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醫院下午門診時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中山醫院下午門診時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克華寫的 無醫村手記:重回靜浦 和杜李威的 中醫到底行不行?:改變「中醫不科學」的印象,名醫杜李威細數傳統醫學如何改善你我的生活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斑馬線文庫有限公司 和大塊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東大學 進修部運動休閒管理碩(假日) 林大豐所指導 吳素禎的 探討台東市某醫院糖尿病門診病患照護滿意度之調查 (2016),提出中山醫院下午門診時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醫療服務品質、滿意度、忠誠度。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蘇喜所指導 王立敏的 運用系統模擬規劃急診醫療作業:分配的最合適化及績效評估 (2011),提出因為有 急診部、系統模擬、等候理論、醫院管理、離散事件模擬、資料包絡分析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山醫院下午門診時間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山醫院下午門診時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無醫村手記:重回靜浦

為了解決中山醫院下午門診時間的問題,作者陳克華 這樣論述:

  我是在民國七十六年(一九八七)下半年(確實日期不記得)來到靜浦醫務所的。   自七十五年在花蓮市某營區報到入伍,一直有軍中文化適應的問題。一年後仍未見改善。記得當時每天早點名後,我必然要找個隱密的地方,把才吃下的早餐嘔出來。   一天部隊某長官打棒球被球擊中眼睛,來到父親的診所求診。父親趁機拜託他將我調個單位。於是隔天我便糊里糊塗地被一聲口頭通知,揹包一扛,來到了位於秀姑巒溪出海口附近的壽豐鄉靜浦村,並在此渡過了我預官役的第二年,直到退伍。   那時從花蓮市搭東海岸線的公車,大約要兩個半小時。車子過了大港口,跨過長虹橋,下一站就是靜浦了。那時候的靜浦和花東海岸公路

沿路的其他各個小站,其實沒有太大區別。除了一般民居,就是小吃店,旅店,柑仔店,外加小學和教堂。但靜浦名字好聽,「安安靜靜的水畔」,翻開地圖,就落在秀姑巒溪切穿海岸山脈的地方,又幾乎就在北迴歸線切過的那一個點—之後我每天例行的晨跑,都要去刻有「北迴歸線」的碑石那裡繞一圈。   當初因為地處花蓮台東交界,據說「方圓三百里」內沒有醫療資源,於是軍方才有在靜浦設立醫務所的想法。   村民不多(確實數目不知),組成大約三分:台灣人(閩南及客家各半),外省退伍老兵,原住民。而且數目相當。   醫務所就座落在公車「靜浦站」站牌旁,除了一名醫官,還配置兩名醫務兵,一名伙房。圍牆大門內,格局呈倒冂字型,前

院進來橫排有掛號室、診療室、藥房、簡單的開刀房,X光室、醫師休息室,和可以開會的小客廳。   走過中央穿堂,兩邊是阿兵哥的寢室,廚房、餐廳及一間有四張床的病房。冂字型所包圍的中庭種了一棵極高大的麫包樹結出的果子叫「巴基魯」,比拳頭大,落果砰然有聲,往往成為桌上佳餚;其後視野豁然開朗,是一大片一大片橫亙的稻田平疇,再遠處是高聳青翠的山脈,翻過這座山,就是緜長的花東縱谷了。   而我從七十六年(一九八七)秋起,在這裡過著「那個靜浦陳醫官」的靜好歲月,幾乎「與世隔絕」。因為地處偏遠,附近除了駐守的海防部隊,上級長官極少出現,每天看著太陽從太平洋海面升起,又從海岸山脈山背落下,這一年成為慣於勞碌的

我極為罕有的悠閒時光。每天除了上下午兩節門診,其餘有許多時間可以閲讀和寫作。其間試投了一篇散文至「小說創作」雜誌(現已停刊),當時的主編(已忘了她的名字)看了極有興趣,要求我定期供稿,成為專欄,名字就取「無醫村手記」。於是一年下來就有了這本書。   花蓮雖然是我的故鄉,但自小生活在花蓮市區,也算是鄉下的半個「城市小孩」,乍到靜浦,還是有許多不適應處。加上病患許多是原住民,因此我又緊急惡補了些簡單的阿美族語。除了東海岸的病人,平常接觸的只有靜浦村頭開雜貨店的江媽媽,近正午出現的郵差先生,偶爾來訪的一位靜浦國小實習教師,偶爾偷閒的守海防的軍官士兵,其餘大多自己一人。一年間我出版了我第二本詩集《我

撿到一顆頭顱》(漢光),繼續寫了幾首流行歌曲的歌詞,一本本看完了遠景版《世界諾貝爾獎文學作品全集》。體重也由原先不到六十公斤增到了近七十。   而這一年離群索居的生活有如梭羅在華爾騰湖邊的隱居,是田園風又帶點自然主義的況味的。 隔著中央山脈遙看自己已經習慣的台北都會生活,突然多了一份冷眼和反省。當然卅年後的今天再回頭看,那份省視之心也還是侷限而淺薄的。身在軍中,雖已醫學院畢業,但還有對未來的種種規劃和期待等心事,未來住院醫生的申請,專科醫師的考證。同梯軍官多的是私下默默準備出國進修的考試科目,生活表面的平靜,底層其實心情起伏,暗潮洶湧。   民國七十七年秋退伍離開了靜浦,進入台北榮總眼科當

住院醫師,我赫然從此再沒回過靜浦。直到約廿年後的某個冬日,一位台東原住民友人開車由台東出發,堅持要陪我重遊這片我心目中的「淨土」。兩人來到靜浦才發現原來的「靜浦站」站牌已經移走,原先圍繞著站牌菌集的小店皆不復存在,整條馬路連帶公車路線一起改道。原來是連續幾年颱風皆從秀姑巒溪出海口登陸,公路路基被海浪衝毀掏空,出海處的小島也竟然移動了位置,十數年間地形地物的改變不可謂不大。   而醫務所竟然還在。但遠離了公車路綫,沒有了人潮,顯得破落蕭索。從外頭看大門深鎖,油漆斑駁,外牆上我用油漆手繪的「軍民一家親」圖案已經不見。我不甘心被拒在外,翻牆進入,裡頭建築仍在,但久無人使用,形同廢墟,中庭那棵麫包樹

還在,但已被比人高的野草包圍。昔日的看診室,餐廳,藥房,如今都只是一個個破落的黑房間。   「是這裡已經醫療資源充足,所以撤走了醫務所?」我心想:還是軍方因為人員編制不足,年年員額減縮,再也派不出人力來經營醫務所?   心中頓時閃過千百個疑問和理由,但也無心無力去追索答案。   當我們驅車離開靜浦,遠遠看見了卅年前教堂的尖頂,半山腰上的國小,從車窗外一閃而過,經過長虹橋時,發現車子開上的已經是一座新橋,原來記憶中鮮紅亮麗的「老長虹橋」,在一旁被當作人行步橋,令我驚訝的是,如今它看起來如此的陳舊,灰撲撲,如此的窄小。   在東台灣冬天灰沉沉的低氣壓雲層覆蓋下,我們頂著強勁東北季風沿著新修

築的海岸公路,一路開回了花蓮。我和這位原住民朋友從此沒有再見過面,我明白這是他的某種告別方式。他直送我到南京街家門口。我們揮手道別,他上車前又回望了我一陣子。   從此我再沒有回過靜浦。   二○二○,十二,二十 本書重點   本書內有多張陳克華當年在無醫村的珍貴照片   本書獲花蓮縣文化局藝文出版品補助   無醫村,是指沒有醫療資源的偏鄉地區。在台灣,尤其花東地區,醫療資源尤其缺乏。在衛生所的義診或是救急的藥品,是居民們除了傳統部落流傳的民俗療法外唯一的資源,生了病不是多痛幾日,便是痛不了幾日,醫療資源缺乏一直都是偏鄉很大的問題。陳克華,在當年以軍醫的身份前往偏鄉行醫,本書述寫在無醫

村巡診時的所見所聞、行醫經驗以及他的當時感受。   多年後陳克華重回靜浦,遠遠看見了卅年前教堂的尖頂,半山腰上的國小,在車窗外一閃而過,經過長虹橋時,發現車子開上的已經是另一座新橋,原來記憶中鮮紅亮麗的「老長虹橋」在一旁被當作人行步橋,令他驚訝的是,當年的醫務所已經不復存在了。   陳克華心中頓時閃過千百種理由,但也無心無力去追索真正的答案。從此他再沒有回過靜浦了。  

探討台東市某醫院糖尿病門診病患照護滿意度之調查

為了解決中山醫院下午門診時間的問題,作者吳素禎 這樣論述:

本研究在了解台東市某醫院糖尿病門診病患照護滿意度之調查,並探討不同背景糖尿病門診病患在醫療品質、滿意度與忠誠度的差異及相關情形。針對台東市某醫院門診病患進行問卷調查,共225份問卷,有效樣本為225份,有效回收率為100%。採用問卷調查法,所得資料將分別以t檢定、變異數分析及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男、女比例均等;已婚居多;教育程度以高中職比例最高; 37-46年次比例最多;閩南人比例最多;沒有工作者最多;家庭平均在30,001~50,000元居多;病齡以6-10年居多。就醫背景資料分析統計,選擇來院看病原因之中以服務態度好最高;親友推薦次之;習慣為第三。顯示病患以服務態度

好及親友推薦與習慣做為選擇就醫醫院之優先考量因素。就診科別以內科居多;掛號是經由診間醫師預約居多;看診時段以上午診多於下午診;到院所花時間以小於15分鐘最多。醫療服務品質與滿意度是有中高度相關的。滿意度與忠誠度是有中高度相關的。醫療服務品質與忠誠度是有中高度相關的。

中醫到底行不行?:改變「中醫不科學」的印象,名醫杜李威細數傳統醫學如何改善你我的生活

為了解決中山醫院下午門診時間的問題,作者杜李威 這樣論述:

從理論、辨證、處方,到用藥解說, 透過36則以上的臨床醫案分享, 破除大眾迷思,不再錯將民俗當中醫, 以「辨證求因,審因論治」精神, 探求不科學但有用的中醫之道!   本書作者杜李威為中醫婦科權威,學術思想承襲「上海派」醫家,以「中西醫匯通」為特色。本書為收錄其執業多年來的心得結晶,主要分為三大部分:一、破除現代大眾對中醫的迷思,直探中醫本質;二、問診中遇到值得探討的案例,帶來臨床論治新觀念;三、學生時代到開業至今的業界觀察,分享對中醫未來發展的期許。   破除你對中醫的迷思和懷疑,   建構正確的醫療保健觀念   中醫可以治療感冒、肺炎等急症嗎?什麼叫做「子宮寒」?孕產婦能

不能吃冰?吃中藥會影響胎兒嗎?……針對一般大眾的疑難雜症,作者根據執業多年來的經驗,妙用詼諧的比喻,以科學思維闡述中醫原理,帶你重新認識博大精深的老祖宗智慧。   ➣觀念正確勝過一切偏方補品!   從辨證論治到中西醫整合,   翻轉中醫「不科學」印象的36則臨床醫案   中西醫之間最大的差異就是——西醫看的是「病」,中醫看的是「病人」。   除了經期不順、不孕症、習慣性流產等婦科專業外,從氣喘、鼻竇炎等常見病症,到腦中風、肺炎等急重症,收錄36則以上的臨床醫案,看現代中醫如何採用西醫的病理分析,加上傳統醫學的辨證方法,體現中醫「全人醫療」的精髓。無論是從故事角度還是實用角度來說,都值得一讀再

讀!   ➣從病理分析到用藥思路,關鍵處方全公開!   AI取代不了的專業,   與時俱進的中醫師證治學   作者透過分享自己從學生時期到開業至今的故事,探討包含中醫社會觀感不佳、中西醫論戰、醫病間的相處之道,甚至醫療經濟學的難處、經驗醫學傳承困難等現代中醫的困境。藉由強調「因人論治」的傳統中醫精神,提出對中醫未來發展的期許與展望。讓讀者認識不同於電視節目上談養生的中醫形象,屬於中醫師這個職業的真實面貌。   ➣獻給中醫界的真摯告白!   ◆特別收錄〈漫談中醫外科與異位性皮膚炎〉   分享承襲自國醫朱士宗、朱樺的跟診見聞與常用藥物解析,一窺上海派中醫外科的精髓 各界名醫聯合推薦   林

昭庚醫師/中國醫藥大學教授    高大成醫師/中山醫學大學附醫法醫科主任   蘇怡寧醫師/禾馨醫療執行長    戴仰霞醫師/台大兒童醫院小兒皮膚科主任

運用系統模擬規劃急診醫療作業:分配的最合適化及績效評估

為了解決中山醫院下午門診時間的問題,作者王立敏 這樣論述:

背景近年來急診室醫療品質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對急診病人和醫院來說,急診部門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為當急性病痛無法獲得處理,不僅身心受創,甚至可能有生命上的危險,急診病人必須先經由急診醫師完成適當治療處理再做後續治療。急診人口增加,是世界性的趨勢,而急診在社會上扮演著守護全體國民健康第一道防線的重要角色,面對國內快速成長的急診人口,急診照護品質確實令人重視。國內各大醫院(醫學中心)之急診單位的醫療服務無法與院內各部科充分有效的溝通及運作,因而造成醫療健康服務品質無法滿足病人的需求,例如:較長的病人等候時間,病床數量不夠,及急診室病人人數過度壅塞。為求提昇高品質的緊急醫療救護服務,本研究將以台灣中

部地區公立醫學中心作為實際模擬作業環境,運用系統模擬技術來建構研究對象的模型,並利用改變不同的系統參數設定(亦即不同的急診室人員數量及醫療設備配置)來分析不同的急診室作業配置之效率。本研究使用個案醫院2010年1月至12月急診部病人66,095人次,就醫處置檔與就醫人次檔合併後且經留觀60,366人次進行研究與探討。本實驗結果將提供病人更有效率、更安全、與更專業的急診醫療作業,再則醫護人員則更可提昇其醫療作業的效率。運用系統模擬規劃急診醫療作業並找出急診部過度壅塞之衡量,與運用系統模擬規劃資料包絡分析法進行急診人力資源配置分配最合適化及績效評比,為醫學中心急診部門未來組織流程變革之參考,對急重

症醫療具有重要文獻價值。目的1.利用離散事件模擬(Discrete Event Simulation, DES)的理論基礎,建構出一個急診病人就診流程模型,驗證並確認,瞭解目前系統是否有瓶頸的存在。2.瞭解對象醫院急診單位之作業流程,急診病人之各類特質分佈,各項作業之時間分佈,急診病人之等候狀況。3.以電腦模型模擬病人就診流程問題,藉由修改流程縮短病人等候時間與提昇品質,減少資源浪費。4.研究急診流程時間的影響因素,進一步了解這些因素對各種檢傷分類時間變異的影響程度。5.應用於對象醫院急診部資源分佈系統模擬規劃。並找出急診部過度壅塞之衡量,與運用系統模擬規劃資料包絡分析法,進行急診人力資源配置

分配最合適化及績效評估。方法1. 分析現有急診單位之作業流程。研究變項參數部分依照急診區域的不同將急診流程分為四塊主要區域進行探討,分別為檢傷區域(Triage Room,TR)、主要診間 (Main Emergency Department,MED)部分、急救室(Resuscitation Room,RR)部分、留觀區 (Observation Unit,OU)部分;目標是要找到醫生,護士,病床的組合,以提高效率與每個班次期間,檢傷區間、主要診間、急救室、留觀區及醫師,護士,病床數量最大限度的使用率。依據急診作業流程圖,以研究變項及參數部分輸入至模型中,建立之模擬模型;透過模擬軟體Simu

l8模擬中部某公立醫學中心急診室2010年1月至12月,得到輸出結果(急診醫學科、外傷科、獨立科及兒科),透過Simul8模擬軟體的模擬,每相隔兩小時計算一次國家急診部過度壅塞衡量(NEDOCS)值,一天共統計12個NEDOCS值;可知急診單位的狀態。2.與醫師以及急診相關人員進行訪談,討論急診運作流程,以及執行經驗。3.與系統開發工程師討論架構以及所需技術。4.規劃流程圖。結果本研究以中部某公立醫學中心急診部2010年1月至12月之急診病人數量,共66,095人次。經由調查統計分析所需60,366人數;由統計資料可知,病人人數集中在一、二、三級,其中又以二、三級人數最多。其中星期日急診病人人

數最多(n= 196人),每日平均165人;而每小時平均到達病人人數,在早上8點至下午4點這段早班時段為急診病人的巔峰時段,次之為下午4點至凌晨12點的小夜班時段。透過Simul8模擬軟體的模擬,每隔兩小時計算一次NEDOCS值,一天共統計12個NEDOCS值;可知急診室大於 90%的時間都處於擁塞的狀態。模型驗證經敏感度分析與t檢定來驗證模型的效度以及正確性。資源配置效率分析: 經由限制篩選後,總共組合數共有44組,各資源配置組合(決策單位)所獲得相對效率值與現況DMU1的比較為DMU5、 DMU12 、DMU21、 DMU22 、DMU23及 DMU24;但DMU5增加醫師人數在急診室作業

較為無助人力改善作業。其中以DMU12即醫師於急救室:9名、主要診間:16名、留觀區:11名;護理人員於急救室:9名、主要診間:13名、留觀區為16名,即可達到高效率醫療作業。以DMU12三班制呈現輪值且高效率決策單位,為最合適醫療作業;以醫護工作人數資源配置、效率、效果及精實管理之下,DMU12為分配最合適化。同樣,在低效率之下(<0.9) 相同等待時間之績效評估,其中以DMU2 最合適化的醫護人員的三班制作業。結論本研究我們提出了一種混合的方法,結合離散事件模擬(DES)和資料包絡分析法(DEA)模型提供最佳的業組合決策單位方案。多個替代組合決策單位的效率及達到一個更豐富的基準分析。以醫護

工作人數資源配置、效率、效果及精實管理之下,且運用系統模擬規劃急診醫療作業,可以完成分配最合適化及績效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