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華語中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淡江大學華語中心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邱新富,戴金惠,姚瑜雯,于麗萍寫的 語法動起來 2 和慈濟大學華語中心的 時代華語4 作業本(可下載雲端MP3)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市政新聞-淡水藝術嘉年華精彩呈現藝術多重宇宙之美也說明:此次創作加入淡水河口生態及淡水每年的煙火美景製作,讓民眾搶先感受淡江大橋的美景。 今年淡水藝術嘉年華踩街有專業踩街隊伍(身聲劇場、星球人、空空打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新學林 和正中書局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王萸芳所指導 渡邊貴大的 日籍華語學習者能願動詞「能」、「可以」和「會」的偏誤分析與教學建議—以「TOCFL學習者語料庫」為本 (2020),提出淡江大學華語中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日籍華語學習者、偏誤分析、「能」、「可以」、「會」。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語文教育學系華語文教學碩士班 歐秀慧所指導 吳若瑀的 從臺德初級華語教材之對比看國別化教材之設計 (2019),提出因為有 臺灣華語教材、德國華語教材、初級華語教材、國別化教材、教材設計的重點而找出了 淡江大學華語中心的解答。

最後網站時代華語1作業本電子書,作者淡江大學華語中心- EPUB 書籍則補充:在Kobo 閱讀淡江大學華語中心的《時代華語1作業本》。本書簡介由於華語熱潮的興起,全球對於華語學習的需求與日俱增,華語教材的編寫也更加受到重視。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淡江大學華語中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語法動起來 2

為了解決淡江大學華語中心的問題,作者邱新富,戴金惠,姚瑜雯,于麗萍 這樣論述:

  《語法動起來2》是為從事華語教學的老師,和有志參與這項工作的讀者,所編寫的關於教案設計與方法的專書。   人類母語能力的發展從一開始就在有「語境」的情況下開始,為此,華語教師在面對初、中級的句本位教學也好,高、優級的段落篇章教學也好,須盡可能、大幅度地擺脫機械式、枯燥乏味的語法教學,並深刻理解到「語境」在各個教學環節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教學過程中,教學任務、活動可以五花八門,但總體來說,不外乎理解詮釋、人際互動、表達演繹三大類型。在《語法動起來2》中,四位資深華語教師分別闡述了如何在上述三種教學型態中,適切納入對語境的思考,以提供初、中、高級學習者在符合人性、本能、認

知的華語學習過程中,培養語言使用的能力。   藉由提供教學步驟與範例的手法,《語法動起來2》旨在強調「語言結構」與「使用情境」的不可切割性,希望華語教師無論在編寫、選擇教材內容、講授語言知識、操練語言結構的過程中,都按此原則活絡抽象的語法概念,讓學習者能走出課堂,與外界人士交流。

淡江大學華語中心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https://youtu.be/Edc0pR1RCDs

大家好!好久不見~~我回來了~~ 哈哈

按這個link 可以看 "終身大事"影片喔~^-^

안녕하세요 여러분 ! 오랜만에 영상 업로해요 ㅠㅠ

너무 오랫동안 영상 안올렸죠 ㅠ

학교에서 영상 제작대회가 있어서, 이번 영상 만들어서 참가하는김에

다시 열심히 영상을 업로드하려고 합니다~

대만에 처음와서 지금까지의 생활을 압축해서 담아보았습니다!

재밌게 봐주시고, 좋아요도 눌러주시면 감사하겠습니다!^0^

아래에 링크 걸어두었습니다!~

https://youtu.be/Edc0pR1RCDs

日籍華語學習者能願動詞「能」、「可以」和「會」的偏誤分析與教學建議—以「TOCFL學習者語料庫」為本

為了解決淡江大學華語中心的問題,作者渡邊貴大 這樣論述:

華語能願動詞「能」、「可以」和「會」是學習者很早就接觸的語法點。研究者是一名日籍華語學習者,認為這三個能願動詞對應的日語有「~できる(-dekiru)」、「~れる(-reru)」等,但這些對應詞沒有華語「能」、「可以」和「會」的區別,對日籍華語學習者而言,易產生偏誤。本研究以「TOCFL學習者語料庫」來分析A2、B1和B2等級水平的日籍華語學習者使用這三個能願動詞的偏誤情形與使用傾向,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針對日籍華語學習者「能」、「可以」和「會」的教學排序以及教學建議。整體而言,日籍學習者「會」的偏誤率最高,其次為「能」,「可以」的偏誤率最低。這三個能願動詞的偏誤類型以遺漏最多,尤其是「會」

的偏誤率到了B1、B2等級水平仍有三成的偏誤率;相較於「能」和「可以」,學習者習得「會」的難度較高。日籍學習者產生偏誤的主要原因為母語負遷移。例如,這三個能願動詞的日語對應「~できる(-dekiru)」、日語表示可能性「~だろう(-daro)」的無標誌用法,可能華語與日語無法完全對應的情況而引起各種偏誤。另外,其它偏誤為語內遷移,尤其這三詞皆為多義詞,以及教材說明或教師講解不足的因素所造成的。例如,錯序偏誤主要為同時使用介詞或副詞時產生的,學習者有可能誤解能願動詞一定要出現於動詞前面。研究者建議,在針對日籍學習者教授這三個能願動詞時,為避免他們的母語負遷移,可多使用具體的語境以及圖片來說明,同

時提醒他們容易產生的偏誤之處。

時代華語4 作業本(可下載雲端MP3)

為了解決淡江大學華語中心的問題,作者慈濟大學華語中心 這樣論述:

嶄新、數位、多元! 一套劃時代的優質華語教材, 既可有效學習華語、又能因應華語測驗需求!     ◆ 由淡江大學、輔仁大學、文藻外語大學、慈濟大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中國文化大學、逢甲大學等七校華語中心聯手,共同籌畫、編撰一套劃時代、嶄新的華語文教材,因應華語測驗需求。     ◆ 先出試教版,廣納各方意見,確保「教」、「學」兩端品質,回饋彙整後再出正式版。     ◆ 【時代華語】全系列共七冊(陸續推出,每冊均含課本、作業本、教師手冊,各品項皆分開銷售),三大面向,規劃16大領域主題,每冊16課,皆環繞此16項主題,透過螺旋式遞進與圓錐形上升的展現,逐漸強化學習者華語聽、說、讀、寫各項技

能,內容與時俱進,輔以數位化教學方式,讓現代人藉由完整、專業、創新的教學內容與工作,學習華語更豐富有趣。     高達近95%生詞,符合國教院三等七級詞表   本冊在詞彙選擇方面,經與臺灣國家教育研究院所制定之「三等七級詞表」比對,符合度高達近95%。按照詞彙等級編入各冊課文中,並適時增加高頻且實用的詞彙,用以提升學習者對於真實情境的理解與應用能力,是一套優良、新穎的華語學習教材。對於有參加華語測驗需求的學生,更可熟習該詞表,學好華語、通過測驗,一舉兩得。     經華測會審查推薦,可輔助學習者準備華語文能力測驗(TOCFL)   本教材編寫完成後,送請國家華語文能力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審查,並

獲得推薦可輔助學習者準備華語文能力測驗(TOCFL),是優良的華語教材,也是想順利通過華語測驗的學生,必讀的教材。     三大面向,十六大主題,循序漸進的學習   本教材共分七冊,依據 CEFR 的領域(domain)、情境(situation)與溝通主題(themes)三個面向,規劃出 16 個領域主題。除第一冊增加學前單元外,各冊皆為 16 課。七冊教材每冊 16 課的領域主題安排皆相同。每一個主題在不同冊數皆有螺旋式遞進與圓錐形上升的展現,包括詞彙的增加、語法的提升、主題的擴大等。     十六大主題羅列如下:   序號  領域主題   1   個人資料與家庭   2   日常生活  

 3   購物與商業行為   4   飲食與文化   5   居住與環境   6   休閒與娛樂   7   旅行與交通   8   生活時尚   9   教育與學習   10  健康與身體照護   11  人際關係   12  工作與社會   13  科技與創新   14  節慶與習俗   15  歷史與人文   16  地理與國際眺望     架構完整,面面俱到   本教材參考美國 ACTFL(外語教師協會)所提出的 5C 指標(溝通、貫連、文化、比較、社區)、4 項語言技能(聽、說、讀、寫)以及 3 項溝通模式(互動溝通、理解詮釋、表達演示)為主來編寫。透過詞彙與語法的安排、各項教學設計

與練習的指導,充分展現於各冊的 16 個主題領域中。每冊教材所包括的內容大致如下:1.課文、對話;2.生詞及用法;3.語法點說明、舉例及練習;4.短文;5.課室活動;6.注釋。     方便的QR Code設計,音檔隨掃隨聽   每課各主題隨附音檔QR Code,只須掃一下,即可馬上聽音檔,教師授課更方便,學生練習更簡單。掃描書末版權頁之QR Code,即可下載全書音檔,走到哪兒就聽到哪兒。     匯集北中南東部七所優秀華語中心的力量   本教材結合淡江大學、輔仁大學、文藻外語大學、慈濟大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中國文化大學、逢甲大學等七校華語文中心的優秀華語教師,各冊編輯群從主題領域架構的選

定、詞彙及語法點的分級整理、教材規劃、編寫、審查、試教及發展數位平台,提供教學資源,到正式版出版,投入相當的時間與精力,終於有了具體的成果展現。     ☉ 本冊共16課,包含基本聽力測驗(單輪對話)、選詞填空(易混淆之近義詞)、用語法完成對話、進階聽力測驗(雙輪對話、多輪對話或段落)、閱讀(選詞填空、閱讀理解)和寫作練習。     第1至第3大題為非TOCFL題型,目的是幫助學習者複習該課所學的內容;第4至第6大題為TOCFL模擬題型,主要是幫助學習者準備TOCFL B2級聽力、閱讀及寫作測驗。前3大題使用第1冊至本課已學過之詞彙編寫,後3大題則依題幹需要使用少部分超綱詞,問題及選項則避免出

現尚未學過的詞彙。後3大題的文本、題幹字數均比華測B2級(高階級)命題規範略高,學習者適應之後,相信在因應華測同級題型時將更加游刃有餘。

從臺德初級華語教材之對比看國別化教材之設計

為了解決淡江大學華語中心的問題,作者吳若瑀 這樣論述:

為了因應不同背景的學習者,目前以華語文作為外語教學的教材也不斷地創新發展。教材的編排方式會影響學習成效,與第一語言教材不同的是,編寫第二語言教學的教材,還得考量各國學習者的文化差異。本研究將以臺灣最新一套的華語教材《時代華語》第一冊及德國出版的華語教材《龍Lóng neu A1-A2》為研究主題,看國別化教材之設計。《時代華語》由淡江大學華語中心發起,並聯合臺灣其他六所大學的華語中心,聯手編撰的教材,除了以臺灣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所制定的《華語八千詞》為詞彙基準以外,更依據《歐洲共同語言參考標準》的內容,規劃出16種主題,使學生習得後能參加華語文測驗;《龍Lóng neu A1-A2》

則由德國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教育出版社Klett所出版,是一套與漢堡大學孔子學院所合作的華語教材,其教材內容也遵循《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標準》,並於每課加強學生聽力、閱讀、口語與寫作技巧。此外,更在內容中加入當地的素材,使學習者學完16課後,能赴中國出差或旅遊。這兩套教材雖皆以《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標準》為依據,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編排的方式,仍有相當大的落差。本文探討兩套教材的外觀、內容分類及其設計,發現到德國人務實的性格,展現在學習之中,「從實務中學習」是德籍學習者的一大特徵,希望經由這次的研究,能在未來讓編寫、設計針對德籍學習者的國別化教材的編寫者,提供一些建議。關鍵詞:臺灣華語教材、德國華語

教材、初級華語教材、國別化教材、教材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