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全 看不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保全 看不起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劉艾青寫的 爸媽,你們知道我是怎麼想的嗎?:管教失靈不用怕,瞭解孩子是轉機 和何俐伶的 說好了這一次絕不辭職:不逃避勇敢面對職場的8堂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問卦] 為何年輕人當保全會被看不起也說明:這麼年輕去當保全etc… 事實上現在保全越來越低齡化已經不像以前的觀念認為保全是中老年人去做的工作但為何年輕人保全還會被看不起? 有沒有八卦啊?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道聲 和讀品文化所出版 。

最後網站做保全竟被看不起!還被說丟臉...社員:「職業不分貴賤!不偷 ...則補充:做保全竟被看不起!還被說丟臉...社員:「職業不分貴賤!不偷不搶不騙不犯法,都值得尊重的。」 愛吃貨 2018-04-06 22:09. 社員小張(化名)在爆廢公社貼文.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保全 看不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爸媽,你們知道我是怎麼想的嗎?:管教失靈不用怕,瞭解孩子是轉機

為了解決保全 看不起的問題,作者劉艾青 這樣論述:

  本書解決父母知道「管教理論」卻做不到的問題。   從聽見17個「孩子的心聲」,成為瞭解孩子的專家父母。   作者以親身在台灣、美國、中國的教育、養兒育女、諮商經驗,提供父母認識孩子心理變化和瞭解孩子的具體可行辦法。   「瞭解孩子」是養兒育女的第一原則,有助父母「看對問題」,並且「解決真正的問題」,才能終結相同問題重複出現的惡性循環。《爸媽,你們知道我是怎麼想的嗎?》整理出17個「孩子的心聲」,作為父母瞭解孩子的演練範本,並以親子對話的實例,提出具體可行的修正建議。 作者簡介 劉艾青   美國Western Seminary 家庭婚姻幼兒輔導(諮商)碩士   美國Universit

y of Arizona 企業管理碩士   美國University of Kansas 工業組織心理碩士   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學士   諮商心理師   家百濃教育諮詢公司園長   美國星島日報專欄作家   美國非營利機構心靈園丁創辦人   曾任上海外籍社區諮商中心諮商師,北美星島廣播電臺生活智慧諮詢節目主持人,美國不良少年中途之家、社區輔導中心及中學心理輔導工作。 自序 前言一 瞭解孩子是養育的起點 前言二 看對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Part I 孩子對父母養育和管教方式的心聲 第1章 你們不瞭解我 第2章 不要一直嘮叨 第3章 不要管我 第4章 別教我了 第5章 不要說我

沉迷網路 第6章 別吵了行不行 第7章 我又沒說要換爸媽 第8章 不要說我不感恩 Part II 從孩子的個人需要發出的心聲 第9章 不公平 第10章 我不想上學 第11章 我的心情不好 第12章 我有尋死的念頭 第13章 我是誰 第14章 我沒自信 第15章 我不知道以後要做什麼 第16章 性,我信 第17章 我一直在長大 後記 自序   孩子想跟父母說:「你們知道我是怎麼想的嗎?」就表示孩子跟父母的想法不一樣。如果父母聽到後,給孩子的回答是:「哪會不知道你是怎麼想的,滿腦子玩,不肯努力,只想上網,以為錢會從天上掉下來。」無論這是父母的真心話或氣話,孩子聽了的感覺不好,因為證明父母不

僅不瞭解他,也不想瞭解。       近二十年投身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根據我的觀察和剖析,造成養育和管教使不上力的主要原因是「父母不瞭解孩子」。父母忙著解決孩子外在可觀察到的行為和情緒問題,卻沒有看到他們內心的掙扎、困擾、懷疑、夢想、渴望、動機等等,以致沒有看對問題,也就無法解決真正的問題,導致問題持續膠著和惡化。       當看到資優生作弊、智能健全的孩子學習殿後、天分不錯的孩子自我放逐、才華橫溢的孩子自我了斷、孩子為了上網不惜跟父母演出全武行,除非父母能洞察隱藏在這些表象背後的真正問題所在,否則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在與父母衝突不斷的壓力下度過。       我曾經在上海一家企業授課,主題是

職場管理學,學員全是男性高階主管,他們的妻兒大多留在臺灣。兩整天的課程結束前,有半小時的提問時間,他們問的都是如何與孩子相處以及有關管教的問題。爸爸不知道如何對孩子表達思念和愛護之情,也不知道如何解決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遇到的問題,礙於分隔兩地,也在許多不可行的限制下,不得不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處理。       例如,為了彌補缺席的遺憾,答應孩子的要求換新手機,可是手機一到手,孩子跟爸爸的關係又回到形同陌路的狀態。孩子闖禍了,爸爸隔空關心和給予糾正,卻換來一句「你不在臺灣你不懂」的冷酷回應。但若不是為了照顧一家大小的生活,爸爸也不想與家人分隔兩地,只盼望孩子能瞭解他的苦衷。其實孩子也希

望難得見面的爸爸能瞭解他在想什麼,而不是單用物質回饋和隔空喊話的方式互動,甚至只求達到管教的目的。       那次授課的經驗讓我對職場和家庭關係有了連成一氣的想法,若要提高職場工作和管理效率,必須先關注導致員工分心的根本問題,不外就是他們跟家人的關係以及某些能經由學習改善的個人問題。若是從投資報酬率的角度來看,企業提供員工足以減輕後顧之憂的生活技能,每增加一個不為孩子擔心的爸爸或媽媽和心理健康的個人,也就多了一個全神貫注的員工,不但企業的整體績效提高,也為社會保全了許多健康和樂的家庭,這是企業兼顧社會關懷的雙贏做法。       我曾經在美國加州矽谷開拓親子教育的課程,在很多社團和學校授課,

其中國語語文學校的陳純真校長每學期都邀約我給父母們開設講座。我看到她的堅持,也更加堅定要為父母們和下一代孩子們貢獻一己之力的心志。在許多父母分享他們養兒育女甘苦談的過程中,我被那些曾遇到挫折,甚至一度心寒想要放棄卻又再次打起勁的父母所感動,他們抱著「能做多少是多少」的心志,盼望有一天孩子大了、懂事了,能夠明白父母的一片苦心。       父母關心的事大同小異,想要解決的問題從孩子賴床,不整理房間,缺乏上進心,不想上學,不會處理人際關係,情緒不穩定,對父母不敬,不守規矩,行為脫序,到近年因沉迷網路和電玩衍生的後遺症,結果父母忙得團團轉,孩子則抱怨父母很煩也管得太多。父母遍訪專家的意見並閱讀相關書

籍,仍然面臨治標不治本的窘境,都因忽略了兩件事,也是養兒育女不可或缺的兩個工具和心理準備,第一是「瞭解孩子」,第二是「看對問題」。       很多父母問我:「你沒有來過我家,怎麼舉的例子跟我家的情形完全一樣?」正因為熟悉瞭解孩子心理以及看對問題的原則,否則怎能一針見血說出讓父母感同身受的觀察和剖析。     時代變遷的速度愈來愈快,父母不僅難以預測孩子將遇到哪些狀況,即使孩子宅在家裡,網路世界對他們造成的影響也難以掌握。不論未來的世界對孩子是否友善,唯有孩子的自我健全,父母才能放心。因此,父母必須先做到瞭解孩子,才能因材施教,為孩子量身訂做適性的養育和管教方案。如此一來,在孩子出狀況時,因為

父母改變了治標不治本的態度,就不再是忙著處理表面問題,而是立刻就能看對問題並且解決問題。       如果父母認為孩子賴床是因為晚睡,晚睡是因為功課寫不完,功課寫不完是因為上網,上網是因為貪玩,貪玩是因為怠惰,怠惰是因為日子過得太舒服,日子過得太舒服是因為坐享其成,那麼孩子坐享其成是誰造成的呢?我育有兩個成年子女,深深體會養兒育女不容易,因此沒有責怪父母的意思。但是父母真知道孩子寧可挨罵上網也不願意專心讀書,或是寧可聽父母嘮叨也不願意順從父母的真正原因嗎?       父母用中途攔截的方式看問題,不瞭解孩子藉著上網是想要釋放心理壓力,也不幫助孩子瞭解自律是為了他的好處而不是讓父母高興,繼續自作

主張就只會繼續刺激孩子為反對而反對的心理。當親子關係變得緊張和混亂,孩子看起來很有自己的想法,卻是在跟父母辯論的時候得以凸顯,心智發展其實是緩慢的,父母就更不可能放手,而這一切問題的根源,都是從父母「不知道孩子是怎麼想的」開始的。   一位媽媽聽了我的親職講座後回應:   女兒四歲,上禮拜一直被學校老師扣點點,扣到負的,因為老師說她時常發呆,每件事都要一直提醒,我就跟她說:「老師講話,妳的小耳朵要打開,要乖乖聽話。」       今天上完課,我馬上帶她去買她喜愛的甜湯,來個獨處約會。我問她為什麼被扣點點,她根本不知道也沒有很在意,我再問她發呆的時候小腦袋在想什麼?她回答:「我在想放學之後要

跟哪個同學玩,要怎樣盪鞦韆才可以盪很高…」       原來女兒心裡在想什麼,我今天才知道!   這位媽媽採用獨處約會的建議,聽見女兒的心聲之後才發現,早先處理扣點點的方法無效,是因為不瞭解孩子在想什麼就自作主張管教孩子。然而,藉著一起喝甜湯的氛圍瞭解到了真相,這才鬆了一口氣。不但孩子聽懂了媽媽的提醒,也在彼此心中留下美好的「感覺記憶」。       養兒育女不是預備一篇又一篇「只准聽不准發問」的講稿。演講最精彩的部分,少不了現場提問,主講者當場說出符合發問人需求的睿智解答,才更有說服力。既然父母無法預測孩子什麼時候會冒出什麼樣的提問,願意瞭解孩子的父母隨時都在充實自己瞭解孩子和看對問題的能

力,也會運用思辨思考(critical thinking)的推理原則說出合乎孩子需求的解答,勝過給孩子千篇一律的標準答案,這樣孩子才會對父母心生佩服,也會喜歡跟父母互動。       經過多年的觀察和思考,以及我身為母親的自省,為了幫助父母瞭解孩子和看對問題,我決定寫一本以孩子為第一人稱,也就是從孩子立場看問題的書,幫助父母瞭解並聽到孩子真實而具體的心聲,因此知道孩子是怎麼想的。在父母閱讀和聽聞了很多育兒觀卻不知道該如何取捨,或是陷入知易行難的瓶頸時,這本書提供父母解決「不知道該如何做到」的困擾。      《爸媽,你們知道我是怎麼想的嗎?》也是為孩子而寫,我樂意成為孩子心聲的代言人,如果孩子

看了有共鳴,也可以使用這本書作為促進以及恢復與父母良性互動的橋梁。       本書提供父母理論性和實作性的說明和建議,盼望父母在養兒育女的辛勞中,在瞭解孩子的基礎上,與孩子培養互信和親密的依附關係,並且運用看對問題才能解決問題的原則,成為孩子自我得以健全發展的幫助和祝福。       在此感謝我的父母,在心理學尚未蓬勃發展的年代,盡他們最大的努力養育我和管教我;感謝我的一對兒女,在我頂著心理學的學歷卻不知如何靈活運用的歲月,信任我也包容我,讓我有幸陪伴他們成長;感謝我的丈夫,一直支持我和相信我,並且鼓勵我發揮專長將之開發成為對人有幫助的課程;感謝我的兄弟姐妹對我工作的認同;感謝我的朋友用愛的

關懷支持我的理念;感謝曾經在廣播電視節目和各種場合提問以及分享心路歷程的父母們,你們的肺腑之言激勵我立志寫下這本幫助父母瞭解孩子並看對問題的書;感謝為這本書寫推薦序的前輩和朋友們:台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的系主任田秀蘭教授、新竹靈糧堂的黃贊彥主任牧師、美國加州國語語文學校的陳純真校長、台大醫院臨床心理中心的王秀枝臨床心理師、新竹科學園區實驗中學的傅芝泉老師,因為你們的認可和推薦,讓更多人有機會閱讀到《爸媽,你們知道我是怎麼想的嗎?》。      在這末後的世代,感謝有一群依然堅信家庭價值的父母們,我們可以一起朝著「父母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母」的目標前進,為我們的下一代做對、做好,成為他

們的好爸爸好媽媽,不只是他們以我們為榮,我們也以他們為榮。 自序   孩子想跟父母說:「你們知道我是怎麼想的嗎?」就表示孩子跟父母的想法不一樣。如果父母聽到後,給孩子的回答是:「哪會不知道你是怎麼想的,滿腦子玩,不肯努力,只想上網,以為錢會從天上掉下來。」無論這是父母的真心話或氣話,孩子聽了的感覺不好,因為證明父母不僅不瞭解他,也不想瞭解。       近二十年投身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根據我的觀察和剖析,造成養育和管教使不上力的主要原因是「父母不瞭解孩子」。父母忙著解決孩子外在可觀察到的行為和情緒問題,卻沒有看到他們內心的掙扎、困擾、懷疑、夢想、渴望、動機等等,以致沒有看對問題,也就無法解

決真正的問題,導致問題持續膠著和惡化。       當看到資優生作弊、智能健全的孩子學習殿後、天分不錯的孩子自我放逐、才華橫溢的孩子自我了斷、孩子為了上網不惜跟父母演出全武行,除非父母能洞察隱藏在這些表象背後的真正問題所在,否則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在與父母衝突不斷的壓力下度過。       我曾經在上海一家企業授課,主題是職場管理學,學員全是男性高階主管,他們的妻兒大多留在臺灣。兩整天的課程結束前,有半小時的提問時間,他們問的都是如何與孩子相處以及有關管教的問題。爸爸不知道如何對孩子表達思念和愛護之情,也不知道如何解決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遇到的問題,礙於分隔兩地,也在許多不可行的限制下,不得不用「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處理。       例如,為了彌補缺席的遺憾,答應孩子的要求換新手機,可是手機一到手,孩子跟爸爸的關係又回到形同陌路的狀態。孩子闖禍了,爸爸隔空關心和給予糾正,卻換來一句「你不在臺灣你不懂」的冷酷回應。但若不是為了照顧一家大小的生活,爸爸也不想與家人分隔兩地,只盼望孩子能瞭解他的苦衷。其實孩子也希望難得見面的爸爸能瞭解他在想什麼,而不是單用物質回饋和隔空喊話的方式互動,甚至只求達到管教的目的。       那次授課的經驗讓我對職場和家庭關係有了連成一氣的想法,若要提高職場工作和管理效率,必須先關注導致員工分心的根本問題,不外就是他們跟家人的關係以及某些能經由學習改善的個

人問題。若是從投資報酬率的角度來看,企業提供員工足以減輕後顧之憂的生活技能,每增加一個不為孩子擔心的爸爸或媽媽和心理健康的個人,也就多了一個全神貫注的員工,不但企業的整體績效提高,也為社會保全了許多健康和樂的家庭,這是企業兼顧社會關懷的雙贏做法。       我曾經在美國加州矽谷開拓親子教育的課程,在很多社團和學校授課,其中國語語文學校的陳純真校長每學期都邀約我給父母們開設講座。我看到她的堅持,也更加堅定要為父母們和下一代孩子們貢獻一己之力的心志。在許多父母分享他們養兒育女甘苦談的過程中,我被那些曾遇到挫折,甚至一度心寒想要放棄卻又再次打起勁的父母所感動,他們抱著「能做多少是多少」的心志,盼望

有一天孩子大了、懂事了,能夠明白父母的一片苦心。       父母關心的事大同小異,想要解決的問題從孩子賴床,不整理房間,缺乏上進心,不想上學,不會處理人際關係,情緒不穩定,對父母不敬,不守規矩,行為脫序,到近年因沉迷網路和電玩衍生的後遺症,結果父母忙得團團轉,孩子則抱怨父母很煩也管得太多。父母遍訪專家的意見並閱讀相關書籍,仍然面臨治標不治本的窘境,都因忽略了兩件事,也是養兒育女不可或缺的兩個工具和心理準備,第一是「瞭解孩子」,第二是「看對問題」。       很多父母問我:「你沒有來過我家,怎麼舉的例子跟我家的情形完全一樣?」正因為熟悉瞭解孩子心理以及看對問題的原則,否則怎能一針見血說出讓父

母感同身受的觀察和剖析。       時代變遷的速度愈來愈快,父母不僅難以預測孩子將遇到哪些狀況,即使孩子宅在家裡,網路世界對他們造成的影響也難以掌握。不論未來的世界對孩子是否友善,唯有孩子的自我健全,父母才能放心。因此,父母必須先做到瞭解孩子,才能因材施教,為孩子量身訂做適性的養育和管教方案。如此一來,在孩子出狀況時,因為父母改變了治標不治本的態度,就不再是忙著處理表面問題,而是立刻就能看對問題並且解決問題。       如果父母認為孩子賴床是因為晚睡,晚睡是因為功課寫不完,功課寫不完是因為上網,上網是因為貪玩,貪玩是因為怠惰,怠惰是因為日子過得太舒服,日子過得太舒服是因為坐享其成,那麼孩子

坐享其成是誰造成的呢?我育有兩個成年子女,深深體會養兒育女不容易,因此沒有責怪父母的意思。但是父母真知道孩子寧可挨罵上網也不願意專心讀書,或是寧可聽父母嘮叨也不願意順從父母的真正原因嗎?       父母用中途攔截的方式看問題,不瞭解孩子藉著上網是想要釋放心理壓力,也不幫助孩子瞭解自律是為了他的好處而不是讓父母高興,繼續自作主張就只會繼續刺激孩子為反對而反對的心理。當親子關係變得緊張和混亂,孩子看起來很有自己的想法,卻是在跟父母辯論的時候得以凸顯,心智發展其實是緩慢的,父母就更不可能放手,而這一切問題的根源,都是從父母「不知道孩子是怎麼想的」開始的。   一位媽媽聽了我的親職講座後回應:

  女兒四歲,上禮拜一直被學校老師扣點點,扣到負的,因為老師說她時常發呆,每件事都要一直提醒,我就跟她說:「老師講話,妳的小耳朵要打開,要乖乖聽話。」       今天上完課,我馬上帶她去買她喜愛的甜湯,來個獨處約會。我問她為什麼被扣點點,她根本不知道也沒有很在意,我再問她發呆的時候小腦袋在想什麼?她回答:「我在想放學之後要跟哪個同學玩,要怎樣盪鞦韆才可以盪很高…」       原來女兒心裡在想什麼,我今天才知道!   這位媽媽採用獨處約會的建議,聽見女兒的心聲之後才發現,早先處理扣點點的方法無效,是因為不瞭解孩子在想什麼就自作主張管教孩子。然而,藉著一起喝甜湯的氛圍瞭解到了真相,這才鬆了一

口氣。不但孩子聽懂了媽媽的提醒,也在彼此心中留下美好的「感覺記憶」。       養兒育女不是預備一篇又一篇「只准聽不准發問」的講稿。演講最精彩的部分,少不了現場提問,主講者當場說出符合發問人需求的睿智解答,才更有說服力。既然父母無法預測孩子什麼時候會冒出什麼樣的提問,願意瞭解孩子的父母隨時都在充實自己瞭解孩子和看對問題的能力,也會運用思辨思考(critical thinking)的推理原則說出合乎孩子需求的解答,勝過給孩子千篇一律的標準答案,這樣孩子才會對父母心生佩服,也會喜歡跟父母互動。       經過多年的觀察和思考,以及我身為母親的自省,為了幫助父母瞭解孩子和看對問題,我決定寫一本以

孩子為第一人稱,也就是從孩子立場看問題的書,幫助父母瞭解並聽到孩子真實而具體的心聲,因此知道孩子是怎麼想的。在父母閱讀和聽聞了很多育兒觀卻不知道該如何取捨,或是陷入知易行難的瓶頸時,這本書提供父母解決「不知道該如何做到」的困擾。       《爸媽,你們知道我是怎麼想的嗎?》也是為孩子而寫,我樂意成為孩子心聲的代言人,如果孩子看了有共鳴,也可以使用這本書作為促進以及恢復與父母良性互動的橋梁。       本書提供父母理論性和實作性的說明和建議,盼望父母在養兒育女的辛勞中,在瞭解孩子的基礎上,與孩子培養互信和親密的依附關係,並且運用看對問題才能解決問題的原則,成為孩子自我得以健全發展的幫助和祝福

。       在此感謝我的父母,在心理學尚未蓬勃發展的年代,盡他們最大的努力養育我和管教我;感謝我的一對兒女,在我頂著心理學的學歷卻不知如何靈活運用的歲月,信任我也包容我,讓我有幸陪伴他們成長;感謝我的丈夫,一直支持我和相信我,並且鼓勵我發揮專長將之開發成為對人有幫助的課程;感謝我的兄弟姐妹對我工作的認同;感謝我的朋友用愛的關懷支持我的理念;感謝曾經在廣播電視節目和各種場合提問以及分享心路歷程的父母們,你們的肺腑之言激勵我立志寫下這本幫助父母瞭解孩子並看對問題的書;感謝為這本書寫推薦序的前輩和朋友們:台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的系主任田秀蘭教授、新竹靈糧堂的黃贊彥主任牧師、美國加州國語語文學校

的陳純真校長、台大醫院臨床心理中心的王秀枝臨床心理師、新竹科學園區實驗中學的傅芝泉老師,因為你們的認可和推薦,讓更多人有機會閱讀到《爸媽,你們知道我是怎麼想的嗎?》。       在這末後的世代,感謝有一群依然堅信家庭價值的父母們,我們可以一起朝著「父母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母」的目標前進,為我們的下一代做對、做好,成為他們的好爸爸好媽媽,不只是他們以我們為榮,我們也以他們為榮。 2 不要一直嘮叨 孩子:「不要說個不停,我都知道了……」 父母:「既然知道,為什麼不照著做……」 孩子:「不要煩我行不行……」 爸媽是記性不好,還是得了強迫症,不斷重複已經說過的話。我說聽到了,他們不信,那我

也無能為力。 這個不行做、那個不准看,說個不停,從來不聽我想說的。不要以為嘮叨就能讓我聽話,他們說的不累,我聽了都累。每天問來問去,打探我的生活狀況,若是角色對換,他們受得了嗎? 爸媽生下我,不等同擁有我。總是把我當小孩看,要我吃營養的食物,穿合適的衣服,不配合就嘮叨不停,除了投降,我別無選擇。 我不過是忘了帶數學本回家,就說我沒責任感,總是忘東忘西,還問我再這樣下去要怎麼辦。他們總是誇大我的缺點,還悲觀的預測我的未來。能不能就簡單說一句「下次不要忘了」? 說曹操曹操到,房門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看來又是聽訓時間到了。有時我會幻想,爸媽是來問我打電動有沒有破記錄,或是不再以成績約束手機的使用時間

。然而美夢終究是奢望,是我太會幻想了。 爸媽看我好像沒事做的樣子,就要我別發呆;我說沒在發呆,就要我別浪費時間;我說在想事情,就要我告訴他們在想什麼;我說想休息,就問要休息多久時間;我說沒事做,就要我去看書。不論我說什麼,爸媽都可以嘮叨到讓我閒不下來。 爸媽最喜歡拿我和別人比,說某某多好,可是我是我,某某是某某,嘮叨也不能改變事實。口口聲聲說我只要願意努力,一定可以贏過別人。一聽就是言不由衷,否則不會高手現身就對我百般挑剔。 爸媽說他們已經降低了對我的期望,我不知道是該如釋重擔,還是痛哭流涕。設定期望的時候沒有問我的意見,現在放低標準是看不起我,還是想用激將法刺激我狗急跳牆?其實我不是完全不在

乎爸媽的期望,痛苦的是只要一達標,標準又立刻提高。他們每天盯著我問進度,我則必須追著一個又一個的目標跑,很累也沒成就感,真的想乾脆放棄算了。 我不是故意要唱反調,可是爸媽不問我願不願意、能不能、喜不喜歡,就只顧著說他們要說的,要我做他們要我做的。好幾次想放棄,可是擔心承受不了這個決定的不是我,是他們。為了替爸媽著想,我只能繼續聽他們嘮叨,還要按照他們說的做,真是苦啊!

說好了這一次絕不辭職:不逃避勇敢面對職場的8堂課

為了解決保全 看不起的問題,作者何俐伶 這樣論述:

  我現在的工作快樂嗎?   千萬別做辦公室的剩人!   他們不願改變和提升自己,整日抱怨上天不公平,不給自己機會,   但當機會真正來臨時,卻往往因自身條件不夠而喪失機會。   你擁有辦公室的競爭優勢嗎?   要如何能保持你在辦公室裡的競爭優勢呢?   現實告訴我們︰你必須是個不可替代的人。   在辦公室中,有些人甘願做一個永遠落後在隊伍後面的末等公民。   這些人,也許有少數人日後會有出人意外地發展,但絕大多數人還是無法取得成功。   你是哪一種呢?   混水摸魚型   遲到早退型   看輕工作型   混日子型 第一課 我現在的工作快樂嗎?  別做辦公室的「剩人」    012  想

辦法脫穎而出       016  改變習慣          020  做起事來有條不紊      025  以追求完美的心態做事    029 第二課 一飛衝天?一事無成?  抓住屬於自己的機會     034  競爭的本錢         038  比別人更出色        043  「熱身」          045  你的籌碼是什麼?      050  光靠勤奮是不夠的      053  讓上司對你提出期望值    059  克服升職路上的阻力     062  找到讓你升遷的理由     066  積極爭取機會        069 第三課 人際好壞關鍵決定權在你  主動

向別人打招呼      074  用幽默拉近彼此間的距離   079  打造良好的辦公室人脈    087  與同事和諧相處       090  請求同事做事要有技巧    094  博得好人緣         097  營造周邊關係網       102  杜絕「一次交際」      107 第四課 贏得信任  拉近與上司間的距離     112  別擅自替上司做主      122  成為上司眼裡的英才     127  保全上司的顏面       130  與上司交談時要留意態度   134  重視上司身邊的人      140  解開與上司之間的疙瘩    143  忍耐不如意的上

司      148  巧妙應對各種上司      153 第五課 管理,從你忽略的小事開始  威嚴與人情         160  做下屬的朋友        165  勇於與下屬坦誠       170  樹立自己的權威       174  維護權威的禁忌       182  管好難纏的下屬       186  讓下屬工作更有力      189 第六課 懂得人情世故才不會成為邊緣人  讓同事留下好印象      194  辦公室中莫談私事      197  注重影響關係的言行     199  消除同事間產生的誤會    205  不要輕易干擾同事的生活   209  成為辦

公室中的受歡迎者   214 第七課 以和為貴  化解矛盾從自己開始     220  不要和同事搶功勞      225  面對指責時要從容      228  得饒人處且饒人       231  不要與別人結怨       235 第八課 不要陷入人事糾紛的漩渦  派系相爭中沒有不倒翁    240  別處在鬥爭的夾縫中     242  介入派系必然受害      244  看清同事的真面目      248  瞭解下屬有多深       252 前言   平時於辦公室裡常常抱怨自己懷才不遇的人隨處可見。他們不願改變和提升自己,整日抱怨上天不公平,不給自己機會,但當機會真正來

臨時,卻往往因自身條件不夠而喪失機會。因此,正如戴爾‧卡內基所說:「與其抱怨別人不重視我們,不如反省自己,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   喬治很不滿自己的工作,他忿忿地對朋友說:「我的上司一點也不把我放在眼裡,改天我要對他拍桌子,然後辭職。」   朋友問他:「你對那家貿易公司的業務完全弄清楚了嗎?對他們做國際貿易的訣竅完全了解了嗎?」喬治搖了搖頭,不解地望著他的朋友。   朋友建議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我建議你把商業文書和公司組織完全了解後,甚至連怎麼修理影印機的小故障都學會後,然後再辭職不幹。」   看著喬治一臉迷惑的神情,朋友解釋說:「你用他們的公司,當做免費學習的地方,什麼東西都做

過之後再一走了之,不是既出了氣,又有許多收穫嗎?」   於是喬治聽從了朋友的建議,從此便默記偷學,甚至下班之後,還留在辦公室研究寫商業文書的方法。一年之後,那位朋友偶然遇到喬治,問道:「你現在大概多半都學會了,準備拍桌子不幹了吧?」   「可是我發現近半年來,老闆對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不斷加薪,並委以重任,我已經成為公司的紅人了!」   「這是我早就料到的!」他的朋友笑著說:「當初你老闆不重視你,是因為你能力不足,卻又不努力學習;而後你痛下苦功,當然會令他對你刮目相看。」   我們完全可以使別人對我們刮目相看,只要我們不再平庸。只要我們平時注重提高自己的能力,自然會得到重用。   一

個成熟的人應該有很強的情緒控制能力。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能會對控制情緒發揮到一些作用。當你非常氣憤的時候,就可以這樣做:默念數字,從一念到二十,然後到戶外活動五分鐘,藉此方式讓自己冷靜的面對讓你氣憤的事件。要想在辦公室裡做出成就來,首先就得提高自己的能力。任何人都可以比別人更出色,只要你肯努力。 第一課 我現在的工作快樂嗎?要如何能保持你在辦公室裡的競爭優勢呢?現實告訴我們:你必須是個不可替代的人。別做辦公室的「剩人」在辦公室中,有些人得過且過,甘願做個永遠落後在隊伍後面的「末等公民」。這些被別人看不起的人,也許有少數人日後會有出人意外地發展,但絕大多數人還是無法取得成功,且令人看不起。工作

是人生的重頭戲,你要靠工作來養家糊口,要在工作中發揮才能,發揮自我。因此,你一定要記住:別在工作上被人看不起!被人看不起雖然不一定會影響你的一生,但絕對不是一件好事,對你個人而言也不會有什麼積極的一面。一般而言,於工作上被看不起的人大致有以下幾種:一、混日子型這種人不把工作當一回事,不但表現不積極,連犯錯也不在乎,他心裡總是想「反正混一口飯吃」,他總是採取一種應變的態度:「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這種人讓人看不慣,可是他每天準時上下班,待人又很客氣,讓你無法抓到他的小辮子。這種人自己好像過得很舒服,其實其他人早在心底把他看輕了。二、看輕工作型這種人常說「這個工作有什麼了不起」或是「這職位有什

麼了不起」,一副懷才不遇的樣子。他看輕自己的工作和職位,既然不喜歡,但是他又不走,這樣他的行為就刺激了其它兢兢業業工作的同事,於是他們也就看不起他了。三、遲到早退型每個人都免不了會遲到早退,可是不能經常如此,雖然老闆有時不知道,但同事們卻會在乎,因為他們覺得不公平,可是他們又不習慣,也不願和你一樣遲到早退,同時也沒資格說你,在拿你沒辦法的情況下,就會看輕你了。也許你有特殊的個人原因,可是別人是不會理會這些的,除非你有很好的工作能力和績效,讓其它人不得不信服你!四、混水摸魚型這種人機靈狡猾,看起來工作很認真,其實都是在做樣子,他永遠不必承擔責任,但永遠都有好處可得。雖然能言善道,人緣不錯,但實際

上別人早在心裡看不起他!其它還有很多種類型,如爭功諉過型、孤芳自賞型、獨善其身型,但這幾種都比不上前幾種更易使人被看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