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交通局投訴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另外網站台中地政局長女兒占交通局爽缺交通局回應了也說明:台中市 地政局長吳存金遭投訴,她女兒利用媽媽的關係,在交通局占「長期爽缺」又不做事,交通局回應表示,相關約聘僱人員都是公開對外招聘,且1年1聘, ...

逢甲大學 運輸與物流學系 葉名山所指導 姜博瀚的 臺北市自行車事故特性之研究 (2020),提出台中市交通局投訴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自行車、交通事故、綠色運輸、台北市。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交通工程與管理所 葉名山所指導 李瑞德的 建構臺鐵服務指標之研究 (2008),提出因為有 層級分析法、服務指標、臺鐵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中市交通局投訴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中公車駕駛買便當被投訴交通部處分要求業者改進則補充:台中市交通局 公共運輸與捷運工程處科長徐世樺告訴中央社記者,公車駕駛下車買便當影響乘客權益,交通局已對客運業者進行處分,並要求業者檢討改進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中市交通局投訴,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臺北市自行車事故特性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中市交通局投訴的問題,作者姜博瀚 這樣論述:

  近年環保意識抬頭,節能減碳、省電省能源已漸漸成為全民共識,政府相關政策亦朝此方向邁進,而不用加油的「自行車」,既可運動亦可達到運輸目的,又符合綠色運輸宗旨,慢慢為國人喜愛,自2009台北市政府設置YouBike站點,使用人逐年上升,足見國人對於短程點對點間,使用自行車的意願頗大。  根據警政署統計,自行車政策推廣以來,自2010年至2014年之間,自行車之事故發生件數逐年增加,死傷人數連年提高,因此,為研究自行車事故特性,俾利自行車事故防制,本文之研究係以台北市為例,就2013到2019年間自行車涉入之交通事故,可用資料共計9387筆,研究自行車事故特性,歸納自行車事故最常見之肇事原因,

參考公用自行車使用率進行研究,並以卡方檢定運算事故因子與自行車駕駛死亡之相關性,研究顯示6年間自行車事故呈線性成長,自行車駕駛是否死亡與對造之車種、發生時段、駕駛年齡、發生地點有顯著相關,冀以本研究提供後續自行車相關政策參考。

建構臺鐵服務指標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中市交通局投訴的問題,作者李瑞德 這樣論述:

服務指標是度量服務績效之基礎,也是進行評鑑與修正服務系統之準則依據,不同屬性之服務體系,需要各種能符合本身服務系統需求的服務指標,以隨時監測服務水準。國內外各運輸系統,舉凡軌道運輸、大眾捷運、公車等系統,均建立符合自身屬性、明確、具體、可執行之服務指標,並透過服務指標之量測結果,回饋至整體服務系統,提供經營管理者增進服務品質之參據,以符合社會與使用者對運輸業者之期待。本研究透過國、內外不同屬性之運輸體系,藉助其過去的經驗、現在的作法、未來的期望進行文獻回顧。文獻回顧內容分為監督管理者、經營業者、學者專家等三大群體,期經由法規面、營運現況、學者論述等構面,建構臺鐵具體可執行之系統性服務指標。其

次以所建構完成之服務指標量化服務滿意度或服務水準評估,據此監測並修正臺鐵整體服務之提供。本研究經由文獻回顧彙整後,共分為七大服務指標構面,分別為安全性、快速性、舒適性、便利性、可靠性、反應性及社會責任等構面;再經由服務指標篩選準則及配合臺鐵服務屬性,共篩選出32項服務指標標的,分別為行車事故率、犯罪率、傷亡率、班距、靠站時間、行車速率、轉乘所需時間、列車延滯時間、加減速度變化率、擁擠度、溫度、噪音、車站服務環境、車廂設備舒適度、與其他運具整合程度、搭(停)車方便性、旅客乘車資訊提供、身心障礙設施、全功能窗口數比值、自動售票機數量、列(發)車準點率、儲值票失效比例、自動售票機可用度、列車站間延誤

率、員工處理事故能力、旅客申訴事件比率、處理投訴速度、故障設施修復速度、旅客對臺鐵履行社會責任之整體評價、防止環境污染、愛心設施完整性及建立公司良好形象。最後利用層級分析法(A.H.P)與專家問卷,計算出各服務構面與標的權重配置,提供量化臺鐵服務品質評估基礎。整體人員對本研究各服務構面及準則重要性認知,依服務構面之權重排序,分別為安全性(0.225)、可靠性(0.156)、快速性(0.141)、便利性(0.135)、舒適性(0.129)、反應性(0.113)、社會責任(0.101);依服務準則權重排序,前三項分別為行車事故率(0.086)、傷亡率(0.083)、犯罪率(0.055)。由此可見,

整體人員對臺鐵運輸系統服務之提供,首重安全性,此與其他研究結果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