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wmts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另外網站地籍使用分區查詢,AR街景看輪廓,整合國內開放圖資4+也說明:套圖功能,整合國內開放之WMTS圖層,如中研院百年歷史地圖、國土測繪中心、魯地圖、Google圖層等等. 3.圖層校正功能,獨創新功能.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空間資訊碩士在職專班 汪明輝所指導 熊鴻嘉的 原住民族地區開發溫泉問題的探討-以金峰與羅浮溫泉示範區為例 (2020),提出中研院wmts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原住民族地區、溫泉開發影響因子、溫泉開發流程、金峰溫泉、羅浮溫泉、諮商同意、參與並分享開發利益。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歷史學研究所 莊世滋所指導 何佳龍的 日治時期理蕃政策研究:以東臺灣「集團移住」與「蕃地稻作」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理蕃政策、集團移住、蕃地稻作、授產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研院wmts的解答。

最後網站2018 研究資料管理工作坊 - 2021 研究資料管理工作坊則補充:「2018 研究資料管理工作坊」將於12 月13 日在台北中央研究院舉行。 ... 專案,計有 WMTS 與 Shapefile 空間資料預覽、以Wikidata 條目作為資料集描述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研院wmts,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原住民族地區開發溫泉問題的探討-以金峰與羅浮溫泉示範區為例

為了解決中研院wmts的問題,作者熊鴻嘉 這樣論述:

原住民族地區(以下簡稱原住民地區)的溫泉露頭幾佔臺灣全島溫泉數量2/3以上,是溫泉資源的寶庫。自日治時代起,原住民地區的溫泉露頭逐漸為人所發現,進而被開發做為療養傷病、促進衛生及觀光旅遊之用。民國政府遷臺後,原住民地區受山地管制與山地國有化之影響,主要的溫泉開發者還是平地(漢人)財團,原住民部落族人對於溫泉的開發使用均受到相當的限制。原住民族委員會(以下簡稱原民會)於民國99年起進行原住民地區溫泉產業示範區之輔導作業,作法則是找出客觀上具有溫泉資源,主觀上有開發意願且有一定開發條件的原民鄉鎮。但溫泉開發工作千頭萬緒,原住民地區多為環境敏感地區,常受各種災害侵襲、交通不便、招商不易,開發工作備

嘗艱辛。以臺東縣金峰溫泉為例,已有中油公司開發的嘉蘭一號地熱井做為溫泉資源,但開發過程中受風災、洪患、山崩地滑地質敏感區等自然災害影響,且地權地用亦因水土保持計畫審因素,自民國104年至110年間尚未完成合法化程序。在原基法踐行部份,相關部落已舉行過部落會議,可符合原基法諮商同意權之要求,後續相關建設完成後,可由部落、公所、協會成立共管委員會,踐行參與及分享相關利益之原住民權益。而在桃園市復興區羅浮溫泉,雖無溫泉資源開發歷史,但土地位於大漢溪旁的高位河階,地形平坦、腹地廣大且少災害發生。並由直轄市政府主導開發過程與經費挹注,很快在短時間內完善溫泉相關建設。但因對於法令的不了解,僅在當地辦理三次

說明會,並未召開部落會議,對於當地部落民眾權益顯有疏忽之處。依本研究問卷回覆資料,原住民對於溫泉開發多能理解並保持正面態度,在參與並分享開發利益的立場上,除了回饋機制外,對於成立部落共同基金、建立共管機制、保障原民工作權益、增加原民員工雇用比例等多有所期待。最後研究者認為,中央政府應依原基法21條、22條之精神,應逐步落實相關法制工作,包括修訂溫泉法、原住民地區個人及輔導獎勵辦法以及建立部落公法人制度、確認部落會議法律位階、溫泉資源共管機制方能更加保障原住民族權益。

日治時期理蕃政策研究:以東臺灣「集團移住」與「蕃地稻作」為例

為了解決中研院wmts的問題,作者何佳龍 這樣論述:

「東部臺灣」的「山地」在歷史上的發展一直有其獨特性。主因為中央山脈具有地形上的阻隔性;其次,東臺灣海岸平直,為缺乏灣澳的斷層海岸,不利海上運輸之發展;位於中央山脈以東與海岸山脈之間的花東縱谷,地勢雖較為平緩,但實際上亦非肥沃或平坦的平原。東臺灣相較於臺灣西部,具有高度特殊性與獨立性,無論是行政機關的設置、族群分布的比例,或是林野調查的方針,皆與西部有明顯差別。「授產」意即著將長年狩獵與燒墾游耕的山地住民,馴化成定耕農民。其內涵與水田農業關係密切,最主要目的為謀求其生活的安定,而生活安定的重點,在於糧食無虞。從理蕃的觀點來看,讓原居於深山的原住民移居山腳地帶固定可耕地,或者是在原部落其地形上具

有固定可耕地,轉化為可積極地指導授產的蕃社。大正9年(1920),臺灣總督府公布〈蕃人移住地及耕作地等ニ關スル件〉,規定「蕃地內新設之蕃人移住地及耕作預定地得由總督認可」。據此,主管土地處分的內務局及主管理蕃事務的警務局,會是首要的主管機關。因此,本研究著眼於「東臺灣」這個較大的區域,而非流域或部落等小區域,即是想要了解〈蕃人移住地及耕作地等ニ關スル件〉公布後,地方主管機關如何統合與規劃行政區下的集團移住政策,移住後蕃社的配置,是否有利於統治者將影響力更加深入?原住民在移住之後,經濟物質上與傳統文化所受到的衝擊狀況。東臺灣由於受限的地理環境,農業發展較西部不利。本研究試圖究明,在東臺灣的山地推

行稻作農業,其成敗與績效如何?自然環境與族群差異對於蕃地稻作農業的影響。當水田開鑿不易而事倍功半之時,陸稻成為總督府的新關注目標,方針也隨即進行調整,其中所引發的不同觀點的差異與討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