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地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地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許耕榕寫的 男性雄風再造解密 和陳亮恭等的 圖解居家長期照護全書【2019暢銷修訂版】:當家人生病/住院時,需自我照顧或協助照顧的實用生活指南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110年1月門診 ...也說明:兒科蔡政道醫師部分,雖也可掛號但因目前學齡以上兒童心理評估需待排約6個月以上的時間,故無特殊需求建議您持續於身心科或復健科進行療育復健即可,不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金塊文化 和原水所出版 。

馬偕醫學院 長期照護研究所 林金定所指導 林淑芬的 臺北市住宿式長期照顧機構收托費用之研究:區域、規模、屬性與醫療資源相關性分析 (2021),提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地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長期照顧機構、護理之家、收托費用、城鄉差異、都市化、機構屬性。

而第二篇論文元智大學 文化產業與文化政策博士學位學程 劉宜君、劉阿榮所指導 李啟睿的 藉「創意高齡」促進文化產業之發展:以台灣老人的戲劇參與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文化產業、戲劇業者、創意高齡、高齡者、戲劇參與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地圖的解答。

最後網站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 104人力銀行則補充:【徵才職缺】主治醫師_精神科、核子醫學科、神經外科、眼科、兒童過敏氣喘免疫科、新生兒科、兒童腎臟科、 ... 應徵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工作,請上104 人力銀行投遞履歷。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地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男性雄風再造解密

為了解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地圖的問題,作者許耕榕 這樣論述:

男性醫學史的台灣之光     當代醫家共識:男士超過25%機率不能達成或維持堅挺的勃起以完成滿意的性交,即為陽痿,無怪乎患者滿人間?     威而鋼、犀利士、樂威壯等藥物相繼問世,對治療陽痿起到偉大的成就,但許多人初始使用有效,卻漸漸失效;基因療法則有些「雷聲大,雨點小」;植入人工陰莖看似可靠,可惜違反自然。     作者身為泌尿科醫師,為解救萬千為陽痿所苦的男性,苦思更合乎自然的治療方式,長時間鑽研文獻、科學試驗,甚至不惜親身、親手試「刀」,終於,陽痿救星「陰莖靜脈截除術」練成了!     該術如今已是世界公認治療陽痿最有效的「臺灣妙方」,許耕榕醫師不愧是男性醫學史的台灣之光!    

 從齊全的檢驗轉為解決問題的治療     1985〜1988年間,我門診診斷的項目包括,夜間陰莖勃起既硬度試驗(Rigiscan Recording)、陰莖動脈杜卜勒超音波檢查、灌注式陰莖海綿體測量術及造影術(Dynamic Infusion Cavernosometry and Cavernosography)、陰莖動脈攝影術(Angiography)、陰莖球海綿體反射延遲時間記錄(Bulbocavernous Reflex Latency Time)、頭皮肢體感覺刺激反射電位記錄(Scalp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鹽酸罌粟鹼(Papaverine

)注射試驗,或前列腺素E1注射試驗。     歷經百例齊全的檢驗,單純為診斷的檢查,每人必得住院3日,以陰莖球海綿體反射延遲時間記錄為例,必須在受試者會陰插入金屬針、龜頭部電擊,以記錄球海綿體肌與骼海綿體肌的反射電位,多人直言宛如身歷電影中伺候間諜的刑場。這一系列折磨人的檢查,對醫師的文獻報告很有價值,然而對病人的權益與福利何在?患者不但受罪且破財,1986年有位連先生就花費21萬台幣。他們最後幾乎皆因陰莖靜脈滲漏而接受手術,52例是陰莖靜脈截除術者,只有4例因陰莖動脈功能欠佳而接受陰莖動脈手術,這4人的前列腺素E1注射試驗已證動脈功能不佳,所以還需如此招待病人「滿漢全席」嗎?行醫的目的無非為

病人解決問題,病人所要的是「解決問題」的治療,這些折磨人的檢查對病人實質上並沒有太多意義。     基於將心比心的立場,我們現今之診斷只要詳細病史、前列腺素注射試驗,以及陰莖雙套海綿體造影術的檢查即足夠,加上針灸輔助的局部麻醉技術,毫無例外地採門診治療,所以沒有住院的必要。在我們的臨床應用,85%以上的陽萎患者均可考慮採用。雖然必須強調本手術僅適用於仔細篩選的病人,但只要不是慢性病纏身且不配合治療的人,手術後受益良多,真所謂「血管手術有多宗,靜脈截除稱首功」。     以正確的地圖引導開車     雙套海綿體造影術是把19號頭皮針固定在海綿體內,注射顯影劑,設定造影術速度,完成第一套海綿體造影

圖,深背靜脈、海綿體靜脈皆無所遁形,有的人動脈旁靜脈看來如鋸齒狀,後兩者在陰莖的遠端尤其明顯,也有人龜頭及尿道海綿體異常地被顯影;緊接著經由同一條頭皮針,注入20微克前列腺素E1,本套顯影圖可充分顯示陰莖靜脈解剖學的分布細節,據此發展出手術的藍本,手術進行中持續參考本影像,好比以正確的地圖來引導開車,也像循施工藍圖指引進行中的工程。     15〜30分鐘後,在前列腺素E1發揮作用時,進行第二套造影術,其間即使陰莖堅硬勃起,深背靜脈、海綿體靜脈照樣滲漏,亦即海綿體內壓120毫米汞柱以上,陰莖海綿竇的血液還是經由靜脈系統「努力地」引回體循環,像飆車中的高速胎不斷漏氣,陰莖經此「漏氣」,怎能謝絕「

陽萎」呢?     病人的陰莖海綿體迅速被顯影劑均勻擴散,顯示海綿竇流通順暢,伸縮情況良好,陰莖動脈功能正常。檢查後發現只有陰莖靜脈功能閉鎖不全,這是陰莖靜脈滲漏的典型寫照,所以應是陰莖靜脈截除術的好對象。本套顯影圖能獲得陰莖勃起動力生理學的資訊,如無靜脈滲漏現象,在海綿體內壓高達動脈壓時,陰莖白膜與巴氏膜間不應該有靜脈被顯影。     歷經兩年研發出最合乎生理學的手術方法     1985年伊始,歷經三旬解剖學、組織學的精密探討,一系列嶄新發現,配合臨床的應用經驗,經過多次修改,終於研發出最合乎生理學的手術方法。如果患者沒有包皮過長、體重過重的情形,現今我們所採取的方式為:在恥骨部表皮縱切長

度僅約3.5公分的傷口,保留表淺較明顯的靜脈,小心游離傷口內面組織,將陰莖幹外翻,因海綿竇的血液匯集後由釋出靜脈穿越白膜,再匯流到深背靜脈,為求鼓脹的靜脈容易被看見,故以擠牛奶的手法擠壓海綿體,令深背靜脈更容易現出原形。     儘量貼近白膜、龜頭部及陰莖海綿體與尿道海綿體的交界處,以6-0尼龍線結紮,應用類似拔河的手法將深背靜脈由冠狀溝往陰莖基部有系統地截除。在截除過程中,以深背靜脈主幹當導引,在巴氏膜跳躍式打洞,而非完全打開此膜以減少組織傷害,過程中任何靜脈的斷端均以6-0尼龍線盡量貼近白膜牢牢紮住,否則猛烈出血將模糊視野而無法繼續進行手術,甚至迫使術者驚嚇,讓手術「流產」,最後僅以包紮止

血草草收場。     如果靜脈斷端不幸溜掉,切勿使用電刀應付,建議以靈活的指頭從下往上托住陰莖幹,亦即掐住海綿竇,讓附近的海綿竇停止出血,即能找到靜脈斷端。持續截除陰莖靜脈抵達陰莖基部3〜5公分深處,過程中將長度10餘公分的靜脈主幹以適度的拉扯力量維持管腔在閉鎖狀態,以防出血,否則如湧的出血量必使手術「夭折」。     如果拉扯力量超過靜脈主幹所能承受,靜脈叢可能「爽朗地自我了斷」,此時一一找回脫疆靜脈的難度無與倫比,當然與滿意的手術效果無緣。接著把翻出的陰莖歸回原位,並立即以紗布纏繞以防滲血。以同一方法截除我們新發現的海綿體靜脈,最後結紮陰莖腳靜脈迄尿道海綿體肌為止,由於這些靜脈深藏於距表皮

5〜10公分處,處理起來格外需要技巧。最進化的陰莖靜脈截除術2012年8月14日榮獲美國專利(Hsu, G. L.(2011). Physiological approach to penile venous stripping surgical procedure for patients with erectile dysfunction. Google patents;US 8,240,313 B2, www.google.com/patents/US20110271966.),針灸輔助不變,但手術技巧更臻上乘;以包皮切開起步雖稍嫌費功,卻易於完整截除靜脈。     醫學上的驚人發現  

  因本術不僅需精細的技巧,陰莖靜脈的解剖知識更為重要,我們所根據的解剖藍本與教科書上所教不盡相同,1999年春季,有數位靜脈術後0.5〜7年的病人,術後效果由好漸差而來門診再次進行海綿體造影術,這些造影圖出現雷同已被移除的深背靜脈,如果不經審慎研究,我們會「從善如流」,響應世界共識「靜脈再生」的論調。但經過與手術前照影圖的詳細對比,發現其直徑稍小,直接懷疑應是先前手術留下來的,促使我們回到人體解剖實驗室重新研究,發現陰莖靜脈絕不「單純」,白膜與巴氏膜之間的靜脈,陰莖幹的部分有獨立的7條,而非醫學文獻上共識的1條,這些是解剖書上完全沒被提起過的靜脈,有這種驚人的發現,謝謝世界上眾多優秀的解剖

學家「手下留情」,留下些許破綻,讓我這個外科匠有機會來突破。     原來因為人體靜脈管壁遠比動脈單薄,經過福馬林浸泡過的靜脈壁尤其脆弱,完全承受不起解剖過程的操作。經由實驗室與臨床應用數度反復驗證,證實那是海綿體靜脈及動脈旁靜脈,這些靜脈與陰莖海綿體的海綿竇直接相通,論其份量有的人甚至與深背靜脈「等量齊觀」,另一些人頂多較為瘦小而已,靜脈手術時若不截除,殘留下來的靜脈片刻迅速長大,或日後漸漸茁壯而侵襲病人的勃起功能。     因不當電燒形成「結疤體」     其後我們將本「陰莖靜脈解剖學」視為截除術的藍本,相較於大而淺的傳統陰莖深背靜脈、海綿體靜脈較深且脆,截除起來較難,但需細心操作,過程中

千萬不可用電刀處理,否則不聽指揮的電流,燒灼能力順勢損傷動脈、神經、淋巴等組織,更嚴重的是沿著釋出靜脈的主幹,深入海綿體內將一干原本伸縮自如的海綿竇「烤焦」,研究顯示,當海綿體因不當電燒後將變成程度不等的「結疤體」,熟度與牛排可相比擬,更要命的是海綿體的這種結疤程度與時俱增,術後的勃起功能每況愈下,如何能不以「摃龜」收場?     至於動脈旁靜脈,因緊鄰背動脈,且脆弱、細小,所以只能一段一段結紮,若用電刀,烈火必定傷害緊鄰、併行的動脈及神經,無辜的它們真值得同情,難怪傳統手術法有陰莖麻木與陰莖變形的後遺症。     整個手術過程中、及在截除靜脈後,必須仔細結紮的靜脈端多達100處以上,如果結紮

得夠牢固,即使擠壓海綿體也不至於滲血。當深背靜脈截除後,海綿體靜脈及動脈旁靜脈幾乎立刻脹大起來,所以處理這兩個靜脈系統應在深背靜脈被截除之後。     以5-0羊腸線或6-0尼龍線縫合傷口,縫合中必須囑咐助手,以拇指及食指分別置放於病人龜頭部3點鐘及9點鐘位置,並向病人腳側輕拉陰莖幹,以利清楚地辨識各層,免得層與層之間不分青紅皂白地混在一起,術後陰莖像「縮頭烏龜」,因為「能屈能伸」的陰莖體與皮層及恥骨部組織的關係,將因縫合不當而使術後的陰莖「不能伸」而變短。最後用紗布鬆緊適度地包紮好陰莖幹,因為截除之後的海綿竇成半充血狀態,所以包紮好的陰莖幹常呈半勃起狀態,宛如棒球比賽中準備出擊的球棒。  

  龜頭部相對也有同樣的情況,所以必須根據龜頭部與陰莖幹的比例鬆緊進行適度包紮。用於本手術的縫線材料,我們歷經近3千個病例的考驗,證明只要使用得當,纖細的縫線能提供足夠的強度,早已改用細小的5-0羊腸線或6-0尼龍線,技術上爐火純青,局部麻醉門診手術無一例外,來自國外的患者接受陽萎手術後,停留3日,同時觀光本島美景的患者大有人在。     如果病人有包皮過長的問題,上述方法容易導致術後皮層腫脹,不僅影響療程的順利,且可能變形如「萬巒豬腳」。如果有體重過重的問題,且不慣於縮小腹,術後有陰莖幹內縮數月的短暫現象,如今改用合乎這些人的生理學方法,就是採用冠狀溝後0.5公分包皮環切傷口,並用3〜5公分

的恥骨部縱向傷口,以能「捷徑」直趨被截除的靜脈,所以組織的傷害最輕,療程近乎理想中的要求。     縫合痊癒後如船過水無痕     陰莖靜脈截除術必在確定局部麻醉發揮作用以後,在恥部縱向切開長度約3.5公分的傷口,切記不能傷到陰莖淺背靜脈,即看起來像鰻魚苗的透明淋巴管,為避免術後水腫,尤應儘量保留。處理陰莖幹部位的血管,應用內部外翻手法將陰莖幹外翻,以擠牛奶的手法擠壓陰莖海綿體,在巴氏膜層於釋出靜脈的出口處打洞,仔細將釋出靜脈的斷端儘量貼近白膜,用6-0尼龍線結紮好,切勿仰賴如外科醫師理所當然地使用電刀。把深背靜脈的主幹以類似拔河的手法截除,經3〜5個「洞」作,可截除深背靜脈迄陰莖基部2〜3公

分深處。同法截除海綿體靜脈後,將陰莖幹歸位並暫時以紗布包紮,分別以深背靜脈幹及海綿體靜脈幹為導引,往深部截除,迄恥骨下角為止,用6-0尼龍線或5-0羊腸線縫好傷口。     傷口位於此敏感的位置,有人質疑如何能完成靜脈截除?其實本傷口真的「進可攻,退可守」,但由於傷口很小,精密而講究的技法是先決條件,縫合痊癒後簡直「船過水無痕」。最後用紗布鬆緊適度地包紮好陰莖幹,使其宛如勃起狀。     包紮過程中,吩咐助手以拇指及食指分別置放於病人龜頭部3點鐘及9點鐘位置,輕拉陰莖幹。建議這種方法的包紮維持1周,如用6-0尼龍線,1周後拆線,使用5-0羊腸線則2〜3周會自動脫落,不需拆線。     推翻教科

書的新解剖學版本     這個描述不同於其他任何版本,公認陰莖白膜與巴氏膜之間的血管有粗且大的深背靜脈1條,其兩側各1條背動脈,所以動、靜脈的比例是2:1,本比例僅見於胎兒的臍帶血管系統,與成年人體內任何動脈必定伴隨2條靜脈的通則相違背,在成年人體中,這種比例在陰莖是唯一例外,這種說法站得住腳嗎?     靜脈手術時,不知或因太困難而不能全部截除,則留下來的靜脈血管很快脹大,短暫改善的勃起功能必定故態復萌。如果術者的腦海中沒有這個嶄新的靜脈截除藍本,只擁有傳統教科書的靜脈截剖認知,我們可以充分了解,何以手術殘餘的靜脈顯現在術後的海綿體攝影圖會被解讀為「再生」的靜脈。靜脈截除術僅限於巴氏膜與白膜

間的靜脈,而非截除所有靜脈,術者必須保留陰莖淺背靜脈及球尿道靜脈,因為前者是淺部陰莖組織生理所需回血的管道,後者則負責深部組織的循環,兩者若被截除,注定有術後腫痛經月的併發症。     年輕的陽萎患者在醫學文獻有20%的報告,以往各國的醫學專家共同認定,他們全部是心理因素惹的禍,然而,我們的臨床經驗顯示,這些人幾乎都是陰莖靜脈滲漏的受害者,他們的海綿體造影圖顯示靜脈血管直接引流陰莖海綿竇,且這些靜脈異常發達,術後「立竿見影」,長久以來不少受惠者抱怨,在尋求我們的診療之前,都被歸類「不勇敢」的心因性陽痿患者,亦即問題出在腦袋,經靜脈截除術後,他們都宣稱人生由「黑白變彩色」,認定是靜脈滲漏惹的禍。

    術後的復原時間,3周內不宜恢復性交,休息3個月後即可重振雄風,但也有人歷經整年才臻如意境界。一般而言,如患者術前從未有成功的性經驗,術後較可能讓醫者費心輔導。我們的靜脈手術「一枝獨秀」,應歸功於解剖學的新解、手術方法的精進與外科新技三項之綜合應用。   本書特色     專業──作者經歷嚴謹的顯微手術訓練,以不用電刀、不需吸血設備,完成小鼠睪丸移植,其後能以肉眼施行一般人必須用顯微鏡才能做到的精密手術;此後更接連革新人類陰莖解剖學與勃起的生理機制,更於1992年在世界研討會獲三項首獎。     實用──從案例、學理,到特殊技法的解密過程,以詳細的文字佐以高清解析繪圖,說明獨步全球的男

性雄風再造技法,並整理出該術式常見問題,為有疑者輕鬆解惑。     好讀──作者不僅深具泌尿醫學專業,更有極高的文學造詣,筆觸輕鬆幽默,將艱澀的醫學專業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寫成,對有這類醫療需求的讀者來說,一看就懂。

臺北市住宿式長期照顧機構收托費用之研究:區域、規模、屬性與醫療資源相關性分析

為了解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地圖的問題,作者林淑芬 這樣論述:

背景:人口老化為全人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臺灣在1993年進入高齡化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超過總人口的7%),估計在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超過總人口的20%)。臺灣住宿式機構起源甚早,個人倚賴機構照顧的機會增多,但機構收托費用相關調查研究卻不多。本研究調查收托費用的狀況,作為民眾及政府財務規劃之參考。目的:以臺北市12個行政區劃住宿式長照機構為對象,收托費用為研究主軸,調查住宿式長照機構現有收托費用之態樣,並從區域、規模、屬性和醫療資源等構面分析其與收托費用之相關性。方法:本研究以收集機構收托費用資料及整理相關次級資料,建立臺北市長照機構收托費用調查數據庫及臺北市12行政區

劃長照相關統計數據庫,以具體調查臺北市機構收托費用現況與相關因素分析。資料分析方式包括運用描述性統計、推論性與多變量統計方法,依區域、規模、屬性及其他資源之不同特性進行差異比較及檢定。採用線性迴歸和多元迴歸模型分析各構面與收托費用的相關性。結果:自2021年10月至12月間進行收托費用調查,取得臺北市113家長照機構收費資料,調查發現臺北市每月平均機構收托費用為35,814元,中位數35,000元。區域差異分析發現在12個行政區中最高和最低收托費用差距為4,176元,各分區不同房型的收托費用差距頗大。在機構規模大小因素,50床以下每月平均收托費用為34,928元、超過50床平均收托費用為41,

184元,規模較大的機構收托費用高於規模較小的機構。機構屬性方面,財團法人與醫院附設機構收托費用明顯高於私立小型機構,且前兩類之平均收托費用都超過40,000元。醫療資源與收托費用關係分析,結果顯示兩者並無顯著相關。而所屬類型之比較發現社政體系下的老人福利機構平均收托費用為33,997元、衛政體系下的護理之家平均收托費用為44,801元,護理之家收托費用顯著高於老人福利機構。本研究以中位數35,000元將收托費用分為高低收托費用兩群組進行卡方分析結果顯示:區域、規模、屬性和類型等因子與收托費用有顯著差異(p < 0.05),其他因子如醫療資源等在本研究中沒有顯著差異。結論:本研究發現長照機構之

所在區域、規模、屬性和類型與收托費用有顯著相關,但與醫療資源分布必無關聯性。本研究建議,政府應提供透明的機構收費資訊給需求者參考,明訂收托費用組成結構,並長期監督機構收托費用之發展趨勢及區域差異,健全各類型住宿式長照機構之照護品質發展。

圖解居家長期照護全書【2019暢銷修訂版】:當家人生病/住院時,需自我照顧或協助照顧的實用生活指南

為了解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地圖的問題,作者陳亮恭等 這樣論述:

總有一天,我們得要面對父母、配偶、親人,甚至是自己的老化、照護問題…… 面對超高齡社會,提供最完整的長期照護知識! 全國唯一跨醫院、跨科別合作,由台北∕台中∕高雄榮總的高齡醫學中心團隊撰寫,獻給居家照顧者最實用的生活工具書。  根據家庭照顧者協會統計,台灣約有60萬個家庭照顧者,犧牲自己的人生照顧著另外一個人。此外,根據研究指出,平均每位照顧者投入照顧的時間長達6.54年,而且差不多有 1~4以上的照顧者已經照顧了十年以上。 本書依照照護的需求,規劃出「照護準備篇」、「居家照護篇」、「疾病照護篇」、「衛生照護篇」、「行動照護篇」、「運動照護篇」、「飲食照護篇」、「貼心收錄篇」、「相關資源

篇」;從生理、心理、社會,全面解決「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疑問與不安,讓我們學習當一位聰明的照顧者。 本書特色 ◎最專業的高齡醫療團隊 由35位台北∕台中∕高雄榮總高齡醫學團隊——內科、神經內科、過敏風濕科、家庭醫學、精神科、復健科、老年醫學科、急診科醫師等醫師群、營養師、護理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提供照護者完善的居家照護指引。 ◎最實用的居家照護常識 以簡明的文字輔以近500張圖解說明,詳述被照顧者的環境、情緒、飲食、運動、行動、衛生、居家照護必學的護理技術等,並附有家庭長期照護備忘錄,滿足居家照顧者者日常生活需求。 【貼心加贈】認識病人自主權利法       緊急照護隨身手

冊1本 肯定推薦   王增勇 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前中華民國家庭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   吳佳璇 精神科醫師、《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作者   吳若權 作家   林芳郁 亞東紀念醫院院長、前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   胡志強 前台中市市長   郭慈安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湯麗玉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 作者簡介陳亮恭等 .陳亮恭: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中心主任  .王勁慧:現任/高雄榮民總醫院出院準備服務個管師  .吳孟嬪:現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社區安寧發展中心主任  .沈秀祝:現任/高雄榮民總醫院內科部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沈葭蔚:現任/安禾診

所醫師  .沈佩瑤:前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  .林文綾:現任/台中榮民總醫院精神科病房副護理長  .林宜璁:現任/板橋榮譽國民之家保健組醫師  .林倩伶:現任/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口腔外科主任  .林鉅勝:現任/台中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部、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  .周上琳:現任/安泰醫療社團法人安泰醫院到院前救護中心主任  .周明岳:現任/高雄榮民總醫院高齡整合照護科主任  .柯玉潔:現任/台北榮總眼科部主治醫師  .胡曼文:現任/普洛邦物理治療所院長  .侯慧明:現任/台中榮民總醫院小兒科病房護理長  .高崇蘭: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復健醫學部骨骼關節復健科主任  .翁碩駿:現任/

台中榮民總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  .張丹妍: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  .梁志光:現任/高雄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科主任  .陳一銘:現任/台中榮民總醫院醫學研究部主治醫師  .陳怡村:現任/前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  .陳芝瑜:現任/高雄市阿蓮區衛生所主任  .陳亮恭: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  .陳韋達: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治醫師  .張靜雯:現任/台中榮民總醫院一般醫學內科病房護理長  .彭莉甯: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高齡醫學科主任  .賈佳平:現任/岡山榮譽國民之家保健組醫師  .楊子瑩:現任/高雄榮民總醫院居家護理師  .楊棻華:現任/高雄

榮民總醫院居家護理師  .楊淑慧:現任/台中榮民總醫院門診暨個案管理師組副護理長  .楊雀戀: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營養部主任  .劉秀華:現任/台中榮民總醫院內外科病房護理長  .蔡佳芬: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醫學部老年精神科主任  .魯英屏:現任/高雄榮民總醫院出院準備服務個案管理師  .蔡馨儀:現任/晶亮眼科診所院長  .賴秀昀:現任/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分院社區及家庭醫學部主任暨老年醫學科主任總策劃簡介陳亮恭  現任:  .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  .國立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  .台灣整合照護學會理事長  .亞太臨床老年病學暨高齡醫學聯盟主席  .台北

中華醫學會副秘書長  .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  .Journal of Clinical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主編  .Journal of Nutrition, Health and Aging副主編  .Journal of Frailty and Aging副主編  .BMC Geriatrics 副主編  專長:  家庭醫學、老人醫學、預防醫學  著作:  .《健康出遊-出國旅遊必備醫學常識》 台視文化出版  .《家庭醫師不打烊》原水文化出版相關著作:《圖解 居家長期照護全書 修訂版》    【2019年暢銷修訂版  總策畫序】陳

亮恭 推薦序(1):提供照顧者信心與能量的工具書◎王增勇(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 推薦序(2):居家照護的好幫手◎吳佳璇(精神科醫師&《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作者) 推薦序(3):延伸醫療照護的專業◎林芳郁(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 推薦序(4):獻給你我最好的一份禮物 ◎郭慈安(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總策劃序:期許讓居家照顧者都能得到幫助 2019年暢銷修訂版總策劃序:創造更好的照護環境 ‧認識《病人自主權利法》 PARTⅠ照護準備篇——如何照護最順手 做好準備工作 居家照護面臨的困難與挑戰∕照護工作應由家族全體通力合作∕照護人選的選擇 做好心理調適 壓

力常見的十大徵兆∕調適壓力的十種方法∕照顧者壓力檢測量表 無障礙環境規劃 認識無障礙設施與設備∕居家無障礙環境設計功能 運用輔具好幫手 事先詢問職能治療師∕常見的輔具 照顧方式的選擇與評估 認識照護機構∕如何選擇合適的照護機構 外籍看護的選擇 如何挑選良好的仲介公司∕如何申請外籍看護 如何照顧最順手 維持周遭環境舒適 PARTⅡ居家照護篇——做家人的護理師 每日照護 勤洗手避免交互感染∕正確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留意身體各系統健康情形 營養照護 鼻胃管照護 用藥照護 正確給藥與用藥 不適症狀照護 咳痰困難的照護∕發燒的照護∕疼痛的照護 手術後照護 氣切照護∕膀胱照口

的照護∕腸照口的照護 緊急特殊照護 居家氧氣治療∕心肺復甦術∕哈姆立克急救法∕燒燙傷緊急處理法 PARTⅢ衛生照護篇——保持身體乾淨、清爽與舒適 頭臉部清潔 床上洗頭∕臉部清潔∕口腔清潔 身體清潔 可自行入浴∕需協助入浴∕床上擦澡∕生殖器清潔(男性、女性) 導尿管的照護 導尿管護理∕注意事宜 排泄的照護 床上便盆的使用∕便盆椅的使用∕紙尿褲的使用∕內褲的選擇∕避免泌尿道感染∕排尿訓練 指甲修剪 修剪指甲(趾甲)∕認識灰指甲 衣物更換 協助穿脫衣服∕褲子 寢具更換 寢具的選擇∕床單更換法 PARTⅣ行動照護篇——站、坐、臥、移位、褥瘡照護 站立 自行站起∕協助起身∕自行從地

上站起∕協助從地上站起 坐立 自行由床邊坐起∕協助由床邊坐起 移位 自行由床面轉位到椅子∕協助由床面轉位到椅子∕協助由輪椅上移至車內∕協助由車內移至輪椅上 翻身擺位 由仰臥翻至側臥∕由仰臥翻至俯臥∕臥床病人的正確擺位 褥瘡護理 認識褥瘡∕預防褥瘡∕褥瘡的照護∕褥瘡的緊急處理 認識輔具 移動輔具的選擇∕行走輔具的選擇 PARTⅤ運動照護篇——做家人的物理治療師 延緩老化速度的運動 步行類的有氧運動∕抗阻力運動∕柔軟度運動 長期臥床者的復健運動 認識復健運動∕關節活動八大原則∕關節運動∕如何避免肢體萎縮 預防跌倒的行動方案 常見跌倒原因∕減少危險因子∕運動前後的注意事項∕預防跌倒

十大招數 PARTⅥ飲食照護篇——做家人的營養師 營養照護 認識營養基礎學∕飲食原則∕老年期營養 癌症飲食照護 一般飲食原則∕改善治療副作用的飲食原則與方法 疾病飲食照護 腦中風患者∕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慢性腎臟病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胃切除手術病患者∕大腸直腸術病患者 特殊飲食照護 認識流質飲食∕認識管灌飲食 PARTⅦ 疾病照護篇——常見慢性疾病照護指南 癌症照護 肺癌∕肝癌∕大腸癌∕乳癌 神經系統疾病照護 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腦中風 呼吸系統疾病照護 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免疫系統疾病照護 紅斑性狼瘡∕類風濕關節炎 循環系統疾病照護 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

∕心臟衰竭 消化系統疾病照護 肝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 內分泌系統疾病照護 糖尿病∕皮下注射護理須知 泌尿系統疾病照護 老年慢性腎病∕尿失禁 骨關節系統疾病照護 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 眼睛疾病照護 白內障∕青光眼 精神疾病照護 老年憂鬱症 其他照護 行動障礙∕長期臥床 PARTⅧ 貼心收錄篇——家庭長期照護備忘錄 全家必備健康顧問──家庭醫師 全家必備醫藥急救箱──家庭藥局 全家必知緊急醫療照護──緊急就醫須知、呼叫救護車技巧 全家必知長期照護措施──—認識十年長照計畫 家庭照顧者每日記錄表── 1.生命徵象記錄表 2.翻身記錄表 3.排泄記錄表 4.健康記錄表 5

.清潔記錄表 PARTⅨ 相關資源篇——可以找到協助的地方 直轄市、縣(市)政府社會局 全國長期照護管理中心 長期照顧服務申請書 全台輔具維修服務區域 優等老人福利機構 甲等老人福利機構 創造更好的照護環境     2025年的台灣即將成為超高齡的社會,也就是老年人口即將達到全人口的百分之二十,無可厚非,快速增加的高齡人口也會增加長照的需求,政府也推出了長照2.0的17項服務來因應各項需求。     雖然長照2.0的各項服務迄今有些細節還未清楚,不過基本上為民眾建構了一個向前延伸到失能預防、以及向後延伸到居家安寧照護,仍是以居家跟社區服務為主,也就和我們在本書中所提及的居家照護技巧有

極大關聯,因此自我照護的技能如能提昇,相信可以為家中的長者創造更好的照護環境。     隨著政府長照2.0的建構愈來愈完整的情況下,家庭照護者也可以獲得愈來愈多的服務,然而當我們也成為超高齡社會的一員,反而更該關注的是如何成為不要失能、不要失智的長者,讓大家可以健康的老化,且得到最好的生活品質。為達到這個目標,就要從每天的生活做起,要能補充好的營養、要有充足的蛋白質攝取、要有好的運動習慣,尤其運動內容,過去我們重視有氧運動,其實更須加強肌耐力的健康促進。此外要讓生活更加多樣性,學習新事物,結交新朋友、參與社區活動,讓積極熱情有活力的正向態度,取代負面的情緒,遠離憂鬱!        長照2.0

比較傳統的長照1.0,多了九項新的服務,但比較有特色的是長照2.0兼顧了在失能的過程當中,從衰弱走向失能的過程、以及從失能走向末期,乃至於晚年的階段。換言之,向前延伸「失能預防」的服務。 所謂「失能預防」指的就是針對社區當中具有衰弱的症狀的人(衰弱是指還沒出現失能,但體能、體力跟疾病的狀態已面臨逐漸退化,已走向失能之路),並且趕緊找出這群人,進而提供照顧服務、讓他們可去除衰弱的影響因子,免於走向失能的風險。這是非常關鍵的做法,可以把失能的發生率下降,或者是說可以延緩失能的發生,讓長輩能多得到一段長時間的健康生活。      長照2.0也做一個向後延伸「居家安寧」的服務,因為有許多重度失能的長輩

,因為疾病以及失能的因素,逐漸面臨生命末期的一些照顧需求,不全然只是失能的照顧,還包含疾病、護理、居家療護等,所以政府也在這個17項的服務中,新增「居家安寧」的服務,針對重度失能走到生命末期的個案,希望透過整合式的團隊,包含醫師、護理師、治療師、營養師、照服員及家屬,共同為這些長輩創造可以平靜安祥走完人生最後這一段時間的契機,並且希望幫助家屬能夠在這過程當中得到充分的支持。     另外長照2.0還有幾項具有特色、其中一項就是社區化的「失智整合服務中心」。以往的失智照護沒有特定的模式,且較側重身體的失能,較少針對失智做服務的延伸,長照2.0特別把失智者的照護需求切割出來,因為失智者很多時候在早

期退化的過程當中,認知功能退化了,可是身體的失能還沒有出現,或是還屬於早期,可是認知功能的退化已經衍伸出各種不同的照護需求了,所以社區整合的失智照護服務中心就包含醫療體系密切的連結。     目的之一,是在社區當中若懷疑是失智症患者,可盡速得到確診,確診後可依照嚴重度盡速協助失智症患者相關的長照計畫。未來在照顧時,若有新出現的一些急性精神症狀,或是罹患一些疾病如肺炎、感染等,就需跟醫療體系密集連結,因為失智症患者往往還有多重疾病,此外針對輕度或中度、不同程度的失智患者,還會提供相關的認知訓練課程,這樣可以有效延緩失智症的退化,希望盡量持續在既有狀態的時間愈長愈好,讓失智症患者仍可維持跟家人之間

的互動,盡量保有原有的認知功能。     目的之二,是對家庭照顧者的支持。因為照顧失智症的長輩其實非常辛苦,所以在整合服務項目加入「家庭照顧者的需求」是政府的一項創新、也是首次針對失智症照護需求提出完整的服務模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出院準備的延伸。很多失能長者是因為罹患重大疾病進而引起後續失能,而這些疾病發生後往往正在住院治療,一旦準備出院返家時,常會遇到長照資源安排的困境,因此長照2.0補強了出院準備服務,讓失能住院中的長者在出院前就能做好相關長照評估,出院返家時就可盡快獲得相關長照服務,不會有照顧的空窗期,對於民眾跟家庭照顧而言都是很重要的需求。     長照2.0當,也有個創新

服務,能兼顧到不同少數族群,比如原住民族群,針對不同社區及文化特色,延伸出有別以往的創新照顧服務模式,政府非常鼓勵原鄉可以發展出自己照護自己部落長輩的一個服務模式,同時政府可協助提供相關的服務與資源,這也是長照2.0當中非常創新且契合民眾需求的一個服務項目。 台灣長照服務資源地圖:http://ltcgis.mohw.gov.tw     另外,除了長照2.0,2019年1月6日,《病人自主權利法》剛上路,也是值得了解的一項課題。 關於《病人自主權利法》   《病人自主權利法》是台灣第一部以病人為主體的法案,主要目的是希望尊重病人醫療自主、保障善終權益、促進醫病關係和諧,保障每個人的知情、

選擇、接受或拒絕醫療的權利,確保病人善終意願在意識昏迷、無法清楚表達時,都能獲得法律的保障與貫徹,此外,若有需要也可以指定醫療委任代理人代為表達意願。   《病人自主權利法》與《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不同之處在於,《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保障末期病人在末期階段,得以透過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選擇拒絕維生醫療、心肺復甦術(CPR)等的權利,而《病人自主權利法》適用對象則不再僅限於末期病人,而擴大為「五種特定臨床狀況」。所謂「五種特定臨床狀況」即為:   1‧末期病人。   2‧不可逆轉之昏迷。   3‧永久植物人。   4‧極重度失智。   5‧其他經政府公告之痛苦難忍的重症。   至於

該怎麼簽立預立醫療決定(AD),行使病人自主權呢?只要是具完全行為能力的20歲以上(或未成年但已婚者)成年人,有意願者,皆可向醫療院所預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接著邀請二親等內親屬或醫療委任代理人,與醫護人員一起進行醫照護諮商,商討「五種特定臨床狀況」下接受或拒絕醫療,並在確認後,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簽署核章後,將會在健保上進行註記,本人也可以隨時根據不同階段進行調整。   日後,一旦發生「五種特定臨床狀況」發生時,經2位專科醫生確診、2次緩和醫療照會後,即可啟動執行「預立醫療決定」的內容,完成緩和醫療照護,達成尊嚴善終。   更多內容請參照:   病人自主研究中心:https

://parc.tw/   病人自主權利法介紹影片-國語、手語版   (資料來源:安寧照顧基金會 https://www.hospice.org.tw/care/law) (本文作者為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  

藉「創意高齡」促進文化產業之發展:以台灣老人的戲劇參與為例

為了解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地圖的問題,作者李啟睿 這樣論述:

  戲劇,是文化產業第二類別的其中一項業別。本研究探討高齡者參與戲劇如何促進戲劇業者之工作機會,藉創意高齡理論證明戲劇參與對身心健康有益,建議政府向全民傳播戲劇參與對身心健康之益處並鼓勵高齡者以觀眾、演員、學員、故事提供者、戲劇治療參與者、志工等六種身份參與戲劇,高齡者可根據個人健康狀態以及自身經濟能力選擇參加公費與自費之項目。戲劇業者投入創意高齡所獲得之研究發現,能提供文化產業其他業別業者參考。  由於高齡浪潮使老人權益更受重視、台灣銀髮商機有待開發、台灣醫界與藝術界已開始合作、文化產業從業者低薪問題尚待解決,本研究以「統整適合高齡者的戲劇商品」、「歸納和預測高齡者參與戲劇的管道」、「探討

藉高齡者戲劇參與增加戲劇業者工作機會的方法」、「提出高齡者戲劇參與相關之政策建議」為目的,以文獻分析法呈現創意高齡理論及戲劇理論,以參與觀察法探查台灣高齡者戲劇參與之實況以及台灣戲劇業者接案之現況,以深度訪談法歸納出戲劇業者如何藉高齡者戲劇參與取得更多工作機會。  研究發現:在戲劇商品方面,與高齡者相關之戲劇有戲劇課程以及戲劇節目兩種,相較於戲劇節目之觀賞式參與,戲劇課程不僅可獲得較多元角度之體驗與學習,戲劇業者也可獲得較合理之薪資待遇,故戲劇課程應被列為戲劇推廣之重點,建議政府設置戲劇課師資之條件並訂立職訓教育系統之規範,增進戲劇課程之品質和廣度,有助於戲劇課程之推廣,以利戲劇業者從戲劇課程

中取得工作機會。在戲劇參與管道方面,民眾除了可透過劇團、場館、公部門各局處、社福組織、售票系統網路參與戲劇外,政府與戲劇業者宜朝三大領域開發,一是健康促進、二是結合觀光,三是創建app,此三大領域之落實為:建立民眾創意高齡的觀念並制定創意高齡相關政策以推廣老人戲劇參、以觀光推廣老人戲劇參、以戲劇參與app推廣老人戲劇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