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nons law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到下列精選懶人包

國立清華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胡美智所指導 張耕豪的 第五代行動通信系統單晶片的研發策略: 策略賽局理論的角度 (2020),提出Shannons law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行動通訊晶片、賽局理論、後進者追趕循環、5G通訊標準。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Shannons law,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第五代行動通信系統單晶片的研發策略: 策略賽局理論的角度

為了解決Shannons law的問題,作者張耕豪 這樣論述:

每一個無線通訊世代都有新標準的制定。通訊系統單晶片 業者根據新標準擬定研發策略,往往是市場成功的關鍵因素。第五代行動通訊系統單晶片業者的競爭是一個全新的競賽,它不僅是先前4G技術的延升,而且還有許多突破的應用,例如物聯網、自駕車、智慧城市等應用,對數位經濟發展至為重要。在無線通訊產業中,頻譜被視為有限的資源。到了5G,為了避免既有的4G頻譜負荷量太大,於是3GPP 制定兩個頻譜作為5G行動標準以增加用戶量。一個是在介於410 MHz – 7125 MHz中低頻的Sub-6G;另一個介於 24250 MHz – 52600 MHz高頻的mmWave。在高頻的mmWave,手機訊號傳輸效率較佳但

卻有無法穿透障礙物的缺點,需要布局大量的基地台去克服。反之,在中低頻的Sub-6G雖傳輸效率不及mmWave,但卻有具有較好的穿透力,容易布局基地台的優點。無論如何,通訊系統單晶片業者必須在5G的競爭下選擇發展Sub-6G或mmWave的策略,以搶得最大市占率。然而,通訊系統單晶片的競爭,宛如一個巨額支出的軍備競賽,晶片業者必須使用昂貴的先進製程以追求效能與速度,同時亦要兼顧市場的佔有率以確保投資報酬率的成長。因此初期開發的策略攸關市場佔有率的取得。本文以2020下半年聯發科發表的天璣1000與高通的Snap Dragon 865作為個案,探討5G通訊系統單晶片初期,聯發科採用Sub-6G晶片

設計以迎戰對手高通將mmWave與Sub6G整合設計的競爭,最後聯發科在5G初期市場的佔有率取得優勢。本文用策略賽局理論作為觀點分析發展5G初期兩間系統單晶片廠商應採取的策略,並以後進者追趕循環(Keun Lee,Franco Malerba,2017)分析現實中高通與聯發科分別採取的策略。假設兩間系統單晶片公司的規模與研發實力相同,且有相同的共同知識與及利益目標追求5G初期市場的市佔率,本文研究發現在奈許均衡(Nash Equilibrium)下,兩晶片廠商的優勢策略應是聚焦發展Sub-6G,而非發展mmWave。聯發科選擇優勢策略Sub-6G之後,在亞洲市場有了可趁之機,在5G初期搶過高通

的市占率。本研究之策略賽局理論與及後進者追趕循環亦可分析未來6G及其他科技產業的發展應用。關鍵字:行動通訊晶片、賽局理論、後進者追趕循環、5G通訊標準