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校地面積排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另外網站中国大学面积排行榜,最大最小差了1600倍 - 36氪也說明:台大校地面积 约3.4 亿平方米,占到了台湾省总面积约百分之一,大到离谱。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山东大学分别以518.37 和496.16 万平方公里位列第二和第 ...

國立清華大學 學習科學研究所 陳舜文所指導 李冠儀的 知覺威脅在學校認同、群際接觸與校區偏見間的中介效果:以清大與竹教大併校為例 (2019),提出台灣大學校地面積排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大學合併、接觸假說、群際威脅理論、群體偏見。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資訊管理研究所 戚玉樑所指導 王郁婷的 語意網技術結合開放資料的應用-以國內高等教育為例 (2014),提出因為有 語意網技術、本體、開放資料、高等教育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大學校地面積排名的解答。

最後網站這所大學佔全台面積1%「世界第2大」 中國人妻遊校園讚則補充:... 是佔地約3.4萬公頃的台灣大學,大部分佔地來自「台大實驗林」,在台生活的中國人妻「胡辣湯姐姐」近日造訪這座實驗林,看看校地總面積達全台1%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大學校地面積排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知覺威脅在學校認同、群際接觸與校區偏見間的中介效果:以清大與竹教大併校為例

為了解決台灣大學校地面積排名的問題,作者李冠儀 這樣論述:

過去探討群際關係之研究,大多針對群際衝突與偏見形成的因素以及偏見降低的方法。然而,較少關注於大學合併的偏見現象。本研究之目的為,探討國立清華大學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併後,校本部(原清大)大學生對南大校區(原為竹教大)大學生的偏見態度之前因與後果。根據「群際威脅理論」,知覺威脅(包括實際威脅與象徵威脅)會中介群際接觸對外團體偏見的效果。本研究中,「實際威脅」是指「校本部學生主觀感知南大校區學生,對清大既有的學習資源、學生福利、意見影響力有所威脅」;「象徵威脅」則是指「校本部學生主觀感知南大校區學生,對清大既有的學校名聲、排名、校園文化、學習風氣有所威脅」。本研究包含兩項子研究。研究一先以情境模

擬法,探究學生校區偏見情況,進而檢驗校區偏見與知覺威脅之關聯。研究二則根據理論提出模式架構,並採用問卷法,檢驗校區偏見的前置因素(群際接觸、學校認同、知覺威脅)與結果因素(未來交流意願)之間的效果。參與者招募方式採滾雪球抽樣,共214位校本部大學生(女性124位,男性90位,平均年齡20.39歲)。研究一之相依樣本t檢定結果顯示:參與者對南大校區學生抱持之負向態度顯著高於對校本部學生之負向態度;相對地,參與者對南大校區學生抱持之正向態度顯著低於對校本部學生之正向態度。再者,多元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參與者之「實際威脅」與「象徵威脅」均能正向預測對南大校區學生之負向態度,但僅「象徵威脅」可負向預測對

南大校區學生之正向態度。研究二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顯示:(一)「實際威脅」負向完全中介群際接觸對校區偏見的效果;(二)「象徵威脅」負向完全中介群際接觸對校區偏見的效果,並且正向完全中介學校認同對校區偏見的效果;(三)「象徵威脅」正向部分中介群際接觸對未來交流意願的效果,並且負向部分中介學校認同對未來交流意願的效果;(四)校區偏見對未來交流意願具負向直接效果。綜合而言,本研究結果支持「群際威脅理論」,知覺威脅可中介群際接觸與學校認同對於校區偏見與未來交流意願的效果。

語意網技術結合開放資料的應用-以國內高等教育為例

為了解決台灣大學校地面積排名的問題,作者王郁婷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語意網技術結合開放資料並透過本體技術之協作,使資料成為鏈結開放資料,並提出實作應用流程,包含語意模型建置與SPARQL的應用,分別為(1)將各類開放資料設置定義檔,並依據定義檔換成RDF格式以表達資料間的關係,以及設計Ontology模型,定義資料內容中的階層關係與限制條件;(2)依據可鏈結標的,使用SPARQL語法進行不同類別或特定概念的查詢。為實作上述的語意設計之可行性,本研究以高等教育為例,藉由上述實作程序整合不同來源的開放資料,欲以多方面向看各校目前概況,並將結果視覺化呈現,以利各界後續對結果之探討與此實作流程之延伸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