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全失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保全失職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湯瑪斯.霍布斯寫的 利維坦 和華杉的 華杉講透資治通鑒(4)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上海文藝所出版 。

銘傳大學 社會與安全管理學系兩岸關係與安全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王伯頎所指導 張譓君的 台北市保全業經營問題之研究-以駐衛保全為例 (2016),提出保全失職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保全員、保全人員、駐衛保全、經營管理。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保全失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利維坦

為了解決保全失職的問題,作者湯瑪斯.霍布斯 這樣論述:

  《利維坦》全書分為四部分,分別為〈論人類〉、〈論國家〉、〈論基督教體系的國家〉,以及〈論黑暗之國(Kingdom of Darkness)〉。書中霍布斯陳述他對社會基礎與政府合法性的看法。在人類的自然狀態下,有一些人可能比別人更強壯或更聰明,但沒有一個人會強壯到或聰明到不怕在暴力下死亡。當受到死亡威脅時,在自然狀態下的人必然會盡一切所能來保護他自己。霍布斯認為保護自己免於暴力死亡就是人類最高的必要,而權力就是來自於必要。   霍布斯認為社會要和平就必需要有社會契約。社會是一群人在一個威權之下,而每個人都將所有的自然權力交付給這威權,讓它來維持內部和平和進行外部防禦,只保留自己免於一死的權

力。這個主權,無論是君主制、貴族制或民主制(霍布斯較中意君主制),都必須是一個「利維坦」,一個絕對的威權。   作者簡介 湯瑪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 1588-1679)   英國政治哲學家,創立了機械唯物主義的完整體系,認為宇宙是所有機械運動著的廣延物體的總和。他提出「自然狀態」和國家起源說,認為國家是人們為了遵守「自然法」而訂立契約所形成的,是一部人造的機器人,當君主可以履行該契約所約定的保證人民安全的職責時,人民應該對君主完全忠誠。於1651年所出版的《利維坦》一書,為之後所有的西方政治哲學發展奠定根基。霍布斯的思想對其後的孟德斯鳩和盧梭有深刻影響,但同時,他的

社會契約論與絕對君主制又有其獨特性。 譯者簡介 莊方旗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博士,研究主題為古羅馬史詩與文學、古希臘悲劇與政治思想。研究興趣為西方政治思想、古希臘羅馬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史。   導讀 第一部 論人類 第一章 論感覺 第二章 論想像 第三章 關於思想的結果或連續 第四章 論語言 第五章 論推理與科學 第六章 通稱為激情的自發運動:其內部起源、以及表達這些起源的言詞 第七章 論述的終結和決議 第八章 論智慧的德行及缺陷 第九章 論知識的分類 第十章 論權力、身價、尊嚴、榮譽及身分 第十一章 論舉止的差異 第十二章 論宗教 第十三章 以幸福與苦難論人類的自

然狀態 第十四章 論第一與第二自然法以及契約 第十五章 論其他自然法 第十六章 論人、授權人、由人代表的事物 第二部 論國家 第十七章 國家的起源、發生和定義 第十八章 論主權的確立 第十九章 國家的種類和主權的繼承 第二十章 論父系統治和專制統治 第二十一章 論人民的自由 第二十二章 論政治的和私人的團體 第二十三章 論政務大臣 第二十四章 論國家的養分與生育 第二十五章 論建議 第二十六章 論國法(civil law) 第二十七章 論罪行、寬恕與減罪 第二十八章 論賞罰 第二十九章 論國家衰弱和瓦解的因素 第三十章 主權者的職權 第三十一章 上帝國度的天性 第三部 論基督教體系的國家

第三十二章 論基督教體系的政治原理 第三十三章 論《聖經》篇章的數目、年代、範圍、根據與注疏者 第三十四章 《聖經》各章中聖靈、天使與神感的意義 第三十五章 天國、神聖、聖潔與聖餐在《聖經》中的意義 第三十六章 上帝之道與先知之言 第三十七章 奇蹟與其用處 第三十八章 論永生、地獄、得救、來世及贖罪在《聖經》中的意義 第三十九章 教會一詞在《聖經》中的意義 第四十章 亞伯拉罕、摩西、大祭司與猶太諸王在上帝國的權利 第四十一章 神聖救主的職責 第四十二章 論教權 第四十三章 論人進入天國的必要條件 第四部 論黑暗之國(Kingdom of Darkness) 第四十四章 論誤解《聖經》所引起靈

的黑暗 第四十五章 論魔鬼學(Demonology)及其他異教的宗教遺跡 第四十六章 論無用的哲學與荒誕傳統所造成的黑暗 第四十七章 論這種黑暗所產生的利益及其歸屬的問題 回顧及結論 湯瑪斯‧霍布斯年表 譯名對照表   序 國家與政府的出現是人類開啟文明的根本──霍布斯《利維坦》的唯一訊息   英國大哲霍布斯(一五八八-一六七九)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一位人物,他對於近代歐洲啟蒙政治思想的出現有開創之功,也對於政治哲學上最古老的問題──我們為什麼要有國家──提供了權威性的答案。這個答案也許並非最究竟、唯一的答案,但是迄今無人能推翻。   霍布斯畢生致力於研究人存在於世間所可能

面對的一切知識──也就是「哲學」之整體,它包含了認識自然、認識人類自身與認識人的社會組織等三個面向,而最後把它們都放入「上帝所創造的世界」這個基督教的根本教義中。因霍布斯在其一生中建立起他自己獨特的神學觀,故我們可以如是說:他在這特別的神學觀下尋求解釋「哲學知識」(萬有與人類的根本意義),企圖建立人類安身立命的終極原則。無疑地,這也應該是任何一位哲學家心中的原始召喚,但是衡諸近世西洋大儒,霍布斯可謂最接近目標矣。這乃因他的決心與付出是巨大的──他從年輕起就立志完成對於天、地、人三方面的認識,為了成就完整哲學體系,終身專心致志於學思,放棄出仕的機會與厚祿(他曾是太子查理二世的家庭老師),孜孜於「

啟蒙」後世,終於留下傳世卷帙。   《利維坦》一書發表於一六五一年,迄今超過三個半世紀,但是其要旨絲毫沒有褪色。要了解本書理論的精神,得先細究其封面的一幅畫。   圖解:在英國的山河大地之上,浮現了一個君王,右手執劍左手執宗教儀杖,護衛著這塊土地。此君王之身軀乃由無數「小人」所構成,此即意味著經由社會契約這樣一個神聖的盟約樹立了「君主」,而「君主」守護國家、土地與立約之百姓。   這部書旨在點出一國之內若無政治秩序的可怕(霍布斯親身經歷英國內戰的殺戮與混亂,目睹鄉親朋友間竟落得兵戎相見,誠人世悲劇),因此極力推出「政治義務」(political obligation)此一觀念,也就是人有

服從國家作為「主權機構」(sovereignty)的道德義務。何故?因為國家乃是人根據天生理性互訂社會契約所成立,其出現有裨大眾行為規範與社會秩序的建立;而人當初既在自由意志下同意設立「主權機構」以保和平,則爾後自有對其服從之義務,這個義務就是「政治義務」。這個機構乃是「政治體」(body politic),也就是國家(commonwealth)的意思,而其管理通常是由「君王」(monarch)主其職,因此「君王」也就是「主權者」(the sovereign)。 在《利維坦》中,霍布斯花了一半的篇幅來解說此義,這就是他整體學說中的政治哲學。而另一半的篇幅中,他剖析基督教信仰與人類生命間的關係(

當然是指對信仰者而言),這即是他的政治神學。欲了解霍布斯思想全貌,二者不可偏廢,畢竟對他而言,人在獲得現世的安定後,生命的意義在於追求救贖與永生(進入天國),因此政治哲學加上政治神學才是一個完整的人生指引。   《利維坦》在政治哲學上的貢獻,約有以下兩端:   一、是為系統性社會契約理論第一人   社會契約理論其實自古即有,但多失之粗疏或點到為止,直到霍布斯才依嚴謹之「解析幾何式演繹法則」建構出來,他甚以此新方法論自豪。早在一六四二年他即已出版之《論公民》(De Cive),乃為《利維坦》第二卷〈論國家〉中社會契約理論之原型。而在《論公民》序言中,霍布斯自述:「近代物理科學始自伽利略,而

近代政治科學理論則始自本書。」他著成社會契約論之關鍵靈感,乃來自於早些年前往歐陸拜訪伽利略時得到的「物體恆動定律」之啟發,他認為人也是「在社會群體中不斷動作、行動的個體」。因此以人的感覺(sense)、慾望(desire)、激情(passion)與思想(deliberation)作為解釋人的連鎖社會行動背後的根本動力,而副之以精密之演繹推論而成其契約理論。   二、是為主權者理論之集大成   主權者理論始自十六世紀末法國之包丹(Jean Bodin),但是完成於十七世紀中葉之霍布斯。簡言之,包丹只有言其然,並未詳析其所以然。在宗教紛爭下,包丹熱切希望法蘭西之安定與統一,因此著《國家論六篇》

(Six Books on Commonwealth)揭櫫「主權者」之概念,申明其為地境內「最高、唯一與不可分割」(supreme, unique and undivided)之統治權力。但同樣期待英格蘭自內戰恢復安定之霍布斯,卻以每一個人對陷於自然狀態下「人人相敵」(a war of everyone against everyone)之深深畏懼,來解釋一國臣民樹立「主權者」之必然決心;此決心將給予「主權者」絕對之權力,因唯有絕對之權力才能保障絕對之秩序。此「主權者」勢大威猛如利維坦(舊約聖經中之海怪),是「正義的尺度」(measure of Justice)也如同「會死的神祇」(morta

l god),作為一切人事的「公正仲裁者」(impartial arbiter)。對霍布斯來說,參與立約的是眾多獨立思辨秩序與生死間關係的人民──「原子化的個人」,他們堅定的盟約意志在瞬間樹立了「利維坦」這個集眾志而成的「主權者」。這個「利維坦」在概念上是個「人造之人」(artificial man),而眾多「自然人」的生命財產需要靠他的出現才能得到保障。既然此孔武有力且巨大的「人造之人」是保全「自然人」之生存與福祉的唯一可能,因此它是至高、唯一與不可分割的權威體(但由一國之君這個特定的自然人所代表);然而當盟約意志瓦解時,利維坦亦立時崩解,山河大地頓失守護者。   因此霍布斯給予「利維坦」

一個理性的起源,它是上帝造人類時讓人類憑藉天生理性自然就會「思辨」出的一個「政治設計」,所以他認為人類能夠使用這種「政治理性」來經營政治生活,實屬於上帝設計的「自然國度」(the natural kingdom of God)內必然之理。但是上帝還有一個國度就不是人類可以參與或是理解的,那就是上帝的「預言國度」(the prophetic kingdom of God)。這牽涉到基督教義,也就是本書的第三部與第四部的內容。   上帝的「預言國度」由一連串的「天啟」(revelations)組成,已實現的是為「歷史」,例如創世、造人與諾亞方舟/洪水等;但還未實現的就是「預言」(prophesi

es)了,例如末世與審判。人類各個君王的責任是在末世到來之前的歷史中勉力維持政治秩序,等到千禧年時真正的君王──上帝──將降臨,而俗世君主就把統治權(替天牧民)交還給上帝,卸除階段性的任務。   在千禧年之前漫長的人世歷史與政治中,俗世君王的責任是維持社會秩序與護持正統基督教義,因此他得以同時手握寶劍與宗教權杖,這是明顯的政教合一觀念,也符合英國國教的實況。因此霍布斯是極力反對羅馬的梵諦岡教宗的,他甚至認為羅馬教宗宛如古代宰制全境的羅馬帝國之再現,陰魂不死坐在當初羅馬皇帝的寶座上,企圖壓榨操控日耳曼歐洲。他的最激烈指控竟然是:羅馬教宗無異於「敵基督」(anti-Christ,即是撒但),是世

界人類最大的威脅與禍患。   《利維坦》這部書於一六五一年出版,這時間點其實頗耐人尋味。一六四九至一六五一年,英國有兩年的時間全國陷於「承諾服從爭議」(the Engagement Controversy)中,也就是舉國是否應該服從弒君的克倫威爾新政權?照霍布斯主權理論的邏輯,他是肯定的──凡有「實然」(de facto)統治權者就應享有「法理」、「應然」(de jure)統治權;換句話說,如果統治者失能失職搞到國家分崩離析、烽火連天的話,那他就已喪失統治正當性了,而人民造反有理。這等於說,霍布斯是主張人民平時應絕對服從,不可造反的;但如果造反成功──發動內戰且成功拿下統治權,則就有法理上的

正當性了。霍布斯理論有這樣一個特色,其實讓他吃足苦頭,兩面不是人:在英國內戰初期,他的理論可想而知受到「造反的」議會黨的排斥與痛剿,他只得流亡海外;但「清教徒革命」成功後他又在「承諾服從爭議」中站在支持新統治者的立場,保皇派自然恨之入骨。   但我們綜觀霍布斯的理論,它是相當縝密合於邏輯的。人民訂約成立「利維坦」、樹立主權者給予其莫大權柄,也不過是希望因此得以安身立命好好活下去,但如果統治者辜負此託付,弄到國境內災殃連連民不聊生,那麼當初的託付自然失效,「承諾服從」也可撤回,而「天命」(其實是人民的盟約)將在新的統治者身上,只要後者能穩定局面、掌握「實然」統治權即可。這就是「效用主義」的成分

了。   霍布斯的政治理論採用「自然權利」(natural right)之觀念作為基礎,但又可歸於「效用主義」(utilitarianism)的思維模式,可說是為現代社會理論創下典範。當代社會理論在立說上有「自然權利」與「效用主義」兩大流派,互不相屬,但霍布斯兼為其祖,融於其社會契約中,不但對於當代民主政治理論有奠基之功,也對近世社會哲學之方法論有莫大啟發。從啟蒙時代以來,他對於人文社會思想史的貢獻,不但是全面性的,也是最深刻、最鞭辟入裡的。這的確少有人能及,說他是英吉利之光,應不為過。我們願意再重複強調一次:若伽利略標誌了新物理科學的開始,則霍布斯代表了新社會理論的起點。 臺大政治系教授

陳思賢 第一章    論感覺關於人類的各種思想,可先分別來看,然後結合起來,或探究他們彼此間的關係。分別來看,物體有自身的外觀形貌,這是一般常說的「對象」(object)。所謂的對象使得眼睛、耳朵和人體其他部位運作,多元的運作產生多元的現象。種種現象的起源就是所謂的感覺(sense)。人心中的概念,整體的或部分的都源自感官,由此衍生而來。欲知感覺的由來,此事非當務之急,我已另有文章詳述。不過為了完全符合我的立論,我將簡要說明。感覺的起因是身體之外部的物體施壓在每個器官,直接施壓如味覺和觸覺,間接施壓如視覺、聽覺和嗅覺。這般壓力經由神經傳導,和身體的薄膜,持續向內傳達到心和腦,產生內心的抵抗或

反彈,反彈是解除看似外在物體的施壓。這種表象和想像就是人們說的感覺。如同光和顏色之於眼睛,聲音之於耳朵,氣味之於鼻子,味道之於舌頭。在身體其他部位則是冷熱軟硬等可辨識的感覺(feeling)。所有的這些性質稱為感知物(sensible)。之所以有感覺,是因為物體的運動影響著各器官,受此施壓只會產生不同的運動(因為運動只會產生運動)。此等現象對我們而言,是幻想以及如同清醒的作夢。對眼睛施壓和摩擦,讓我們產生光感。施壓在耳朵,則我們會察覺聲響。因此我們之所以能看見和聽見,係因身體受強烈但無法觀察到的行動所致。聲光既在發聲及發光之物體中,則無法從中分離。我們知道眼前所見的事物在一處,而形體在另一處,

在一定的距離時,此實體好像包含幻影,然而實體和幻影並非同一回事。因此所有感覺原來只是幻影。如上述,是因為外部物體運動和施壓在我們的眼睛、耳朵和其他器官上所致。環顧世上基督教國家中,各大學的哲學系根據亞里斯多德的某些作品,傳授另一種學說:視覺的起源是因為所見之物分散出能見的小分子散布在空中,可以讓眼睛看到。聽覺的起源是因為所聽之物散播可以聽到的因子,可以讓耳朵聽到。而理解的原因也是如此,是因為可理解之物散布可理解的因子。我並非不贊同大學沒有用處,而在此後講到大學在國家的地位時,必須讓大家知道大學充滿需要修正和沒有意義的言論。

台北市保全業經營問題之研究-以駐衛保全為例

為了解決保全失職的問題,作者張譓君 這樣論述:

台灣在經濟繁榮與發展的帶動下,社會環境日趨複雜,而人民的褓母―警察人員,又面臨著人力不足的問題,加以業務繁瑣,在為民服務時,難以立即反應處理,進而產生諸多民怨;如此一來,便產生另一種型態的「民間警察」―保全公司。而保全業在歷經近40年的發展過程後,現階段在業者惡性低價搶標競爭、勞動成本急速增加、勞工自主意識抬頭、勞資爭議事件攀升等情形下,已發生就業人數不足、利潤嚴重壓縮等情形;因此,本研究為瞭解保全業經營現況及因應未來的發展趨勢,選定首善之都台北市為研究範圍,藉由文獻分析彙整保全業經營管理相關問題,並將其區分為法規、經營及社會等三大面向,從而訂定訪談大綱。本研究計訪問六位保全公司的經營者,並

採質性研究方式之半結構式訪談,依訪談大綱為主軸,每位訪談時間約90分鐘,探討現行保全業在法規、經營及社會等面向之問題,期藉由授訪之經營者在業界多年的工作歷程及經驗,給予寶貴的意見與建言。經分析歸納後,本研究結論如次:一、法規面(一)認同本次保全業法修訂(二)對勞動基準法84-1條持質疑態度二、經營面(一)期望健康的勞檢制度(二)支持商業公會發揮組織力量(三)同業間合作承攬或合併經營為未來趨勢三、社會面(一)建立保全專業證照制度(二)構建人力獲得管道提升人員素質。另依本研究結果,提供4點建議供參:一、同業建立互信、發揮團結力量二、強化同業間合作承攬或合併經營三、建立保全專業證照制度四、構建產業制

度、提供發展願景

華杉講透資治通鑒(4)

為了解決保全失職的問題,作者華杉 這樣論述:

《資治通鑒》一共寫了16個朝代1362年的歷史,是中國文化的“超級案例集”。    本書用“通篇大白話”讓你輕鬆讀懂《資治通鑒》的故事,並用深刻的“華杉講透”點評,讓你領悟歷史背後的古人智慧。 趙充國平定邊疆:制定戰略要服務於*終目的   【歷史事件】西元前61年,羌人先零部落脅迫罕、幵兩部落聯合叛變。酒泉太守辛武賢認為,罕、幵都是先零的幫手,應該馬上攻擊他們,取得軍事勝利。而趙充國計畫先招降罕、幵,逐步瓦解叛軍聯盟,再一舉擊敗先零部落,達到邊疆安定的目的。*後趙充國的計策被採納了。    【華杉講透】人們總是急於行動,急於解決問題,卻不知道自己根本沒找對問題。制定戰略要始終服務於*終目的,

而軍事勝利不是*終目的,安定邊疆才是。任何一個戰略,都有其戰略重心。趙充國正是抓住了戰略重心——只要解決了先零部落,其他的便會自然瓦解。如果軍事行動不聚焦於這個戰略重心,而是投入到其他地方,則既有損失,又無利益。 馮奉世平叛:不要根據“實際困難”進行決策 【歷史事件】西元前42年,隴西地區出現叛軍。將軍馮奉世要求發兵四萬,以敵軍兩倍的兵力迅速解決戰爭。但丞相韋玄成等人爭辯“發兵一萬即可”,因為秋收農忙正需人手。於是漢元帝決定發兵一萬兩千,結果前線慘敗。幡然醒悟的漢元帝發兵雙倍增援,叛亂才迅速平息。    【華杉講透】馮奉世要求調兵四萬,為的是一戰而定:投入大,風險小,成本低。而韋玄成等人的反

對理由則毫無邏輯可言——秋收農忙和應該發兵多少有什麼關系呢?漢元帝剛開始的決策,是典型的根據“實際困難”而不是“如何解決問題”進行決策。這是一種掩耳盜鈴的人性弱點,人人都會犯這個毛病,所以尤其要警惕。 梅福上書:沒有自家人,也沒有心腹之人    【歷史事件】漢成帝時期,太後母家王氏一族佔據要職,權勢滔天;國內刑罰嚴酷,不少人因大膽諫言而獲罪。前縣尉梅福建議漢成帝下詔廣開言論,以招攬人才,避免外戚專權,釀成大禍。但漢成帝沒有採納他的意見。    【華杉講透】所有人都一樣,沒有自家人,也沒有心腹之人。自家人會禍起蕭牆,心腹之人會成為心腹大患。就像一個企業,你如果信不過“外人”,把權柄都交給自家親

戚,那肆無忌憚貪污的就會是這些親戚們;如果你有一些心腹,那你就是區別對待了另一些人,這不是一個正大光明的組織應該有的。    作為領導者,應該讓所有人的才能都得到發揮,一起去創造美好的未來。這樣,這個企業才會成為大家的事業、偉大的事業。可漢成帝無法理解這些,*後被舅舅家的王莽篡奪了天下。 翻開本書,像讀小說一樣津津有味讀懂《資治通鑒》!   華杉,1971年生於貴州省遵義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上壩土家族鄉新田壩村。現居上海。    中國知名廣告人、企業家、兵法家、超級暢銷書作家。    華杉先生自幼熟讀經史,兵書戰策、儒學經典爛熟於心,又廣泛涉獵西方哲學,融會貫通,觀點自成一家。每晚九點

半睡覺,清晨五點起床,用每天早上五點到七點的時間寫作,日日不斷,即便出差出國住酒店,進醫院住病房也是一樣,十年來出版了十余部傳統文化和品牌行銷著作。    華杉與弟弟華楠共同創辦了的兩家公司在廣告業和出版業聲名遠揚:上海華與華行銷諮詢有限公司和讀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兩家公司均在各自領域享有國際聲譽。   卷第二十六 漢紀十八 (西元前61年—西元前59年,共3年) / 001 【主要歷史事件】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反對宣帝求仙 / 003 羌人反叛,趙充國自薦征討 / 007 趙充國《屯田奏》列舉屯田好處 / 014 羌亂平定,趙充國凱旋 / 020 辛武賢害死趙充國之子趙卯 / 021

蓋寬饒直諫冒犯宣帝,自刎而死 / 021 日逐王率眾投降漢朝 / 023 韓延壽推行教化,深受愛戴 / 025 【主要學習點】 先有明君,再有賢臣 / 005 抓住最主要的戰略重心 / 012 不擅長的領域,不要隨便發言 / 013 取得勝利,並保全自己和敵人 / 016 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 016 斷章取義測試:不要給人留下話柄 / 022 出現問題,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 027   卷第二十七 漢紀十九 (西元前58年—西元前49年,共10年) / 029 【主要歷史事件】 酷吏嚴延年被斬首,其母早有預料 / 032 匈奴內亂,五位單於並立 / 034 韓延壽與蕭望之相互告發,韓延壽

被斬首 / 034 匈奴又形成三單於局面 / 036 黃霸治民有方,卻不擅長做丞相 / 037 耿壽昌建議設“常平倉” / 039 楊惲因一封信被腰斬 / 040 馮夫人遊說烏就屠 / 047 呼韓邪單於來朝 / 051 麒麟閣十一功臣 / 051 解憂公主年老,請求回漢 / 052 馮夫人自薦出使烏孫 / 052 王政君入太子宮,王氏家族登上歷史舞臺 / 053 漢宣帝駕崩,太子劉奭即位,是為漢元帝 / 054 【主要學習點】 對自己的功勞要隨時清零 / 042 一切都要不斷獲取,沒有什麼是一勞永逸 / 042 致中和,不要激進 / 043 要看到事情的後果,並知道如何應對 / 050  

卷第二十八 漢紀二十 (西元前48年—西元前42年,共7年) / 057 【主要歷史事件】 王政君被立為皇后 / 059 宦官石顯權傾朝野 / 062 劉更生再次被下獄,蕭望之被逼自盡 / 066 賈捐之《棄珠厓議》提出撤銷海南珠厓郡 / 069 谷吉送郅支單於兒子回國,卻被誅殺 / 074 劉更生上書《條災異封事》建議放逐小人 / 077 賈捐之、楊興謀求高位被治罪 / 080 匡衡建議改變社會風氣 / 082 馮奉世平定隴西羌人叛亂 / 083 【主要學習點】 做難做到的事,補充自己的短處 / 061 將領的五種性格缺陷 / 067 說話的藝術:邏輯與修辭 / 076 世風民俗,就是上行下

效 / 083 要避免只有決策理由,沒有決策依據 / 085   卷第二十九 漢紀二十一 (西元前41年—西元前33年,共9年) / 087 【主要歷史事件】 鹽鐵專賣制度恢復 / 089 元帝大量削減祭祀宗廟 / 090 馮婕妤擋熊救駕 / 094 京房勸元帝遠離石顯,卻被石顯害死 / 094 石顯自知權勢太盛,設計迷惑元帝 / 099 陳湯假傳聖旨,與甘延壽調兵誅滅郅支單於 / 101 陳湯上書: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 104 呼韓邪單于請求和親,昭君出塞 / 106 《侯應論罷邊十不可》 / 106 元帝想改立劉康為太子,史丹阻止 / 113 漢元帝駕崩,太子劉驁即位,是為漢成帝 /

114 【主要學習點】 清楚自己的性格弱點 / 093 保密的原則,是要對可靠的人保密 / 098 君王要正己,關鍵在於平直真實 / 100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112 軍無財,士不來;軍無賞,士不往 / 113 生活中充滿了私人恩怨和小心眼 / 113 追思先人,傳承家族精神 / 116   卷第三十 漢紀二十二 (西元前32年—西元前23年,共10年) / 119 【主要歷史事件】 石顯失勢,絕食而死 / 121 成帝賜封多位王氏外戚 / 122 杜欽建議皇帝只娶九妻,太后未採納 / 125 呼韓邪單於去世,其子即位,再娶王昭君 / 127 皇帝把朝政完全委託給王鳳 / 127 黃

河決堤,尹忠因失職自殺 / 130 匡衡彈劾陳湯,穀永為陳湯辯護 / 132 王延世治理黃河 / 134 成帝削減後宮開支 / 135 成帝封王氏五個舅舅為“五侯” / 138 陳立平定夜郎叛亂 / 140 王商得罪王鳳,被逼死 / 143 王鳳專權令成帝無奈 / 146 王章建議罷黜王鳳,而後被捕死於獄中 / 147 【主要學習點】 少年戒色,壯年戒鬥,老年戒貪 / 126 奸臣有兩種:長君之惡與逢君之惡 / 129 人性的弱點,是對事實視而不見 / 132 記人之功,忘人之過 / 134 思考決策,要始終服務於最終目的 / 137 及時抗爭,不要忍到忍無可忍 / 144 踏實地學習,不要故

弄玄虛 / 151 下級要有領導上級的領導力 / 153   卷第三十一 漢紀二十三 (西元前22年—西元前14年,共9年) / 155 【主要歷史事件】 王鳳臨終前舉薦王音 / 157 成帝微服出行 / 159 王音借野雞事件諫言成帝 / 160 王氏五侯奢侈攀比,成帝發怒 / 163 趙飛燕姐妹入宮受寵 / 164 趙飛燕誣告許皇后、班婕妤 / 165 黃河氾濫成災,成帝下令停止填堵 / 165 趙飛燕被立為皇后,劉輔反對被逮捕 / 167 王莽博取名聲,籠絡人心 / 169 皇后趙飛燕與人私通,卻始終無子 / 170 成帝廢棄修了五年的昌陵 / 172 谷永直諫成帝過失,成帝大怒 / 1

74 成帝無奈遣回男寵張放 / 178 陳湯、解萬年被流放敦煌 / 180 梅福上書建議削弱外戚,成帝不聽 / 183 【主要學習點】 “克己復禮”就是仁 / 162 利益會讓人喪失基本邏輯能力 / 166 王莽的本事在於“什麼都不要” / 170 領導者要懂得愛惜民力 / 177 舉薦人才,要“不市恩” / 179 祭祀是為了崇德報恩,不是為了求福避禍 / 183 領導者成就所有人,沒有心腹之人 / 186   卷第三十二 漢紀二十四 (西元前13年—西元前8年,共6年) / 187 【主要歷史事件】 梁王劉立荒淫兇暴,穀永為其辯護 / 190 穀永建議減免賦稅 / 191 劉向因天變上書諫

言 / 192 張禹怕被報復,討好王氏集團 / 194 段會宗平定烏孫內亂 / 197 成帝觀賞胡人與猛獸搏鬥 / 200 劉康之子劉欣被立為太子 / 202 成帝向單於要地未果 / 203 許皇后賄賂淳於長,被王莽告發 / 205 淳於長死在獄中,黨羽被清洗 / 206 王莽任大司馬輔政 / 207 【主要學習點】 領導者要有能力分辨下屬的話 / 194 一切的關鍵在於志向 / 196 治國的九大綱領 / 199 想“立功”的人往往給組織帶來損失 / 204 給自己建立“不粘鍋”形象 / 207   卷第三十三 漢紀二十五 (西元前7年—西元前6年,共2年) / 211 【主要歷史事件】 成

帝突然駕崩,趙合德被逼自殺 / 215 太子劉欣即位,是為漢哀帝 / 217 王政君讓王莽辭職,後又重新讓他主持政務 / 218 哀帝撤銷樂府官署 / 218 劉歆編《七略》 / 219 師丹建議限制富人資產 / 220 王莽得罪傅太后,被免職,但仍受到優待 / 221 賈讓提出治河三策 / 224 劉歆反對撤除漢武帝祭廟 / 227 師丹建議哀帝三年內勿改先帝政策 / 227 耿育為陳湯鳴冤,陳湯被召回 / 230 解光揭露趙合德殘殺成帝子嗣 / 231 師丹被免職,後又被封侯 / 236 馮太后被誣告自殺 / 237 【主要學習點】 樂天知命,順理而行 / 215 領導力首先是意志力 /

223 最笨的方法,往往就是上策 / 226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 236 嫉妒之恨,往往超過血仇 / 239   卷第三十四 漢紀二十六 (西元前5年—西元前3年,共3年) / 241 【主要歷史事件】 傅喜、孔光先後被免官 / 244 傅太后成功加尊號,宮中四位太后並立 / 245 王莽因尊號事件,被遣回封國 / 246 哀帝改年號求福無果,夏賀良等人被處死 / 247 傅太后指使朱博陷害傅喜,失敗告終 / 248 王嘉建議不要輕易處罰官員 / 250 哀帝過分寵愛董賢 / 253 董賢被封侯 / 256 哀帝給董賢送兵器,毋將隆因反對被貶官 / 256 鮑宣指出民有“七亡七

死” / 257 揚雄建議哀帝接受單於來朝 / 259 息夫躬挑唆哀帝招惹匈奴 / 261 【主要學習點】 任官唯賢才 / 249 領導者最起碼的責任,就是賞罰分明 / 256 看問題就像下棋,要推演棋局的發展 / 261 沒有價值觀,就一心只有趨利避害 /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