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志願3衛亞培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明星志願3衛亞培養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廖梅寫的 這一次 請聽我說(特奧運動卷) 和卡爾‧紐波特的 深度職場力:拋開熱情迷思,專心把自己變強! MIT電腦科學博士寫給工作人的深度精進指南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上海人民 和天下文化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傳播學系電訊傳播研究所 劉駿州所指導 林晴揚的 換工苦行:傳播系學生公共/商業媒體實習之甘願勞動 (2017),提出明星志願3衛亞培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甘願勞動、實習、公共電視與商業媒體、剝削、勞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社會發展學系碩士班 李錦旭所指導 林金展的 屏東社會企業躍愛廚房經營之探討 (2017),提出因為有 社會企業、價值主張、經營策略、人力資源、企業家特質的重點而找出了 明星志願3衛亞培養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明星志願3衛亞培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這一次 請聽我說(特奧運動卷)

為了解決明星志願3衛亞培養的問題,作者廖梅 這樣論述:

本書為採訪特奧運動員卷,共採訪了18個家庭。每個家庭的口述史包括訪談和觀察兩部分。訪談一般為2—5篇,分別是對家長、老師、同事、智障人士本人的訪談。觀察是對智障人士某天的工作或者學習活動的觀察記錄,以表格的形式體現。訪談問題多集中於智障人士的病因、入學、就業、婚戀等成長問題。 書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世界上最無私的父母之愛,18個家庭中絕大多數選擇了只要一個孩子,她們要給予智障孩子完整的父母之愛。這些家庭的家境大有不同,但最相同的是她們對於孩子的對生命負責的決心和勇於承擔責任的態度,她們沒有怨天尤人,而是盡已之最大努力讓這些孩子可以安穩無憂的度過一生。每個家庭都在訪談結束之時都表達了對於這些孩子

的未來的擔憂,他們期望政府或者社會組織可以站出來,協助他們解決後顧之憂。 廖梅,女,1968年生,浙江杭州人。1990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系,1996年或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由講師而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思想文化史、晚清史。發表《三題》《汪康年與的誕生》《汪康年和庚子中國議會》等論文,出版學術專著《汪康年:從民權論到文化保守主義》。 總序一蒂姆·施萊佛001 總序二顧抒航001 總序三廖梅001 本卷主編的話廖梅001 愛背成語聽故事——林母及林莉口述張雲翔001 林莉老師口述041 林莉陽光之家觀察日記048 文教公司老員工—

—張國俊母親口述盧小龍050 張國俊同事口述(一)068 張國俊同事口述(二)070 張國俊本人口述075 張國俊工作觀察日記080 社會進步親歷記——L先生父母口述夏雅夢082 L先生老師口述117 L先生本人及父母口述121 L先生腰鼓隊觀察記錄133 L先生陽光之家觀察日記135 失學兒登上運動台——曹旦母親口述張帝137 曹旦老師口述173 曹旦同學口述175 曹旦本人口述177 曹旦陽光之家觀察日記180 廣場舞明星——LZ先生父母口述王培鳳184 LZ先生老師口述214 LZ先生同學口述216 LZ先生本人口述217 LZ先生腰鼓隊觀察記錄219 LZ先生陽光之家觀察日記22

1 “阿甘”的精彩人生——波媽及王宵波口述古麗米熱222 李阿姨口述252 附:大暴雨襲擊申城地鐵2號線緊急停運王宵波254 唐寶喜讀歷史書——楊偉母親口述劉鳳至張璞玉256 楊偉老師口述280 楊偉本人口述285 楊偉陽光之家觀察日記286 曾是超市收銀員——S女士母親口述張怡291 S女士老師口述(一)321 S女士老師口述(二)323 S女士同學口述326 S女士本人口述329 S女士陽光之家觀察日記332 勤能補拙上大學——余曉棟母親口述文宇雲335 余曉棟老師口述362 餘曉棟本人口述364 餘曉棟腰鼓隊觀察記錄366 余曉棟陽光之家觀察日記368陽光基地電話員——Y女士母親

口述李慧冉370 Y女士老師口述384 Y女士本人口述388 Y女士陽光基地觀察日記390 普校肄業生——C先生父親口述馮宇嘉391 C先生老師口述404 C先生本人口述406 C先生腰鼓隊觀察記錄407 C先生陽光之家觀察日記408 一周七天樂——孫母及孫怡婕口述張璞玉410 孫怡婕老師口述434 孫怡婕同學口述436 孫怡婕腰鼓隊觀察記錄438 孫怡婕陽光之家觀察日記440 特奧好男兒生女有奔頭——吳方淼家庭口述沈佳穎444 吳方淼同事口述465 吳方淼陽光工廠觀察日記466 站起來走出去——趙曾曾母親口述廖梅李紫安468 趙曾曾同事口述(一)490 趙曾曾同事口述(二)491 趙

曾曾同事口述(三)493 趙曾曾本人口述495 趙曾曾工作觀察日記502 期盼有義工帶她入社會——H女士父母口述王姝文504 H女士老師口述533 H女士同事口述537 H女士本人口述539 H女士腰鼓隊觀察記錄541 H女士陽光基地觀察日記543 做我自己的冠軍——邢樂口述張靜545 邢樂老師口述583 緊閉的房門——施禕母親口述楊夢瑩595 施禕弟弟口述618 施禕老師口述620 施禕本人口述624 施禕陽光之家觀察日記631 三代殘障人終見希望光——F女士外公口述程碩632 F女士班主任口述648 F女士本人口述651 F女士學校觀察日記657 附錄上海市智力障礙人士相關援助政

策彙編廖梅編660 總序一國際特奧會主席蒂姆·施萊佛博士50年前,一項運動誕生了。 1968年7月20日,第一屆國際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在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市戰士體育場舉行,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1000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如今,在世界各地,每天都有108000余項運動和比賽正在上演,吸引了超過500萬運動員。 特奧的歷史廣闊而深邃,由數百萬個人的故事構築而成,講述了我們在172個國家的成長歷程。這是變革的故事:家庭如何從自卑到自豪,運動員如何從面對不公到通過快樂找到公正。這是被告知“你不行”到向世界展示“我可以”的故事。 我們集體的故事編織在一起,創造出一幅美麗的包容之錦

。 特奧中國是我們第一個到達100萬名運動員的成員組織,並繼續成為我們在全球的最大家庭成員。這個國度各地人民的故事,印證了為智障人士打開機會之門,是一件多麼驚人的工作。願這些規則改變者激勵新一代——融合一代——在這一基礎上再接再厲。總序二總序二國際特奧會東亞區前總裁顧抒航我首次接觸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是在1999年,當時國際特奧會、民政部和上海市民政局一起籌畫做一個大型宣傳活動,呼籲領導人和社會各界支持特奧運動和智障人士,將中國的特奧運動員人數從5萬名發展到50萬名。 我非常榮幸受到時任上海市民政局局長施德容先生的邀請,作為志願者幫助策劃上海站的籌款活動。轉眼之間我與特奧結下淵源已經19年了。

從一名志願者,到參與2007年上海世界夏季特殊奧運會,在組委會裡負責開幕式、籌款、火炬跑,再到2011年正式加入國際特奧會組織,擔任東亞區總裁,我從各個角度體會到了這項工作的意義與艱辛,同時也從各個維度看到了智障人士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所面臨的挑戰。 無論是作為社會參與者還是專職工作者,我必須說,中國各級政府和社會中堅力量對特奧運動非常支持,也十分理解智障人士亟需解決的問題是融入社會。 基於這一認知,在過去20年裡,中國的特奧運動員從5萬發展到了近120萬。其中相當一部分參與基層特奧運動,少部分參加全國運動會乃至世界運動會。 在我擔任國際特奧會東亞區總裁時,承蒙教育界專家和中國殘疾人聯合

會的支持,特奧的課程進入了全國近2000所特教學校,讓社會通過體育運動看到智障人士的能力,並願意接納他們。 鑒於亞洲教育的特殊現象,融合教育難以真正在主流學校發展,我們在整個東亞區推出了融合學校的項目,讓普通學校和精英學校的同學們與特教學校的特奧運動員一起開展體育運動,增進友誼,同時也讓未來的社會引領者更早瞭解到特殊人群的需求。 雖然因2007年世界夏季特奧運動會在中國舉辦,特奧的知曉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我們與特奧家庭成員或者特教學校老師交流,依然發現他們充滿各種無奈,生活中滿是困惑。當歷史學者廖梅博士提出要做一套特奧口述史來紀念特奧50周年時,我特別贊同。智障人士因自身特點,無法

表達自己的心聲;監護人、家長、老師或者朋友、同事也沒有更多管道去分享大家的感受和經歷。關於特奧運動的記錄,在本書之前大多來自官方記錄和新聞報導。因為口述史和特奧口述史項目,首次有了智障人自己記錄下來的歷史。50年前尤妮絲·甘迺迪·施萊佛夫人成立特奧會,便是希望通過這項運動向世界證明,所有像妹妹羅斯瑪麗·甘迺迪這樣的智障人士都應該得到社會的基本尊重和接納。50年後的今天,這套特奧口述史除了記載中國特奧發展中的點滴故事,更向社會發表了一項重要的聲明——智障人士同樣應該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在本書的籌備過程中,我有幸參加了一些訪談活動,再次遇到了讓我靈魂為之震撼的特奧運動員家長,也被一直致力於為智障

人士提供平等機遇的普通人感動著。我相信這套口述史不僅僅是對過去的回顧和總結,更是翻開了特奧發展史的新篇章。 祝願特奧事業蒸蒸日上,也感謝每一位為之付出辛勤勞動的參與者。總序三總序三廖梅 一 1941年,23歲的年輕姑娘羅斯瑪麗突然從家中消失了。 兄弟姐妹們不知道她的去向。此後二十多年裡,她似乎是一個不存在的人。 羅斯瑪麗是約瑟夫·甘迺迪和羅斯·甘迺迪的第三個孩子,第35任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的妹妹,出生時因為缺氧而導致智力障礙。此時,她被送往威斯康辛州的一家天主教修道院,由專人照顧。她的父親再也沒有去看望過她。 1960年代,羅斯瑪麗的妹妹尤尼斯·施萊佛夫人在自家後院發起“施萊佛訓

練營”,帶領智障孩子們進行各種體育活動。她立志幫助羅斯瑪麗回歸甘迺迪家庭,幫助無數像羅斯瑪麗一樣的人們回歸美國社會,結束另一種意義上的“種族隔離”。 這是國際特奧會主席蒂姆·施萊佛在《讓生命閃耀》(Fully Alive)中講述的家族故事。蒂姆出生時,羅斯瑪麗已成為施萊佛家的常客,一起打牌、游泳、散步,“家人們終於見到她了,美國人民也見到她了”。 邀請那些似乎在公共場所不存在的人,那些總是躲在簾幕後面的人,走到前臺,和公眾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與生命體驗,讓社會聽見智障人士的聲音,這就是“特奧口述史”的初衷。 二 現代口述史學發軔於1948年的美國。目前,全球範圍內的人物口述史在兩個領域非

常發達,一是精英階層,一是弱勢群體。 口述史的最大特徵是主觀性,即口述史描述的世界是透過講述者的眼睛看到的世界。 精英人物往往參與重大歷史事件,其口述回憶除了展現個人生平和思想外,還為重大事件和相關知名人物的活動提供細節補充。在研究精英人物個人思想時,其口述史是重要的一手資料。在研究歷史事件時,由於記憶誤差等主客觀原因,精英人物所講述的史實,必須與現有文字材料或他人口述互證,才值得採信。因此,作為補充性的二手史料,口述史具有天然缺陷。 以往,普通人物很少為官方文檔所記載。19世紀以前的歷史,可以說是英雄的歷史。二戰以後,英美學者受到社會史思潮和平權運動影響,開始研究農民、工人、婦女、少數族

裔等普通人物和弱勢群體,興起了普通人物和弱勢群體的口述史。這些口述史的主要目的,不是為重大事件補充現有文獻記錄,即不是作為二手史料存在,而是作為理解弱勢群體本身的一手材料而誕生,通過口頭講述,讓文檔未曾記錄的社群進入人類記憶,多角度、多層次構建全民歷史。因而,口述史又被稱為“人民的史學”,被視為是一場追求社會平等的運動。口述史所具有的主觀性,恰恰契合了弱勢群體研究的需求——真實反映弱勢群體的生命體驗及其對外部世界的主體認知。一言以蔽之,將口述史用於弱勢群體,能夠最大限度發揮口述史的特點。 在國內,近年來,知青、抗戰老兵、農民、手藝人、少數民族婦女等普通人物和弱勢群體的口述史陸續出版,學界、文

化界、新聞界、機構廠礦紛紛開展口述訪談。作為蓬勃發展的新興學科,或者說工具,口述史正在轟轟烈烈開疆拓土。目前,國內尚無殘疾群體口述史問世,國外亦無智障人士口述史問世。“特奧口述史”的出版,填補了這一空白,開山劈路,抛磚引玉,希望引起全社會對殘疾群體的關注。特奧口述史,不僅記錄了特奧運動的璀璨瞬間,也記錄了智障人士漫長的人生跋涉和獨特感受,呈現智障家庭的生活全景。同時,通過智障家庭的回饋,幫助人們更好地審視特奧運動以及公共政策對於社會發展的影響與作用。 三 智障人士的親朋好友,特奧運動的參與者,從邊城到北京的殘疾事業從業者,或多或少都比較瞭解智障人士的生活狀態和面臨的挑戰。各大學各機構從事相

關研究的專家學者,對於智障群體的困境和未來,也有著十分深刻的解讀與展望。 然而,大多數普通民眾,沒有機會瞭解智障群體。這一隔膜可能造成惡性循環:父母害怕智障孩子受到傷害,將孩子關在家中。普通民眾少見智障人士,在公共場合偶遇一位,便投以獵奇、害怕或厭惡的眼光。不友好的目光刺傷父母,更不願帶領智障孩子出門。 事實上,很多民眾只要大致瞭解智障家庭的狀況,都會伸出鼓勵之手。家長為了鍛煉孩子的協調性,為孩子報名游泳班遭到婉拒,站在一旁的游泳教練主動提出無償教授孩子學習游泳。不知名的公交司機和售票員,看到母親常年抱著孩子求醫問藥,或是細心為母子留座,或是特意不收車費……這樣的故事大約每個智障家庭都能講

出一二。 無知導致恐懼和歧視,溝通帶來理解與融合。 當智障人士的家庭以樸實無華的方式,向社會講述自己的掙扎與奮鬥、悲傷與歡笑,必將讓更多民眾對智障人士的生活感同身受,推動社會和智障人群的交流與互助。 智障家庭能夠為社會帶來什麼?帶來堅韌、擔當和愛。體育項目有世界紀錄,若人類的感情世界亦有世界紀錄,這個紀錄的保持者就應是智障人士的家人,殘疾人士的家人。許多家庭所經歷的長期的痛苦和折磨可以說觸及人類的極限。他們的故事讓普通人領悟,人類有著強大的精神世界,有著無限延伸的忍耐力,有著鋼鐵一樣堅強的意志,有著不求回報、源源不斷的愛。他們如同榜樣,鼓勵人們“勇敢嘗試,爭取勝利”。他們的情感經歷是人類

重要的精神財富。 智障家庭促使人們發掘自身美德,完善自我建設。孟子認為,人天生攜帶四種善良美好的種子: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後世儒家追求的修身和教化,便是將內心深處這四棵小苗培育成參天大樹。智障人士、弱勢群體,以及所有需要包容、説明、奉獻乃至犧牲的人與事,為人們提供了成長的契機,在不斷的拷問、內省和磨礪中,人們發掘並涵養同情心等美德,成為具有人道主義精神的現代公民。 智障家庭幫助人們培養平等、寬容的理念。一位中學教師從自己智障孩子身上懂得,並非每個學生智商皆高,她從不歧視能力差的學生,最終把一個亂班帶成了地區先進集體。智障人士有智力障礙,普通人也不是十全十美,有人學不好數

學,有人害怕交際,有人動作慢……每個人都有某些“障礙”,難以彌補。換一個角度考慮,這些障礙,也許並非弱點,而是另一種存在形式。面對障礙,是隱藏還是接受?是歧視還是寬容?物理學告訴我們,能量是守恆的,不會消失,只會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或者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我們對待智障人士的方式,很可能形成某種社會風氣,最終成為別人對待我們自身障礙的方式。設身處地,推己及人,由人及己,智障家庭讓我們學會平等和包容。 智障家庭、殘疾群體促使社會更加關注個人福祉,引領人類的福祉事業不斷前行。與普通人相比,殘疾人士在生理和心理上需要更多關懷……。隨著科技進步,簡單勞動逐漸被人工智慧取代,很多傳統崗位

銷聲匿跡。一方面,機器解放了人力,讓人類有時間發展自我;另一方面,機器也奪走了人類的工作,迫使人類開發新工作。這些新工作的目的,極大可能在於滿足日益多元的個體發展的需求。因而,在未來,福祉事業會成為人類的主流事業,而始終埋首於個人福祉的殘疾人事業將成為當之無愧的開拓者和領路人。 在受惠于智障家庭的同時,社會又能為智障家庭帶來什麼呢?毫無疑問,帶來鼓勵、支持與發展。普通民眾瞭解智障家庭的人生故事和獨特需求後,將學會如何與智障人士交流,如何有的放矢幫助他們。所謂有的放矢指的是,過度的關愛和包辦會阻礙智障人士的自我成長……。比如,智障人士經過訓練,可以提高認知和動手能力,志願者和公益組織可圍繞這一

目的開展活動;智障人士需要鼓勵,需要與社會交往,機構學校舉辦年會和慶祝活動時,可邀請同社區的智障人士前去表演;智障人士能夠從事簡單勞動,希望越來越多的企業分割出這部分工作,雇用更多的智障員工,等等。 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相濡以沫,共建家園。促進人們相互理解,成為彼此成長的養分和前進的動力,這是“特奧口述史”的第二個目的。 四 “特奧口述史”於2016年6月啟動。計畫在3至4年時間內,出版9卷口述史作品,包括就業卷、特奧運動卷、世界特奧會運動員卷、特奧運動員領袖卷、特奧家長領袖卷、特奧體育教練卷、特教校長卷、特奧志願者卷和安養卷。其中特奧運動、世界特奧會運動員、特奧運動員領袖、特奧家長領

袖等4卷,主人公都是積極參與特奧活動的家庭。就業卷和安養卷雖然與特奧聯繫較弱,有些受訪者可能從未涉足特奧活動,但是他們代表著智障群體的兩個極端:前者基本融入普通人的社會生活……;後者獨自在家,與社會隔絕,是融合程度最低的群體。 因而,我們也將這兩個群體納入口述史,希望盡可能廣幅地展現智障人士的整體面貌。體育教練和特教校長卷,收錄的是參加特奧運動的普通專業人士。教練和校長長期與智障孩子們一起學習、活動,熟諳智障學生和特奧運動員的成長經歷,他們將幫助讀者從相對宏觀的基層教育者、管理者角度,來審視特奧運動在中國的發展壯大和國家各項政策的變遷進步。志願者卷收錄的志願者,既不是智障人士的家屬,也不是殘

疾事業從業者,他們各有本職工作,滿懷理想與愛心,利用業餘時間參與特奧活動,反映了現實社會的文明進程。 每一個案的口述史由訪談和觀察兩部分組成,並附有照片。智障人士家庭口述史的訪談,包括對智障人士家長、本人及其老師、同事的訪談,觀察為對智障人士一天活動的客觀記錄。殘疾事業從業者的訪談,包括對從業者及其家人、同事、學生的訪談,觀察為對從業者某一時間段內活動的客觀記錄。 口述史文本採用問答體,不採用第一人稱敘述,以便最大可能還原訪談現場。 小括弧( )內的文字記錄受訪者的表情和舉止動作。中括弧〔 〕內的文字為記錄者添加的內容。 根據受訪者和家長意願,人物或使用真名,或以姓名的拼音代替。 每

卷口述史文本按照受訪者年齡,由長至幼排列,由此也可看出,隨著時間推移,智障人士社會地位的變化以及國家政策的改善。 所有主訪談都經過受訪者審閱。有些內容在訪談者看來,真實反映了智障群體的現狀處境,但由於受訪家長不願公開,我們尊重家長意願,做了刪節處理。 感謝所有參與特奧口述史項目的家庭和訪談員,感謝提供支援的學校、企業和機構,眾人拾柴火焰高,是大家的共同努力,促成了口述史的順利問世。 感謝特奧口述史團隊的成員:國際特奧會東亞區前總裁顧抒航女士、曹憶菊女士、劉衛萍女士、沈澄女士,她們為口述史的動員、組織付出了辛勤勞動。特別是曹憶菊女士,全程協調各方關係,隨時提供中英文諮詢,效率驚人。 感謝

哈佛大學法學院殘疾人項目中國項目主任崔鳳鳴博士給予中英文方面的專業指教。 感謝上海人民出版社總編輯王為松先生,當我們提出出版智障家庭口述史的願望時,他沒有詢問任何細節,立刻表示接受。他的果決、信任和支援,鼓勵我們將特奧口述史做成一套高品質的作品。感謝責編邵沖、張鈺翰踏實細緻的工作。 我們熱切期盼更多機構團體加入弱勢群體的口述史事業。當擁有足夠多的口述樣本時,可以建立中國智障群體生活資料庫。如果將口述史推廣到其他殘障群體,發起視障、肢障、聽障、言語障礙和精神障礙家庭口述史,就可以設立分類口述史資料庫,最終形成中國殘障人士生活資料庫,這對政府建設的殘疾人數位資料庫將是一個很好的感性補充,也必定

會加快社會和殘障群體的融合。如果其他國家和地區亦建立殘疾人生活資料庫,未來,人們就可以在全球合作的平臺上,切磋琢磨,取長補短,加強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瞭解,推動人類的全面發展。這個前景激動人心。

換工苦行:傳播系學生公共/商業媒體實習之甘願勞動

為了解決明星志願3衛亞培養的問題,作者林晴揚 這樣論述:

在全球化、後現代化影響下的台灣,經歷漫長的媒體轉型,至今仍塵埃未定。在此過程中衍生出許多新的勞動樣態。實習,就是其中非典型勞動的代表。學生對媒體工作的憧憬,及期望未來就業的可能性,使得傳播科系學生的無薪勞動被包裝成實習出售。本文以Marx及Burawoy等學者觀點切入,試圖釐清媒體趕工遊戲中的勞動與權力。媒體公司招募實習生進行免費勞動,是在某種同意、志願性順從下的甘願勞動:自願負擔生活費、時間及承受壓力,以「投資」自我說服,期換取成為正式員工的交換價值。多數商業媒體實習,正是當今媒體環境的縮影:高三一低。高工時、高危險、高流動率,以及低薪。透過訪談法與參與觀察法,本文嘗試探討在實習過程中,勞

動關係與權力樣態。期望梳理出學生、學校、媒體,這三者之間權力關係樣貌,並分析公廣媒體與商業媒體實習狀態之間的差異。

深度職場力:拋開熱情迷思,專心把自己變強! MIT電腦科學博士寫給工作人的深度精進指南

為了解決明星志願3衛亞培養的問題,作者卡爾‧紐波特 這樣論述:

拋開熱情迷思,專心把自己變強! ◤MIT電腦科學博士/暢銷書《Deep Work深度工作力》作者力作◥   ★ 權威商業書評網站「800-CEO-Read」年度好書   ★《企業》(Inc. Magazine)雜誌年度職場好書   ★《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年度十大商業好書   ★ Amazon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書   ★ 誠品書店外文館暢銷書   「熱情」來自深耕和鍛鍊,並非與生俱來   沒下過苦功,你就不太可能熱愛工作   「把工作做對」(work right),比「對的工作」(right work)更重要!   為什麼有些人熱愛自己的工作,但很多人不喜歡

呢?   MIT電腦科學博士 / 職場暢銷書作家卡爾.紐波特提出獨特創見——   「追隨熱情」其實是長久以來的迷思,而且可能很危險!   「熱情思維」讓你鑽牛角尖,懷疑自己是否「入對行」;   「技能思維」使你明白,沒人欠你一個好工作,只能靠出色技能爭取。   「熱情思維」讓你過度相信「勇氣」,卻忽視「實力」的重要;   「技能思維」使你埋首精進自己,直到「讚到人人看得見」。   「熱情思維」強調工作提供你什麼價值,往往導致困惑與不滿;   「技能思維」增加你在工作中創造的價值,是開創精采職涯的根基。   「追隨熱情」可能導致失落幻滅;   「提升技能」則讓職涯軌跡從此改變!   如果你想樂

在工作、得到好工作,就該摒除熱情思維,抱持技能思維;   透過刻意練習累積職涯資本,打造深度職場力!   ▍本書獨創!刻意練習你的深度職場力 ▍   判斷自己處於哪種職涯資本市場   找出應該全力追求的職涯資本   定義明確目標   積極尋求挑戰與批評   鍛鍊勤毅力   「熱情」往往來自投入心力後獲得的成就感、價值感、使命感;   當你用心把工作做到有聲有色,自然激發深度熱情,   進而靠著出色技能得到寶貴機會。   有一天你會發現:「嘿,我已經讚到有人注意到我了!」 ▍各界好評   洪雪珍 ▏yes123求職網資深副總經理   賽斯‧高汀(Seth Godin)|《紫牛》《有機會,

拚就對了》作者   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LinkedIn共同創辦人兼董事長   凱文‧凱利(Kevin Kelly)|《連線》雜誌(Wired)資深顧問   丹尼爾‧品克(Daniel H. Pink)▏暢銷書《動機,單純的力量》、《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作者   德瑞克‧席佛斯(Derek Sivers)▏線上音樂商店CD 寶貝(CD Baby)創辦人   熱情,不是追求來的,而是憑實力培養出來的。   我認同作者的理念:先有技能,培養出實力,才是最重要的事。   ──洪雪珍(yes123求職網資深副總經理)   別再煩惱這個世界欠你什麼了,開始創造有意義的東西,讓大家

都看到吧!──賽斯‧高汀(Seth Godin),《紫牛》、《有機會,拚就對了》作者   這本書不打高空,教你如何投資自己、脫穎而出,是開創精采職涯的重要指南。──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LinkedIn共同創辦人兼董事長,暢銷書《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共同作者   這本書讓我徹底改觀,從「追尋熱情」轉變成「鍛鍊實力」,感覺踏實多了。   我把這本不同凡響的人生指南送給家裡的三個孩子,一人一本。   ──凱文‧凱利(Kevin Kelly),《連線》雜誌(Wired)資深顧問   「追隨熱情」看似絕佳建議,但真正投身職場時,往往感到幻滅。   本書不僅顛覆傳統觀念,還提出

具體可行的建議,讓上班族一生受用。   ──丹尼爾‧品克(Daniel H. Pink),暢銷書《動機,單純的力量》、《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作者   多年來我第一次重讀一本書,以確定自己融會貫通了。作者的職涯觀點與眾不同,卻令人心服口服。這些強大深刻的概念,徹底改變我看待個人職涯以及給予他人建議的方式。──德瑞克‧席佛斯(Derek Sivers),線上音樂商店CD 寶貝(CD Baby)創辦人   本書以縝密邏輯導出寶貴建言,不管是尋尋覓覓的職場新鮮人或心懷不滿的職場老鳥,都能得到收穫。──《出版人週刊》 作者簡介 MIT電腦科學博士 卡爾.紐波特 Cal Newport   麻省

理工學院博士,現為喬治城大學資訊科學系副教授,專精於分散式演算法。   已出版5本書,同時經營熱門部落格「學習客:成功模式解碼」(Study Hacks: Decoding Patterns of Success),以獨特創見解析求學、職場與人生的成功密碼,每個月超過 10 萬人次瀏覽。   《深度職場力》一出版即成為暢銷書,獲選《企業》雜誌、《環球郵報》、權威商業書評網站「800-CEO-Read」最佳商業書。   紐波特關於追求成功人生的創新觀點,獲得電視、廣播,以及重要媒體採訪報導,包括《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紐約郵報》等;同時受邀到哈佛、普林斯頓、麻省理工

學院、達特茅斯、米德爾伯里、喬治城和杜克等頂尖大學演講。   另著有暢銷書《Deep Work 深度工作力》、《深度學習力》、《如何成為高中的超級明星》(How to Be a High School Superstar)、《如何當全A學生》(How to Become a Straight-A Student)。 譯者簡介 洪慧芳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畢業,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 MBA。曾任職於Siemens Telecom及Citibank,目前為專職譯者,從事書籍、雜誌、電腦與遊戲軟體的翻譯工作。譯作包括《挺身而進》、《恆毅力》、《自創思維》、《別自個兒用餐》、《別再開會開

到死》等近八十部。 推薦序  燒出熊熊大火之前,你必須先堆高木柴   / 洪雪珍 前言    一場打破迷思的旅程 規則1:不要追隨熱情 第一章 賈伯斯教我們的事 第二章  熱情很罕見 第三章  熱情是危險的 規則2:讚到沒人可忽視你──技能的重要 第四章  技能思維 vs. 熱情思維 第五章 職涯資本的力量     第六章  職涯資本家     第七章  刻意練習你的深度職場力 規則3:適時婉拒升遷──自主性的重要 第八章  夢幻工作的萬靈丹 第九章  自主性的第一陷阱 第十章  自主性的第二陷阱 第十一章  迴避自主性的陷阱 規則4:小處著眼,大舉行動──使命的重

要 第十二章  搞樂團的哈佛教授 第十三章  有職涯資本才能找到使命 第十四章  以小賭注實現使命 第十五章  使命需要行銷 結語  我如何實踐本書的觀念 推薦序 燒出熊熊大火之前,你必須先堆高木柴 洪雪珍   這本書,將讓很多人鬆一口氣,不安的靈魂獲得救贖。   朋友在古典音樂電台工作,擔任節目主管,只要談起音樂或工作,兩眼閃閃發光,靠近他會感到一股灼熱,我以為這就是他一生追求的理想工作。   沒想到,他在和小時候的哥兒們見面之後,心情跌到谷底。這位哥兒們從小就知道要做什麼,一畢業便早早奮不顧身投身進去,早早做出一番成績,可是我的朋友低頭看看自己,不確定真正想要熱血投入的是什麼

工作。我萬般不解,於是請他解釋什麼是熱情投入的工作?他回答:   「就是那種小時候你就知道非要去做不可的工作。」   我一聽,第一個反應是,誰會在小時候就已經想明白二十年後要做什麼?可是我知道,多數人都有這個迷思。這,讓我想起一個故事:   大陸作者李笑來小學四年級時,老師出作文題目「我的理想」,李笑來沒交,被老師罰站,可是心裡不服氣,他認為自己和其他懶惰沒交的同學不同,他有認真想過,於是對著老師大聲說:   「我就是想不出來啊!」   這麼頂嘴還得了,他爸爸馬上被請到學校,聽老師開訓,起初安靜地聽著,直到老師訓到沒力,突然開口問老師:「那你告訴我,你的理想是什麼?」老師張嘴半天,答

不出來。他爸爸接著站起來,對辦公室裡其他老師問:「你們有誰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麼?」全部老師傻住,沒有人答出來。   結果,他爸爸轉頭跟李笑來說:「咱們走!」   大多數的人都知道,作文嘛,隨便塞一個政治正確的志願就得了,哪有像李笑來這麼認了真的?而且小孩嘛,在台灣,寫來寫去,不外乎是當總統、科學家、建築師、老師……有幾個人長大了,真的去做這些工作的?難道蔡英文小時候的理想是長大當總統?   所以,很小就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長大還記得去做,遇到困難仍然堅持到底,這樣的人寥寥可數。那麼,何必讓迷思給綁架,不相信目前的工作不是真愛?   再來,還有一個迷思,以為有興趣的事情等於會熱情投入的工作

,因此到了面試,就會出現荒謬的回答。我的讀者黛妮外語強,長得美,考了幾次空姐都沒上,問題出在哪裡?原來,每次面試官問她為什麼來考空姐,黛妮都回答:   「我喜歡旅行!」   旅行,的確是黛妮的興趣,充滿熱情,但是空姐的工作不是在旅行,而是服務客人,像是馬桶有嘔吐物,必須用最有效的方式快速處理乾淨。不只黛妮,很多年輕人都犯了相同錯誤,比如,應徵業務員,說我「喜歡」人;應徵行銷企畫,說我「喜歡」創意;應徵編輯,說我「喜歡」文字……   想想看,企業用人,會管應徵者喜歡或不喜歡什麼嗎?不會的,他們在意的是能夠或不能夠勝任,「能夠」才是想聽到的關鍵字,想知道的是應徵者具備了哪些「技能」。   

讓人有熱情的工作,都不是追求來的,而是有一天現身在眼前。一開始先是有能力做,獲得錄用機會;做著做著,做出成績,受到稱讚,覺得自己還行,慢慢地喜歡上這份工作,於是熱情來敲門,從駕輕就熟轉身成為理想工作。   所以,我認同作者的理念,先有技能,培養出實力,才是最重要的事。就像木柴堆得夠高,燒出熊熊大火,劈哩叭啦作響,站在旁邊,渾身也開始發熱、兩眼發光,而前方的路也跟著亮了起來。   熱情,不是追求來的,而是憑實力培養出來的。   (本文作者為yes123求職網資深副總經理) ◤賈伯斯教我們的事   二○○五年六月,賈伯斯在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講。他對著現場兩萬三千名觀眾提出以下建議:  

 「你一定要找到熱情所在,不要勉強遷就。」   那場演講的影片在網路上爆紅,看過演講的數百萬名觀眾很開心看到這位思想前衛的大師也認同這個誘人的職涯建議,我稱之為「熱情假設」:「一個人是否能從工作中得到快樂,關鍵在於先找出自己的熱情所在,接著去找符合那個熱情的工作。」   這個假設是現代職場最老生常談的話題之一。我們這一代有幸能夠選擇職業的人,從成長時期就開始接收這種資訊:想要工作滿意,必須追隨熱情。   然而,撇開令人感覺良好的口號,當你深入探索賈伯斯那種對工作充滿熱情的人當初如何發跡,或是請教學者哪些因素可以預測職涯幸福指數時,問題就沒有那麼單純了。當你對那個「熱情假設」抽絲剝繭、仔細推敲後

,會發現它不堪一擊,最後終於得出令人不安的體悟:「追隨熱情」可能是糟糕的建議。   如果你看到創辦蘋果之前的年輕賈伯斯,不會覺得他是熱中於科技和創業的人。求學期間,他對商業和電子都不太感興趣,而是喜歡研究西方歷史和舞蹈,也涉獵一些東方神祕主義。   賈伯斯讀了一年大學就輟學了。他一度到印度展開化緣行乞式的精神之旅,返家後到禪修中心修行。這些行徑不太像是熱中科技與創業的人會做的事,然而,這個時候距離賈伯斯創立蘋果電腦還不到一年。年輕賈伯斯若是照著他日後給年輕人的建議去追尋「熱愛的工作」,今天他可能是禪修中心裡人氣最高的老師。   我一點也不懷疑,賈伯斯後來確實對工作產生了熱情。你只要看過他那些出

名的演講影片,就可以看到一個顯然相當熱愛工作的人。但是那只告訴我們,喜歡自己做的事情確實很棒。那個建議的確是真的,但是並未解開真正迫切的問題:如何找到最終會愛上的工作?我們是否應該像賈伯斯那樣,不要遷就一個固定的職業,多方嘗試小計畫,等候其中一個計畫突然成功?我們是否應該選擇一個通泛的領域,好好的探索?我們如何知道,何時該堅守一個計畫、何時該放棄?

屏東社會企業躍愛廚房經營之探討

為了解決明星志願3衛亞培養的問題,作者林金展 這樣論述:

  由於社會快速變遷,衍生少子化、老人化、經濟蕭條等諸多的社會問題,在政府失靈的情況下,非營利組織也面臨了永續經營的問題。本研究目的在探討由躍愛協會設立的社會企業「躍愛廚房」(公益便當),在這個嚴峻的競爭市場中發展可能性如何?研究者採用行動研究,藉以了解自己所成立的社會企業,使研究和行動可以結合,解決目前的經營困境。因著上述問題背景與研究動機衍生出下列四個研究目的:一、探討躍愛廚房的價值主張。二、探討躍愛廚房的經營策略。三、探討躍愛廚房的人力資源。四、探討躍愛廚房的企業家特質。研究對象有參與躍愛廚房的工作人員九人,工作人員包含經營者、廚師、廚房助理、社工、志工與申請政府短期人力方案所進用的人

員,還有理監事、一般顧客與使命對象等,研究結果如下:一、屏東縣社會企業外部環境  經研究發現屏東縣的現況與臺灣其他縣市大致相同,甚至更缺乏資源。主要是「法令不足」、「縣內資源不足」、「社會大眾對社會企業的認識不足」。二、躍愛廚房的經營模式(一)價值主張1.社會使命未條列化 透過本研究之後發現價值主張的重要性,已將此重點列為年度改進目標。2.社會成果如何穩定發展 應定期依計畫去執行,使更多社會大眾能了解躍愛廚房的任務與使命。3.利害關係人滿意度 經過本研究之後,了解利害關係人平衡的重要性,應提出更完善的營運計畫。(二)經營策略1.制度管理的強化與調整 應多上管理課程,使管理能量逐漸進步。2.公共

關係與行銷人才缺乏 缺乏專業的公共關係與行銷相關人才,難以為躍愛廚房連結資源、推廣業務。3.企業管理透明化 躍愛廚房在各個層面皆有達到透明化,惟財務、會計部分欠缺專業人才。4.加深公益市場區隔的優勢 躍愛廚房應走在創新的前端,持續不斷加深服務,站穩公益市場,以擴大市場。(三)人力資源1.人力招募 調整人力招募的面談方式,也應減少倉促進用人員的狀況。2.薪資待遇 基層同仁薪資等同或略高於一般企業,獲利上升時應合理的回饋給員工。3.教育訓練 將訓練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納入年度考核中,避免教育訓練品質不彰。(四)企業家特質1.應強化管理的知識 應將學習視為工作的一環,把知識與實務結合。2.缺乏耐心長期推

動創新 社會企業家也要鼓勵員工將創新視為一種新奇且有趣的挑戰,帶動整體員工創新。3.每個人都是管理人 社會企業家應該推廣組織學習文化,提升管理能力,最後充分授權。  本研究最後針對屏東社會企業環境與躍愛廚房經營模式、未來研究提出一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