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里仁愛醫院掛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另外網站一般外科|大里仁愛醫院|網路掛號也說明:甲狀腺手術:林裕強醫師、胡家祥醫師、巫奕儒醫師、黃若禕醫師、蔡雄威醫師。 乳房外科:黃挺碩醫師、林裕強醫師、胡家祥醫師、巫奕儒醫師、蘇振賢醫師、黃若禕醫師、蔡 ...

中臺科技大學 醫療暨健康產業管理系碩士班 許哲瀚所指導 鄭巧函的 門診民眾之健康識能與使用醫療行動應用程式行為之研究 (2018),提出大里仁愛醫院掛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智慧型手機、醫療行動應用程式、健康識能模式、健康行為。

而第二篇論文義守大學 醫務管理學系 陳芬如所指導 李仁傑的 高雄地區外籍女性配偶在台醫療服務利用情形與就醫滿意度之探討 (2012),提出因為有 外籍女性配偶、醫療服務利用、就醫滿意度、健康人權的重點而找出了 大里仁愛醫院掛號的解答。

最後網站仁愛醫療財團法人大里仁愛醫院則補充:仁愛醫療財團法人大里仁愛醫院. 仁愛醫療財團法人大里仁愛醫院首頁 · 門診時刻表 · 網路掛號 · 交通指南. 院址:, 臺中市大里區東榮路483號[Google 地圖].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大里仁愛醫院掛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門診民眾之健康識能與使用醫療行動應用程式行為之研究

為了解決大里仁愛醫院掛號的問題,作者鄭巧函 這樣論述:

現代社會健康意識抬頭,加上智慧型手機普及化,醫院不斷發展出與醫療行動相關的應用程式,可縮民眾在等候看診時間,同時也改變人們的健康行為。本研究目的為應用健康識能探討民眾使用醫療行動應用程式之行為。本研究為橫斷性、以自行設計的結構式問卷,利用網路調查,問卷內容包含:受訪者基本資料、健康識能三構面及使用醫療APP行為共41題。問卷經人體試驗委員會審查同意後(108-25)以便利取於2019年4月1日至30日發放。以Google表單製作連結成QRcode問卷至某醫學中心門口外之門診民眾發放,受試者透過手機掃描條碼填答。共收集300份有效問卷,利用SPSS 25.0版統計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及推論性統計

分析。受訪者年齡層以29歲以下居多,使用醫療行動應用程式的頻率以一個月少於1次(82.0%)為最多。最常使用的功能是醫院(預約)掛號類,其次為查詢等候看診時間類。影響門診民眾使用醫療行動應用程式行為有年齡、居住地、婚姻及自覺健康狀況。逐步迴歸分析結果顯示疾病預防為使用醫療行動應用程式行為之預測變項,高頻率使用者比低頻率者使用多0.6倍。使用醫療行動應用程式的門診民眾對健康識能之疾病預防認知能力較佳。建議增加健康照護與健康促進的觀念以提升門診民眾的健康識能,才能提高民眾使用醫療行動應用程式的意願。關鍵字:智慧型手機、醫療行動應用程式、健康識能模式、健康行為

高雄地區外籍女性配偶在台醫療服務利用情形與就醫滿意度之探討

為了解決大里仁愛醫院掛號的問題,作者李仁傑 這樣論述:

1990年代末期,我國政治與經濟環境改變,女性經濟能力提昇,中低層社經地位男性難以覓得結婚對象,加上背負著子嗣傳承壓力,於是藉由婚姻仲介業者媒介經濟發展較台灣落後的國家,如越南、印尼、菲律賓、泰國、緬甸等女子為婚配對象。另外也因開放兩岸人民往來,到大陸探親、旅遊和經商的人數日益增加,兩岸婚姻隨之遽增,迄今外籍女性配偶已成為台灣人口第五大族群,對於她們的照顧議題也逐漸受到重視。外籍女性配偶因語言、文化、風俗習慣、以及就醫行為與台灣有懸殊差異,因此,在台生活適應會面臨一些問題。更因她們在台夫家大多社經地位較低,其生活重心通常在於適應新生活求生存,容易產生社會疏離和就醫隔閡,自身健康的重要性容易被

忽視。本研究回顧相關文獻也發現,外籍配偶來台後的生活處境和醫療利用有偏低的情形,以致無法完整獲得「健康人權」。為了提升外籍配偶的健康與醫療行為,本研究除了調查外籍配偶在台灣的醫療服務利用情況與就醫評價,更參考Andersen的醫療服務利用行為模式理論,來探討外籍女性配偶的個人特質傾向因素、可用資源因素、服務需求因素與醫療服務利用情形和醫療服務利用滿意度評價之相關情形。本研究以問卷調查了203位居住在高雄市燕巢區與三民區等外籍女性配偶後發現:一、此次受訪的外籍女性配偶有66%在台灣居住已經超過八年的時間,有53.2%的原國籍是越南、25.1%是中國籍,受訪者的平均年齡為37.88歲。58.6%的

受訪者只有國中(含)以下的學歷。受訪的外籍女性配偶認為自己的中文聽力最好。72.4%的外籍配偶表示家庭每月平均收入僅有3萬元以下。在健康情況方面,有44.8%受訪的外籍女性配偶健康狀況尚可、17.2%表示非常好,86.2%的受訪者無罹患慢性疾病,95.1%的受訪外籍女性配偶都有健保卡。雖然有62.1%的受訪者表示接受預防疾病健康檢查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本次受訪的外籍女性配偶在健康知識的提升上仍有很大的空間。二、在最近一年內去看病與不去看病的原因方面,有43.7%的受訪外籍配偶表示主要是因為身體不適,還有為了健康檢查才會去看病。至於一年內沒去看病的原因,有40.5%的受訪外籍配偶回答主要是因為

工作太忙,其次是不理它、多休息(19.4%),第三是費用負擔不起(11.7%)。在常採取的醫療行為方面,有43.7%的受訪者生病時會去看西醫吃西藥,其次是看中醫吃中藥(21.6%);第三是到藥房買藥吃(18.2%)。除此之外,也有9.7%的人會嘗試民俗療法(如刮痧、推拿、吃偏方草藥),還有4.7%的人會找道士收驚,拜拜、吃神符。三、就醫滿意度評價較高的前五項依序為診察治療都有獨立空間和屏障覺得安心、醫療場所臨近住家就醫方便、有齊全先進的醫療設備、整體空間乾淨舒適、信任醫療人員的醫療服務,以及環境位置有清楚標示和指引。滿意度較低的前五項依序為等候看診時間等太久、掛號時間等太久、主動提供福利補助事

項規定的資訊服務不夠好、批價時間等太久、醫療場所停車不方便。四、受訪外籍女性配偶的個人特質傾向、能用、需求因素在醫療服務利用的部份保健方法上有差異性;而傾向、需求因素在醫療服務使用、健康檢查的部份項目上有差異存在。五、受訪外籍女性配偶的個人特質傾向、能用、需求因素可以預測醫療服務利用的部份保健方法,而傾向、需求因素可以預測醫療服務使用、健康檢查的部份項目。六、受訪外籍女性配偶的個人特質能用、需求因素部份在滿意度的有形性、方便性、禮貌性、反應性、可靠性、整體就醫評價上有顯著差異存在。七、受訪外籍女性配偶的個人特質傾向、需求因素部份可以預測滿意度的有形性、方便性、禮貌性、可靠性、整體就醫評價。本研

究並建議:一、增強外籍女性配偶的衛生教育與健康意識。外籍女性配偶在健康知識的提升上仍有很大的空間;建議在社區、醫療場所、新移民集會場所發行多國語文、以圖像方式來表達和解說,引發閱讀的興趣與理解程度。二、增強外籍女性配偶就醫意願的建議持續提供和加強就醫場所的有形性、方便性、禮貌性、反應性、可靠性的醫療服務,尤其要加強提供社會醫療補助事項規定、及全民健保新事項規定的資訊服務,讓她們能適時瞭解和使用資訊,以免喪失應得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