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 清潔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晚上 清潔工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海老澤和莊寫的 鳥醫生的養鳥小百科:25種常見家鳥,從鸚鵡、文鳥到雀科,與啾星人交心的飼養訣竅 和麗.塞爾斯的 大難之後:留下來的我們如何修復心碎,活出不被悲劇擊垮的人生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校園清潔工作條件的調查與改善實作:以台北大學三峽校區為例也說明:多的摸索與認識,建立起和清潔工之間的網絡,透過與清潔工作者的互動與談 ... 阿姨、嚴阿姨、WE阿姨以及祝伯伯,另外的一位則是負責晚上鎖門的阿姨,.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幸福文化 和木馬文化所出版 。

國立陽明大學 衛生福利研究所 傅立葉、梁莉芳所指導 王家祥的 街友在安置機構中的個人經歷:比較兩機構不同管理方式 (2018),提出晚上 清潔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街友安置、機構管理、意識形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 蔡育岱所指導 陳虹如的 婚姻移民對我國國家安全之影響-以大陸地區配偶為例 (2014),提出因為有 國家安全、移民安全、婚姻移民、移民政策、大陸地區配偶的重點而找出了 晚上 清潔工的解答。

最後網站清潔婦求博客來給「勞健保、工讀生福利」全被拒則補充:博客來「假承攬真僱傭」爭議炎上,遭解雇的李姓女清潔工說, ... 但我們目前還在等待博客來依照昨天晚上所承諾的方向,針對過往積欠的勞健保費、勞退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晚上 清潔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鳥醫生的養鳥小百科:25種常見家鳥,從鸚鵡、文鳥到雀科,與啾星人交心的飼養訣竅

為了解決晚上 清潔工的問題,作者海老澤和莊 這樣論述:

☆ 鳥寶超級救星來了!☆ 深受日本鳥友信賴的鳥醫師著作,終於推出中文版! 台灣權威鳥醫生李照陽專業審訂! 從愛鳥說不出口的想法、感受,到生病時該怎麼辦, 最完整的小鳥飼養技巧,不藏私通通報你知!   全日本最懂啾星人的鳥醫生──海老澤和莊,   提供最新且經過科學實證的照養技巧,   從愛鳥在想什麼、日常生活,到萬一生病時如何照顧和選擇好醫生,   讓你和鳥寶貝度過幸福的每一天!   ▎最啾心的照料技巧:用科學實證,破除所有都市傳說!▎   每天提供的照護是鳥奴很重要的工作,從日常生活、運動、發情應對……,內容滿載完美鳥奴的必備知識!   ‧為什麼鳥寶吃「酪梨」會中毒?

  ‧鳥寶認定你,是因為把你當成「伴侶」   ‧鳥寶的憂鬱,跟「玩具」不見了有關?   ▎了解啾星人的心:其實你的壓力,鳥寶貝都知道!▎   愛鳥的行動都跟人類一樣有理由。了解愛鳥行動背後的心理和習性,足以讓你和愛鳥之間培養出甜蜜度100%的關係。   ‧啾星人會為了你隱瞞身體不適?!   ‧如果你有壓力,愛鳥也會分享你的壓力   ‧你家的啾星人是外向型?內向型?   ▎了解啾星人的身體:提供最啾心的照護!▎   鳥的身體和人類大不同,本書用可愛精確的圖解,幫助飼主了解各種愛鳥的身體訊息。例如:換羽期的注意事項、發情臭的秘密、鳥兒視力特別好的原因、睡覺時還有一半大腦是清醒的……。  

 ▎啾星人生病時:如何找到「對的」治療方法&醫生 ▎   所有的啾友,都希望自己的愛鳥度過幸福鳥生。而生病時的應對,也是重要關鍵。   讓鳥醫生從醫療策略、診療水準及診斷設備,教你找到提供完善治療的好醫院。   ‧辨別好醫院的3大重點?   ‧必須送醫治療的時機。   ‧各種常見疾病照護法。   \◎▼◎/\與愛鳥幸福過一生的最佳照護筆記!/\◎▼◎/   【審定人】   凡賽爾賽鴿寵物鳥醫院院長│李照陽 台灣啾友驚嘆   ●馬克先生鸚鵡教室:   「這本書真的是太棒了,我超喜歡!   書中解答了好多台灣養鸚鵡界的都市傳說,如:吃酪梨中毒的毒素是什麼?作者也用了科學的角度,以

「性銘印」來解釋鸚鵡的認定單一主人的原因(而非雛鳥破蛋時的銘印)。還有,以鳥寶的角度來說明移除發情物對其身心的影響。太多喜歡的地方真的說不完,強力推薦!」   ●精鵡瘋雲│雲哥:   「近期新手鳥奴不斷增加,飼養方面的資訊也日趨完整,關於日常照護以及一些病理都是我們需要去了解的,相信本書可以讓讀者收穫滿滿!」 日本讀者感動推薦   ●「插圖可愛、說明詳細好懂!」   ●「沒有難懂的醫學論述,徹底站在飼主和鳥兒角度的好書!」   ●「『了解鳥寶的心』特別打中我!還有,為了不讓鳥兒發胖,現在早上都會先讓鳥兒運動一下後再餵飼料!」   ●「原來我之前做錯了這麼多!相信看完後能讓家鳥更幸福

!」 專業推薦   羽森林動物醫院院長│林依儒 啾友大推   鳥控畫家│ErA   臺灣寵物鳥網路節目創辦人│鸚鵡小木屋Jack   Amigo阿迷購│寵物鳥玩具用品   馬克先生的鸚鵡教室   鳥人鳥事多   《鳥妹愛嘰喳》作者、《飛樂思》創辦人│鳥妹   精鵡瘋雲│雲哥   綠野香波與貓朋友的生活日記   鸚味日誌ParrotDaylife

晚上 清潔工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贊助專區
Paypal傳送門: https://paypal.me/HsuehHeng
綠界傳送門: https://p.ecpay.com.tw/706363D
歐付寶傳送門: https://reurl.cc/eENAEm

【疫情之中的餐飲血淚悲歌】全倒一命、操錢部屬,全台灣的餐飲業者都很辛苦,都在撐著,今年2月開始,是苦撐著,5月三級警戒後是死撐著…ft. 川巴子創始人 張永華

餐飲資訊:川巴子火鍋樓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301號(捷運行天宮站3號出口右轉,步行3分鐘)
電話:02 2516 8550

在疫情之中,餐飲業要如何求生呢?以下這篇文章來自 #川巴子創始人張永華 老闆…

全倒一命
操錢部屬
這是一年多來
最朗朗上口的兩句話
我是一個小小的餐飲業者,我從來沒有在任何社群平台發言過,
今天有所感觸而發
請各位見諒
從去年2月疫情開始
我想全台灣的餐飲業者都很辛苦,都在撐著,
今年2月開始,是苦撐著,5月三級警戒後是死撐著
但有誰替餐飲業發過聲嗎?
餐飲業好像變成了疫情的傳染源
唯恐閉而遠之
餐飲業做不下去,
連鎖帶的反應鏈,
誰去深思過?
8月雙北市比其他縣市晚一星期開放內用,我們只能將成堆的冷藏,冷凍冰箱食材情空當垃圾丟,當我打電話給收垃圾業者時,含瑄問侯了幾句,
聽到的是讓人辛酸的,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餐飲業的垃圾都是民間業者在收的,這些每天開著車,日夜顛倒,在又臭,又累,又熱的半夜,一晚上要跑幾十個點收垃圾,開開停停,上上下下,收完後要開到焚化爐廠,排隊稱重頃倒後,才能拖著沉重的身體
在天色已亮後才能回到家,
年輕人不願做,知識份子不願做,因為這份工作是全社會最基層,最勞累的,大部份是已經找不到工作的人去做,任勞任累
但他們在這次疫情下都失業了,
我的收垃圾業者告訴我,原本20台車在收,因禁止內用後只剩3台車在跑,17位司機失業了,有的還有個人因素沒法保勞保的
連什麼補助都領不到,情何以堪
政府説,不能內用改外帶,一天做幾個便當可以撐一間店嗎?
改做外帶,垃圾量也不多,就買個環保袋自己丟吧!
所有餐飲業者大概都差不多,食物成本最少要抓35%~40%
做便當成本可能都要50%
現在外送平台最大的兩間
抽成35%,還要業者開發票給消費者
又是5%
光食物成本+稅金+抽成,最少75%
那25%夠付房租,夠付人工,水電,瓦斯嗎?
但不和平台和作,
又怎麼辦?
只能說有的就開始省成本,少給,質量差,省著點
我不想形容這平台業者是發國難財,但事實呢?政府有從餐飲業者的角度看到困境和難處而
替我們發發聲協調過平台業者嗎?
大家共體時艱
餐飲業者倒了撐不下去,牽連到供應商,環環相扣,
原本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沒有了
更慘的是那些滿懷理想,抱負投入餐飲業者,生不逢時
可能在去年看疫情到末段而開業的,
可能自己辛苦存點錢,可能家裡資助,可能去借來的,他們只想圓自己一個夢想,但面臨的是場惡夢,有餐飲業者撐不住自殺的,新聞媒體輕輕帶過,可能大部份人都不知道有這事情,
餐飲業者最大的不公就是每兩個月的申報營業稅,因為進項不可能充抵銷項,我們買菜,買肉拿不到發票,因為都是免開發票開收據的,人事成本,勞健保費,都只能在每年的5月申報整年營所稅時才能報,即使我們每個月虧幾十萬,但還是要繳營業稅
我時常和年輕朋友説,要投入餐飲業要想清楚,那是條不歸路,要虧300萬只要短短3個月
現在餐飲的週期就是這麼短,
但要賺300萬可能要花一輩子時間還要看機緣,
三級警戒後
政府對外的所有宣傳是勞工一次性補貼4萬,簡單的宣傳帶來多少勞資糾紛,這補貼4萬是給強制停業的,
非強迫停業是3萬
而且是5,6,7月各一萬,業者呢?
只有投保一位勞工補助一萬
例如我有6位員工投保,員工一人3萬,業者只有6萬,試問夠補貼一個月的房租嗎?
最幸運的是有個菩薩心的房東願共體時艱,次幸運的是減免幾成,大部份是減個一,兩萬
飯店業者呢?
看到的新聞都是某某老字號飯店停業
某某六星級飯店住房率不到10%,,,
有誰想過那只有10%住房率的業者先裁員誰嗎?
是房務的清潔工,是洗衣部的洗衣工
無房間可清,無床單可洗,大堂的經理,接待那些是門面,必須要留著,有些還可能有合約保障呢!
上至六星級飯店
下至背包客旅店
我們微不足道的
每個月煩惱的是幾十萬的虧損
那些大型的煩惱的是幾千萬的虧損
所以我想説的只是一個事實
全倒一命
操錢部屬
都在操勞煩惱錢從那來,怎麼撐下去不倒
去年疫情開始
還開放內用
沒什麼設限
政府有什麼A,B,C型
抒困貸款,真想調查看看有誰知道這事?有誰去年貸到了?
今年2月防疫破口
一發不可收拾
4月有親戚在銀行上班才提醒可以去貸,提供了兩年的401表還要跟今年比較,所有文件交了,苦等兩個月,到6月才告知,
(你們現在停業中無法核准,等開始營業後再提交)
我提交時還沒有三級警戒沒有禁止內用,我算幸運還碰上願支持我的銀行
感謝他們
但像我幸運的
全台灣各行各業為錢煩惱的有幾個?
八大行業不是都是牛鬼蛇神
不是瘟神
絕大部份是合法業者
要養活多少家庭
還很多是逼不得已
現在疫情盡頭遙遙無期
百業消條
何止百業,千業
去年政府發了一人拿1000換3000的消費卷
都會區的餐飲業者,飯店業者
想破頭的促銷,打折
有用嗎?
只帶動了上山下海
從東海岸到西海岸到最南的懇丁
台灣的中央山脈
人氣紫爆,塞車塞爆
消費卷年輕人,不不能繳房租
不能繳學貸,不能繳手機費,不能加油,不能買買便當,不能買個飲料
,我就讓需要用錢而領了消費卷的工讀生甚至他的同學們來跟我換現金
今年又要再玩一次去年的遊戲
現在已經是中秋連四天假最後一天的深夜了,這四天
台北市仿如空城
靜到讓人腦子都空了,
我是一個小小人物
我沒有任何顏色背景,我每個顏色都有好朋友,我只求平平安安的生活
這篇文很長,花了我快四小時按完
如果願意幫餐飲業者,飯店業者,八大行業,百業,千業在艱苦的撐著還沒有倒下的我們
幫我們發發聲
轉傳一下
感謝大家
打擾了


#疫情
#餐飲業
#紓困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Facebook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Geekfirm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街友在安置機構中的個人經歷:比較兩機構不同管理方式

為了解決晚上 清潔工的問題,作者王家祥 這樣論述:

本研究透過街友安置機構的管理差異,凸顯具體管理思維的不同。本研究以深度訪談的方式進行,以現居住在A、B兩機構的街友,透過街友居住在不同安置機構的比較,描繪出街友在機構內部的經驗。A、B兩機構分別是政府委辦方案及公辦民營的方式來運作,兩機構在治理模式上有所差異。在A機構部分則是較開放的態度,提供彈性的作法讓街友在自主的掌控上能獲得更多的主控權。B機構方面,則是有強制的作息安排,街友必須遵守制式化的時間來運作。然而A機構的街友凸顯出自我自律的重要性,B機構則是街友遵守制式的規範,形塑出規律地機構生活。 研究發現:第一,機構所承攬的制度。辦民營及方案補助民間辦理的方式,會因為補助方式的差異及機

構規模大小,影響街友在住宿環境及供餐服務;第二,機構的權力運作背後,街友與工作人員互動關係的緊密或疏離,會因權力關係不對等,而影響街友在入住的意願與機構評價;第三,團體生活的安置模式,街友與街友之間會因為個人習慣的差異,間接影響街友入住安置機構的睡眠及生活品質;第四,街友自我管理及自律的可能,會因為機構與街友信任程度越高,管理的程度就會越少;第五,安置機構看待街友的觀點,是「人」或「問題」,可以呈現出機構在管理上的思維。 最後,街友不願入住安置機構的背後存在著更深一層的問題,來自於機構治理背後的意識形態,服務的提供及管理模式的差異進而影響街友入住的經驗及過程當中街友的選擇。

大難之後:留下來的我們如何修復心碎,活出不被悲劇擊垮的人生

為了解決晚上 清潔工的問題,作者麗.塞爾斯 這樣論述:

  ★2019年澳洲新聞界最高榮譽沃克力獎(Walkley Award)得獎力作★   「人生被徹底顛覆的那天早晨,通常不怎麼特別。」   從罹病、喪親,到自然災難、重大人禍,   我們遭逢人生驟變的災難從不可預料,若最可怕的事發生了,接下來會如何?   一本真誠又暖心的書,描繪平凡的人在平凡生活中突然被迫堅強起來   ──多數人都具備這樣的韌性,只是我們自己並不知道。   生命的脆弱本質在於,我們無從預料災難何時到來:   ‧他和妻子被土石流活埋,65個小時後僅他一人獲救   ‧她的男友死於橫禍,幾年後兒子又因意外過世   ‧他親眼目睹,自己妻女成了隨機槍擊案的罹難者……   當人們

遭逢命運捉弄,面對人生無常,該如何繼續生活下去?   透過本書溫柔而篤實的訪談與省思,在一段又一段真實經歷中,   見證人性的堅韌與希望,思考人類的情感連結,看見悲劇的正面意義。   身為記者,麗‧塞爾斯經常遇到經歷人生最慘時刻且被媒體環伺的人物。一連串的災難新聞,加上自己也跟死神擦身而過,使她開始思考我們每個人遭受重大人生打擊的可能性有多高?什麼是我們最害怕的?這些災難如果有其意義,那又會是什麼?   塞爾斯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人類大腦如何處理恐懼與悲傷的最新研究,並提出我們常因尷尬而忽視的問題。她更親自採訪當事人,並廣及相關人員,諸如陪伴者(神父、諮商師)、相關行政人員(警察、法庭人員、

死因裁判官)、新聞報導者,甚至是政治領袖(澳洲前總理),從各種面向引領我們思考人類面對災難時的行為及其意義,並且找尋「創傷後成長」的可能。此外,她也坦率吐露自己因應人生驟變的感悟。   這些訪談中所透顯的人類韌性足以撫慰人心,並湧升溫暖的力量,讓我們意識到:在這個充滿不確定與存在危機的世界裡,可怕的遭遇不會消滅生命裡所有的美好。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彼此陪伴,好好享受每一個平凡時刻。   本書將無人願意遭逢的悲劇,淬鍊成獻給所有人的珍寶,帶領我們思索:   ‧意外遭逢災難的人們如何繼續生活?為什麼有些人復原得比較好?   ‧萬一我的人生一夕變色,該怎麼做才能走出低谷?   ‧重大悲劇發生後,我

們如何避免集體創傷,發揮集體復原力?   ‧倖存者為何願意接受記者採訪?新聞從業人員如何避免犯下缺乏同理心的錯誤? 相伴推薦   吳若權 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村子裡的凱莉哥 親子部落客   林書煒 POP Radio電臺臺長/主持人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陳志金 ICU醫師   黃博煒 《但我想活》作者   蔡宇哲 「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鄧善庭(發瘋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   瞿欣怡 作家   「本書感人且靈敏地描述了,當悲劇發生時,在我們內心生活中那些深刻且不可逆的轉變。」——《衛報》(The Guardian)   「透過書中人物的經歷和感受,更能真實領會

人生沒有劇本,並了解遭逢創傷後我們還是可以找到方法繼續前進,走出灰燼。」──蔡宇哲 「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每個災難的日子都是平常的日子,藏在心中的美好會隨著你的復原力而重生,這本書將陪伴你面對每次的跌倒與重新開始。」──鄧善庭(發瘋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   「遇到困頓後,當事人不但自己癒後重生,也帶給旁人力量,這一直是當事人送給我最珍貴的禮物。推薦這本書,祝願您能一起領略這種成長與生命的韌性。」──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塞爾斯深入而勇敢地探索,在最悲慘的人生境況裡,找到希望、勇氣與仁慈。她不但溫暖,而且充滿智慧與謙卑。」——安娜‧方德(Anna Funder),《祕密警

察國度》(Stasiland,暫譯)作者   「塞爾斯維持一貫的清晰視角與正直,將我們最深的恐懼層層剝除,邀請我們跟她一起發現:能夠拯救我們的,正是這種思考人類思維的能力。她為我們提供了極有價值的一本書,猶如黑暗中的明燈。」——莎拉‧克勞斯諾斯坦(Sarah Krasnostein),《創傷清潔工》(The Trauma Cleaner,暫譯)作者   「面對意外,我們總有百般悔恨及無奈,但改變心態卻總能使自己在逆境中逐漸茁壯。」——黃博煒 《但我想活》作者   不完美的日子,努力完美過就好。——村子裡的凱莉哥 親子部落客 作者簡介 麗.塞爾斯Leigh Sales   澳洲廣播

公司(ABC)時事節目《7.30》的主持人,也是澳洲備受崇敬的記者。她在二○○六到二○○八年擔任ABC的國家安全通訊記者,二○○一至二○○五年擔任ABC的駐華盛頓記者,報導了九一一事件之後數年的重大相關新聞。   塞爾斯主持的時事節目《7.30》是ABC的招牌節目,她在節目上訪問過數十位世界領袖與名人,包括希拉蕊.柯林頓、東尼.布萊爾、亨利.季辛吉、達賴喇嘛、披頭四成員保羅.麥卡尼、美國音樂人派蒂.史密斯、演員哈里遜.福特、李奧納多.狄卡皮歐與茱莉.安德魯斯。澳洲尚在人世的歷任首相都接受過她的訪問,而她也是報導ABC聯邦選舉新聞的不二人選。   二○○五年,她的關塔那摩灣拘押中心相關新聞使

她榮獲澳洲新聞界最高榮譽沃克力獎(Walkley Award)。此外她的卡崔娜颶風實地報導也使她再度獲得沃克力獎的提名。   二○一九年,她因為對廣播新聞界的貢獻獲頒澳大利亞勳章(Order of Australia)。   曾三度獲得沃克力獎肯定的塞爾斯也是個作家,著有Detainee 002、On Doubt與暢銷書《大難之後》,並與政治評論家安娜貝爾.克萊柏(Annabel Crabb)共同主持熱門Podcast節目《Chat 10 Looks 3》。   獲獎紀錄   二○一九:沃克力獎(著作《大難之後》)   二○一九:澳大利亞勳章(廣播媒體的傑出貢獻)   二○一二:沃克力獎

(廣播與線上訪談)   二○○七:喬治孟斯特獨立新聞獎(George Munster Award)(Detainee 002)   二○○五:沃克力獎(最佳時事報導:關塔那摩灣拘押中心) 譯者簡介 駱香潔   清華大學外語系,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專事中英翻譯。譯作包括《無形資產》、《性格販子》、《認識自己的身心系列》(行路)、《前世業力清理法》(橡實)、《靈魂小語:給失親者的話》(宇宙花園)等等。   賜教信箱:[email protected]   前言 直視太陽 第一章 我也可能碰到 第二章 風雨同舟 第三章 風暴中心 第四章 支持的力量 第五章 新的常態

第六章 走出灰燼 第七章 平凡歲月 謝辭   前言 直視太陽   人生被徹底顛覆的那一天早晨,通常不怎麼特別。你張開眼睛,起床,吃早餐,換衣服,出門,腦子忙著運作。走出大門,沒有因為任何異狀而惴惴不安。後來再次描述這段經歷時,你會先從這個看似平凡的早晨說起,這種「平凡」在事後反而顯得不可思議。用這麼平凡的方式開始的一天,怎麼會發生如此重大的打擊?   二○一四年底,有兩個這樣的日子佔據了媒體關注。這兩天發生的事件超乎想像,以至於跟事件毫無關聯的我們也感到驚惶失措。一件發生在十一月二十五日下午,春光明媚,年輕的板球球員菲利浦.休斯(Phillip Hughes)在比賽中被板球擊中

而身亡。另一件發生在十二月十五日的早茶時間,一名槍手闖入一家位於雪梨的咖啡館,挾持了十八名人質,有兩名人質在這場事件中喪命:凱翠娜.道森(Katrina Dawson)與托里.強森(Tori Johnson)。   從小就打板球的休斯一如往常,在上場前穿戴了護具。道森是個律師,她只是下樓買杯熱巧克力。強森像平常一樣忙著咖啡館的工作。改變人生軌道,離開這條高速公路的最後一個路標在哪裡?宇宙彷彿故意欺騙他們,沒有警告他們今天應該待在家裡。如果宇宙(或是命運、運氣、上帝、機緣巧合,任何類似的名稱)沒有特別優待他們,或許也不會特別優待你我。   我們在做某些選擇的時候,心裡很清楚它們將會改變人生方

向:結婚、生子、換工作,並期待這些決定帶來怎樣的結果。那場板球意外和林德咖啡館(Lindt Cafe)的挾持事件之所以令我們感到不安,是因為他們在災難發生前做的選擇都很微不足道,幾乎不值得多慮。哪個家庭會想到送兒子去打板球而不是踢足球的決定將影響兒子的性命?如果跟朋友喝杯熱飲都成了攸關生死的決定,誰還能正常生活?我們每一天都毫不猶豫地做出類似的選擇,不知道這些選擇會帶來怎樣的結果,但這種無知反而是一種幸福。   由無關緊要的決定凝聚而成的神祕力量,將在未來的某個瞬間互相碰撞,我們無力阻止。有些神祕力量已在軌跡上航行多年,有些則是幾分鐘前才出發。它們對富人和窮人、強者與弱者一視同仁,毫無歧視。

從理智上理解這一點很簡單,但若是用尖銳的現實角度切入,會讓人打從心裡感到不舒服。二○一四年底的這兩個新聞事件突顯出「活著」的真義,一個既美好又恐怖的事實:我們永遠無法預測未來。   當了二十五年記者,每天旁觀這種無差別的天災人禍,對我來說是工作的一部分。從一九九一年二月,我在昆士蘭科技大學(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聽的第一堂新聞寫作課開始,我就知道自己已找到適合的職業。跟新聞工作有關的一切,我都喜歡:與人交談、寫報導、思考頭條、編輯內容、在有期限的壓力下研究各種主題。每次跟法律系、會計系的朋友一起坐在自助餐廳裡吃午飯,我都會在心裡偷偷感到得意,

因為跟我比起來,他們上的課聽起來都很無聊。現在對新聞的感覺依然沒有變,我努力提醒自己不要忘記,能做自己這麼喜歡的工作真的很幸運。   我當菜鳥記者的時候,水災、旱災、法庭案件、抗議遊行、警方突襲、兇殺案的審判、環境問題、遊民的愛心午餐、布里斯本農業嘉年華(Royal Brisbane Show)、衝浪意外、體育醜聞、政客垮台等各種新聞都跑過。很快地我就發現一件事,我不喜歡追逐救護車或天災人禍、面對悲劇和痛苦。一九九四年我在九號頻道(Channel Nine)服務,有一次我輪值擔任夜班採訪主任,聽到警方的無線電說,有兩名消防員在黃金海岸的民宅救火時罹難。攝影師把現場畫面傳給在新聞編輯室值班的我

,他拍到消防員的遺體從房子裡送出來的影片,我的工作就是幫明早被指派寫這則新聞的記者一一列出關鍵畫面。當下我十分確定,這已是我接觸死亡的極限。漸漸地,我盡量爭取採訪政治新聞,因為處理政治上的悲劇比處理真正的悲劇更自在。   記者生涯的頭十年左右,我採訪過各種新聞。神奇的是,我幾乎不曾親身接觸真實的恐怖。我沒去過死者或傷者還沒從車內移出的車禍現場,這是許多年輕記者跟警察必定會經歷過的事。我從未被派去戰區。我極度欽佩報導這些題材的同事,因為我知道自己不但欠缺勇氣,個性也不適合。   二○○一年底,九一一事件剛過沒多久,我擔任澳洲廣播公司(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

ration,簡稱ABC)的北美特派員。雖然未徹底避開災難新聞(我曾被派去紐奧良報導災情慘重的卡崔娜颶風),但我報導的主要還是與伊拉克和阿富汗戰事有關的政治議題,還有澳洲人大衛.希克斯(David Hicks)被囚禁在美軍關塔那摩灣拘押中心(Guantanamo Bay detention center)的新聞。我採訪在戰爭中去世的人們的家屬,也曾多次造訪關塔那摩。對我來說,這些採訪工作並不痛苦。因為我跟這些採訪對象不一樣,幾天後就能回到原本的正常人生。   過去十年我擔任新聞主播,大多待在攝影棚裡工作。我主持的節目叫《7.30》,這是ABC的夜間帶狀時事節目,也是電視台的招牌,是我引以為傲

的節目,我深深敬佩每一位同事。身為主持人,我訪問的對象有些意氣風發,有些陷入谷底。雖然坐在有空調的攝影棚裡既舒服又安全,但是每晚被不幸的消息包圍依然是件痛苦的事,每星期至少有兩個晚上播報的新聞令我鼻酸。   以二○一六年三月為例,《7.30》報導了天主教神父性侵兒童、煤礦工人因為黑肺症(black lung)而慘死、熱帶氣旋肆虐斐濟、安養院的照護員虐待老人、保險公司拒絕賠償急需幫助的保戶,儘管他們準時繳交保費、舞蹈老師性侵兒童、知名游泳選手罹患黑色素瘤(melanoma)、五百名煉油廠員工突然失業、土耳其自殺炸彈客、被泰國軍團綁架的學生、一名女子的臉被伴侶持鎚砸得稀爛、布魯塞爾機場恐攻、一位

電視明星罹患多發性硬化症。當然也有其他更開心的新聞,但悲劇似乎總是留下更強烈的印象。   碰到恐怖攻擊、死傷慘重的意外或其他重大新聞事件,《7.30》的收視率一定會比平常高。天災人禍顯然能讓收視率飆升,大眾對發生在別人身上的慘劇,似乎難以抗拒地感興趣。但是回到自己身上,我們會盡最大努力閃躲命運的毒鏢。我們吃綠葉蔬菜,擦防曬油,繫安全帶,遵守速限,戒菸,每天散步半小時,在遊樂場的攀爬架跟鞦韆底下鋪設泡棉墊,禁止學校提供花生醬三明治,喝咖啡不過量,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量,騎單車戴安全帽,每次搭飛機都接受偵測、搜身、掃描和X光檢查,在淋浴間的地上放防滑毯,每天限制自己只喝一杯紅酒,定期讓醫師擦刮、探

查、擠壓我們的私密處。我們似乎希望透過其他人的悲慘遭遇,在保命清單上增加一些預防措施,以避免步上他們的後塵。   理智上我知道新聞不是反映人生的鏡子,新聞是精挑細選的結果。(我的一位新聞學教授曾說,一百架直升機裡可能有九十九架飛得很安全,會上新聞的只有出意外的那一架。)儘管如此,每天花好幾個小時報導悲慘事件依然令我懼怕。二○一四年十二月,只要想到那陣子生活丕變、陷入新聞事件的那些人,我總是輾轉難眠。我忍不住思考那些隨著事件油然而生的疑問:為什麼發生在他們身上?為什麼不是我或我愛的人?什麼時候會輪到我?   我無法壓抑這種恐懼,怕總有一天會輪到自己,命運輪盤上的那顆球會落在我的號碼上。  

 ❖  ❖  ❖   二○一四年初,我的人生發生了令我懼怕好運已盡的巨大影響事件。那一年二月,我懷孕八個月。有天晚上因為側腹突然開始劇痛而醒來,我知道肯定有問題。我已經生過一個孩子,所以知道這不是分娩的陣痛。   我前往雪梨的皇家阿爾弗雷德王子醫院(Royal Prince Alfred Hospital),醫生為我安排了各種檢查。寶寶的心跳跟我的生命跡象都很正常,但保險起見,醫生還是讓我住院觀察,因為也可能是闌尾炎(appendicitis)。過了一會兒,有兩位超音波技術師來幫我檢查。看了螢幕之後他們神情有異,我知道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能看出是什麼問題嗎?」我問道。當時我的疼痛程度是十

級量表上的第三級。   「我們看不到你的器官,」其中一位檢驗師說,「有一塊陰影擋住了視線。」   儘管我的醫學知識有限,但我猜測那塊陰影必定是血。   我的婦產科醫生迅速抵達,他說:我們還不確定是什麼問題,但必須立刻讓你進手術室剖腹生產,確認問題是什麼之後,再請專科醫生來處理。他向我道歉,因為無法像平常那樣,在恥骨附近用小切口剖腹。必須直向切開我的腹部才能毫無阻礙地看見腹部內所有臟器,而也會留下較大的疤痕。   他去準備手術後的短短幾分鐘內,劇烈疼痛席捲而來。疼痛程度突然從三躍進到十,我的肋骨彷彿快要一根根裂開。我試著停止呼吸,因為連最微小的動作也會引發劇痛。我的肚子上還綁著胎心監測器

,這時我聽到助產士說:「寶寶沒心跳了。」她用力按下牆上的一個按鈕。   我非常希望自己可以直接暈過去,部分是為了逃避疼痛,部分是因為我實在害怕得不得了。我對當下的情況一無所知。助產士按下緊急按鈕之後,周圍似乎陷入一片混亂,但對醫護人員來說並非如此。那之後發生的事,我只剩下片段記憶:勤務員把我搬上病床的巨大疼痛;病床在走廊上移動時,不知道哪個好心人把手伸進薄被裡握緊我的手;我雙眼緊閉,但能感受到天花板上的燈有節奏地一一閃過;我拜託麻醉醫師快點把我麻暈,就算會因此死去也無所謂。她好像說要我再撐一下,只剩不到十秒鐘。   我記得的最後一件事,是婦產科醫生穿著手術服走進手術室,另一個人用筆在我肚子

上畫了一條線,標註下刀的位置。一切都發生得很快,我甚至擔心他們會在我失去意識之前就動刀。   我醒來之後沒有看到寶寶。我躺在一個燈光昏暗的房間裡,後來才知道這裡是重症病房。感覺到一個鼻孔插著管子,很不舒服。他們說,這根管子經由咽喉伸進胃裡抽出液體。我的肚子上貼著紗布,有根管子從紗布裡穿出來,把棕色液體引入袋子裡,還有另一根接著尿袋的導尿管。我的鼻孔裡有氧氣鼻管,兩隻手上都有軟針,軟針接著靜脈注射的管子,床的兩側都有。我的腿上套著非常緊的白色褲襪。我的左手套著一個塑膠裝置,上面有顆按鈕。我很快地發現只要連續按那顆按鈕數次,我就會昏過去。   我再度昏睡。第二次醒來時,我的婦產科醫生也在床邊。

  「我的寶寶呢?」我問。   「他在新生兒加護病房,」醫生說,「因為他曾經缺氧一陣子。」他告訴我,我的症狀叫「子宮破裂」。   這件事過了很久之後,我還是不願意上網查詢這幾個字。後來查到的資訊是:「孕期子宮破裂非常罕見,胎兒與母親都極有可能面臨嚴重的併發症……採取治療行動的時間很短,因此醫生都很害怕碰到孕期子宮破裂的情況。」   我的婦產科醫生告訴我,他剖開我的肚子時看到一片血海。我的子宮左上方有一個板球大小的裂口。由於難產,他不知道寶寶的大腦是否受到損害,也暫時無法確定。   護士會用十級制的阿普伽新生兒評分(Apgar score)衡量新生兒的生命跡象。這項測驗剛出生時做一次

,五分鐘後再做一次。我兩年前自然產生第一胎,寶寶第一次測驗是九分,第二次是十分。這一胎剛出生的測驗是兩分,五分鐘後是三分。   我大量失血,手術中輸了三次血。得知寶寶住在新生兒加護病房,而且可能腦部受損,我震驚得不知所措。術後兩天才崩潰大哭,護士很同情我,把我連人帶床、導管、尿袋、和點滴一起推去新生兒加護病房,我的寶寶身上接著一大堆儀器。我們的第一張母子合照令人鼻酸,寶寶的身影幾乎被醫療器材完全遮住,我看起來一點也不像我自己。我們兩個身上都接著許多儀器,所以我沒辦法抱著他,只能躺在他旁邊的床上。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噩夢。我夢到自己即將臨盆,卻在一棟大房子裡瘋狂走來走去,尋找可以生產的

房間。所有的房間都上了鎖,但沒人願意幫我。還有另一個孕婦也即將臨盆,她有淡金色的頭髮跟小小的孕肚,是標準的「性感媽咪」。她看起來氣定神閒。我不斷向旁人求助,也向她求助,但是我連話都說不清楚,沒人聽得懂我在說什麼。   躺在病房裡的我,最後被自己的聲音吵醒。我滿臉淚水大聲哭喊著:「媽咪,媽咪,媽咪!」   這大概是整個過程中最具毀滅性的一刻,甚至比之前的疼痛與恐懼更可怕。我脆弱到如此悲慘、像幼兒般的狀態,甚至懇求母親來拯救我。我從來不曾叫母親「媽咪」!我手術那天她有打電話給我,問我是否需要她從昆士蘭過來照顧我。我斷然拒絕了,因為不想給她帶來麻煩。   雖然理智無法解釋,但潛意識知道我已徹底

失去安全感,也在某種程度上失去了自我意識。一向被視為幹練、獨立的我,非但失去照顧自己的能力,也失去照顧孩子的能力。這個噩夢重重打擊了我,因為它使我覺得沒能成為心目中的那個自給自足,掌控人生的自己。儘管知道這個想法並不理性,但我確實覺得既羞愧又軟弱,這種感覺很嚇人。   經過幾個月的休養我慢慢恢復健康,寶寶也沒事了,但是這個經驗給我一種跌進湍急河流的感覺。我害怕自己游不到對岸,努力游回原處,但水流實在太強勁。有時候我會失去控制,被水流沖走。最後我終於吃力地爬上對岸,累倒在地上。我看得見自己落水的地方,卻再也回不去。走過掙扎求生的這段路之後,我的人生觀改變了。我眼中的世界不再像過去那樣安全,死亡

和災禍隨時可能找上門,不再是暫時無須擔心的、離我很遙遠的事。   每晚播報新聞時腦海中浮現的問題,因為這次經驗變得更加避無可避:我們如何接受意外可能隨時發生的這個事實?當難以想像的事情真的發生了,接下來該怎麼辦?你如何繼續活下去?有些人無意間成為大眾都想了解的事件主角,做為一個群體,我們是否有責任幫助他們?當我們真的明白自己不是特例,每個人都是一樣脆弱的平凡人,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方式過日子?   人的一生都會經歷悲傷和痛苦,這是人生的必經之路。想到一定會逝去的生命,我總是很害怕父母過世,緩慢的衰老。但是跟這些念頭相比,瞬間顛覆人生的驟變更加令我恐懼。當了這麼多年記者,我一直避免直接面對這些事

。但二○一四年初的親身經歷,加上年底播報過的新聞事件,都使我明白逃避毫無意義。逃避面對這些事,等於逃避生命本身。   寫這本書是因為我想知道,如果不再轉身逃避,勇敢走向最大的恐懼,會發生什麼事?如果有人經歷過我最不希望自己或家人碰到的事,我能從他們身上領悟到什麼?人類大腦如何處理這些事件,是否有最新的科學研究能夠解釋?小說家艾瑞絲.梅鐸(Iris Murdoch)曾寫道,關注是一種道德行為(Paying attention is a moral act.)。我認為,密切關注這些人生悲劇猶如直視太陽。雖然很害怕,但我想知道如果不移開視線的話會怎麼樣。

婚姻移民對我國國家安全之影響-以大陸地區配偶為例

為了解決晚上 清潔工的問題,作者陳虹如 這樣論述:

人口移動是一項全球化下的快速變動,人口移動因就學、結婚、商務等原因短暫停留或長期居留入出各國國境,各國間人口相互快速流動下,關於國家安全的移民問題隨之產生,諸如與移民安全相關的人口販運、非法工作等問題越來越多。就我國國內境內移民為大宗的是婚姻移民,尤其近年來越南、印尼、大陸地區等眾多外籍女性快速以結婚方式來台,這些婚姻移民不僅改變了我國經濟、文化及社會結構,更有可能影響我國國家安全。 尤其我國與大陸地區間政治對立,更涉及主權及文化認同。我國政府為因應兩岸特殊之關係,另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以維護國家主權,奠定我國兩岸移民政策之基礎。大陸地區配偶取得我國國籍者陸續增加,對於我國婚姻移民政策

及政治定位有極大的影響力,而基於國家各層面之安全及發展,不論對於政治對立的大陸地區配偶或外籍配偶,我國政府仍應極力研擬完善之婚姻移民政策,杜絕危害國家安全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