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書推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百科全書推薦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梅樂妮.喬伊寫的 關係免疫力:哈佛心理學家教你建立有韌性的人際關係,有效修復情感裂縫 和尹建莉的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Q&A:解答爸媽所有的教養疑惑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有哪些值得你推薦的百科全書? - GetIt01也說明:對於《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不知大部分人看的是哪一個版本,我看的是爸爸94年買 ... 首先,對於成年人來說,推薦一堆少年兒童百科全書這是作甚?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報出版 和遠流所出版 。

國立清華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謝世宗所指導 徐珮芬的 「未來末日/末日未來」--臺灣八○年代以降小說中的末日想像與科幻異境:以黃凡、平路及駱以軍作品為主要觀察對象 (2012),提出百科全書推薦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末日小說、黃凡、平路、駱以軍、科幻、後設、後現代。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西班牙語文學系碩士班 白方濟所指導 楊淩雁的 探戈中的倫法多詞:常用的題材和語彙 (2009),提出因為有 探戈、倫法多、翻譯的重點而找出了 百科全書推薦的解答。

最後網站神奇宝贝百科,关于宝可梦的百科全书則補充:我們感謝您的訪問並誠摯邀請您參與百科的建設。 ... 這裡是有關寶可夢的百科全書,我們為了像大家一樣的寶可夢愛好者們而聚集在一起, ... 到這推薦沒有在裡面的唷!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百科全書推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關係免疫力:哈佛心理學家教你建立有韌性的人際關係,有效修復情感裂縫

為了解決百科全書推薦的問題,作者梅樂妮.喬伊 這樣論述:

  「人際關係就像身體一樣,會生病,也可以變得健康。強健的人際關係在經歷考驗後,彼此的抗壓性也會提高,感情密切又長久。」   近年來,醫界與科學家一致發現,孤獨、社會孤立不僅會造成心理問題,也會連帶影響到身體健康。相對地,人際關係越穩定、越長久,幸福感就會越高。   但是,從小到大在家庭、學校、工作場合所受到的各種傷害,包括情緒勒索、霸凌甚至是身體侵犯等,導致我們內心發展出許多防禦策略,只要關係中一有不合,就會用衝突或逃避解決問題,最後導致兩敗俱傷。尤其在網路時代,我們更是動不動以「刪友」或「封鎖」解決關係問題。   心理學家梅樂妮.喬伊研究人際關係的議題多年,她發現

,關鍵在於我們沒有努力維持它的穩定核心:安全感與連結感,也沒有學到處理衝突與正向溝通的技巧,導致事與願違。越想要有安全感的人,反而一直在破壞對方的安全感;越想要受到肯定的人,卻一直在否定自己。   作者提出,相處時最重要的精神,就是保持「坦然」,時時覺察自己的感受與想法,適時表達,才能與對方一同面對問題。更重要的是,關係中要保持權力平等,不要想展現控制欲,會這樣做其實是因為自身的羞愧感太重、自信心不足,才會想要維持自己那虛假的安全感。   透過本書所提供的觀念架構與工具,不只能重新修復破裂的感情,還能夠找回久久失落的自己,勇敢顯露出脆弱的一面,安慰長久以來聲音被壓抑的內在小孩。畢竟,關係就

像身體一樣,只要內外在的壓力來源升高,免疫力就會降低,遇到一丁點小問題就會崩潰。   最後,我們還可以把這套方法往外應用至工作場合,甚至也可以套用到人與自然的關係。更重要的是,跟自己對話時也要充分發揮坦然與慈悲的態度,才能去除內心的毒素,培養強韌的關係免疫力。 名人推薦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   莊博安 諮商心理師/《為什麼我們總是愛錯?》作者   蔡宇哲 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安心推薦   「這本書,真是人際關係經營的最佳指南,有著豐富的理論與實證研究,深入淺出地探討人際關係經營的各個面向與挑戰。」――諮商心理師,陳志恆   「透過細細思索書中對於關

係的描繪,讓我對自己的人際關係越來越清晰,就好像是從VCD的畫質變成4K高清那樣。」――哇賽心理學總編輯,蔡宇哲   「閱讀本書時,我不斷想著:『這真是一本人際關係的百科全書。』推薦給所有需要提昇社交EQ的人!」——蘇珊.坎培爾(Susan Campbell),著有《伴侶的旅程》(A Couple Journey)   「想擁有健康、成熟的人際關係,本書必讀。根據詳實的研究資料,作者提出了實用的方法,剖析人際關係的關鍵,讓您做人處事得心應手。」——珍.曼(Jenn Mann),電視節目《珍博士的伴侶治療法》(Couples Therapy)主持人   「這本精彩好書,是一本珍貴的指南,教

你如何有效溝通、好好愛人,以及展現成功的領導力並且學習成為更好的人,特別適合伴侶閱讀。。」——凱西.佛斯頓(Kathy Freston),著有《一點小改變,簡單醫百病》。   「想要過得幸福又健康,健康的人際關係是必需品、不是奢侈品。作者提出清楚又全面的步驟,只要能一一實踐,就會有正面的效果。」——哈維爾.漢瑞斯(Harville Hendrix)和海倫.杭特(Helen LaKelly Hunt),合著有《找到真愛、讓婚姻相處更簡單》(Getting the Love You Want and Making Marriage Simple)。  

百科全書推薦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李懿當初從模特轉到綜藝的心境變化?
安妮曾為拍戲不吃東西不睡覺、最後被送醫?
伊林2女神的辛酸血淚一次公開!

報名傳送點:https://reurl.cc/jqz69D
***因應疫情防疫政策 報名賽事及各類宣傳皆為線上進行***

✨安妮《我不怪誰 Blame No On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xRqlHlneJ8

✨觀看上集《 溫昇豪未來挑戰?王品澔曾遭封鎖?一窺男神出道秘辛!》完整版✨
https://youtu.be/3a4I1ekgEPE

|本集特別推薦|
想要佔據舞台的C位 成為聚光燈下的璀璨之星
對於時尚的敏銳度可不能少
#voguetaiwan​ 你的時尚百科全書
帶你輕鬆駕馭各種style

廖妹仔| https://www.instagram.com/ling358.03/
李懿-Summer|https://www.instagram.com/summer_lee_oh/
安妮 Annie|https://www.instagram.com/anechka_annie/

#10要怎樣
#你登入了嗎
#EELINSTAR懶人包
#EELINSTAR #伊林璀璨之星10
#李懿 #安妮 #我不怪誰 #專輯 #藝人 #明星 #出道 #甘苦談 #節目 #演藝圈 #綜藝 #模特 #懿想天開

--特別感謝--
#醒吾科技大學​
#君翊行銷​
#momo購物網​
#KISSME花漾美姬​
#望月女子谷慕慕​
#小人物大生活​
#KKday
#FUJI按摩椅
#royalelastics
#智選家​
#muiiswim​
#bobbibrowntaiwan​
#寓salon​
#誠品生活松菸店
#voguetaiwan​
#LucysXEelin聯名飾品系列​
#煥妍益孅菌

「未來末日/末日未來」--臺灣八○年代以降小說中的末日想像與科幻異境:以黃凡、平路及駱以軍作品為主要觀察對象

為了解決百科全書推薦的問題,作者徐珮芬 這樣論述:

如果真的沒有明天,小說家們在「今天」試圖預言的,是甚麼樣的假想敵?面對文明滅絕或記憶斷裂的危機在即,我們該如何抵禦?這些故事中型態不一的假想敵,其中又被賦予了甚麼樣的託寓?末世哀歌中蒼涼的嗓音,是否隱含了耐人深究的潛臺詞?這些疑慮在思緒深處滋長,促成筆者決定以「末日」作為研究的關鍵字來開展論述。綜觀目前臺灣文學研究領域,以「末日想像」相關書寫為座標開展的完整表述或系譜仍付之闕如。基於從臺灣文學現有文本中,找尋新解讀可能的動機,筆者將「末日想像」設定為研究的出發點,以時間的進程(八○年代以降)為經,以黃凡、平路及駱以軍三位小說家的末日想像文本為緯,檢視「末日」的概念,於選擇的文本中,是以甚麼樣

的形式被實踐。本研究的取徑路線,主軸以時間的進程(八○年代以降)為經,以黃凡、平路及駱以軍三位小說家的末日想像小說文本為緯,檢視「末日」的概念,於選擇的文本中,是以如何的形式被實踐。首先,透過對個別文本的細讀,進一步觀察「末日想像」在其中扎根、萌芽、成形、移轉、變形乃至於頡頏的過程,及間隙中產生的辯證可能;佐以外緣研究的方法,配合觀照總體臺灣文學的書寫思潮、當下的時代風尚、思潮方向與政治風向,觀照並嵌合臺灣本土文化及文學場域的生態浮動,進而理解當「末日」作為一個書寫的主題,與科幻概念、後設技巧和後現代思潮等課題之間的關聯、拉扯或交織。最後也最重要的是,希冀透過這份研究,能夠稍加明瞭在臺灣社會的

語境之中,「末日」的想像與書寫之實踐裡,所被創作者寄寓的情感以及倫理,及其珍貴的特質為何方物。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Q&A:解答爸媽所有的教養疑惑

為了解決百科全書推薦的問題,作者尹建莉 這樣論述:

  ◎2009年,尹建莉的第一本教養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橫掃大陸各大暢銷排行榜。她用最直接的文字,直指育兒核心問題,一時之間蔚為風潮。當時尹建莉在書中公開了自己的 email信箱,隨著《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熱賣,徬徨迷惑的父母向她詢問孩子的教養問題,她至今共收到22萬多封的來信。   ◎這 8 年來的沉浸與和家長的互動,尹建莉終於精選出70多個最常見的教養問題,在2016年6月出版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Q&A》:叛逆、脆弱、性早熟、學習遲緩、吃喝拉撒睡、厭學、垃圾食物、不聽話、壞習慣、壞朋友、家長權威……所有的問題,尹建莉通通有解答!   ◎所有的媽媽,都能在本書中找到自己孩子對應的問題,

並獲得可以立即「拿來就用」的解決方案,堪稱家庭教育問題的「百科全書」。   作者簡介 尹建莉   ◎作者 尹建莉是大陸著名教育學者,教育碩士,曾任基層教師,現專注於家庭教育研究和寫作。   ◎代表作《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第一冊 自出版以來一直在中國家庭教育類圖書暢銷排行榜獨占鰲頭,並授權台灣、韓國、越南、泰國等多種語文版本,至今已發行600萬冊,在歐美華人中亦有廣泛影響。   ◎遠流2015年8月所出版的《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是她的第二本著作,榮獲2014中國好書獎(科普生活類),並獲頒2015父母必讀養育科學研究院年度自然養育人物獎。   推薦序 : 洪蘭教授 /

陳美儒老師 / 陳清圳校長/ 邢小萍校長/ 袁巧玲博士 前言   第 1 篇給孩子最堅定的支持 1-1  劃清你和孩子的界線 1-2 「慢點」、「小心點」是糟糕的口頭禪 1-3  家長故意挖坑 讓孩子說話不算數 1-4  不要逼迫孩子許諾 1-5  放手的分寸怎麼拿捏? ***小問題大學問 第 2 篇愛和溺愛是兩件相反的事 2-1 愛和溺愛是兩件相反的事 2-2 一位爺爺的求助信:孩子會不會被「慣壞」? 2-3 孩子一定要有個怕的人嗎? 2-4 把馬桶洗乾淨,讓孩子玩去吧 *** 小問題大學 第 3 篇從孩子的視角來看問題 3-1 如何拒絕別人打聽孩子考試成績 3-2 不要去試探孩子對父

母的愛 3-3  「逗」孩子是一種惡習 3-4  孩子怕媽媽老了 3-5  不要用說謊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說謊 3-6  孩子為什麼不想長大? 3-7寶貝,放心說出你的願望 3-8  孩子發脾氣時怎麼辦? ***  小問題大學問 第 4 篇 吃喝拉撒睡不用「精細化管理」 4-1  哺乳時間應儘量延長 4-2  不要訓練大小便 4-3  孩子吃飯太慢,怎麼辦 ? 4-4  孩子不願意刷牙,怎麼辦? 4-5  3歲孩子愛玩手機,怎麼辦? 4-6  孩子長得比較胖,怎麼辦? 4-7  如何讓孩子對垃圾食品不再感興趣? 4-8  在吃喝拉撒睡上不要精細化管理 ***   小問題大學問   第 5 篇 好

關係才有好教育 第5-1章 夫妻關係是家庭教育的底色 5-1-1 媽媽的強勢是彌散在家中的甲醛 5-1-2 夫妻教育理念不同怎麼辦? 5-1-3 孩子黏爸爸好嗎? 5-1-4 孩子爸爸的「放羊式」教育更勝一籌 5-1-5 如何給孩子講離婚的事? 5-2章 隔代關係並不是「難念的經」 5-2-1 堅定地把婆婆打發走 5-2-2  孩子更親奶奶怎麼辦? 5-2-3  堅持自己帶孩子是不是「很傻」? 5-3章多子女關係全靠一個「愛」字 5-3-1  如何補償被「重男輕女」的女兒? 5-3-2  老二出生後,老大生氣怎麼辦? 5-3-3  家長無意間挑撥了姐弟關係 5-3-4  意外出現的老二帶來的兩

個問題如何解決? ***   小問題大學問   第 6 篇家庭是學習的第一站 6-1章啟蒙教育與早期學習 6-1-1 出生四天的嬰兒能懂媽媽的話嗎? 6-1-2 「天才寶寶」怎麼培養? 6-1-3 學歷不高的媽媽也可以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6-1-4 看英文動畫片好嗎? 6-1-5 一封來自韓國的諮詢信:要不要給孩子報輔導班? 6-1-6 孩子幾歲學樂器較好? 6-2章受益一生的輕鬆學習法 6-2-1 不要用物質獎勵刺激孩子的學習興趣 6-2-2 閱讀不是佛腳,不要急時才抱 ***   小問題大學問   第 7 章 性教育、人際關係培養、金錢教育 7-1章性教育要坦坦蕩蕩 7-1-1  請允許女兒

愛美且漂亮 7-1-2  12歲孩子看黃色圖片,怎麼辦? 7-1-3  發現孩子手淫,怎麼辦? 7-2章引導孩子的人際關係 7-2-1  要不要和社會「同流合污」? 7-2-2  孩子交了壞朋友怎麼辦? 7-2-3  如何解決孩子間的糾紛? 7-2-4  要不要讓孩子「打回去」? 7-2-5  我的孩子為什麼是受氣包? 7-3章金錢教育要寬鬆 7-3-1 孩子的壓歲錢怎麼用? 7-3-2  愛不要吝嗇,錢也不要吝嗇 *** 小問題大學問   第 8 章教育需要清醒和勇氣 8-1章走出坑人的陷阱 8-1-1  兒童「感統失調」的主要病因是成人心理失調 8-1-2 不要帶孩子去測智商 8-1-3

左撇子不需要矯正 8-1-4 要不要進名牌幼稚園? 8-1-5 「注意力不集中」是頂假冒子 8-1-6 關於「敏感期」:5歲兒子讓爸爸給他找老婆 8-1-7 要「即時滿足」,不要「延遲滿足」 8-2章處理家庭和學校間的矛盾要果斷 8-2-1  要不要給老師送禮? 8-2-2  惡老師是家長的懦弱培養出來的 8-2-3  孩子厭學,怎麼辦? 8-2-4  作業之痛是孩子最痛 ***  小問題大學問   第 9 章 接納自己才能接納孩子 9-1  信佛的媽媽為什麼狂打孩子? 9-2  接受自己的膽小,接受自己朋友少 9-3  不是孩子太膽小,是你太恐懼 9-4  幼稚園的「好老師」為什麼不是「好媽

媽」? 9-5  爸爸要進監獄,怎麼和孩子說? 9-6  抑鬱症媽媽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9-7  對親人最好的祭奠是讓自己活得更好 9-8  放下恨才能愛 ***  小問題大學問   一個特別的疑問:尹建莉的教育方法適合每個孩子嗎? 一封特殊的來信:6歲的小女孩帶動媽媽讀《好媽媽》 代後記尹建莉 : 母親與勇士 ------- 徐虹 本書參考文獻   前言 關於這本書     我的第一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在二OO九年出版時,我在書上公佈了自己的電子信箱。我可能是中國第一個這麼做的作者,至少我自己之前從未見到過。公佈電子信箱的動機是考慮到一些讀者讀了我的書,可能會有問題想要進一步溝通

,我自己也需要從讀者那裡瞭解大家的回饋和需求。事實證明,這個橋梁架設得很有必要。   隨著這本書的持續暢銷,我開始收到愈來愈多的來信,最多時每天約有三百封,現在少了很多,每天也有二、三十封,這是因為有一大部分提問轉移到微博或微信中了,幾個管道的提問加起來,平均每天也有近百條。粗略估算一下,這幾年僅電子信箱收到的郵件有近二十二萬封。所以回覆讀者提問成為我近幾年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   我知道讀者向我求助不容易,所以正常情況下,所有的來信我都會看,害怕遺漏掉某個迫切的需求,但只選擇一部分回覆。不回覆的原因主要是兩個:一是問題答案其實就在書中,讀者只要把書讀完或再認真讀一次,就會找到答案;二是有

些問題不是我能解決的。比如有人問:老公經常打孩子,我管不住,讓他看你的書他不看,怎麼辦?顯然這樣的問題我愛莫能助。   如果單是回覆這些郵件,並不是件困難的事,但我是在繁重的寫作任務下和各種社會工作之餘處理來信的,即便只是回覆一部分,這項工作也頗為繁重,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甚至造成了我的「時間焦慮症」。我北師大的老同學、山西師大臨汾學院的竇紅梅老師看我忙不過來,在我最忙亂的時期裡替我做了一段時間「義工」。事後,她感嘆地說,真是俗話說得好,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你在這麼忙的情況下,能堅持數年回覆這麼多郵件,真是不容易!   我不是個喜歡勤奮工作的人,也不喜歡犧牲自己照亮別

人的「蠟燭精神」,我想簡單悠閒地生活,而且我覺得我的兩本書對家庭教育的各方面已陳述得比較清楚,內容從胎教、啟蒙到學業、心理、人格培養、教育陷阱揭露,到婚姻關係等,涵蓋多個方面;且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同時給出解決方案,家長們只要認真去讀這兩本書,很多問題都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但在處理這些諮詢信件中,我慢慢發現,人們思想的成熟,經常是需要經過多種途徑一再地去促成的。一種意識,從「知道了」到「做到了」需要重複刺激,經過一次次意識撞擊,才能逐步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況且,現代生活節奏愈來愈快,各種關係的糾葛和複雜性遠遠超過我們的理解和構想,一些非常現實的問題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需要儘快解決,很多人沒

有時間到書中慢慢尋找答案,大家需要非常明確的、能拿來就用的答案。如果我能在一些問題上給予針對性的回答,這對很多讀者是非常有價值的。事實確實是這樣,我經常收到家長回饋,不少人因為我一封郵件而獲得選擇和判斷上的幫助,使得生活及教育發生根本性的改善,這給我帶來極大的欣慰。於是我想到應該出一本問答集,以一事一議的方式,呈現更具現實指導意義的教育智慧,惠及更多的人。   從海量的家長來信中篩選出有代表性的問題,是項浩大工程,花費了很多時間,取捨間頗費斟酌。現在本書選取的一百封來信,是從眾多的信件中精心挑選出來的,時間橫跨較大,內容涉及各方面,各具典型性。這些問題表面看是一時一地的某個人面臨的,實際卻是

不分時間段、很多人共同面臨的。入選的問題大部分我已透過郵件或其他管道回覆過,有的還在博客中和大家分享過,但當時的回覆限於時間和精力,往往比較粗糙,這次在收入本書中時,我從內容到文字都進行了完善。   對家長來信,我在儘量保持其原貌的基礎上,也做了些許修整。一是對文字進行了整理,改正了語病和錯別字,使陳述更通順些,讀起來容易些;二是為了尊重每個人的隱私,刪去了所有人的姓名,哪怕是網路暱稱,另外對所涉及的地名、行業、學校等內容也進行了修改,避免有人對號入座。唯一保留了真實姓名、位置等資訊的是那封「六歲的小女孩帶動媽媽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是徵得來信人同意的。   我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

一書的前言中寫過一段話——書中有不少觀點會對某些流行的認識形成衝擊,所有觀點都是我經過審慎的思考後寫下,本書有著統一的邏輯和價值觀,它的一切論點都建立在經典教育學和心理學基礎之上。經典永不過時,而人性總是相通的。一切教育如地球上的陸地,表面看各板塊距離很遠,有大洋相隔,其實大海下面它們全部是相連的。只有深入地看,才能聯繫地看、簡單地看——這段話對本書同樣適用。   看過一句話,如果「一本書,啟迪了我們的智慧,改善了我們的人生,那麼這本書就真正為我所有了」。一本好書的價值和意義,不是作者單獨完成的,而是作者和讀者共同完成的。教育的真正準備是完善自己,家長必須意識到,想把孩子教育好,首先要自己成

長。來自他人的觀念,就像岔路口的路標,給你指出正確的方向,但到達目的地,還是需要家長自己一步一步向前走。其間的路程可能是比較艱難的,充滿了疑惑、不安和糾結,但只要你相信並且堅定,就一定能到達。   所以,在此向所有和我一起努力,讓我的書變得更有價值的人表示感謝,謝謝你們!你們經由我的書領悟了「教育」之美,而我經由你們的理解體會了幸福感。親愛的朋友,也許我們永不謀面,但我們一直彼此相識!   願生活更美好,生命更絢爛!   感謝所有事,感恩所有人!   仍然歡迎大家來信:[email protected]   尹建莉 二○一六年五月十一日 專文推薦 順其天性來教養孩子

  我們常罵孩子不聽話,我們卻沒有,或很少,蹲下來聽聽孩子要講些什麼。當你聆聽時,你會發現他的話也有他的道理,也未嘗不可以那樣做。本書作者教養她的女兒很成功,就在於她肯聽女兒的話,而且只要是合理的要求,她都會依著女兒的意思去做,不會強迫女兒聽她的。這種借力使力是最聰明的教養方法,自己更藉著教養孩子,又過了一次愉快的童年。   這是我大力推薦這本書的原因,父母要有知識和主見,不要隨便聽三姑六婆的話,說什麼讓孩子哭到無聲才可以抱,或強迫他自己一個人睡,讓他嚇到晚上不敢起來上廁所(孩子不會無端怕黑,是大人喜歡講鬼故事去嚇孩子)。我們從實驗上看到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一個出生才四天的嬰兒放在核磁

共振中,掃瞄他的大腦,同時在他耳朵旁邊播放他父母吵架的聲音。他雖然才出生四天,還聽不懂大人的話,但他大腦的恐懼中心就活化起來了。因為嬰兒沒有保護自己的能力,要靠大人喜歡他來保護他,所以動物小的時候都長得很可愛,長大了,臉拉長了,就沒有這麼可愛,這裡面是有演化上生存的關係,若大人丟棄他,他必死無疑(沒有母親的郊狼﹝coyote﹞死亡率比有媽媽保護的高了44%),所以諾貝爾獎得主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說「孩子最大的恐懼是沒人愛,被拒絕是他們最害怕的地獄」。   但是孩子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張,無奈幼年期父母比他高大,不聽話時,還會挨打,只好識時務者為俊傑,暫時一切聽父母的

。我們就看到有一種冷叫做「媽媽覺得你冷」(老師問孩子:「今天這麼熱,為什麼還穿羽絨衣?」孩子無奈地說:「我媽覺得冷」),所以我很贊成作者的主張,若孩子覺得不冷,父母就不要一直跟在後頭嘮叨叫他穿衣服。他冷,他自然會去穿。他不穿感冒了,就讓他吃一次苦頭,下次就學乖不敢任性了。   孔子說:「不教而殺謂之虐」,凡事父母要先示範做給他看,才能要求他。如果孩子有不同的意見,請耐心聽他說,他若有理,請依他,讓他心甘情願地做,不要讓孩子每天哭哭啼啼的過日子,他不快樂,我們也不好過,而且表面的服從不是真的服從,打罵得到的服從代價是以後青春期的叛逆。   其實,蹲下來聽孩子講並沒有那麼困難。我兒子念小學時,

我們住在美國,他早上自己走路去上學,中午我去接他回家吃午飯,他再跟我到實驗室去做功課。我家跟學校之間有條捷徑,穿過樹林就是我家後院。有一天我發現他堅決不肯走捷徑,我跟他說:「媽媽午休只有一個小時,越早到家,媽越能做午餐給你吃,吃完媽才來得及回去上班」,他還是堅決不肯。我蹲下來問時,他才說早上去上學時,穿過史密斯太太的院子,被她看到了,出來罵他,說再被她看到要放狗出來咬他。我聽了很驚訝,因為附近的鄰居都很友善。我先順他的意,走大路回家吃午飯,然後我牽著他的手,去史密斯太太家門口按電鈴,我帶他來道歉,但我也要知道為什麼她要嚇我的孩子。原來她在重新植草皮,撒了種子,而這附近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是穿過她的

後院去學校,種子被踩深入土後,草長不出來,所以她不肯他們走。知道原委後,我們就理解了,換另一條路去上學,他也不再害怕史密斯太太。   孩子若在外面受了委屈,家裡一定要有人可以傾聽,父母不必為孩子強出頭,重要地是保護他,讓他知道只要爸媽在,都不必怕。合理的事盡管去做,不必在乎別人的眼光,不合理的事,媽也不會讓你做。   教養孩子基本上是遵循柳宗元在《種樹郭橐駝傳》中說的「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其本欲舒」,根要舒展才能長得好,那就是放他去探險,父母不放手,孩子不放膽;「其土欲故」,舊土植物比較熟悉,所以一定要帶著些舊土,人也是一樣,在熟悉的環境中生活比較自在,如果是完全陌

生,人跟樹都會不適應,就像六十年代我們去美國留學時,有同學因文化衝擊(culture shock)而進了精神病院;「其築欲密」,周邊的土要塞緊風來才不會搖晃,那就是安全感。這樣種下去後,讓他自在生長,不要一直挖起來看長根了沒有,「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就好了。   只要是生物,樹人和樹木原理是一樣的,古人一千二百年前的種樹方式仍然適用到今日的育兒上。書中有很多很好的例子可供父母參考,我也在各篇章之前寫出我的看法或是實驗的證據。孩子是我們生命的延續,他帶給我們的喜悅遠大於我們付出的辛勞,請順著他的天性教養他,他自然會成材來回報你。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教授 洪蘭 專文推薦 教養大小事‧建

莉一手包   「孩子長得比較胖,怎麼辦?」   「孩子吃飯太慢,怎麼辦?」   「發現孩子手淫,怎麼辦?」   「我的孩子為什麼是受氣包?」   「要不要和社會『同流合汙』?」   「孩子交了壞朋友,怎麼辦?」   「孩子的壓歲錢怎麼用?」   「要不要讓孩子『打回去』?」   「請允許女兒愛美且漂亮」   「不要訓練大小便」   「在吃喝拉撒睡上不要精細管理」   「如何讓孩子對垃圾食品不再感興趣」   「把馬桶洗乾淨,讓孩子玩去吧」   「孩子一定要有個怕的人嗎?」   「一位爺爺的求助信:孩子會不會被『慣壞』?」   「愛與溺愛是兩件相反的事」   尹建莉女士自二○○九年出版《好媽媽

勝過好老師》以來,以暢銷近百萬冊;隨著此書的風行,她開始收到來自全國各地對親子教養的求助信;最多時每天約三百封,現在雖然變少了,卻也每天至少二、三十封。   從這些數萬件的求助諮詢信件裡,篩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問題來詳加解答,就是一項費時費心力的浩大工程;取捨斟酌拿捏,更要橫跨時空,考慮到涉及的內容議題,如何具有指標性與差異;尤其要顧慮到當事者的隱私,實在十分不易。   建莉女士在台灣所有發行的書籍,我皆應出版社之邀為她寫序推薦;每一本,更創造了空前的暢銷長紅。   透過電子郵件跟建莉女士求住諮商的就高達近二十二萬封,求助的內容從胎教的啟蒙,到上學的學業功課、人格培養、心理困擾、教育陷阱、婚

姻關係,涵蓋的層面多元且博大,作者總是不厭其煩,一一回覆。   仔細拜讀這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Q&A》,作者明確精準、深入淺出地針對家長的提問,以她一貫親切親民的筆調,給予家長易懂且方便執行的建議。   家長來信問:「三歲孩子愛玩手機,怎麼辦?」   建莉女士在開宗明義先予簡要回答:「不要妖魔化電子產品,不要用負面的眼光看待它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你是什麼樣的家長,最後都會影響到自己的孩子。」接著在內文深度延伸表示:「可以適當轉換一下他的注意力,用更好的遊戲、更快樂的方式讓他接受其他內容。比如帶孩子外出旅行、主動帶他參加一些戶外遊戲,都可以逐漸分散他的注意力,轉移他的樂趣。」   家

長來信問:「發現孩子手淫,怎麼辦?」   建莉女士在文章起始的提示中,直接回答:「自慰本身不會傷害身體,是認為它會損精耗氣的擔憂和焦慮才傷害身體健康;自慰本身不會導致孩子道德墮落,是自我罪惡感和羞恥感才傷害孩子心裡。」   有別於市面上親子教養書的長篇大論,我喜歡本書作者面對為人父母的各種「疑難雜症」,卻都能切中要害,簡潔明快地回答。   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提出著名的「精神三變」之說,他認為人的精神充滿變化的勢能,首先變為駱駝,再變為獅子,最終成為嬰兒。   所謂駱駝,就是聽別人對你說:「你應該如何。」接著變成獅子就是你對自己說:「我要如何!」到了嬰兒,則代表全新的開始,亦即

每一個當下都是全新的剎那。   身為孩子的爸爸媽媽,其實也是生命另一個全新的開始,一個全新的學習開始;透過本書的Q&A,我相信許多正在為孩子教養問題困擾煩惱的爸爸媽媽,定可以如「嬰兒」般重獲學習,快樂愉悅地陪孩子成長。   文/陳美儒 親子教育家,建中資深名師 專文推薦   孩子一出生,直接接觸的人就是媽媽,媽媽當然就是孩子第一個老師。   家庭是孩子開始社會化的第一個學習場域,所處的環境會逐漸由簡單而複雜。其中最重要的環境因素是他們經驗到的人際關係:例如大人或者同儕與他們的互動方式,因此給孩子安全的環境,有了溫暖、正向的親子互動,未來有助於孩子學習更專注,中學時期也才能更保持好奇心和

韌性。   但是,台灣存在太多似是而非的教養觀念,這些觀念與經驗有時對孩子是一種傷害,而身為一位家長如何在茫茫人海中找到教養的核心價值。作者利用她的經驗與專業,逐一解答教養的迷思,並提醒讀者找回到身為一個人,就該具備身為一個人的價值:那就是愛與自由。   記得我小時候,我第一次玩躲避球,卻被老師打了四個巴掌,這四個巴掌並不是我有做錯甚麼,而是接球時多走了一步,那時只看到老師氣沖沖地跑過來,大聲地說了一句話:「我教過一次,你們就全部都要會。」那時候的驚嚇,直到現在仍歷歷在目。而我回家,也不敢跟媽媽說,因為說了一定還會被打一次,那時的觀念,就是威權。這種不容挑戰的觀念,直到現在在教育界仍然聽到

體罰的情事。   這樣說,我並不是指大多數的老師就是如此或者跟孩子處於對立面。而是這個社會太依賴學校給你的一切,認為把孩子交給學校,就保證一切沒問題。我處理過不少這樣的案例,學校頃全力幫助孩子走回正軌,發現進展很慢,甚至還往後退,於是輔導室開始追蹤家庭成因,才知道父母親對孩子的疏離,冷漠甚至溺愛,才是造成孩子偏差行為的主因。如果學校花心力與家長溝通,而家長也願意配合,那孩子很快就會回到正軌,這樣的現況跟美國近年來的研究不謀而合。   過去二十年間小布希總統推動「無落後學童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law )與歐巴馬總統「邁向巔峰教育計畫」(Race to the T

op program),都是努力建構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致力於縮短貧富差距。然而在美國政府努力的過程中,發現最大阻力竟然是觀念。因為大人無法全盤了解,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怎樣的教育模式才是真正對孩子有利,總以為把物資送到孩子的手中,就可以幫助他們健全成長。後來更進一步研究發現,如何培養孩子擁有毅力、良知、自我控制和樂觀主義等特質,才是未來成功的關鍵,而這些關鍵一大部分跟家庭有關,這樣的結論,其實就跟作者強調的家長可以扮演好的引導者,以及給孩子充分的愛與自由一樣。   好媽媽與好爸爸對孩子的成長既然如此舉足輕重,那身為父母該如何帶領孩子成長,個人有幾個建議:   首先,多閱讀並與專業相關社

群討論。坊間有很多教育的專書,但不一定每本敘述都正確,正如作者所提的,必須掌握教育核心價值中,去選擇正確的書籍,透過思辨討論,建立好的觀念。   再來,對於孩子要能夠理解,並充分聆聽他的想法與聲音。大人常常把自己的成長經驗套到孩子身上,殊不知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是相同的。接納孩子各種缺點與錯誤,尊重孩子並引導孩子適性發展,這是大人必須時常提醒自己的。   給孩子一個安全與支持的環境,包含好的家庭的氛圍與選擇好學校。家庭每一個成員都是殊勝的生命個體,尤其父母親,能夠彼此凝聚共識,不要給孩子無所適從的指示,有好的家庭文化,孩子重要成長基礎就不用擔心。另外,擇校時代已經來臨,選擇一所好的學校,父

母親更需要用心,因為學校是孩子從家庭邁向社會的重要場所,也是孩子拓展經驗與真正世界連結的階段,好媽媽當然義不容辭地替孩子選擇好的學校。   最後,保持熱忱與持續不斷地努力。一個正向積極的父母,才能帶動孩子積極樂觀。當前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恆毅力,如何保持熱忱並持之以恆,這不僅是孩子的功課,同時也是父母一生要努力的方向。   各位讀者,你準備當一個好媽媽好爸爸了嗎?好好閱讀這本書,然後加以思辨吧!   陳清圳校長 (雲林縣古坑華南國小校長) 專文推薦 在問答間找到方向   我是一名媽媽也是一位老師,不過,雖然我自認是個好老師但我應該不算是好媽媽;雖然也講過幾場有關親職教育的分享,但是,讀完

這本書,不得不佩服作者尹建莉女士的用心,過濾整理了這麼多家長的疑惑,讓讀者可以很快的按圖索驥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時代在進步,家庭仍是每個孩子最初接觸的社會組織;尤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很多事如果可以在第一次就做對做好,相信社會應該會減少許多問題。問題是,很多爸爸嬤嬤都是第一次當父母,成為一個好父母這件事,其實是學校沒有教的課程,卻又無比重要!所以大多數人都會不想成為自己爸爸媽媽的管教模式翻版,卻又不自覺地複製了以前的模式。尹建莉老師寫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也公開自己的電子信箱,並回覆讀者的問題。八年下來收到22萬多封回信,累積了許多好的互動過程,也因為這樣的回饋機制,有了這本Q&A

的誕生,讓讀者因循著這本Q&A可以解惑。   從22萬多封信件中精心挑選出近百個常見的教養問題,分為九篇,像是第一篇分別從不同年齡層,不同的事件中,梳理闡述「界限」是甚麼?為何重要?父母要如何做到?第二篇「愛和溺愛是兩件相反的事」;請允許孩子「慢點」長大;吃喝拉撒睡不用「精細化管理」;好關係才有好教育;家庭是學習的第一站;性教育、人際關係培養、金錢教育;教育需要清醒和勇氣;到第九篇「接納自己才能接納孩子」。每一篇後面還附錄了〈小問題大學問〉用比較短小精練的Q&A形式來回應廣大讀者的疑惑。   教育圈有句名言:沒有問題兒童,只有家庭的問題和問題家庭。教書三十多年,面對許多孩子及其家庭,我個人

十分欣賞作者把「跟孩子畫清界限」放在第一章節。由於少子化,由於家庭型態改變,家長如何處理「關係」這些關係包括婚姻中的兩人關係,家庭中的親屬關係,還有手足關係,作者也在書中,利用回信將這些關係一一釐清。尹女士兼具學理背景與實務經驗,信手捻來都是故事,而且面對提問常常是一針見血,豪不留情面的直陳提問者的心態,因為說中要害,讓人想逃也逃不掉。對於問題的解決策略,尹女士不會說太多做不到的大道理,因為她深信要給孩子幸福的人生,家長一定要從「知道了」進步到「做到了」這樣的知行合一,孩子的問題才會得以解決!   你已經當父母了嗎?這本家庭教育的百科全書,推薦給你!希望還來得及幫助你成為好爸爸、好媽媽。你還

沒準備好當父母嗎?別猶豫了!有了這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Q&A》在手邊,隨時閱讀,隨時查找,想起尹女士在最後一篇的提醒—接納自己才能接納孩子,你會了解–只有讓自己活得更好,孩子才會一樣好。書本的最後作家徐虹還寫了〈母親和勇士〉一文,「為母則強」每個人應該都有機會成為最好的母親,只是找對路?找到方法了嗎?希望我們都能在愛而非溺愛中成長,也希望我們能始終保持清醒與勇氣,在點點滴滴的小問題中學習成為「勝過好老師的好媽媽」,爸爸千萬別缺席,也要來讀一讀喔! 台北市永安國小校長  邢小萍 如何讓孩子對垃圾食品不再感興趣?◇不想讓孩子對垃圾食品感興趣,可以借鑒兩種做法:1.家長做榜樣,做堅定的零食戒斷

者;2.主動給孩子買各種零食,「不鼓勵也不禁止」。◇Q尹老師,你好:我的孩子現在上幼稚園大班,感覺他突然到了狂吃的階段。每天從幼稚園接了回家,他就不停地要吃東西,只吃茶几上放的那些垃圾食品,到正式的飯菜上桌了,他倒不想吃了。我一直不願意他吃垃圾食品,但管不住奶奶經常從超市亂買給他,買回來我就沒辦法了,奶奶經常偷偷給他吃。現在我在週末帶孩子出去玩時問他想去哪裡,他總是說去超市,買吃的。我害怕愈管愈糟,可又覺得不能不干涉,總不能任憑他吃這些東西吧。我該怎麼做呢?希望得到你的回覆,謝謝你!A尹建莉你好:垃圾食品確實是現在家長們要面對的問題。我知道有的家長自己不會給孩子買市場上販售的垃圾食品,但遇

到別人熱情地給孩子遞來的油炸、膨化或染色食品時,往往因為礙於面子,不好意思拒絕,就讓孩子接受了。有的是一家人自己意見不統一,奶奶買了垃圾食品,媽媽不准吃,奶奶又背後偷偷給孩子吃,比如你家。還有家長既往家裡買垃圾食品,又不讓孩子多吃,或自己吃而不讓孩子吃。這些分裂行為都會弄得孩子不知所措,更有可能激起他對垃圾食品的好感。這件事也曾讓我頗費心思,以前也很介意,特別不願意女兒吃垃圾食品,對她的零食控制較嚴。後來經過一些事情,得到一些經驗和教訓,覺得我對此太「如臨大敵」了,應該是沒必要。所以下面給出兩個案例,吃與不吃,如何控制,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感覺去參考一下。

探戈中的倫法多詞:常用的題材和語彙

為了解決百科全書推薦的問題,作者楊淩雁 這樣論述:

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阿根廷探戈目前是享譽國際且受到上流社會喜愛的國際標準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已正式將它列入人類文化遺產。筆者從小學習鋼琴,對於各種音樂型態皆有濃厚興趣,在接觸探戈音樂之後發現原來裡面所使用的歌詞,竟為筆者主修的西班牙語,因此更觸發了欲深入探索的動機。一開始接觸到探戈歌詞時,自然有許多是沒學過的字,有些可以從西漢辭典查到,有些則是不管從網路或是字典都遍尋不著,即使有些字查得到它的意思,放到歌詞中卻不通順,後來請教西語系外籍教授以及詢問筆者以前教授過華語的西語國家學生們,才知道這些字是阿根廷及烏拉圭一帶所用的詞彙,西文稱之為「倫法多」( lunf

ardo),根據字典翻譯也可解釋為隱語、暗語、行話、黑話、俚語,但是在阿根廷及烏拉圭當地所說的語言還是西班牙語。此現象就好比在台灣,眾人皆知「小強」意指「蟑螂」,而「條子」即是「警察」之意,語言及文字通常會隨著時間、地域、及大環境的變遷而發展出新的詞彙和詞義。以華人世界為例,華語語種繁多、不可勝數,單就兩岸三地通行的普通話(Mandarin)而論,已是南腔北調、並衍生許多不同意涵的地域語彙,如台灣所稱的「聊天瞎掰」,中國大陸說成「砍大山」;台灣稱「雷射」,大陸說「激光」;我們說「一票難求」,對岸說「票子緊張」。在不同的地域、國度及時代相異的文化背景裡,翻譯的詞彙都大相逕庭,因此,倫法多並不能解

釋為一種少數語言或方言,因為它只有約一千五百個詞彙,沒有語法和句法,不能構成一種語言。為了能夠更瞭解探戈歌詞所要傳達的情感,就必須對倫法多詞彙有所認識。詞彙又稱語彙,是指一種語言裡所有詞的總和,也指在某一範圍內使用的詞之總合。詞彙通常隨著時代的發展演變,並成為人們交流溝通、獲取知識的實用工具。語言中最活躍的因素–語彙,常常最敏感地反映了社會生活和社會思想的變化。「舊的詞死了、新的詞產生了、某些詞的意義改變了–擴大了、縮小了,或者改了原來的含意,或者恢復了古時的含意。所有這些變化,都緊密地反映了社會生活的發展。」當這些詞彙成為老百姓的日常用語之後,便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儘管隨著時世變遷,有些流行

一時的詞彙也會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但是它們標誌著一個時代,記錄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的各方面。語彙是語言各要素中最具社會創造力、最活潑、與社會文化聯繫最密切、最直接的部分。它的產生、發展變化與使用都與社會文化的發展變化息息相關。(周慶華,1997:71)就語言學的觀點而言,所有語言都具有同等的價值,沒有一種語言比其它語言優越。認識各國俚語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各國文化的多元性,使不同文化的族群更容易相互了解,因為俚語通常是每個社會裡最直接、最接近現實的語言溝通型態,源自於每個社群獨特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若將俚語和鄙俗的話劃上等號,不免有所偏頗,甚至過時,因為有些俚語對事物的描述相當傳神,遠勝

於一般文學語彙。此外,社會語言學家白馬禮(Mario Pei)和余光雄也都肯定俚語對語言豐富的貢獻,因為俚語可能會隨著時間更迭而成為標準用語,讓詞彙更加多元。目前台灣尚無針對探戈歌詞裡的倫法多詞做深入探討的論文,本研究將以一千一百四十一首阿根廷探戈的歌詞為樣本,從中分析常用的倫法多題材和語彙,藉由不同時期常出現的用語探究當時的文化背景,最後整理成基本的探戈歌詞常用字彙表並翻譯成中文,以符合本系碩士班強調文化和翻譯的宗旨,期冀研究成果可供未來同樣對於探戈文化或西語國家各國俚語的研究有興趣者做參考。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論文依據資料蒐集、整理、分析、解釋和歸納,乃採用文獻分析法及語言實證分析

法。以下列出詳細的內容:1. 採用「文獻分析法」蒐集、歸納和統整有關探戈歷史及歌詞和倫法多的相關文獻,分析及探討其歷史背景和發展過程。2. 採用「語言實證分析法」蒐集與分析Encarta所推薦的網站El Portal del Tango中一千一百四十一首探戈歌詞。語言的變異最明顯的是詞彙系統,社會語言學從七O年代末開始注意語言的定量分析,通過字頻統計可以確定常用字、常用詞,隨著電腦科技的發展及普遍應用,使許多學科的研究有了一個現代化的手段,包括社會語言學等學科,都可以利用電腦,通過量的測定去研究質的問題,十九世紀語言學家Kading(1897)就曾使用一千多萬個德文字來計算德文中字母出現的

頻率,因此本論文將一千一百四十一首探戈歌詞輸入電腦後,再進行倫法多詞彙出現頻率的統計,為了讓統計結果更精確,必須在語料庫的原始語料上做加工處理,意即加上各種電腦能「懂」的標註,以讓電腦辨識及進行分析,這項浩大工程的處理方法有許多繁複的類型,其中共同的特點是:便於電腦在語料庫中正確並迅速地搜尋字、字串、詞類。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 研究問題:- 探戈與倫法多詞之間的關係為何?- 倫法多詞對於探戈歌詞的理解有何重要性?- 探戈裡常用的倫法多詞有哪些?- 倫法多詞提供了哪些題材於探戈中?- 如何把這些倫法多詞譯為中文? 研究假設:- 倫法多詞的研究對於瞭解探戈所傳達的信息及

其社會功能為重要關鍵。- 製作探戈常用的倫法多詞表,對於瞭解探戈歌詞的內容有其教學價值。- 使用倫法多詞字典和一千多首探戈歌詞做為樣本,透過電腦程式,可建立一份倫法多詞出現的頻率表。- 倫法多詞在探戈歌詞內所出現的頻率與倫法多詞的常用題材,兩者之間的關係可幫助我們對於圍繞在倫法多詞的文化環境有一個概念。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論文共分為六章,分別為:第一章緒論,包含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研究範圍與限制。第二章為探戈與倫法多詞彙的由來與歷史,分別敘述探戈與倫法多的發展及構詞方法。第三章為探戈中的倫法多詞,說明兩者間的關係,以及倫法多詞出現在其它社會文化及學

術方面的例子,如音樂及詩詞。另外也探討探戈題材的演變,以及哪些為其常出現的題材。第四章是本研究耗費最多時間的部分,先從一千一百四十一首探戈歌詞中查出有哪些倫法多詞彙及其出現頻率,依字母順序製成表格後,再以出現次數超過十次以上的九十一個倫法多詞,分別照字母順序及出現頻率製成一覽表。第五章,將這九十一個最常出現的倫法多詞翻譯成中文,並分析這些倫法多詞所代表的題材有哪些。最後一章的結論呼應論文一開始提出的假設及問題。 此篇論文歷時兩年完成,研究期間遭遇多次資料取得困難的問題,主要是國內尚無研究此領域的專書,必須透過國外的友人及教授幫忙帶回台灣。此外,筆者尋遍各網路書局皆無法尋獲其中一本指導教授

指定的專書,因此只好寫信給該書的作者--芬蘭的大學教授Pirjo Kukkonen,最後以一本中國詩詞成功的和對方達成交換書籍的協議。第二章 探戈與倫法多詞彙的由來與歷史第一節 探戈一、 何謂探戈?  聞名國際的探戈為一種可唱可跳的音樂形式,同時它也是一種集音樂、舞蹈、歌唱和詩歌於一身的綜合性藝術,這種2/4拍或4/4拍的雙人舞蹈興盛於十九世紀後期的「拉普拉塔河流域」( R&;#237;o de la Plata ),尤其當時在「羅薩里奧」(Rosario,阿根廷東部港市)、「蒙特維多」(Montevideo,烏拉圭首都)及「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阿根廷首都)等地最

為流行,如今成為風靡全球上流社會的熱門社交舞蹈。  演奏探戈音樂最主要的樂器為手風琴。大約在十九世紀末,探戈舞蹈以一種即興的方式出現,其特色是它的動作非常親密,男女透過肢體語言傳遞個人情感。因沒有任何一種舞蹈在情感上或肢體上比探戈更能將兩人如此緊密的結合,故可說探戈是「聆聽對方身體」之舞。探戈歌詞裡所用的一些字彙,與當時的生活習慣用語有關,當地稱之為「倫法多」( lunfardo),多半是表達悲傷、男女間的情感、代表某一時期移民在艱苦的日子裡對生活的傾訴,亦呈現他們的幻想、希望和愛情,唱出在他鄉孤苦的心聲,訴說著對遠方家園的思念、單身生活的寂寥,也傳達了對移居地新人生的渴望與拉丁民族的無限澎湃

熱情。二、 「探戈」一詞的起源和意義(一)非洲此小節在本論文中列舉了「探戈」一詞所代表的各個意涵,在不同的時空環境下各代表著不同的社會現象。根據學者Jos&;#233; Gobello 和Ricardo Rodr&;#237;guez Molas的說法,「探戈」一詞源自奴隸的交易,意思為「封閉的空間」,禁閉奴隸和買賣奴隸的地方皆稱為「探戈」,而在美洲也將這些非洲奴隸唱歌跳舞的地方作此稱呼。到了十九世紀,在加那利群島和美洲的一些地方將「探戈」定義為配合鼓聲跳舞的黑人聚會。十九世紀初期,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當地,把當時在郊區黑人跳舞的地方稱為探戈,後來也延伸稱呼他們的音樂為探戈。有其他學者認為,「探

戈」一詞為象聲詞,意思即是「鼓聲」。然而,探戈音樂在初期使用的樂器是小提琴、吉他和笛子,並不包括鼓,後來德國手風琴才成為探戈音樂真正的象徵。雖然說探戈有很多的意思,但是都有著共同的特點,就是都與社會邊緣環境有關。(二)西班牙皇家學院辭典的定義本小節針對探戈如何從一開始被認為是低下階層的產物轉變為當今全世界所接受的藝術,列舉《西班牙皇家學院辭典》在不同時期所下的定義。在1899年,探戈被定義為:黑人及美洲鄉民的舞蹈及聚會;或此種舞蹈的音樂。1925年增加了:本世紀初從美洲引進的上流社會之舞。最後,在2001年加入了:拉普拉塔河流域的舞蹈,遍及國際,雙人合舞,二四拍的音樂形式。三、 探戈的歷史此

小節分述探戈發展歷史。探戈歷史可分為4個階段:- 原始探戈(1840-1900)- 老派探戈(1900-1920)- 新派探戈(1920-1940)- 新探戈(1940-今日)(一)原始探戈(1840-1900)從十九世紀下半葉開始,拉普拉塔河流域湧入大量的移民潮,其中包括國內及國外的移民。也就是在這種不同社會文化的混合背景、不同音樂的交流及結合之下誕生了探戈。這些移民在城市的郊區建立貧民窟,組成了與商業區及住宅區不同的郊區人口。這些郊區的百姓形成了特有的階級制度,並形成擁有自己的語言、服裝、音樂和舞蹈的地下社會,而妓院成了郊區最具代表性的場所。所以在十九世紀的八&;#12295;及九

&;#12295;年代,大量的探戈其主要的來源為妓院。當時大多數的移民皆為男性,極缺婦女,來的人多半沒什麼錢,無法成家,更無法回家鄉去。大家住在一個大房子分成的許多小房間,廁所、廚房合用,也就是所謂的「大雜院」(conventillo) 裡。這些窮苦、工作辛勞的移民,晚上聚在庭院或附近的酒吧,只要有人彈吉他、拉提琴、吹笛子,各個男士便使出渾身解數又唱又跳,爭先恐後的討小姐們的歡心,唱出、跳出他們的愛慕之情。雖然因為語言不同無法交流,可是音樂、舞蹈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融合在一起,也成為了他們共同的語言。這些不同國家的音樂、舞蹈融合在一起,慢慢地演變成了在下層社會中,一種特別環境下所產生的探戈。早期

的探戈舞步由於男女雙方動作非常親密,上半身緊緊抱著不動,一切的動作都發生在腰部以下,纏綿的身軀藉由錯綜繁雜的腿部舞蹈,勾起男女情慾、碰出愛的火花,因此當時並不被阿根廷的上流社會及天主教會所接受,且音樂格式尚未成型,無論是節奏或結構都還沒有找到最終確定的形式。後來受到一種舞蹈類型「米隆加」(milonga)的影響,也因而出現了伴隨歌詞的探戈樂曲,此時歌詞中出現的倫法多詞多半是以「悲傷」或是「發現被女人欺騙」為主要的題材。早期的探戈並沒有所謂的作曲或作詞者,有些只是臨時即興的音樂,加上一些粗俗的字句。當時很多探戈的歌名都帶有情色意境。(二)老派探戈(1900-1920) 此時出現了「探戈舞者」

(tangueros) 與「專業作曲家」 (compositores) 及多位「探戈音樂家」 (m&;#250;sicos),而最負盛名的莫過於「探戈歌王」卡洛斯‧加德爾 (Carlos Gardel)。歌詞內容方面,其主要的主題一般圍繞在被女人欺騙的男人身上,透過倫法多詞彙來表達他的感傷。1910年代開始,探戈被引入歐洲後風靡一時,在巴黎十分受歡迎。由於法國人的接納態度提升了它的尊嚴,探戈便進入阿根廷上流階層的宴會廳與豪華的俱樂部,從此再經由各種媒體傳遍世界各地,如歐洲、美國,所有的人都為之瘋狂,演出的場所也從妓院移到了劇院。此時期的代表人物為卡洛斯‧加德爾,他的歌征服了全世界,探戈音樂在他

的時代達到了巔峰,由Pascual Contursi作詞、卡洛斯‧加德爾主唱的「我的悲傷之夜」(Mi noche triste)為第一首出現歌詞的探戈。(三)新派探戈(1920-1940)此時期,阿根廷的經濟穩定且快速成長,而在探戈方面有也相同的現象:出現了很多更專業的、受過正式音樂培訓出來的作詞作曲家。這些人組成了所謂的新派(La Guardia Nueva)。在歌曲製作方面,不再是即興的,而是有著嚴謹的架構。演奏的樂器,則是由兩支手風琴、兩支小提琴、一台鋼琴和一支低音提琴所組成。另外一個新派的演唱方式,則是獨奏者角色的出現,如鋼琴獨奏,其目的為提供單純的聽覺享受,而不是為了跳舞。(四)新探

戈(1940-今日)1940年代是探戈的黃金時期,大樂隊當時在豪華的夜總會或市中心的酒廊演出,阿根廷的唱片業也蓬勃發展。1946年阿根廷的第一夫人伊娃‧裴隆(Mar&;#237;a Eva Duarte de Per&;#243;n)取得政權,她提倡通俗文化,特別偏愛探戈,使探戈音樂的創造達到巔峰。隨著時間,探戈逐漸擺脫色情場所的陰影,發展成一項音樂、舞蹈與文學上的藝術。1950年代開始,大眾將熱情投注在新的外國舞蹈形式,如「康加舞」(conga)、「倫巴舞」(rumba)、「曼波舞」(mambo)以及後來的「搖滾舞」(rock and roll),探戈在此時進入衰退期,而新一代的探戈作曲家開

始崛起,被阿根廷人稱為「探戈音樂界的巴赫」、「阿根廷探戈之父」的阿斯托爾‧皮亞佐拉(Astor Piazzolla)便是其中的翹楚,他的音樂結合傳統古典作曲架構,加上爵士樂的風格,形成所謂的「新探戈」( Nuevo Tango/ Tango Nuevo)。1980年代開始,全球性的探戈風潮再度興起,盛況不減至今。而探戈何以成為阿根廷的象徵且風靡全世界?在它悠久的發展史中有一個共同的詞彙,即為稍後所要介紹的倫法多。第二節 倫法多一、 何謂倫法多? 倫法多有以下幾個定義:1. 原本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城市及其周圍低下階層所使用之語詞,部分詞彙成為日後阿根廷及烏拉圭的流行用語。2. 布宜諾斯艾利

斯城市的犯罪術語,和西班牙語的差別只在於詞彙上的不同,是來自英語、法語、義大利語和西班牙的黑話所組成的新字,隨著探戈歌詞而普及。3. 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和其它主要城市的下層社會人士、或者長期和罪犯在生活上有接觸的人所使用的行話。 詩人Horacio Salas在他的《探戈》(El tango)一書中說,倫法多詞是小偷為了躲避警察而使用的祕密術語。然而,布宜諾斯倫法多學院院長Jos&;#233; Gobello卻認為倫法多的起源並非祕密術語,而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移民帶到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語彙總稱,有時以詼諧的意圖加入自己的語言而改變其形式和意義。根據Jos&;#233; Gobell

o的看法,不能將倫法多視為一種語言或方言,因為它缺少自己的句法和語法,使用倫法多的人,是以西班牙文的語法架構思考,再用一個或數個倫法多同義字替換西班牙文句中的字,因此不可能以大約一千五百個常用的詞彙說倫法多“語”,只能使用倫法多“詞”說西班牙語。 使用這些語彙的人其實都清楚的知道其西班牙語的同義字,但是他們卻選擇使用倫法多字來代替,如西班牙語的“錢”是dinero,他們則選擇使用倫法多詞guita;西班牙語的“女人”是mujer,但選擇使用倫法多詞彙的人便會說mina。二、 「倫法多」一詞的起源Amaro Villanueva認為這個詞源自“lombardo”一字,羅馬方言意思為小偷。

1894年,刑事專家Antonio Delapiane的《犯罪語言》(El idioma de delito)一書以及《倫法多西語字典》(El diccionario lunfardo espa&;#241;ol) 問世後,大家便把犯罪份子和其後代所使用的字彙誤稱為倫法多,而其中更是包括了所有移民者後代所使用的詞彙,而不僅僅前者。三、 倫法多的演變倫法多的發展過程主要可以分為三個時期:(一) 發展期(1860 – 1914)從十九世紀六&;#12295;年代大規模的移民潮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豐富的借詞及外來語是這時期的特點,尤其是源自於義大利的詞彙。在一開始發展的前幾年,只有下層社會的

人口以及犯罪份子使用倫法多,之後慢慢開始比較多一些人在使用,但是使用者幾乎全為男性,很少有機會可以從女性口中聽到她們使用這些詞彙。最初記載倫法多詞的是三篇報紙上的文章:一篇是在1878年的匿名文章,其他兩篇是在1879年,作者為Benigno Lugones。在這個時期,布宜諾斯艾利斯城市的人口大約一半為外國人,其中以義大利人居多,其次為西班牙人。部分倫法多詞直至今日仍為日常生活所慣用,有些則在寫法上略微改變,也有的已經不用了。甚至有些只是流行一時,曇花一現,來不及被大家所認識。(二)鞏固期(1914 – 1950)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由於戰爭的關係,移民潮被迫終止。雖然在大

戰結束後,移民活動也跟著恢復,但這時國內人口大多為阿根廷本國人,而這些當地的居民也紛紛尋求更多社會上的參與。所以這時期是將前一時期所接觸到的改變及新事物加以吸收及鞏固。這也反映在人民的用語上,倫法多的使用不只侷限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它甚至擴展到全國,街道上時時可聽見,兒童也開始在他們每日的遊戲中加入倫法多,有些女性在家中也會使用這些詞彙。許多原因可以解釋倫法多何以快速普及:由於探戈歌曲、戲劇以及通俗文學的發展、廉價書籍、廣播中也都加入了倫法多詞彙,這些現象加速了全國民眾對它的接受度。前時期以借詞或外來語為其主要的來源,而這時期則開始加入阿根廷本土的方言及原住民語。(三)普及期從1950直到今日。

阿根廷在此時期所使用的許多語詞皆可窺見美國文化的滲入,西班牙語的字彙常以英語字彙代替,例如:“宅配”這個字以英語的delivery代替原本西班牙語的la entrega a domicilio,“購物”則以英語的shopping代替西班牙語的ir de compras等等。六&;#12295;年代開始,倫法多已經完全地被廣泛使用,尤其是青少年。現在新的倫法多詞都是來自於青少年,特別是那些屬於中產階級或甚至上流階級的年輕人。四、 倫法多的構詞方式如同所有的俚語、隱語與行話一般,倫法多並非為一種語言,而是一個詞彙的總稱,因此不可能完全以這些詞彙來交談或書寫。基本上,俚語通常由名詞、形容詞、動詞和

一些短語所構成,若細究俚語的形成方式,它與其它詞彙的變化無異,歷經變形、換義、採用隱喻、明喻、民間詞源、語音改變、語義擴大、縮小語義、截短法、縮略詞、褒義化、貶義化、轉喻、提喻、誇張、外來語等影響而形成。Teruggi將倫法多的構詞方式分為三大類:新義、變形、借用。(一) 新義將常用詞彙賦予新義的方法有:限制意義、延伸意義、替換意義和改變詞性。其中,第三項又可細分為隱喻、提喻和換喻。(二) 變形透過詞首增添字母、使易於發音而插音、語尾添加音、詞首字母省略、中略(省略詞中間的字母或音節)、詞尾省略、拼拆法組詞。另外有些詞是因為對於發音或寫法的混淆而產生的變形。(三) 借用取自另一種語言來仿

製或加工使之成為自己的詞彙,可分為外來語借用及內部借用。倫法多詞的外來語主要借用自五種語言:西班牙語、義大利語、法語、英語和葡萄牙語。而內部借用則來自原住民語、農村用語、行話術語及其它少數語彙。第三章 探戈中的倫法多第一節 倫法多在探戈中的使用 倫法多透過探戈進入了流行音樂的大門,兩者到達幾乎密不可分的地步。雖然倫法多在探戈歌詞裡出現的頻率時多時少,但是這些詞彙的出現卻是探戈的主要特色之一。我們可以說探戈自然的語言即是倫法多。一、 倫法多如同探戈的語言探戈和倫法多的緊密關係始於1917年由Pascual Contursi作詞、卡洛斯‧加德爾(Carlos Gardel)主唱的探戈「我

的悲傷之夜」(Mi noche triste)。歌詞一開始即唱道:「愛人,妳在我最好的時候離開了我」( Percanta que me amuraste en lo mejor de mi vida ) ,其中的Percanta和amuraste即為倫法多詞彙。從此之後,倫法多開始正式透過流行的探戈歌曲而被大家所熟悉。探戈歌詞毫無疑問地是讓倫法多普及最重要的傳播媒介之一,唱片和廣播扮演著核心角色。加上大量的歌曲獲得了卓越的藝術水平,探戈和倫法多也因此消彌了原本來自邊緣社會的疑慮。然而,探戈和倫法多在1943年和1949年時遭到困境,當時政府有一項規定是:「避免使用不雅的成語或慣用語,特別是關於

一些帶有類似其他語言的文字來表達的低俗笑話、錯誤的詞彙、憤怒和粗暴言詞等等。」該項規定暗指倫法多。1943年六月四日政變之後,許多探戈的歌詞被禁用,教育部和司法部長任命了一個委員會以維護語言的純潔性,1949年裴隆總統同意這項荒謬專斷的措施。基於這種情況,有些作詞者改變了歌詞和歌名以避免遭到電台禁播而影響版權。然而對於一個流行的俚語來說這只是一件軼事,因為倫法多至今仍非常活躍。此小節分析了一首名為El ciruja 的探戈,歌詞中富含倫法多語彙。倫法多不但豐富了探戈語言,也為布宜諾斯艾利斯提供了一種特別的美感,因為倫法多是這個城市的語言。二、 探戈的題材(一) 探戈歌詞和題材的演變探戈歌詞

和題材的演變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為十九世紀後期,歌詞多半是下流、且有時淫穢的;第二個時期是二十世紀初,此時期以&;#193;ngel Villoldo為代表人物;第三個時期則是從1914年開始的探戈歌曲 (tango canci&;#243;n) 時期,由Pascual Contursi帶頭。許多早期的探戈是講述一些時事的詩,當時的探戈歌手並不是專業人士,他們唱的歌詞多為下流,有時甚至很粗魯低俗。有些歌名本身即有雙關意義,例如一首名為「月亮的臉」(La cara de la Luna) 其實另有其隱含的意義(見西文版論文註釋第110)。二十世紀初期,才開始出現專業的作詞者。自此,探戈主題

開始有顯著的擴展,題材包括如母親、街道、移民、過去的時光、人世無常、巴黎、布宜諾斯艾利斯、上帝、探戈本身、寂寞、失敗、道德、倫理、幸福、正義、懺悔、勇氣、友誼和許多其它的問題。此小節列舉了「布宜諾斯艾利斯人」(El Porte&;#241;ito)、「江湖醫生」(Matasano)、「失明的老人」(Viejo Ciego)三首探戈歌詞作分析。(二) 題材的分類1964年,丹尼爾(Daniel Vidart)嘗試將這些描述性題材分為八類:城市、農民、郊區、愛情、環境、諷刺、活潑和哲學。奧內迪凱撒 (Julio C&;#233;sar Onetti)在其著作《探戈與題材》(El tango y

su tem&;#225;tica) 將探戈的主題和副主題分為二十一類(詳見本篇西文版論文第56頁)。(三) 主要的題材在各式各樣的主題種類中,以下幾種最為突出: 1.El compadrito(小流氓、無賴、紈&;#34996;子弟) 2.El gaucho(高卓人、南美彭巴草原上的牧人) 3.La mujer(女人) 4.El campo(鄉村、草原) 5.El f&;#250;tbol(足球) 6.El tango(探戈) 7.El barrio(鄰里) 8.El turf(賽馬) 9.El humor(幽默) 10.El

bul&;#237;n(單身漢的房間、住所) 11.El carnaval(狂歡節,嘉年華會) 12.La c&;#225;rcel(監獄) 13.El alcohol(酒精) 14.La patria(祖國) 15.La religi&;#243;n(宗教) 16.La muerte(死亡) 17.El cabaret(小酒館、夜總會的歌舞表演) 18.El coraje(膽量、勇氣、怒火)上述的主題一方面強調都市鄉愁和其價值,另一方面則點出城市邊緣的環境和人物、他們的娛樂消遣、宗教意識以及對未來持著不滿及負面的期待。第二節 倫法多在其它的

社會文化現象直至今日已可在阿根廷的各種文化及社會階層中看到倫法多的使用。雖然不見得所有的人講話或書寫時會使用倫法多詞彙,但是幾乎大家都瞭解其意思。一、 阿根廷搖滾樂 (Rock naiconal argentino)從五&;#12295;年代開始,年輕人開始風靡來自北美的搖滾樂。而從1965年起,便開始出現西班牙語歌詞的搖滾樂,此時倫法多詞彙也出現在歌詞中。二、 阿根廷坎比亞 (Cumbia villera)坎比亞是哥倫比亞當地的民族舞蹈和旋律,加入與巴拿馬相同的民俗特色,充滿律動感,易於演唱,在1930年末被引進布宜諾斯艾利斯。中上流社會的人對之不屑一顧,可是它確實已經成為當地邊緣地區的

代表性音樂,其名稱和探戈同樣起源於非洲,意思代表黑人所稱的「舞蹈」。這種音樂是阿根廷在九&;#12295;年代,對於幾乎所有階層造成貧窮的經濟危機下之產物,其特色是所使用的歌詞為大膽的穢言,這種流行音樂反映了最貧窮的勞工階級所發生的一切情況。三、 倫法多詩詞從一開始,有些平民詩人就將倫法多詞使用於他們的作品中。倫法多詩詞的由來與探戈相同。拜這些作家所賜,將這些倫法多詞彙加入所謂的「官方文學」裡,此舉則幫助了倫法多的普及化。根據Jos&;#233; Gobello 和Luis Soler Ca&;#241;a在書中的序提到,1879年由Baldomero Lugones出版的四行詩,或許是倫法

多文學之先河,詩中仍可窺見使用義大利俚語的影子。 倫法多無疑是探戈歌詞中最具特色的載體,它代表著布宜諾斯艾利斯及其周圍邊緣團體的大眾文化,以及他們反對主流社會的意識想法。第四章 探戈中最常出現的倫法多詞第一節 研究方法本章採用實證法統計由Encarta百科全書推薦的網站 El Portal del Tango中一千一百四十一首探戈歌詞,計算倫法多詞彙在歌詞裡出現的頻率。在統計之前必須做的工作是在所有的歌詞中,從A到Z一一查出哪些倫法多單字被使用,因為在一般的西漢字典或網路辭典無法查到倫法多詞彙的意義,例如:倫法多詞junar的意思即是西文的mirar(看)。更有甚者,許多西班牙單字本身

也有倫法多的詞義,因此要依每首歌詞的內容判斷其真正的含意,例如:西班牙字tira,依照西漢字典的解釋,原意為布、紙、皮等的細長條,但是按倫法多辭典的意思則是agente de polic&;#237;a(警察)。接著,從這一千一百四十一首歌詞裡統計所有出現過的倫法多詞次數,必須注意的是,西班牙文有不同人稱和時態的動詞變化、名詞和形容詞也有陰陽性和單複數變化,因此,為求得到更精準的結果,在做統計工作時必須分別將這些不同的變化形式也列入搜尋範圍之內。第二節 統計結果將搜尋到的倫法多詞彙依照A~Z的字母順序製成一覽表,每個字後面註明出現次數。總計共出現三千七百三十次。另一方面,根據電腦程式Word

的字數統計結果,這一千一百四十一首歌詞共含182,359個字。除去大約佔了百分之五十的定冠詞、介系詞、代名詞和連接詞之後,倫法多詞則佔全部歌詞的百分之四。而每一首歌詞的總字數約一百至一百五十個字,這就表示每一首探戈中,倫法多詞彙就佔了四到五個字,這些詞彙往往在歌詞中都表達著特殊的語義。第三節 最具代表的倫法多詞彙表此小節將出現十次或十次以上的倫法多詞分別依照A~Z的字母順序以及出現頻率高低次序,分別製成兩個表格。從一千一百四十一首探戈歌詞中找到的七百六十二個倫法多詞中,有九十一個出現十次或十次以上,而這九十一個倫法多詞在所有歌詞裡一共出現了兩千零九十三次,佔了所有倫法多詞出現總次數的的百分

之五十六。第五章 探戈常用倫法多詞之題材及翻譯第一節 探戈常用倫法多詞之題材一、 倫法多詞的題材或語義場研究倫法多詞的專家認為,倫法多詞的語義範圍常與犯罪、惡習、懶散、或者一些用來打發時間的活動:如臨時聽的音樂、賭博、賽馬、牌運、以及其中的陷阱和詭計等有關。更具體地說,傳統上倫法多詞泛指盜賊的技術、詐騙伎倆及他們所使用的工具、與淫媒、放蕩生活相關的字眼兒,在文字裡提到了有辱人格的惡習、性偏差、毒品、流行的娛樂場所、非法交易、地下賭場、舞廳、以及郊區的用語等。這一切都顯示出倫法多詞與邊緣都市貧民的世界的關連、他們的價值觀及幽默感。根據伊里瓦倫卡斯蒂亞(Iribarren Castilla)的博

士論文《拉普拉塔河流域之熱門話題:倫法多詞的研究》,將倫法多詞的語義範圍分為五十個類別。三、 探戈中的倫法多詞題材(一) 倫法多詞彙的意思在將前一章所找出的九十一個出現在探戈中最具代表性的倫法多詞,分別歸類於伊里瓦倫卡斯蒂亞所提出的五十個類別中之前,筆者先查閱這些詞彙的西語意思,並寫出來,好讓讀者瞭解其意思,以及方便分類歸納。(二) 題材的分類結果顯示,最常出現在探戈的倫法多詞佔了以上五十個類別中的四十個,但這並不表示剩餘的十個未出現在探戈歌詞裡,因為從El Portal del Tango網站上所提供的倫法多字典裡的所有單字中,在我們的探戈歌詞中一共出現了七百六十二個倫法多詞,且從其中我們

只挑選出最具代表性的九十一個來做研究,這表示剩下的六百七十一個倫法多詞很有可能也分佈在未提到的十個類別中。在這四十個類別裡,最常見的主題為:賽馬、賭博、遊戲及運動、犯罪、欺騙和謊言,有關男人、女人、勇氣、力量、金錢和數量、音樂、探戈和舞蹈、貧困、損毀,所有與邊緣化和低下階層相關的事物。研究的結果證實專家的論點:倫法多詞可說是近似於一種在拉普拉塔河流域邊緣城市族群所使用的「類方言」。從上述情況可知,探戈中的倫法多詞使用之題材幾乎佔了所有倫法多語彙的全部。很顯然地,倫法多詞與探戈主題這兩個結合恰如其分地表達了邊緣社會族群、反社會、高度重視選擇一個邊緣生活個體的意涵。由此確認,探戈與倫法多是密不可分

的,探戈歌詞中的倫法多詞與一般所使用的倫法多語彙有著類似的題材,因此,倫法多詞是表達探戈的語言,也是拉普拉塔河流域邊緣族群的表達方式。第二節 探戈之簡易「倫法多-漢語字典」此小節筆者參考了《倫法多-西語字典》、《西班牙皇家學院辭典》、《西漢字典》、《英漢字典》及《西英-英西辭典》,將上一章所找出探戈中最具代表性的九十一個倫法多詞譯為中文。第六章 結論探戈和倫法多詞皆出現於十九世紀中葉,伴隨大量歐洲移民的來臨,成為一個來自阿根廷外部和內部不同的文化和風俗的互動結果。其主要的發展地為拉普拉塔河區,尤其是布宜諾斯艾利斯郊區。這裡出現了語言、種族、和傳統的結合,形成了新的社會階層與新的集體意識。由於

這地區生活環境差且貧窮,使得教會和上流社會人士一開始對探戈和倫法多產生排擠。來自邊緣社會的音樂和舞蹈「探戈」,以及盜賊和罪犯的秘密術語「倫法多」,是相同社會族群藉以表達對上層階級不滿、和試圖滿足被排擠的社會階層內部的溝通需求的一項文化產物。隨著時間更迭,布宜諾斯艾利斯郊區所使用的倫法多語彙便從幾近邊緣的族群,散佈到無產階級,接著是中產階級,最後到整個區域的各行各界。它的出現不僅止於探戈歌曲裡,在往後的幾年也出現在阿根廷搖滾樂和坎比亞音樂以及大量的阿根廷藝術及學術作品中。至於所使用的主題或題材,一方面在探戈中,突顯了有關流氓、高卓人、女人、田野、足球、探戈、鄰里、賽馬、幽默、愛巢、狂歡節、監獄、

酒精、祖國、宗教、死亡、小酒館、夜總會的歌舞表演和勇氣等題材;另一方面,在倫法多詞裡,則與以下有關的字特別多:賽馬、賭博,遊戲及運動、犯罪、欺騙,謊言和虛偽、男人、女人、勇敢、勇氣、力量、金錢與金額、音樂,探戈、舞蹈,破損和貧困、貧民窟和鄰里。兩相比較下,我們可以看到探戈和倫法多詞的主題都是相似的,這是因為兩者皆來自於布宜諾斯艾利斯郊區,並在相同的文化和經濟背景下所發展出來的。本研究《探戈中的倫法多詞:常用的題材和語彙》顯示,表達音樂的探戈與表達語言的倫法多詞,其題材相互重疊,兩者之間有一個密切關係:倫法多詞是探戈最典型的語言基礎,也是拉普拉塔河流域被邊緣化的城市族群的「類方言」,由於它對社會

陳規具抨擊的特性,因而散播到其他的社會族群中。這一切說明了倫法多詞是邊緣族群的流行文化以及探戈的語言基礎。瞭解倫法多,並知道其常用的題材,將有助於我們更清楚地了解探戈歌詞所要傳達的信息。 最後,以探戈中找到最常用的九十一個倫法多詞,將其譯為中文,期望研究結果將有助於華語圈同樣對於探戈愛好者,能夠更清楚的瞭解探戈歌詞,體會語言之美,或為有意著手研究俚語者提供有用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