士隆所指導 戴秀津的 司法精神醫院融入社區之困境與對策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司法精神醫院、社區融合、精神疾病犯罪人的重點而找出了 監所管理員2022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監所管理員2022,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矯正法典(監獄官.監所管理員)-2022法律法典工具書(13版)(保成)

為了解決監所管理員2022的問題,作者霍華德 這樣論述:

  適用對象   國考考生、在校生   使用功效   收錄矯正機關普遍性常用法規,並且額外收錄國考之命題紀錄、相關條文,讓讀者在查閱時能了解考試重點。   改版差異   依照110年修法更新內容 本書特色   本書蒐錄範圍:   本書依據司法特考四等監所管理員、三等監獄官應試科目分類蒐錄相關法規,分為以下兩類:   (一)法律類。   (二)法規命令類。   重要法規條號旁邊標註星號顯示重要度,並附上命題紀錄,幫助考生更快掌握條文  

工作壓力對矯正基層管理人員工作滿意度之探討-以新店戒治所為例

為了解決監所管理員2022的問題,作者曾蘭惠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修正監獄行刑法及羈押法在2020年施行後,新法上路對收容人人權保障規定更具體明確揭示,導致執法權力轉變,直接影響與收容人接觸的基層管理人員,因基層管理人員對矯正機關發展及戒護管理工作扮演舉足輕重角色,為以瞭解基層管理人員,在確立研究問題方向與焦點後,研究者以新店戒治所內六位戒護管理人員為研究對象,基於Robbins壓力模式及雙因子理論基礎,使用質性研究深度訪談法搜集資料,戒護管理工作壓力對工作滿意度之探討,期盼了解受訪者真實想法與其所新修正制度帶來影響。本研究提出之戒護管理精進建議如下,對基層管理人員建議:一、多加強及提升戒護人員有關法學素養及再教育職能訓練。二、參與學習正念

分明專注力課程,提升面對壓力之自我調適及情緒控管能力。三、追求身心靈的平衡健康,強化自我健康管理概念。四、培養理財素養、正確金錢態度與妥善財務規劃,未來退休生活做準備。對矯正機關建議:一、安排相關教育課程,授予應有專業知能與經驗傳承,增進職能與應變能力。二、提升維護收容人之權利之餘,同步提升保障戒護管理人員的勞動權,明確戒護管理裁量權,增設公職律師或法律顧問。三、陞遷獎賞制度明確,暢通晉升管道以提升工作滿意度。四、值勤輪班制度的改善,備勤費改成加班費,解決同工不同酬問題。五、支持新法的良意,著手進行各項關鍵施行細則修訂,使其真正可行,兼顧保障基層管理人員。六、強化收容人人權保障,與國際立法趨勢

接軌,適時向行政院建議增請基層管理人員員額。七、持續招考矯正人員,透過DISC測驗了解人格特質,發揮團隊精神。八、中央警察大學有犯罪防治學系矯治組培育監獄官,建議向臺灣警察專科學校新增犯罪矯治科,培育未來監所管理員,注入優秀人力。

司法精神醫院融入社區之困境與對策研究

為了解決監所管理員2022的問題,作者戴秀津 這樣論述:

由於精神疾病犯罪之社會案件頻傳,且受到現行監獄制度限制,難以提供精神疾病犯罪人合適之治療與處遇,使得復歸之路遙遙無期。對此,司法精神醫院之討論期望透過結合適切環境以及跨專業服務,緩解精神疾病犯罪人疾病與適應問題,提升重返社會之可能性。然而,面對新型態之司法精神醫院,除了專業層面探討之外,能否與社區產生正向連繫乃是決定融合之關鍵。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司法精神醫院欲與社區融合可能出現之困難與挑戰,並根據研究結果擬定相關因應對策。本研究以質性訪談方式進行討論,使用 Warren 社區功能理論之五項功能(經濟生產功能、社會化功能、社會控制功能、社會參與功能以及相互支持功能),分別選取兩名社區群體代表

,共十名訪談對象。瞭解其對於司法精神醫院之看法,以及探究司法精神醫院與社區融合之困境與相關因應對策。研究發現社區群體對於精神疾病與其犯罪問題容易因個體經驗或社會偏見形成負向觀感。在此情況下,其對於司法精神醫院之想法存在著相互矛盾的情感狀態,使得當司法精神醫院欲與社區融合時可能會引發鄰避效應、雙重污名以及非健康網絡延伸等狀況,因而產生疏離以及排斥性問題。因此,司法精神醫院與社區融合之議題,不僅涉及設施本身,更網羅社區與整個大社會環境,惟有發展互惠關係、認知關係以及接納關係使其三者連動,藉以增強社區正向網絡之連繫與系統功能之支 持,才能夠促進司法精神醫院與社區融合之可能性。由此,針對研究結果提出幾

點工作服務建議:減少社會大眾污名化、重視精神疾病教育之推廣、加強服務輸送至社區之連續性與完善性、促進司法精神醫學專業與大眾之間的互動對話、強化社區支持網絡以及鞏固社區發展工作。本研究以探索性視角出發,盼以形塑社會對於 司法精神醫院議題初步之認識與瞭解,進而重視與深入探討司法精神醫院與社區融合之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