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al stone sculpt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碩(博)士班 蔡懷國所指導 梁海莎的 温柔的韌性─女性意象之探索與詮釋 (2016),提出natural stone sculpt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温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natural stone sculpt,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温柔的韌性─女性意象之探索與詮釋

為了解決natural stone sculpt的問題,作者梁海莎 這樣論述:

我的女性意象,是一種對於温柔的渴望,試着從温柔中表現出韌性的力量,以個人情感和心理描述作為詮釋,探索具有女性意象的造形。 緒論的第一節,我點出了温柔的韌性作為一種女性的特質,我以兩位傑出女性深刻的故事為例,表達我對女性有依賴別人的柔軟,也有獨立自強的堅韌的歌頌。 第二節,綜觀古今的詩詞歌賦,不乏對於青春花樣年華消逝的感嘆,人們努力地想要青春永駐,但時光荏苒,美麗何以永駐?人們之所以嚮往愛情的永恆,是因為愛情的易逝。生命中的消逝,若能永恆,該有多好。春蕾因為她的稍縱即逝,甚美,恰如青春美好的容顏,易逝。為了寄念這份易逝的美好,我把春蕾稍縱即逝的形態凝固在石頭上。 第二章,我從千利

休對於美的極致的追尋的故事中,提出美的詮釋該是回到每個人的內心世界,因為那是一面鏡子,映照着內心的變化與感觸。只要收回散亂的心神,專注領略當下的一瞬,即是生命。 我的造形緣起來自於生命中的觸動。生命的觸動來自於對於生命的發現與觀察,植物的種子、花苞、貝殼的內部所凝聚的力量,飽和至極,向外撐開的那種自然的形態,那麼的微妙,那些皺褶和縫隙,看似對稱卻有那麼一點點的不一樣的姿態,蘊含著豐富的生命能量,由內往外釋放出來的姿態,猶如一個等待孕育生命的母體,充滿着女性意象。 關於我的作品中女性意象的詮釋,擷取自花朵或貝類聚焦在等待綻放,微微張開的狀態,象徵正直青春年華的女性,對人生、愛情充滿想像和

期待,卻又是安靜,內歛的情感,一種不過於彰顯,含羞地等待的狀態。 第三章通過闡述人與石頭的關係一步步道出我與石雕的關係。歷經千萬年的石頭,石面石紋裹浸透着時間的痕跡,彷彿記載着歲月的消逝,沉默卻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正如這世界上每一個個體。石頭穿越時空來與我相遇,我以石頭寄念生命的消逝,以雕刻的方式表達一種自我觀照以及自身對於生命的言說。 面對流轉逝去的時光,讓我更嚮往能找到持久性。堅硬的材質費時但具有深度,為了尋找永恆及本質,我用現代的工具雕刻最古老的媒材,歷經千萬年形成的石頭,它們的存在比人類的出現還久遠許多,人類運用石材從世界上最龐大的建築到把玩在手中配戴在身上的玉都具有不同的意含

和表述。在我的石雕作品中,我以生活在空間裏,與人對等的尺度,表達自身對生命以及情感的投射,傳達出對於生命的觀照。 第四章書寫個人的石雕學習、創作歷程、作品設置的空間思考,以及個人對於研究所期間六件石雕作品的描述。在往後的創作中,我會繼續透過自身的生命經驗,傳達個人的創作思維與想法。藉由創作的形式將內化的觀點,以女性獨特的語彙表現出個人的情感。期許往後創作的作品能繼續拓展更多層次,意含豐富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