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立委補選投票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另外網站南投補選不冷了!投票率可望超過4成藍營估計午前25%也說明:南投 縣立委補選今天氣溫和,民眾投票還算踴躍,國民黨發言人林家興表示,中午前投票率估計在25%左右。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李酉潭、李宗榮所指導 張芳華的 制度變遷、社會資本與政治參與間關係 (2013),提出南投立委補選投票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社會資本、制度變遷、政治參與、台灣社會變遷調查資料、多層次分析模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鄧志松所指導 李映霖的 地方政治生態與選區服務:第七屆立委選舉的多層次分析 (2012),提出因為有 地方政治生態、投票取向、選區服務、政黨因素、候選人形象、人際網絡、多層次多項勝算對數模型的重點而找出了 南投立委補選投票率的解答。

最後網站2023 南投縣第二選區立委補選預測:五五波勝率均等則補充:說明:得票率預測經百分化互比後換算勝選機率,不含其他候選人。 得票率預測與勝率對照圖. 【明日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南投立委補選投票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制度變遷、社會資本與政治參與間關係

為了解決南投立委補選投票率的問題,作者張芳華 這樣論述:

台灣民主轉型的成功除執政菁英的主動變革外,公民參與政治和支持改革亦有其重要性。有鑑於逐年下滑的投票率和工具性社團參與率,本研究主要從制度變遷與社會資本論點來進行探討,以縣市層次制度變項為自變項,三類型社會資本為中介變項,投票與競選活動參與為依變項,目的在了解於民主鞏固時期前後,社會資本的分佈狀況和影響社會資本、政治參與的因素,以提升民眾的社會和政治參與。中介變項與依變項資料來自1993年與2005年台灣社會變遷調查資料(TSCS),自變項資料整合自臺灣地區社會意向調查、各縣市社福資訊與政大選研中心資料庫,主要採用多層次迴歸與邏輯迴歸分析模型來分析資料。 在社會資本分布變化上,結合

式社會資本與工具性社參未有顯著改變,情感性社參則顯著增加。相較於情感性社團參與,工具性社團參與的比例較高,在兩個年代中,民眾參與工具性社團比例約在22%左右。在社團內異質性資源分佈上,不同社團的年齡異質性與性別異質性隨不同時期而有所變化。相對地,各類社團在成員的教育、收入與族群組成上反而較為穩定。由於在2005年,民眾教育與收入顯著較1993年為高,意謂著在民主鞏固時期,團體參與者可接觸的社團內異質性資源較多。並非所有社會資本皆受外在制度所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出國家制度較難影響立基於儒家文化的結合式社會資本。在民主鞏固時期前,縣市執政評價氛圍與生活扶助資源如理論所預期,可影響民眾的情感性社會參與

,但其影響力似乎亦有減弱情形。一致性社福資源雖對工具性社團參與有跨期影響力,但卻產生資源排擠效果,而非是資源溢注效果。政治態度論與社會資本論皆能部份說明為何民眾要參與兩類傳統政治活動,但相較於投票,參與競選活動屬於較耗費成本的參與行為,因此個體資源論較能解釋競選活動的參與。以多層次中介分析步驟檢視縣市制度變項對政治參與的作用後,證實了制度論的作用。在制度變項可能透過社會資本影響政治參與的三條中介路徑,僅一條路徑得到實證上支持。在2005年,縣市急難救助資源可透過工具性社團參與進而影響競選活動參與。 制度變遷的觀點能說明不同時期情感性社團參與和投票的變化。傳統文化價值觀的現代化改變了縣市執

政評價氛圍對情感性社團參與的作用。隨著非正式制度環境的改變,情感性社團參與對競選活動參與的作用亦可能隨之改變。而隨著社會福利政策綱領的施行,人均生活扶助資源量的提升,則促進個人的投票行為。總言之,中央政府應注意自身的施政效能,並透過社福資源的適度分配,來促進民眾的社會參與與政治參與行為。

地方政治生態與選區服務:第七屆立委選舉的多層次分析

為了解決南投立委補選投票率的問題,作者李映霖 這樣論述:

  在2008年第七屆區域立委改成單一選區制之後,不論實證研究或實務均曾指出,選區規模銳減不但沒有帶來兩黨競爭模式,反而造成國會選舉地方化的現象,選區服務的重要性更甚以往。而本文研究目的即在探討,地方政治生態對選民是否以選區服務投票的影響力。故筆者結合個體選民特性與總體選區的環境系絡資料進行「多層次多項勝算對數模型」(The multilevel multinomial logit model)分析,俾釐清改制之後,選區服務作為投票取向之一,其與地方政治生態間的關係為何,以及如果實務上各候選人普遍重視選區服務的話,為何選區服務無法無往不利地凌駕於政黨因素、候選人形象或是人際網絡之疑問。  研

究顯示,地方政治生態對選民是否以選區服務投票的影響力確實不容忽視,蓋選區規模的銳減,的確讓某些原本傳統上認為會促使選民傾向以選區服務投票的環境系絡角色,為之一變。且實務上立委所強調的「里長級服務」,事實上亦僅對經社程度較低的選民具有顯著的吸引力,而當選區政黨競爭程度愈大時,政黨因素與候選人形象的影響性即可勝過選區服務,甚至人際網絡因素更可以透過選區宗教動員的力量,進而凌駕傳統社會中選民偏好以選區服務取向投票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