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概覽edb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 鍾宜興所指導 周義泰的 香港高中通識教育科課程發展及其爭議之研究 (2021),提出中學概覽edb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通識教育科、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香港。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國際政治研究所 陳牧民所指導 吳文瀚的 論香港的少數族裔政策:南亞裔為例 (2018),提出因為有 香港南亞裔、少數族裔、種族歧視、種族歧視條例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學概覽edb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學概覽edb,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香港高中通識教育科課程發展及其爭議之研究

為了解決中學概覽edb的問題,作者周義泰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探討「香港高中通識教育科課程發展以及引發的爭議」。2000年10月,香港進行教育檢討時發現高中學歷人口比例遠低於美國、澳洲、英國、南韓。這將影響高等教育人才培育,阻礙香港知識經濟發展。2003年5月,「高中學制檢討報告」建議將「通識教育科」列為必修必考科目,其主要目的在培養學生具備終身學習態度,同時拔擢博學涵養學生進入大學,使其成為香港經濟發展優秀人才。高中通識教育科課程在歷經三次社會民眾諮詢後,社會輿論對高中通識教育科「課程架構沿用自其他學科」、「缺乏科目基礎知識」、「授課教師自由選材教學」、「考試評核制度公平性」等三項提出質疑。2009年高中通識教育科正式實施,香港研究單位與民間社

團為了解學生學習成效,分別在2012及2018年進行課程調查研究,兩份調查所得結論均顯示出「課程太多太廣」、「師生比例失衡」、「學生水平不足以應付課程」、「缺乏好的教材」、「需要精簡課程內容」等問題。2017年,香港進行中小學課程整體檢討發現,高中通識教育科課程日趨變質,已淪為宣揚政治理念的舞台。與香港教育局有長期合作關係之「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在網路上鼓動煽惑香港學校師生罷課,並散布「香港政治制度改革,以「佔領中環」為題。(公民及通識科教材)」。2021年6月,香港教育局發表「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取代「高中通識教育科」,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課程,改以「國族認同」、「國民身分認同」、「中華人民共

和國憲法與香港基本法關係」、「一國兩制概念」等概念及內涵,其目的是要對高中學生進行「國族及愛國教育」。

論香港的少數族裔政策:南亞裔為例

為了解決中學概覽edb的問題,作者吳文瀚 這樣論述:

多數國家是由多於一個族群所組成,政府採用何種類型的族群政策將對於國內不同族群的國民產生影響,種族政策越偏向多元化(Multiculturalism),不同種族國民的公民權利均等,國內的種族關係越趨和諧。在英殖時期,由於各種不同的政治與經濟原因,港英政府從南亞及東南亞引進不同族裔。根據2016年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香港絕多數人口是外來移入,華人屬於優勢族群(92%),其次是菲律賓人(2.5%)印尼人(2%)白人(0.79%)印度(0.49%)巴基斯坦(0.24%)尼泊爾(0.34%)。作為法治社會,特區政府回歸以來一直強調種族和諧作為政策方針,不論種族的公民權利理應平等,但大部分少數族裔指出曾

經受到歧視,顯示特區政府的族群政策仍然落後。本文主要目的是要探討目前香港的種族歧視條例立法對於解決少數族裔受到不公平對待的成效,研究對象主要是以香港作為永久定居地的南亞族群。2009年政府透過《種族歧視條例》強制立法保障所有種族享有公平的待遇權利,在過去一段長時間(1841-2008),不論是港英政府或是特區政府,種族平權缺乏政府政策的推動。本文將香港少數族群政策分為三個時間區間:1997年回歸前、回歸後(1997-2009)以及《條例》通過至回歸後20年(2009-2017),從少數族裔的語言、教育、就業,探討政策立法的影響。研究發現,在上述三個時間區間中:首先,在港英政府時期,少數族裔的權

益並不在殖民政府的考量之內,「去種族化」政策、非永久定居及缺乏少數族裔的代表都左右了港英政府在族群政策上的執行力度。另外,國際組織及香港關注少數族裔團體向特區政府施壓促成種族歧視法的訂立。最後,《條例》賦權直接增加少數族裔的社會參與,華裔因為《條例》的實施執行,平等公民權利的概念逐漸被社會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