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齡健身運動研習暨樂齡健身運動指導員認證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樂齡健身運動研習暨樂齡健身運動指導員認證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廖歆迪寫的 減法訓練 減去不適合的方式 科學化高效體能訓練 和林冠廷的 高年級體育課:對症運動,改變人生故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中華民國健身運動協會2014年度大專院校健走 - 臺北市立大學 ...也說明:... 專業認證暨小資研習活動計劃. 「103下半年度體適能健走、健身、樂齡健身、休閒養生運動指導員專業認證、RTS國際阻力訓練認證、有氧舞蹈師資培訓、專業研習課程.pdf.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莫克文化 和遠流所出版 。

國立體育大學 體育研究所 葉公鼎、康正男所指導 莊淑婷的 運動中心執行長職能模型與職能導向課程發展之研究 (2020),提出樂齡健身運動研習暨樂齡健身運動指導員認證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運動中心、職能模型、職能落差、職能導向課程、重要-表現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馬偕醫學院 長期照護研究所 鄭方瑜所指導 楊雅媛的 桌上遊戲合併有氧運動對衰弱高齡者認知和身體功能之成效 (2019),提出因為有 衰弱、桌上遊戲、認知合併有氧運動訓練、認知及身體功能的重點而找出了 樂齡健身運動研習暨樂齡健身運動指導員認證的解答。

最後網站樂齡健身運動指導員研習@ 小黎子的心天空則補充:樂齡健身運動指導員 好考嗎,你想知道的解答。好傷腦筋,我真的很想上完這次的培訓,如果可以的話也會去考證照,雖然不見得過的了,但能帶老人家運動這才是我想做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樂齡健身運動研習暨樂齡健身運動指導員認證,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減法訓練 減去不適合的方式 科學化高效體能訓練

為了解決樂齡健身運動研習暨樂齡健身運動指導員認證的問題,作者廖歆迪 這樣論述:

喜歡「運動」到認真「訓練」,有多少似是而非的想法? 科學化訓練產出的數據,就能轉換、提升訓練效益? 擅長健身器材操作,就能達到好的訓練?   「訓練」不只是肢體的運動,認識與理解訓練內涵才是關鍵—— 好的訓練設計往往不在於「我要練什麼」,而是在於決定「我先不要練什麼」!!   在訓練上,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適合你的方法。       本書從國外眾多運動科學研究開始,結合作者廖歆迪自身多年實際訓練運動員的寶貴經驗,帶你了解如何減去不適合的方式,達成科學化高效體能訓練。書中還邀請各類專項運動專家一同審訂:讓你學會健身、攀岩、自行車、跑步和技擊等5大熱門專項體能訓練技巧與應用指引。      

無論你是體能訓練的初學者,或是經驗豐富的運動員、教練,都能透過本書深入淺出的圖表與文字內容,領略出不同的訓練方式和技巧;打破傳統運動方式的迷思,幫助自己找到最是適合、精準的訓練方法,讓運動訓練更有成效。   ■本書特色   1.以實證突破傳統訓練框架   透過了解訓練的意義,與市面上眾多衝突訓練方式的認知,快速的了解「精準訓練」的概念與邏輯。   2.分析體能三大元素與訓練的關聯   運用國內外研究與分析報表,解說體能三大元素與訓練成效之間的關聯性,讓 你了解「力量訓練」、「速度訓練」與「耐力訓練」的定義與重要概念。   3. 剖析運動專項性的需求   帶你了解運動專項的定義與基礎體能和專

項體能的差異,並了解週期性訓練理論與課表的設定技巧,讓專項運動的訓練能更加的有效率。   4.常見的專項運動訓練與應用   無論是專業運動員、教練或是一般運動愛好者,都能透過不同運動專項概念,了解該如何設定方向、破解迷思與改變觀念。   5.專章內容獲得專業審訂、推薦   【CHAPTER 08攀岩專項應用】攀岩專業定線員.宋子然   擁有15年運動攀登資歷的專業定線員,任職於國內頗負盛名的「原岩」攀岩    館,負責私人課程教學與定線工作。喜歡鑽研高品質的路線與動作之設計,希望能讓各種不同程度的攀岩者都能在這項運動中獲得滿足。   ‧生涯最佳成績:兩度國內賽甲組冠軍、2016香港 Just

Climb Cup 公開組第四     【CHAPTER 09自行車專項應用】公路車奧運選手.黃亭茵   里約奧運選手,台灣史上首位受歐洲女子職業車隊(2016 Servetto Footon)青   睞、加盟旅外的自行車運動員。曾參與女子「環義大利多日賽」與「環法蘭德斯」等頂級公路賽事,現職楠梓高中自由車隊教練。   ‧生涯最佳成績:2016環崇明島總排第二(兩度單站冠軍)、亞洲場地錦標賽   生涯總計八金、全國運動會生涯總計七金、全國錦標賽公路個人計時八連霸     【CHAPTER 10跑步專項應用】田徑中長距選手.李奇儒   中長跑愛好者,曾獲2021年全運會5000公尺冠軍,是國內少

數從國中、高中、 大專到社會人士階段,都持續在最高層級賽是奪金的田徑中長距離選手,以打破全國紀錄為最終目標的奇人。   ‧生涯最佳成績:3000公尺障礙8分53秒76 (歷年第三)、1500公尺3分51秒  29 (歷年第十)     【CHAPTER 11技擊類專項應用】綜合格鬥選手.仁飄零   本名 Emmanuel Mbondo,擁有喀麥隆血統的瑞士籍綜合格鬥好手,肩負能源工程師/綜藝節目明星 (藝名:麻努)擁有格鬥技教官與裁判等多重身份,並曾遠赴中國修習詠春與陳式太極等傳統武術。職業生涯戰績三勝一負。   ‧專長項目:泰拳/柔道/桑搏/角力         《減法訓練》不是一個新的訓練

學派,而是要傳達一個運動訓練的重要觀念。 好比人體的「專項適應」就像你越常載貨、引擎的扭力就變越大;越常跑長途,每公里的油耗就越低;越常開去賽車場衝刺、殺彎,剎車底盤和懸吊就越強化。       所以訓練不該像是計程車的開法(每天累積大量里程,走走停停、高速低速隨機分布,載重量也因乘客人數而經常變換),反而要如同電影「賽道狂人」裡面那種打造高性能跑車的講究!       計程車開多了並不會變成跑車;同理,如果你整天漫無目標地瞎練,就算累積了很多訓練量,也不會因此成為高層級的運動員。因此,你除了要知道哪些訓練對自己有幫助,更需要知道哪些訓練必須要先「減掉」!     ■好評熱情推薦(按姓名筆劃排

序)   復健科醫師 卓彥廷 世界棒球12強中華隊體能教練 林衛宣 UFC Gym Taiwan 負責人 吳怡翰 自由教練暨物理治療師 李永逸 台灣登山王及極限鐵人冠軍 范永奕 KFCS總教練 徐國峰 國立體育大學教練研究所所長 湯文慈 「吃老不認老」粉專板主 葉偉明 動一動 博威運動科技 總編輯 鄭匡寓

運動中心執行長職能模型與職能導向課程發展之研究

為了解決樂齡健身運動研習暨樂齡健身運動指導員認證的問題,作者莊淑婷 這樣論述:

摘要全民運動觀念提升,政府興建委託民間經營之運動中心是民眾運動的重要據點,對於運動中心營運績效具有關鍵影響的執行長,其職能發展的相關研究卻相對缺乏,因此本研究探討運動中心執行長工作職能發展,建置職能模型進行職能落差分析,以了解運動中心執行長之職能缺口,並依據職能模型與職能缺口規劃職能導向課程。首先進行文獻探討與職能訪談規劃出運動中心執行長之職能模型初稿,後續進行德爾菲問卷確認職能模型,得出運動中心執行長職能包含「營運管理」、「財務管理」、「設施設備管理」、「公共關係維護與開發」、人力資源管理」、「風險管理」、「行政與履約管理」、「團隊領導」等8項工作任務、16項工作活動及39項行為指標。為了

解運動中心執行長職能缺口,針對現任執行長進行職能表現問卷,進行職能重要-表現分析,找出職能落差,研究結果發現有15項行為指標列為「次要改善」項目,6項行為指標列為「加強改善」項目,共計21項行為指標即為運動中心執行長之職能落差,其中「設施設備管理」之4項行為指標皆落入職能落差範圍,可見目前運動中心執行長有待加強運動設施設備之管理知能。後續運用執行長職能模型中之工作任務、工作活動、行為指標及知識技能等職能內涵規劃職能導向課程,共規劃出「基礎」、「進階」、「共通」3大課群,共計20門課程,包含課程訓練目標與內容大綱。本研究僅規劃未辦理職能導向課程,後續教育訓練單位如依循本研究結果開設運動中心執行長

職能導向課程,建議可考量設定受訓者之先備條件或依據受訓者之背景與職能落差,調整授課時數與內容,使課程內容更符合運動產業所需。本研究結果可做為運動中心從業人員評估個人職能表現與職涯規劃之工具以及協助運動產業建立人才「選育用留」之標準。且提供大專校院運動管理相關系所與民間訓練單位課程設計之參考,政府推動運動產業人才職能基準應用參考,後續在課程開設,以培養出更符合實務需要之運動設施管理人才。關鍵詞:運動中心、職能模型、職能落差、職能導向課程、重要-表現分析

高年級體育課:對症運動,改變人生故事

為了解決樂齡健身運動研習暨樂齡健身運動指導員認證的問題,作者林冠廷 這樣論述:

  熟齡族更需要動一動,高年級上體育課囉 !     提供在家或在公園隨時可做的合適運動   由正確的運動幫助每一個人,重拾自己的健康,拿回人生的自主權!     中年人知道老了一定會得的症狀,就算去復健科也是刷單到老沒啥幫助     運動對於健康的幫助,並不亞於藥物,但我們吃藥之前必須經過專業醫師與藥師的把關,那運動呢?我們該如何選擇適合我們的運動?又或者,有哪些運動是我們可以選擇的?     本書會藉由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分享親身經驗,讓各位讀者知道,運動是如何影響與改變生命,如何提升生活品質,這不僅僅是身體層面,更從心理與社交層面讓人生更加的精采。

    從近幾年來運動賽事的興起可以不難看出,大家對於運動的參與程度有越來越火熱的情況,但同時間也可以在醫院復健科或骨科當中發現越來越多的運動傷害門診,而更深入去了解,發現並不是意外傷害,反而是因為知識的不足,不知道該如何正確的運動所導致,所以希望藉由本書,讓大家建立一個正確運動的觀念,更進一步寫下健康又快樂的人生故事。   專文推薦     黃啟煌  國立體育大學 前副校長/教務長   鄭雲龍  脊椎保健達人   共同撰述&推薦者     游曉微 / 長庚科技大學高齡暨健康照護管理系 助理教授    郭健中  / 康寧醫療財團法人康寧醫院

急診醫師    邱于倫 / 康科特運動醫學中心 運動物理治療師    徐緯珍 / 綻放瑜珈工作室 創辦人    吳旻寰 / 東海大學高齡健康與運動科學學程 副教授    吳孟恬 / 永和耕莘醫院社區照護中心 主任    蔡奇儒 / 醫適能 | 特殊族群訓練 創辦人    周 寒 / 中西醫臨床專業 醫學學士   劉育銓 /  力康運動醫學機構 教育研究長

桌上遊戲合併有氧運動對衰弱高齡者認知和身體功能之成效

為了解決樂齡健身運動研習暨樂齡健身運動指導員認證的問題,作者楊雅媛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與研究目的: 台灣國民平均壽命提升,目前已邁入高齡社會,然而65歲以上的長者中,有高達44.86%處於衰弱的狀況。衰弱的高齡者和健康高齡者相比,更容易有身心健康不穩定的風險,如:認知退化、身體活動度下降(如:行走和動作控制能力)和情緒憂鬱低落等,而認知和身體活動退化會影響個人生活功能的獨立性,進而導致失能及影響生活品質。桌上遊戲的運用,在認知、人際互動及心情維持是有益的,而有氧運動對認知及動作功能亦有功效,然而目前並沒有研究探討若衰弱長者接受以桌上遊戲為主的認知活動,並加上有氧運動,是否較只接受有氧運動的介入,更能維持和減少其認知及身體功能的退化,因此,本研究目的為探討桌上遊戲

合併有氧運動對衰弱長者認知功能和身體功能之成效。研究方法: 本研究為準實驗設計,以方便取樣法自台灣北部社區招募並選取符合條件之20名衰弱的長者,分配到認知合併有氧運動組、有氧運動組或對照組,認知合併有氧運動組及有氧運動組皆會進行每週2次,每次60分鐘,共24次的介入,認知合併有氧運動組的介入方式為桌上遊戲搭配有氧舞蹈訓練輪流進行;有氧運動組則為有氧舞蹈訓練;對照組接受共4次的衛教課程;所有受試者將在介入前及介入後進行評估,評估項目為認知功能(包含神經心理檢查及憂鬱程度)及身體功能的評估(包含衰弱程度、日常生活功能及步態表現)。研究結果: 認知合併有氧運動組(n=11)、有氧運動組(

n=4)與對照組(n=5)在介入後於認知功能、身體功能及步態表現皆未達組間差異。認知合併有氧運動訓練組在接受訓練後,於數字順序測驗(p=0.01)以及五公尺行走時間(p=0.03)有顯著的進步,而在分類字彙流暢度、波士頓命名測驗、線條判斷方向、工具性日常生活功能量表、直走速度以及步長雖有進步趨勢,但未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有四位長者在接受認知合併有氧運動訓練後的衰弱得分減少,其中有兩名長者由衰弱的狀態轉為衰弱前期;此外我們亦發現整體認知表現的改變量與走路速度的改變量呈現正相關。結論: 衰弱高齡者經過24次的桌上遊戲合併有氧運動訓練後可顯著改善注意力和工作記憶、五公尺行走功能和衰弱狀態,而認

知功能的改變和直走速度的改變是有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