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旅遊補助名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 許添明所指導 朱尹安的 大學教師障礙平權意識之研究 (2019),提出屏東旅遊補助名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障礙平權意識、政策認知、合理調整。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森林學系所 顏添明所指導 白劍寒的 社區居民對社區協助森林巡護工作之行為意向及看法之研究-以原住民松鶴社區為例 (2017),提出因為有 森林巡護、社區林業、行為意向、計畫行為理論、認知階層模式的重點而找出了 屏東旅遊補助名額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屏東旅遊補助名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大學教師障礙平權意識之研究

為了解決屏東旅遊補助名額的問題,作者朱尹安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透過障礙知能、身心障礙學生升學政策認知與社會心理學等層面,探討大學教師障礙平權意識之內涵,及了解教師所執行的合理調整方案。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法,邀請18名來自國內不同區域與學科領域的大學教師參與訪談。在障礙知能方面的研究結果發現:(1)大學教師對於「障礙」的認定為有在學習上有特殊需求的學生;(2)部分教師會以身障和心障進行分類,且對於近年才出現的障別名稱較不熟悉,如亞斯伯格症、學習障礙等。在政策認知方面發現:教師認同以增額錄取的入學方式落實積極性平權措施,但同時也會擔心學業能力會無法跟上同儕,認為在入學前與入學後所採的平等原則應有所不同。社會心理學層面結果發現:(1)部分教師表現出正

向的接納態度,部分教師則會因為健全主義與社會分類等因素產生刻板印象;(2)教師觀察到在校園中的物理環境與心理環境中確實有歧視存在。有關大學教師所進行的合理調整,教學方面根據研究結果發現部分學校有建立相關制度協助,部分學校則是依據教師個人的專業與經驗進行。評量部分的合理調整結果發現在形式調整部分,會根據大專資源教室規劃、教師專業領域判斷、團體作業的調整來進行;內容調整部分教師會根據專業領域設計替代評量、強調學習歷程、降低標準等;部分教師認為,學校應訂定出相關規定,並非由教師自行判斷調整原則。研究結論可知大學教師面對障礙學生的原則多為機會平等理念,並以社會互動模式取代障礙分類來面對學生的特殊需求,

且在具支持與資源充足的高等教育環境下,能夠表現出正向接納的態度。身心障礙學生在大學教師強調機會平等的障礙平權意識下,應盡力發揮自己的能力,以達到高等教育階段最佳的學習效益。研究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分別對中央主管機關、高等教育機構、教師、身心障礙學生以及未來研究進行建議。

社區居民對社區協助森林巡護工作之行為意向及看法之研究-以原住民松鶴社區為例

為了解決屏東旅遊補助名額的問題,作者白劍寒 這樣論述: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瞭解原住民社區居民參與森林巡護的行為意向及其影響因素,以及探討社區參與巡護工作後之情形。研究區域位於臺中市和平區松鶴社區,並採用量化與質性並行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問卷調查及深度訪談等。在量化方面,結合計畫行為理論與認知階層模式作為理論架構設計問卷,對松鶴社區原住民居民進行問卷調查,以探討居民的森林價值、巡護態度、主觀規範與知覺行為控制對參與巡護行為意向的影響。在質性方面,以深度訪談的方式瞭解社區發展協會成員及巡護人員對於巡護工作的看法與經驗,包括參與巡護的動機、所遭遇的問題、對社區的影響及對於巡護工作的建議與需求等。本研究共發放112份問卷,共獲得有效問卷共107份,訪談人數

共計9人。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社區居民的巡護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對巡護行為意向具有顯著且直接的正向影響,其中以知覺行為控制的影響最大,其次為主觀規範,巡護態度則最小。而森林價值中生物中心主義對巡護態度具有顯著且直接的正向影響,並會透過巡護態度進而對巡護行為意向產生間接影響。另外,根據訪談結果指出,社區推行巡護工作及居民參與的動機主要為維護當地森林資源不受外界所破壞。參與後所遭遇的問題主要為經費補助過少、缺乏計畫撰寫人才。參與後對社區影響方面,受訪者認為在環境層面上巡護工作不僅可發揮對不法分子的嚇阻功效,亦可培養相關知識及增進生態保育的效益;在社會層面上則可促進社區組織的運作及凝聚社區

共識;在經濟層面上大多表示並沒有明顯地助益。最後受訪者認為林務單位應要重視社區就業問題並且建議加強社區宣導及增設相關訓練課程、增加經費的補助、延長計畫期限及編制約聘雇名額等,期望巡護工作可有穩定收入且能長期的持續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