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春半島地形特徵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恆春半島地形特徵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寫的 地質季刊第39卷1-2期(109/06)[附光碟 和郭城孟的 蕨類觀察圖鑑2:進階珍稀篇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出風鼻位於佳樂水風景區北方,屬於墾丁國家公園的南仁山 ...也說明:恆春半島 就職轉眼已年餘,在這一年半的. 時間裡,除了一般警務,更多了守護自然. 生態 ... 鼻的地形,在烏心鼻至出風鼻之間最特殊,. 受風化、沖積等影響,岩石外形巧奪天工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和遠流所出版 。

國立宜蘭大學 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碩士班 陳子英博士所指導 李宗育的 臺灣山地植群垂直分帶之研究 -以桑科、樟科及殼斗科為例 (2021),提出恆春半島地形特徵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生態區域劃分、山地森林、垂直分帶、南北降遷、保育熱點。

而第二篇論文嘉南藥理大學 環境工程與科學系 蔡瀛逸所指導 宋世顗的 南臺灣都會近郊冬春高污染潛勢季節大氣分徑氣膠化學組成探討 (2021),提出因為有 二次氣膠、高污染事件日、硝酸鹽、氨氧化率、粒徑分布的重點而找出了 恆春半島地形特徵的解答。

最後網站臺灣南部區域則補充:地形 :恆春半島有珊瑚礁海岸(裙礁),高雄則有石灰岩地形。 氣候:屬熱帶 ... 延伸閱讀. 防砂壩空梅垂直整合橫谷什葉派哮喘病遜尼派勞力密集產業齋戒月歐洲平原特色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恆春半島地形特徵,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地質季刊第39卷1-2期(109/06)[附光碟

為了解決恆春半島地形特徵的問題,作者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這樣論述:

  本期專題分別為「創意地質旅遊 曼妙山河海──桃園.新竹.苗栗」與「從數值地形模型看地質」。「創意地質旅遊」系列專題自101年起(第31卷第3期)已邁入第9個年頭,今年來到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與苗栗縣,將帶領大家一同領略臺灣西北部從海到山、從石油到溫泉的曼妙。「從數值地形模型看地質」係透過中央地質調查所歷年累積之光達地形測製資料來呈現臺灣島多樣的地質地形特徵,讓我們透過不同的工具與角度,欣賞出磺坑背斜、恆春半島、利吉惡地、泰源盆地、池上斷層、秀姑巒溪曲流,以及臺灣高山殘存的冰河地形。

臺灣山地植群垂直分帶之研究 -以桑科、樟科及殼斗科為例

為了解決恆春半島地形特徵的問題,作者李宗育 這樣論述:

過去臺灣的生態分區,已有研究者依氣候站資料與初步的野外調查資料,建立臺灣的分區架構。近年來,完成國家植被物種數據庫的建立,再加上氣候因子的模擬及預測之模型技術更為成熟,相較於過去,更有助於以植物為主,氣候資料為輔的方式,進行系統性的生態區域化探討。桑科、樟科及殼斗科為臺灣山地森林中最常見的物種,物種點位資料相對完善。本研究擬利用上述三科物種的實際點位資料,配合生態區域劃分的概念,以網格分析的方式,瞭解海拔梯度上三科的分布情形、不同分區上的物種與環境差異,並建立物種熱點分布及建議保護區域。垂直分帶分析中,完成了以東北區、中西區及西南區為例的三科各屬分布圖,並進行海拔變異的測試,發現有南北兩端下

降的趨勢。生態區域劃分的物種分群分析中,全林帶可區分出西南區、東南區、中西區、東北區及部分東區、蘭嶼綠島區;榕楠林帶可區分出蘭嶼綠島及本島;楠櫧林帶可區分出西南區、東南區、中西區、東北區及部分東區;櫟林帶可區分出西南區及東南區、中西區及東北區;鐵杉雲杉林帶,則無法區分出任何區域。各區在環境上的趨勢也大致與蘇氏氣候區的分區相同,推測可能是受到降水因子影響。網格分群分析的結果表明除蘭嶼綠島、西南區及東南區外,其餘區域無法有效劃分,推測可能與網格分析易受到普遍分布種之影響,再加上臺灣尺度小與地形起伏大,網格分析容易忽略地形上所造成的環境差異,以至於無法有效劃分。最後利用網格為單位的方式,計算校正特有

性加權指數,成功建立了桑科、樟科及殼斗科三科應受保育關注的熱點地區圖,期望未來能提供此三科物種在經營管理與保育上的參考依據。

蕨類觀察圖鑑2:進階珍稀篇

為了解決恆春半島地形特徵的問題,作者郭城孟 這樣論述:

  ★有系統、有方法、有要訣,從基礎到進階,是認識台灣蕨類世界最易上手的入門圖鑑   ◎輕鬆認識台灣超過300種蕨類,包括許多珍貴稀有甚至瀕危的物種   ◎條理清晰、內容詳盡的文字說明   ◎含括完整植株與重要局部特徵的生態照片   ◎重點歸納的生態特徵圖例   ◎多樣化的查詢方法   ◎透過蕨類看到台灣獨特的植物生態地景   最親切易查的賞蕨圖鑑   台灣雖是蕞爾小島,卻是觀察、了解蕨類的最佳天然教室,不但種類豐富,種密度居世界之冠,而且演化上的歧異性也相當高,幾乎涵蓋絕大部分的類群。《蕨類觀察圖鑑1&2》從基礎到進階,共介紹台灣650多種蕨類的資料與圖片,其中本書《蕨類觀察圖鑑2

:進階珍稀篇》收錄《蕨類觀察圖鑑1》介紹過的種類之外的其他320多種,包括許多珍貴稀有甚至瀕危的物種。本書延續《蕨類觀察圖鑑1》的系統架構,根據演化先後的脈絡依序出現,並於每科的起首頁,重點提示該科的基本資料。每科之下,再以較容易觀察到的形態與生態特徵,進一步區分屬、群。配合簡明易懂的生態與外觀特徵圖例,提供多樣化的查詢方法,方便快速,是認識台灣蕨類世界最容易上手的入門圖鑑,也是進行蕨類觀察、鑑定時最有利的工具書。   為了讓讀者更深入了解台灣的蕨類植物,在《蕨類觀察圖鑑1》的基礎上,本書針對每種蕨類都作了一些「附註」,或是近似種類之間的比較,或是指出該種蕨類在分布的生態帶所具有的指標性意義

,或是它為適應環境而發展出的特殊生存機制……,每則說明都是作者郭城孟老師多年來研究蕨類的第一手心得。     ※以蕨類為起點,閱讀台灣獨特的植物生態地景   台灣位於北緯約22°至25°間,屬於熱帶氣候區的北緣和溫帶氣候區的南緣,是北回歸線上少見的森林,多變的地形造就多樣化的微環境,加上具有巍峨的高山,北半球(水平分布)的生態帶就巧妙濃縮、垂直分布在台灣山地。台灣的蕨類物種也反映出前述的特色,在《蕨類觀察圖鑑2》可見以泛北極圈為分布中心的種類出現在台灣的高山寒原,也可見主要分布在東南亞熱帶雨林的種類在恆春半島現身;而且台灣位於亞洲大陸、日本琉球群島及菲律賓群島的樞紐位置,利於種源交換,島上高

聳的北向山坡,以及南向和東南向山坡,就像棒球手套一樣,能零星捕捉來自北方或南方的蕨類物種,因此在翻閱《蕨類觀察圖鑑2》時不僅能查索單種蕨類的資料,也能從作者的延伸說明中得到更廣泛的台灣植物生態知識,了解更多台灣珍貴的生態資源。     .每種蕨類的文字說明條理清晰且內容詳盡,包括外觀特徵、生長習性、分布概況與附註等。   .每種蕨類的圖片都儘量涵蓋植株生態照與局部特徵照,並有簡要的圖說,幫助讀者看圖辨識。   .每種蕨類皆有生態小檔案(包括生態帶、地形和生長環境等),以及觀察蕨類時的兩大重點──葉片分裂方式與分裂程度,以及孢子囊群或孢膜的外形與生長位置──特徵圖示,方便讀者快速查核。   .針

對不同程度與需求的讀者,提供多樣化的查詢方法──除可按目次,或依中名、學名查詢外,特別設計了「科與屬、群檢索表」,提供讀者從蕨類外觀特徵按部就班的查索。  

南臺灣都會近郊冬春高污染潛勢季節大氣分徑氣膠化學組成探討

為了解決恆春半島地形特徵的問題,作者宋世顗 這樣論述:

臺南地區於冬末春初受地形與季風影響,使得污染物容易累積,且高污染時期PM10濃度甚至超過空氣品質標準(100 μg/m3)。本研究有鑒於此,於2021年1月與2021年3月在嘉南藥理大學學生活動中心頂樓進行採樣,採集日夜氣狀物及粒狀樣品並區分高污染事件日(episodes),探討大氣氣狀物及氣膠化學組成中無機鹽類、羧酸、醣醇類、脫水醣類之特性與其生成來源及粒徑分佈,此外,本研究更進一步採用氨氧化率AMOR (Ammonia Oxidation Ratio)等指標進一步探討氣膠之化學成分特徵。研究結果顯示,冬末氣狀物平均高低濃度依序為NH3>HCl>HNO3> SO2>HNO2>Oxalic

acid;春初氣狀物之全日平均濃度高低依序為NH3>HCl>HNO2>HNO3>SO2>Oxalic acid。NH3與HNO2濃度均為夜間高於日間,而HCl、HNO3、Oxalic acid則均為日間高於夜間,SO2於冬末為日間高於夜間,春初則相反。冬末春初之氣膠無機鹽類平均濃度以二次無機氣膠(NO3-+SO42-+NH4+)為主,尤其以NO3-為主要質量濃度貢獻,占比PM2.5約20%,表示受季風影響及汽機車尾氣排放之交通影響加上大氣擴散條件不良,導致污染嚴重累積。冬末春初之氣膠羧酸平均濃度以乙醛酸及草酸為主,乙醛酸為草酸光化之前趨物,且草酸於事件日之濃度增量尤為明顯,非事件日則以乙醛酸為

主要有機酸,顯示於事件日受二次光化影響。末春初總醣類主要以肌醇、左旋葡萄糖及甘露醇為主,顯示具有生質燃燒之影響。此外,本研究分析冬末春初丙二酸/琥珀酸與醋酸/甲酸之比值,顯示以二次氣膠及生質燃燒為主要組成。另外,草酸/非海鹽硫酸鹽之質量比值 (‰)顯示冬末春初明顯以無機性光化產物為主要貢獻。本研究運用氨氧化率 (Ammonia Oxidation Ratio, AMOR)、硫氧化率 (Sulfur Oxidation Ratio, SOR)、氮氧化率 (Nitrogen Oxidation Ratio, NOR)、中性化比例 (Neutralization Ratio, NR)等指標計算,冬末

與春初於事件日之AMOR、SOR及NOR皆呈現大於0.1、0.25及0.1,顯示大氣存在較多二次衍生性氣膠,對於大氣環境惡化有一定貢獻;而冬末春初之NR值多大於1,表示大氣氣膠以鹼性為主,但事件日時,冬末氣膠轉為酸性。冬末春初事件日之Na+、Cl-主要粒徑分布在6.2 μm與1.8 μm,顯示具有海洋飛沫之貢獻於粗微粒。NH4+與nss-SO42-主要粒徑分布於0.54 μm,顯示具有二次光化產物之(NH4)2SO4生成。NO3-之1.8 μm與Na+之1.8 μm結合,表示有海鹽NaNO3之生成;且NO3-於micron droplet mode之1 μm與NH4+結合,形成二次光化產物NH

4NO3。K+、Mg2+、Ca2+於6.2 μm有一致波峰,表示有塵土與海洋飛沫之貢獻,且本研究發現於1.8 μm亦有一致波峰形成,表示具有較細之塵土顆粒之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